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是香港爱国商人廖安祥(1907-2007)的一本回忆录。之前他曾用客家话五言诗写成叙事长诗,81岁那年,改写成《梅州大侠香港六十年》这样一篇回忆录。廖安祥以一个老人平静的心态,朴实的语言再现了自己的丰富生活轨迹。这其中包括他在自己家乡的生活经历与成长环境,外出求学,到香港谋生创业,如何组织营救香港文化人士等内容。  相似文献   

2.
梅州大侠廖安祥先生,1907年4月28日出生于广东梅县三乡的一个小山村,家境贫寒,从小经历生活的种种磨练。1925年初到香港,从此在外拼搏达七十余年,于1997年1月5日在香港逝世,享年九十三岁。廖安祥先生一生爱国爱乡,深受世人景仰。  相似文献   

3.
在近现代中国社会的急剧变迁过程中,客家人充分利用各种机遇和社会资源,涌现了大批杰出人物,为中国社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廖安祥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之一。廖安祥早年经商香港,抗战期问参与组织港九“秘密大营救”,被誉为“梅州大侠”;开办“源吉行”筹集华南抗战经费和物资;创办“香港亚洲贸易公司”支持中国的革命和建设;九十年代捐赠价值连城字画于嘉应大学,等等,高风亮节。他宽厚和蔼、侠肝义胆的风范,受到社会各界的尊敬和爱戴。  相似文献   

4.
“廖安祥”这名字,我很早就知道,甚至“梅州大侠”的雅号也曾听到过。但对廖公的事迹,过去知之甚少,听了也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5.
2007年5月25-27日,“纪念廖安祥诞辰一百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广东梅州嘉应学院召开。此次研讨会由嘉应学院主办,嘉应学院客家研究院承办。研讨会盛况空前,国家外交部机关服务中心主任兼香港亚洲贸易集团董事长吴连起先生、梅州市陈卫平副市长、嘉应学院程飚院长、著名作家程贤章先生以及来自内地各省市以及台湾的专家学者和廖安祥先生的亲朋等,共30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上海书店《民国丛书》第三编(张季子九录)(四)文录卷一〇有《顾姓谷先生六十寿序》一篇,下署清光绪二十年甲午(1894)。顾姓谷先生不知何人。  相似文献   

7.
评《白寿彝史学论集》许凌云《白寿彝史学论集》(北京师范大学1994年版)是白寿彝先生六十多年(1929-1993)来所写历史、历史学、历史教育等文章的选集。全书分为八个部分:“中国封建社会”收文8篇,反映了白先生对中国封建社会史的看法,其中《中国历史...  相似文献   

8.
为切实贯彻落实2010年广东省地方志工作暨《广东年鉴》组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梅州市政府办公室于2010年3月10日,发出《关于做好〈广东年鉴·2010〉(梅州部分)组稿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各编写单位,要进一步认真学习贯彻省地方志工作暨《广东年鉴》组稿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相似文献   

9.
2月,梅州召开《广东年鉴·2009)梅州部分组稿工作会议,参加《广东年鉴》组稿的市直有关单位,各县(市、区)编写组、方志办主任及市方志办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组织学习了省委常委、副省长肖志恒在《广东年鉴·2009)全省组稿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部署《广东年鉴·2009)梅州部分组稿工作.并对如何做好组稿工作进行培训和讨论交流。  相似文献   

10.
中国近代足球运动到底发源于何处? 198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体育》载:“十九世纪末,西方的近代足球传到东方,中国又有了足球运动。香港和上海是中国最早开展近代足球运动的城市。起初在学校,后来逐渐扩展到社会其他阶层。从1900年到1949年的半个世纪内,中国足球运动不普及,技术水平也不高”。1987年人民体育出版社出版的《体育项目大全》载:“从1910年至1948年间举办过七次全国运动会,每次都有足球比赛”。1995年11月出版的《广东百科全书》载:“据考证,足球是1903年由传教士传入五华、梅县山区的”。《梅州市志》载:光绪二十七年(1901)西方牧师(传教士)在操场上教学生踢足球,开梅州足球运动的先河。各种典籍记载时间不一。  相似文献   

11.
首都师范大学教授、我国著名的历史学家宁可先生,从事史学研究已六十余年,对于史学理论、中国经济史、敦煌学、隋唐五代史诸领域均多有创获,成就卓著。其论著多已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集结出版为《宁可史学论集》(1999年)。2008年,中华书局出版了宁先生的第二本论文集——《宁可史学论集续编》。本书是先生近十年来成果的新总结,也是他笔耕不辍,孜孜以求的最好见证。  相似文献   

12.
近读杨森翔先生大作,中国文化出版社(香港)2008年1月出版的《城市记忆》一书,十分欣喜!这是一部十分出色的地方历史地理研究专著,笔者觉得该书有四大特点。  相似文献   

13.
香港报纸的历史与现状□慧斋早在1841年5月,便有英文《香港公报》在香港发行,随后又出版了《华有西报》、《德臣西报》(又译为《中国邮报》)等,至今仍保留下来的早期英文报纸则是1881年创刊的《南华早报》。1858年在香港创刊的《中外新报》,是中国近代...  相似文献   

14.
清咸丰九年(1859)和同治四年(1865),太平军曾两攻克嘉应州城(今梅州),十万大军纵横嘉应;1865年,十万太平军还在嘉应和当时潮州所属之丰顺全军覆灭,太平天国(除北部合于捻军都外)在梅州画上了一个悲壮的句号。这些惊天动地的悲壮的历史,《嘉应平寇纪略》和光绪《嘉应州志》等曾予以记载。遗憾的是,它们只重事件、述梗概,对历史细节和人民的历史感受,却记载不多。  相似文献   

15.
7月17日,梅州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传达贯彻广东省地方志稿评议(南澳)现场会精神,各县(市、区)主任参加了会议。在会上,组织学习了《广东省地方志书审查验收办法》(试行)、《市和县(市、区)志稿审查验收工作程序步骤说明》和省地方史志办主任陈强在会议上的重要讲话。  相似文献   

16.
南北大侠杜心五怒斥土肥原[湖南]周保林我撰写的《南北大侠杜心五》在1994年第6期《文史春秋》上发表以后,不少读者来信询问杜心五怒斥日寇土肥原的详情。笔者为满足读者需求,走访了杜心五的关门弟子朱允廉及杜之亲信刘俊德(均为县政协委员)两位老人,再结合省...  相似文献   

17.
1988年5月和1989年1月,经香港钱币研究会马德和先生介绍,《中国钱币》编辑部先后收到台湾陈鸿彬、张惠信两位先生的著作《树荫堂收藏元宝千种图录》和《中国银锭》。春节后,卫月望先生赴台探亲,曾与张惠信先生交往,回来时,又带来张惠信先生热情赠送的  相似文献   

18.
邓善熙 《纵横》2009,(7):34-36
1922年10月15日(农历壬戌年八月廿五日)至11月22日,梅兰芳先生应香港太平戏院邀请,首次率领独自组建的承华社剧团140余人赴港,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演出。梅兰芳在香港的演出轰动一时,前往太平戏院的观众无数,这件事也成为当时香港各大报章报道的热点。当时香港的著名华文报纸,如《华字报》、《大光报》、《循环日报》等都用了较大篇幅报道。  相似文献   

19.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神圣领土。英国侵略者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三个不平等条约(即1842年的《南京条约》,1860年的《北京条约》,1898年的《展拓香港界址专条》),对香港进行了长期的殖民统治。南京国民政府建立后,同英国政府就香港问题进行了多次交涉,英方顽固地不愿将香港交还中国。  相似文献   

20.
“中国纸币之父”之称见于《民间私钞》创刊号(2004年)许平安先生所写的《中国纸币之父——张詠》(以下简称《纸币之父》)一,声称“张詠为中国纸币之父……是当之无愧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