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970年代,在唐肃宗建陵南门石蹲狮西侧出土一件灰陶质兽面脊头瓦,该兽面瓦平面近似方形,上窄下宽,表面为高浮雕状,后背坦平。坦背与浮雕间的上部有一中空的腔(图一,图二)。正面通高27厘米、下宽26厘米,中上部  相似文献   

2.
一件诡秘怪谲的商代神人兽面铜头像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江西新干大洋洲商代大墓出土的四百余件青铜铸品中“,有一件双面神人兽面头像引起了众多研究者的关注和兴趣。在巫术宗教与神灵崇拜之风极为盛行的殷商时代,这一类神器和面具,无疑沉淀着极为深刻的社会与宗教内涵。双面神人兽面铜头像(标本67),原来我们一般称之为“双面人头形神器”,也有称“双面人神器”②、“双面人头器”③,还有的简称“银神像”④,出土于格室南侧中部偏东处,为一空腔双面青铜铸像。其造型特点是,扁平长脸,额部宽,颌部窄,呈倒置的等腰梯形。圆突目,中空,眼眶深陷,大耳耳上呈尖前状,肥鼻突起,有双孔…  相似文献   

3.
1976年9月,河南省卢氏县城关镇西北街村群众在虢台庙台地劳动时,发现一座因雨水浸泡塌陷的古代砖室墓,从墓内取出几件灰色陶器和一件有彩绘图案和刻度的骨尺。文物现存卢氏县文管会。骨尺长23.2、宽1.7、厚0.3~0.4厘米,  相似文献   

4.
为对陕西城固出土的青铜兽面饰的保护修复提供科学依据,同时进一步揭示其所蕴含的制作技术和相关考古学信息,采用X光探伤仪、超景深显微镜、X荧光能谱仪及显微共聚焦激光拉曼光谱仪对5件商代青铜兽面饰进行了无损分析,分析结果显示,2件为锡青铜,3件为铅锡青铜,兽面饰表面铜锈以孔雀石CuCO3·Cu(OH)2为主,局部见赤铁矿Fe2O3、纤铁矿γ-FeOOH和钙质层CaCO3。分析结果为这组青铜兽面饰的保护修复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检测结果,对兽面的铸造工艺、补铸痕迹、铜料配比、小孔的制作工艺等方面进行了讨论,并与殷墟及老牛坡出土同类型器物进行了类比,从而得出了这一地区兽面饰的工艺、风格与该地区铜器整体风格一致的结论,为从材料与工艺层面认知“城洋铜器群”提供了坚实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5.
迄今为止,唐长安城西市共发现七处制骨遗存。其中2006年西市南大街中部街北考古发掘出的制骨遗物多达1400余件。通过对西市遗址历年发现的制骨遗存进行梳理和分析,从骨器生产、制骨流程等方面对唐代西市制骨手工业进行初步考察,并探讨唐长安西市制骨手工业生产管理、经营模式等状况。  相似文献   

6.
2006年,翁牛特旗文物普查队在田野调查中采集到一件红山文化时期兽面陶塑.该器物出土于翁牛特旗广德公镇大庙村南1号遗址.  相似文献   

7.
1983年春,在内蒙古巴林右旗北部朝阳乡政府所在地西南15公里处的太本艾里村南1公里处,土山南阳坡上有一座古代墓葬被风刮出,随葬品已暴露,当地老百姓发现后转告巴林右旗博物馆,馆内业务人员闻讯后赶到现场,进行了清理工作.在这座墓葬中,出土有瓷器、陶器、骨器和铜器等许多珍贵文物,其中有一件极少见的骨质鱼,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古代制骨工艺研究是理解骨器产品生产、流通与消费的基础,制骨实验可为制骨工艺研究提供最为直接的证据和比较材料。本研究采用实验的方法对石刀、蚌刀(镰)、铜刀、铜刀锯、铜锯等工具截取、加工骨料的痕迹进行区分,并对各种工具的截取、加工骨料的效率进行对比,以期为考古遗址中的制骨工艺研究提供直接的对比材料。以此为基础,将济南大辛庄商代遗址中出土的骨料与骨器与实验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不同工具作用于骨骼后留下的痕迹存在明显区别,各类加工工具中铜锯的加工效率明显高于其他工具;种种迹象表明,大辛庄遗址骨器加工的工具应为青铜工具,加工痕迹与铜刀锯最为接近,这与殷墟铁三路制骨作坊所用工具和工艺存在明显区别。  相似文献   

9.
黎族的制骨工艺宋兆麟骨器是人类继木器、石器发明之后又一重大发明,在史前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有许多考古资料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例如云南保山猫猫洞的石器时代遗址出土的骨角器124件,占出土工具总数的41.6%,有骨针、骨锥、骨铲、骨镞、骨镖、骨刀、骨棒、...  相似文献   

10.
目次一兽面玦形玉饰的发现情况二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分析三兽面玦形玉饰的形制演变四兽面玦形玉饰的年代五三星他拉玉龙的年代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的用途七结语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饰,曾称为兽形玉、玉猪龙或玉雕龙。以往所称的玉猪龙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玦形,另一种是C字形。通常认为C字形玉猪龙是由玦形玉猪龙直接演变发展而来,并根据内蒙古翁牛特旗三星他拉C字形玉猪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许多新石器时代的考古文化中,都存在鸟崇拜的现象,在长江下游地区尤为突出,许多相关传说都和我国东南地区有密切的联系。良渚文化的神人兽面纹,取象神鸟,与鸟崇拜相关,而这一母题,应是鸮鸟,即猫头鹰。  相似文献   

12.
三峡地区唐宋遗址出土的以兽面为装饰图案的瓦当、脊兽、砖等三类陶质建筑材料具有明显的时代和区域特征,是分析唐宋遗址性质、建筑等级的重要实物资料。三类建筑材料出土于三峡地区唐代中晚期至北宋早中期的长江沿岸及其支流的市镇遗址,反映出在唐代中晚期国家政治制度、经济制度、城市制度激剧变化以及商品经济兴起的大背景下,三峡地区介于乡村聚落与州县城市之间的市镇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阶段。  相似文献   

13.
良渚遗址群内完成了从玉龙到龙首纹图案化的演变,神人兽面纹以良渚遗址群出土的数量最多,纹样之间的一致性或程式化程度也最高,良渚遗址群出土的神人兽面像就是当时的标准像。所谓标准像就是形似又神似,纹样组成的要素和填刻的底纹符合程式。  相似文献   

14.
<正>前段时间,在上海的一次鉴宝会上,笔者碰到福建的一个收藏爱好者拿来一套金器藏品,让笔者眼前一亮。这组十二生肖人身兽面纯金摆件,估计很多藏家看到都很陌生,包括许多专业的鉴赏家也很少有机会看到。这种器形类似于1979年于青岛崂山县一座西汉夫妇合葬墓出土的一套陶俑,由于当时出土的时候破损比较严重只抢救修复了三个,现存放于山东博物馆。这大概是  相似文献   

15.
一件羊皮袄     
这件羊皮袄长约两尺左右。袄里为淡黄色羊皮,袄面为黑色斜纹布,有三、四个小破洞。1930年年底,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军民,在粉碎敌人的第一次围攻之后,紧接着又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轟轟烈烈的土地革命。1931年3月间,彭德怀同志率领的红三军团,开到上犹县地区,发动农民起来打土豪分田地,实行土地革命。当时,红三军团总指挥部设在下湾,总指挥部主任住在叶庆铭家里,彭德怀同志也时常在这里居住,他经常到群众家里了解他们的生活和各方面的情况,当他发现叶庆铭的弟弟叶庆钊(十五岁,已加入少先队)因为贫困,身上穿的破旧衣服不能御寒,便把自己的这件羊皮袄。送给叶庆钊穿。彭德怀同志这种对农民生活无微不至的关怀使全下湾的农民,特别是叶庆铭全家深为  相似文献   

16.
一件小事     
正这是一个平常的下午,我像往常一样欢快地走在回家的小路上。我一蹦一跳地走进了院子的大门。突然,地上发出了一种像撕胶带一样的声音,我的好奇心立马被激发了起来。我停住了脚步,用灵敏的耳朵仔细地听着。可是我一停止前进,那声音就立马消失的无影无踪了。我又往四周环视了一圈,也没有发现可以发出怪声的东西。  相似文献   

17.
<正>一、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应定名为珑对红山文化兽面玦形玉器,不少学者作过研究,如孙守道、刘淑娟、朱乃诚等(1),其中以朱乃诚的专题研究最为全面。关于这些兽面玦形玉器的用途,朱乃诚根据三件发掘所得兽面玦形玉器在墓葬中的情况,作出如下两点推断:(1)兽面形式可能是具有避  相似文献   

18.
贵州最早的骨制装饰品出自距今一万二千年至一万五千年前的普定白岩脚洞旧石器时代晚期遗址。装饰品有1件骨笄和1件穿孔兽牙。它们是贵州的首次发现,也体现了贵州远古人类最早的爱美意识。从装饰品本体携带的信息,探索其制作技能,反映出当时人类加工技术的复杂和进步,即对不同用途的装饰品采用不同的加工方式和对同一制品的制作技术逐步改良的处理能力。这既是思维进化指导行为的结果,亦是原始人类迈向更加文明时代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9.
良渚玉器“神人兽面纹”新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此,笔者试图着重讨论这种神像的意蕴与功能.让我们先从最重要的“琮王”神象说起.余杭反山出土的“琮王”(甲型1件,M12:98,图版壹)纹饰区之一是四个正面的直槽内上下各有一个神人与兽面复合像(图一),“神人的脸面作倒梯形.重圈为眼,两侧有短线象征眼角(案:专家指出,这是与所谓“兽眼”的重要不同点).宽鼻,以弧线勾划鼻翼.阔嘴,内以横长线再加直短线分割,表示牙齿.头上所戴,外层是高耸宽大的冠(案:疑系长发之夸饰,参后),冠上刻十余组单线和双线组合的放射状羽毛,可称为羽冠;内层为帽,刻十余组紧密的卷云纹.脸面和冠帽均是微凸的浅浮雕.上肢形态为耸肩、平臂、弯肘、手指平张叉向腰部.”反山《简报》已注意  相似文献   

20.
通高16.2、下端宽5、中宽7、厚0.4厘米。江西新干商代大墓出土。呈牙白色,属陕西洛翡玉。出土时背面均粘有红石朱。玉质莹润,打磨光滑。玉面中段琢出浅浮雕的神人兽面像,有眼、鼻、耳、额等:菱形眼,外眼角上排成内钩形,内眼角收成外钩形,睛大,两道卷云粗眉,其间由两条坚直线构成粗宽的鼻梁,鼻梁直线向上延伸,过眉脊后左右外展为额,向下内卷成两圆点即为鼻孔,鼻头似蒜头。神人脸面两侧有向上卷曲的角状扉棱作装饰。鼻下有长方形阔口,内露上下两排方齿,嘴角各有一对上下獠牙。额上戴着左右卷角的高耸羽冠,羽冠由竖刻十一组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