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巍巍钟山,气象雄伟,雄峙于南京市区东部,自古即有“金陵王者之气”,“虎踞龙盘之势”,为南京地区群山之首。钟山,是南京的城市之根和发展之源,是一座见证了南京沧海桑田变化、记录了时代风云变迁、刻下了清晰历史印记的江南名山。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转眼间,《钟山风雨》迎来了周岁生日。 一年前。具有近40年历史的《江苏文史资料》改为《钟山风雨》。崭新的《钟山风雨》高举爱国主义旗帜,坚持实事求是原则。通过历史当事人的回忆,着重反映近现代以来我国和江苏的重大历史事件、重要历史人物和社会百  相似文献   

3.
南京钟山二号寺遗址由笔者与南京中山陵园管理局文物处长王前华等于1999年秋冬之际发现。当时,笔者正在主持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考古发掘,并认为该坛址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南朝刘宋孝武帝时期建造的“北郊坛”遗存④。根据元代至元二十一年(1361年)宋濂所写的《游钟山记》所言,刘宋“北郊坛”距南朝著名的钟山上定林寺不远,而建于南朝刘宋元嘉年间的钟山上定林寺,是高僧僧事占撰写《出三藏记集》等佛学专著、刘勰完成文学评论巨著《文心雕龙》以及齐、梁时代佛界大德僧柔、法献、僧远、法通、道嵩、超辩、慧弥、法令、  相似文献   

4.
论南京钟山南朝坛类建筑遗存的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被评为200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南京钟山坛类建筑遗存,自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南朝刘宋大明三年建筑的国家北郊坛遗址。作者根据坛类建筑遗存的所在位置和文献资料,将其比定为当地元嘉十二年建造的定林上寺内建筑。同时依据佛教文献中对戒坛、土塔、戒塔的描述,认为钟山坛类建筑遗存应是佛塔遗址,可名为“戒坛式土塔”。并介绍了这类佛塔在日本、韩国等东亚地区的传播和演变,为钟山坛类建筑遗存性质的探讨提供了旁证。  相似文献   

5.
“乾道乙酉七月四日笠泽陆务观冒大雨独游定林”,这20个字是宋代爱国诗人陆游留给钟山定林寺的摩崖遗墨。乾道乙酉即1165年,距今已800余载。摩崖石刻位于南京中山门外明孝陵西侧定林寺旧址,石崖上镌刻着的面积长90厘米,宽64厘米。定林寺是钟山70余所寺...  相似文献   

6.
庆阳北石窟     
庆阳北石窟寺宋文玉北石窟寺是陇东高原早期最大的一座佛教石窟寺院,位于甘肃东部西峰市西南25公里的覆钟山下,蒲、茹二河交汇之东岸。地理座标为北纬35°36′35″,东经107°32′00″,海拔1083米。覆钟山,俗称“寺山峁”,其形突兀浑圆,颇似覆钟...  相似文献   

7.
释“函胡”     
苏轼的《石钟山记》中有这样一句话:“至唐李渤,始访其遗踪,得双石于潭上.扣而聆之,南声函胡,北音清越,枹止响腾,余韵徐歇..关于其中的“函胡,,新编《辞海》释为“声音模糊不清.……今通作‘含糊’.”新编《辞源》释为“模糊不清.同‘含胡’.”《中文大辞典》释为“形容大声,模糊不清也.”新编《汉语大辞典》释为“犹含混.模糊不清”.以上四部工具书都释“函胡”为“模糊不清”,而且都引《石钟山记》中的语例为证.这种讲法似乎可以讲通,但令人生疑.“模糊不清”的声音究竟是一种什么声音?既是“模糊不清?,又何以能“枹止响腾,余韵徐歇”?  相似文献   

8.
南京东郊钟山之南有一个叫作梅花山的小山岗,被认为是三国东吴孙权陵所在地。梅花山的北面是钟山独龙阜,为明太祖朱元璋的孝陵。传说当年建孝陵时,朱元璋宁可将孝陵神道绕梅花山而过,也不愿凿此山而将神道取直。他说:“孙权也是条好汉,就让他给我守大门吧!”  相似文献   

9.
李红艳 《民俗研究》2005,(4):112-120
读《宋书》及《南史》等均见一种历史现象,即南朝人祭祀“苏侯神”。如《宋书·二凶劭传》:“以辇迎蒋侯神像于宫内,启颡乞恩,拜为大司马,封钟山郡王,食邑万户,加节钺。苏侯为骠骑将军。”《通典·淫祀兴废》卷55载:“(宋)明帝立九州岛庙于鸡笼山,大聚群神,加蒋侯爵位至相国、大都督、中外诸军事,加钟山王。苏侯骠骑大将军。四  相似文献   

10.
游石钟山记     
正石钟山位于江西省九江市的湖口县,因为大文学家苏东坡的《石钟山记》而闻名于海内外。在我上中学时读了《石钟山记》后,脑子里便留下了有关石钟山的神秘记忆,渴望睹其真容。20世纪90年代初,我曾来庐山并小住了数日,但不是来游山玩水,因有创作任务在身,虽近在咫尺,仍与其失之交臂;虽心中颇为遗憾,但实属无奈。然而,这次来庐山与上次不同,纯粹是游山玩水,自然不会错过石钟山,看看石钟山到底是何等样子,有哪些特别之处,值得苏东  相似文献   

11.
“文化大革命”期间.仙游延续三年的“扛杉”热潮.至今令人记忆犹新.感慨万千。年终岁末、春耕之前,数以千计的乡村农民,不分男女老少,自带干粮、绳索、雨具、钩杖,纷纷奔向西苑、凤山、书峰、社硎、钟山、游洋、石苍等公社抢购杉木。  相似文献   

12.
天钟山又名小天竺,位于富阳市区西南六公里处的富春江畔,因其山形遥观如钟,得名天钟山。天钟山自古以来就是一座宗教名山,清宝山举人蒋毅复曾在《游天钟山记》中称:"天钟山高峰插云,深涧夹雪,巨石摩空,寒瀑奔腾,白石清泉,山花红然"。可见当时就已经藏秀于山、名声在外了。只不过到了民国以后,因为种种原因,山寺坍塌,旧址荒凉,才变得寂寥无闻。如今,经过修建之后的天钟山又恢复了当年的气度,它虽不像富春江那般温婉秀丽,也不像龙门古镇名声在外,但却是一个寻幽揽胜的好去处。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万里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南岸的湖口县城,有两座著名的石钟山,即上钟山和下石钟山。两山南北相距1公里,湖口老县城就位于两山之间,因名双钟镇。石钟山不仅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千古名篇《石钟山记》名扬天下,更因其扼江锁湖的独特地理位置而成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登临访胜的文人墨客,还是金戈铁马的名帅良将,但凡来此的,大都留下了诗词歌赋、碑刻石碣,以表达情感和抒发胸怀。石钟山保存有宋代至民国的石刻170余处,早在1959  相似文献   

14.
发源于钟山之麓的青溪,亦称东渠、清溪。它分为多路自北向南流淌。蜿蜒迤逦10余里后注入秦淮河,成为贯通金陵南北的一条水系,对城市发展发挥了重要影响。美称“九曲青溪”之畔起伏平缓,水清木华,素为览胜憩息佳地。六朝时期,这一带留下了不少轶闻佳话,宋代的青溪风光盛极一时,明代青溪曾被列入“金陵十八景”,“青溪九曲”又在清代被评为“金陵四十八景”之一,“青溪柳岸”后来还入选民国“金陵四十八景”。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大西南横断山区崇山峻岭的峡谷中,有一条可与“北方丝绸之路”相媲美的古道,它就是连接印度、西藏、云南、南亚、西亚的国际大通道——茶马古道。就在这“茶马古道”进藏的交通要冲剑川,中外文明碰撞到一起,擦出了见证古道兴衰与中外文化交流的文明之花——石钟山石窟。  相似文献   

16.
六朝都城建康以宫城为中心,以长江、秦淮河、钟山、石头山为天然屏障,在周围地区因形随势构筑了石头城、东府城、西州城、新亭、白下城(又名白石垒)、丹阳郡城、越城、冶城、药园垒等“卫星城(垒)”。史称:“琅邪(指  相似文献   

17.
黄勇 《南方文物》2015,(2):214-217,208
<正>在江西省最北端的长江与鄱阳湖交汇处东岸,有一座历史悠久、风景秀丽的小山,名曰石钟山。它不仅因宋代大文豪苏轼的《石钟山记》名扬天下,更因其扼江控湖的重要位置,历代为兵家必争之地。据考古资料显示,石钟山自汉代起就有砖瓦建筑,由于战火几经兴废。现存的古建筑群是清代咸丰年间所建。1853年至1857年间,太平军驻守石钟山,与曾国藩的湘军水师展开了大小无数次激战。湘军水师伤亡惨重,特别是1855年石达开率领的太平军凭借石钟山  相似文献   

18.
《湖南文史》2011,(1):42-43
谭延闿,湖南茶陵人,当年与陈三立、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曾任湖南省都督、国民政府主席、第一任行政院院长。1930年9月病逝南京,葬于南京钟山中山陵旁,蒋中正为其墓碑题词。谭延间一大爱好就是美食。他曾开玩笑地对朋友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无缘,吃喝在所不辞。”  相似文献   

19.
王春华 《古今谈》2006,(2):35-37
从“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的开拓创新,到“春风日日吹香草,山南山北路欲无”的怡然自如;从“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自信洒脱,到“何须更待黄粱熟,始知人间是梦间”的超然物外,北宋一代名臣王安石(1021-1086年),在主持了将近8年的“熙宁变法”之后,晚年退隐钟山,自此清心寡欲,潜心研究佛法,与佛教禅宗结下深缘。其晚期诗作深受禅宗影响,在内容与风格上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正>燕雀湖与玄武湖是南京古代的两大湖泊,两湖以钟山为界。玄武湖在钟山北,称后湖;燕雀湖在钟山南,称前湖。其实历史上的燕雀湖颇负盛名,面积很大。东临钟山脚下,南到今明故宫午朝门附近,西抵黄埔路,北至后宰门,周长约三十里。古时候,湖边芦苇丛生,各种水鸟常栖息于此,湖水与钟山相映衬,一派生机勃勃的雄姿秀景。相传南朝时,梁武帝长子萧统,恭谦好学,笃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