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末明初,华氏由遵义团溪迁居贵阳,华联辉、华之鸿父子,历经数十载奋斗,执贵州实业界牛耳,创办“永隆裕”盐号、茅台酒厂(成义酒房)、永丰抄纸厂、文通书局等实业及捐资创办贵州通省公立中学堂等。对贵州的经济、文化教育作出过颇大的贡献,为著名的民族资本家。  相似文献   

2.
贵阳与贵山     
要解决贵阳因哪座贵山而得名的问题,须先异清贵阳究竟有几座贵山。自明朝到今天,贵阳以“贵山”名者至少有三座。现今的关刀山,早在明朝中期称“贵山”(即古贵山),这有易繻的《贵山诗》和《贵州图经新志》作证。因有两项证据,就不是孤证。它自1469年(成化五年,肖俨写《城隍庙记》起算),至1553年(嘉清三十二年),有八十余年的历史。对《图经·地图》上的无名山坡不可误为贵山。它在“沿城西北二里(距贵阳的城北二点九公里,不止二点五公里)”.二白崖山(八鸽岩)俯瞰兔场(市北村)”,“白崖山在贵山之麓”“鸦关(小关)在其后”,  相似文献   

3.
正贾功台(1886—1968),原名光,贵州贵筑县(今贵阳)人。出生教育世家,父亲系学官(教谕)。他自幼入私塾读书,宣统元年(1909年)考入贵州通省公立中学。民国元年(1912年),贾功台中学毕业,被聘为贵阳私立正谊小学教师。自民国八年(1919年)到贵阳南明第二分校担任校长开始,他就和志道小学结下了不解之缘。民国十二年(1923年),任可澄、唐尔镛、华之鸿共同  相似文献   

4.
王阳明“主贵阳书院”,见于《王文成公全书》卷三十二《年谱一》。正德四年(1509年)“先生三十八岁,在贵阳”。“提学副使席书聘主贵阳书院”。“贵阳书院”似成专名。以后凡有关叙述阳明生平活动及研究贵州书院之著述,多延此说。阳明“主贵阳书院”亦似成信史。其实不然。对上说贵州学者早已作过一些辩误。不过有的失之过简,有的甚至还以谬辩误。故有进一步辨证的必要。有的著述,虽提出王阳明在贵阳讲学处不是“贵阳书院”,但其主要论点是:正德初,王阳明被贬贵州龙场(今修文县)时,贵阳还未设府。贵阳设府,系隆庆二年(1568年)迁程番府(今惠水县)入省城后,第二年(隆庆三年)改程番府为贵阳府,始有贵阳之名。是时距正德初已六十来年,前此既无贵阳之名,当无“贵阳书院”。此说将贵阳这个地名与贵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报纸、电视常称贵阳为“筑城”。友人问我其原委,我告诉他李梦骅先生(笔名“牂牁叟”)曾写有《贵阳与竹》(载1996年8月16日《贵阳晚报》。以下简称“李文”),已作了解释,读者有的可能未见到。随着这一名称使用的增多,似有再谈的必要。本文沿用李先生的观点,对有关史料进行了核实,并作一点补叙。  相似文献   

6.
“贵阳”一名,人们习以为起于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定名为贵阳府时。检阅史料,在此以前60年,明弘治年间(公元1488年至1505年),就有贵阳这一名称的记载了。此为《贵阳史话》(贵州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所揭示。笔者这里仅就史料的辨识及为何产生这一现象作一点说明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原籍直隶南皮(今河北省南皮县),其父张锳,字春潭,举人出身。道光十三年(1833)任贵筑县知县,寓所在贵阳六洞桥(今六洞街),道光十七年(1837)张之洞出生于此。据说因此取名“之洞”(他们弟兄系“之”字辈,有张之清、之渊、之(氵舞)等)。道光二十一年(1841)张锳擢升兴义府知府(府治在今安龙县)。张之洞7岁时随其父到安龙任所读书,到14岁始回河北原籍准备应试。后历中秀才、举人、探花,成为晚清重臣和后期洋务派首领。  相似文献   

8.
梧木 《贵阳文史》2006,(1):54-56
文明书院是贵阳最早设立的书院,存在于元、明两朝,历时约257年,在历史上对贵阳文化教育的发展起过重大的作用。文明书院的地址在今南明区市府路15号,即市人民政府迁往金阳新区前的所在地。文明书院始建于元朝皇庆年间(1312年—1313年),由教授何成禄创办。贵州现存最早的地方志明(弘治)《贵州图经新志》记载说:“文明书院,在治城内忠烈桥西,即元顺元路儒学故址,皇庆间教授何成禄建。今废。”忠烈桥即现的市府桥,因桥近忠烈宫(今达德学校旧址),明朝称为忠烈桥。顺元路儒学是贵阳最早的学校,始建于元朝成宗元贞元年(1295年),文明书院在顺元路儒…  相似文献   

9.
贵阳牌坊的历史,可追溯到贵州的建置沿革。康熙《贵州通志 孝义》记载,(元朝)达鲁花赤相兀孙妻脱脱真:“早寡有忍独生以死从夫,延祐二年旌其节。”由此可知,元朝以前,贵阳这地方不排除建立牌坊的情况。明朝是贵阳历史的重要时期,明朝隆庆二年(1568),迁程番府于省会,取名贵阳府,贵阳便成为省会,是全  相似文献   

10.
(一)、徐霞客贵阳日记简略的疑义明季大游历家徐霞客(宏祖)游黔,始於崇祯十一年(1638)戊寅三月二十七日进入黔境下司,五月初九日离黔境而入云南,复於是年八月二十四日由云南罗平州的三板桥渡江底河再入黔境,经步雄而至黄草坝(今兴义市),於九月初三日渡黄泥河离黔而再入滇。《徐霞客游记》:由都匀至贵州(明人称贵阳为贵州),行程八日,每日只记里程与宿站,不言其他;到省会贵阳为四月十一日,十四日离贵阳南行,是日记云:“晨饭於吴,遂出司南门,度西溪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慈)桥。……”遂经岜堰塘(今甘荫塘),水边寨、大  相似文献   

11.
贵州于永乐十一年(1413)成为全国第十三个大的行政省。据《明史》记载:“贵阳军民府,本程番府,成化十二年七月分贵州宣慰司地置,冶程番长官司。隆庆二年(1568)六月移入布政司域,与宣慰司同治。三年三月改府名贵阳。”作为省会的“贵阳”,这个法定名字从此沿用至今。在贵阳正式得名以前,贵阳地区与藏书有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06,(2):65-65
在城区中山西路今贵州省教育厅及原市委后院,曾经有一座贵阳最早的公园, 相传为明代贵阳诗人吴滋大的别墅,清代改建臬台衙门。民国1年(1912年)9月, 创为梦草公园。园中除旧有荷花池、紫泉等景物外,又新建“光复楼”、“蔡唐纪功碑”等建筑,为方便游人,园内还设有餐馆及名曰“霁月轩”的照相馆。因  相似文献   

13.
位于电台街的"大觉精舍"(华家阁楼),是由原贵州首富华氏家族修建。华氏家族中的华联辉、华之鸿(子)、华问渠(孙)祖孙三代作为贵州民族资产阶级的精英,把儒家"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事业作为孜孜以求的人生目标,开创贵州近代工业之先河,其企业对贵州工业近代化和贵州经济  相似文献   

14.
近日我在翻看对我国地理学发展史作出重大贡献的《徐霞客游记》时,有幸看到了明末时徐霞客对“太子桥”的记载。在明祟祯十一年(公元1638年)的四月,徐霞客游历贵阳时,他在十四日从贵阳前往广顺的白云山考察过程中写道:他“出司南门(今次南门)度西溪(今市西河)桥,西南向行。五里,有溪自西谷来,东注入南大溪;有石梁跨其上,曰太子桥”。从徐霞客详记的地理方位看,太子桥即今存的太慈桥(老石拱桥),从次南门西南出“五里”便是此桥;“有溪自西谷来”现太慈桥下的小车河是从西流来,“东注入南大溪”小车河就是在今贵阳监狱外向东汇入南明河的。有…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爆发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组织下,一九三六年二月组成了“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简称“民先”)。主要发动全民抗战,开展各种救亡活动。而“民先”贵阳地方队部成立于一九三八年四月。贵阳地方队部在一九三八年四月至七月的短短三个月中,在贵阳开展了形式我样的抗日救亡活动。这些活动受到贵阳各界人民的热烈欢迎,却引起了国民党贵州省党部内以陈惕庐为首的特务分子的仇视,加紧了镇压贵阳“民先”队部的步伐。  相似文献   

16.
贵阳民间对旧贵阳城有“九门四阁”之说。“九门”者,指九座城门,“四阁”者,指四座著名阁楼(实际上老贵阳城远不止四座阁楼)。这些城门和阁楼虽是封建社会的旧物,但见证了贵阳几百年的历史变化,现在已是九门已无门,四阁存一阁。有谁不爱家乡?贵阳人都想了解家乡的过去,不少人询问“九门四阁”的来龙去脉;所以,讲讲“九门四阁”的沧桑,还是很有益的。  相似文献   

17.
吾木 《贵阳文史》2006,(4):19-20
清末明初,今贵阳市毓秀路中段,原有一座围墙高耸的深宅大院,古香古色的黑漆大门上方正中高悬“进士府第”匾额,贵阳人称为文家公馆。民国年间曾任省城总商会会长的文明钰及其子曾任贵阳县商会主席的文仿溪居住于此。清末民初之际,文家公馆所在地俗称文家坝。文明钰(1861—1928),字式如,晚号鹤山老人。祖籍江西庐陵县(今江西省九江市),后迁湖南东安,清康熙年间文氏先辈迁贵阳定居,世代相传,遂为贵阳人。文明钰之父文国桢生子三人,长子文明钦,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先后官山西古玉县和广西藤县知县;明钰为第三子。文明钰幼承庭训,聪明好学,20…  相似文献   

18.
1939年夏,我与唐宝鑫校长在贵阳相识。听说他正会同王万福、宋世英、徐步墀、索天章、李振麟、赵永昌、冀吉甫等8位清华大学校友,在曾任北京清华学堂老校长、时任贵州省财政厅厅长周诏春的带领下,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中,创办贵阳私立清华中学(简称“贵阳清华中学”),显示了抗日战争时期,青年学子不愿留在  相似文献   

19.
民国32年(1943年)贵阳发生一件轰动全省的邮政“特约小包”案。贵州邮政管理局局长刘曜庭因此被贵阳法院判刑十年,后来又移送重庆军事法庭审讯。作为一个“特大新闻”,当时贵阳报纸竞相报导。然而个中情况,众说纷坛,结局如何,鲜为人知。最近我们在修志工作中,发现了这一案件的有关档案资料,基本清楚了全案的始末。抗日战争进入第六年,贵阳工商业仍然处于“畸形繁荣”的状态。当时贵阳并未专设邮  相似文献   

20.
第1期(总第28期)卷首论坛与时俱进办好(贵阳文史》林城新貌今日林城气象新—贵阳市精神文明建设巡礼抓住一个根本、搞好三个结合云岩区普陀办事处社区建设纪事创业之路科技创新的带头人—记贵阳新天药业公司董事长、市政协委员董大伦史海钩沉一张珍贵的白条子贵州陆军小学堂与贵州光复文化长廊春华秋实—走近林城优秀女演员李珊刘祖良及其(壶隐斋联语类编)林城诗三首教育春秋贵州大学堂的历史地位与影响文昌阁与贵州科举文化委员风采为我市的蔬菜生产的发展尽心竭力—记全国人大代表、市政协常委、高级农艺师罗芳恒王选才/l 师龙/4中共贵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