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的饮茶习俗,自汉、唐以来已有2000年的历史,其极盛时期为宋代。宋代茶叶生产兴盛,饮茶之风普及,品饮方式愈益讲究,鉴赏水平不断提高,“斗茶”之风随之而起。“斗茶”,即一种赛茶活动,参赛者献出各自的精制茶叶,以轮流品尝的方式鉴别、评定其色、香、味、形的优次等级,决出胜负名次。宋代斗茶比较普及,与当朝皇帝爱茶嗜茶关系密切,同时,与宋代瓷器发展也密不可分。不少文人高士和茶专家也爱好斗茶。可以说,宋代“斗茶”是形式与内容的完美统一,精制香茗与精美茶具的和谐组合。一、名人茶事中国历代帝王喜好饮茶,研究茶学…  相似文献   

2.
杨兴生 《神州》2020,(1):45-45
建盏文化的盛行还要追溯到我国当时茶文化的兴起,茶文化是非常典型的中国传统文化,茶文化在宋代的盛行也带来了许多的衍生文化,例如茶具、茶叶,尤其是茶具文化,而在宋代最为出名的茶具当属建盏,建盏是在宋代建窑生产的各式茶盏的总称。因为其独特的造型特点、精湛的制作技巧、美妙绝伦的釉色,已然成为我国陶瓷艺术品中的一朵奇葩,并且在宋代时斗茶之风盛行,好的茶具是斗茶中必不可少的,而建盏则是最受喜爱的一种茶具。在这种斗茶之风的影响下,建盏也创造出了许多精美雅致的艺术珍品。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20,(4)
正宋代是我国封建社会经济繁荣发达的朝代,此时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饮茶之风盛行,几乎达到全国皆嗜的地步,从君主至平民百姓,皆喜喝茶以自娱。从茶文化的发展史来看,宋代对中国茶文化的最大贡献,就是发明了一整套品评、鉴别茶之优劣的方法,这就是所称的斗茶。由于宋代仁宗皇帝好茶,因此带动了当时贵族士大夫的好茶风气,并由此扩展到社会各阶层,使品茶、斗茶成为一种流行时尚。斗茶出现于晚唐,盛行于宋代,在以产贡茶闻名的茶乡建州(今福建建瓯)最为流行。这种活动常常是三五知己相约,各取所藏好茶,轮流烹煮,相互品评。  相似文献   

4.
北宋时期,从皇宫到民间盛行斗茶风俗。宋人饮的是碾茶,即把一种加工成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先注汤调匀,然后用初沸腾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斗茶的方法,则是先斗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斗水痕,以水痕先退者为负。使用黑釉茶盏,茶色、水痕清晰,所以斗茶使用的茶盏首选黑釉茶盏。蔡襄在《茶录》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烧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熁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不用”。宋徽宗也曾说过:盏以青绿为贵,兔毫为上。”正因为如此,宋代从南到北各地瓷窑都烧制黑釉茶盏,并…  相似文献   

5.
宋元黑釉瓷的外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劲松 《南方文物》2005,(3):80-82,94
黑釉瓷自汉、晋以来,就与青瓷并驾齐驱,成为我国陶瓷领域里一支与青釉瓷争艳的奇葩,大放异彩,名驰中外。宋代由于“斗茶”之风盛行,适宜斗茶的黑釉茶盏,受到了上至皇帝,下到达官贵人、文人骚客以及普通黎民的喜爱。宋元时期,可以说是黑釉瓷发展的极盛时代,在北方形成了以磁州窑产精美的黑绘花器为代表的黑釉瓷系;在南方则有建窑的鹧鸪斑、曜变、油滴、兔毫为代表的名贵黑釉瓷和吉州窑的玳瑁斑、虎皮斑、木叶贴花、剪纸贴花等充满民间艺术魅力的黑釉瓷系;各窑新颖独特的墨绘与光怪陆离的窑变以及深黑如漆的釉色,均著称于世。  相似文献   

6.
《收藏家》2020,(4)
正建盏之兴盛完全与茶茗的斗品息息相关。宋代斗茶之俗集茶的调制、茶的变化、茶的鉴赏、茶的想象、茶的品尝于一体。而其中茶品之优良、器皿之精美、人文之丰富,诸多元素缺一不可。斗茶既是休闲放松,又是社交聚会,更是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物与物之间高层次的交融。建盏在造型、釉色等诸多方面都与宋代茶文化的特点息息相关,而其间曾经困扰学界的种种问题,也可以尝试从包括茶文化在内的宋代风俗中去探觅其根源。一、建盏鹧鸪斑与宋代文学鹧鸪斑与建盏的联系,最早一般都会引用《清异录》中的记载,"闽中造盏,花纹鹧鸪斑点,试茶家珍之,因展蜀画鹧鸪于书馆。江南黄是甫见之曰:鹧鸪亦数  相似文献   

7.
孙华 《四川文物》2012,(1):74-85
“茶马古道”的核心是古代中央政府用农区之茶换取牧区之马的茶马互市的道路,其在隋唐时期是马土互市之道,从宋代中期至清代早期是茶马互市之道,清代早期以后蜕变为茶土贸易之道.“茶马古道”的分布范围主要在四川(包括贵州遵义)、陕西、甘肃、青海和西藏地区,清代以后才发展到云南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8.
孙维城 《古籍研究》2003,(3):105-108
“韵”是我国封建社会后期艺术审美的核心命题,其内涵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过程,到宋代才定型成熟。宋代对“韵”的内涵的界定既有历史的积淀,又有时代的选择。而作为代表封建社会后期艺术审美的基本范畴,宋韵在书画词等艺术门类都有不俗的表现,其中以“韵”评价书画,从南朝以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古代,饮茶是门学问,也是一种文化,大致在唐宋时代已开创了包括茶艺、茶道以及与之相关的茶诗、茶歌、茶礼、茶建筑等一套完整的茶文化体系。宋代是中国茶文化全面发展的时期,突出表现在大小城镇茶楼、茶馆、茶亭、茶室的兴起和斗茶之风的盛行。北宋末蔡在《铁...  相似文献   

10.
子立 《古今谈》2004,(2):55-60
宋代在我国历史上,是个内忧外患不断、人民饱受战乱之苦的年代,统治者对外敌卑躬屈膝、忍辱苟生,写过大量历史演义的蔡东藩谥之日“鼻涕”,鄙之极也。然而就文化而言,宋代却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最发达的时期之一,不论是哲学、史学、文学艺术均取得辉煌的成就。陈寅恪先生认为宋代乃我国封建社会文化发展的最高峰,不无道理。从宋代的刻书业也可窥见一斑。  相似文献   

11.
成都是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中国最名的宴饮之都,烧酒的发祥地和唐代名酒剑南春的主要产地。唐代、五代前后蜀至宋代成都的酒化高度繁荣,饮酒之风极盛,享誉全国。明清时期,成都的酒化继续保持其繁荣。成都水井坊考古发现结合历史记载研究,证明了水井街酒坊酿酒历史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锦江春”,同时亦为中国白酒起源于唐宋时期成都的烧酒提供了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2.
曾智泉  陈晓飞 《文博》2008,(6):78-82
中国是茶的故乡,而中国古代的茶具,在中华民族文化史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以福建建阳窑兔毫盏为代表的黑釉瓷茶盏,因其精湛的工艺水平和适应当时的"斗茶"而著称,在两宋时期盛极一时.本文通过论述宋代建阳窑黑釉瓷器及宋代斗茶文化,揭示建窑黑釉瓷茶盏的兴盛与两宋时期斗荼文化的繁荣二者之间的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13.
北宋时期,从皇宫到民间盛行斗茶风俗。宋人饮的是碾茶,即把一种加工成发酵的膏饼茶碾成细末,先注汤调匀,然后用初沸腾的水点注,茶汤表面泛起一层白色的泡沫。斗茶的方法,则是先斗色,茶色贵白,以青白胜黄白。其次斗水痕,以水痕先退为负。使用黑釉茶盏,茶色、水痕清晰,所以斗茶使用的茶盏首选黑釉茶盏。蔡襄在《茶录》云“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烧,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熠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  相似文献   

14.
汪星燚 《收藏家》2011,(5):60-64
我国历史上品茶与书画艺术关系密切,茶墨之缘渊远流长。对茶墨的关系,宋代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苏东坡曾有过精彩的叙述。据说有一次文人聚会,以斗茶、吟诗作画取乐,苏东坡的白茶占了上风(宋时斗茶标准以白茶为最佳),因而面露得意之色,  相似文献   

15.
福建建窑是我国古代著名的窑场,以生产黑釉瓷器著称。建窑烧制的建盏是该窑口的特色瓷器,建盏中又以兔毫盏最为出名。尤其是随着宋代斗茶风俗的兴盛,适于斗茶的建盏不仅在民间广为流传,还一度进贡宫廷,受到皇家的追捧。福建的许多古志不但对建窑的概况及建盏特征有大量记载,而且还对兔毫盏有详细描述,对斗茶技艺与风俗等内容均有所记述,这些都为研究建窑瓷器和斗茶风俗提供了大量的历史依据和颇有价值的史实资料。  相似文献   

16.
茶兴于唐而盛于宋。唐代茶事以《茶经》等茶学专著为基础,在唐代饮茶风尚的影响下,陶瓷茶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局面。到了宋代,由于茶事的发展和斗茶之风的兴起,黑釉瓷成为饮茶的主要茶具。  相似文献   

17.
维摩诘经变是佛教美术中普遍而又独特的题材,对中国文化思想乃至艺术精神都产生了深刻影响。本文从审美的角度结合石窟、造像碑及壁画中有关考古材料,对我国维摩经变从西秦到宋代的嬗变过程进行系统的研究,反映出不同历史时期审美意识、审美理想对维摩诘经变的影响,充分挖掘该经变中所体现的中国艺术精神的丰厚内涵,从而揭示出中国古典美学的发展规律。  相似文献   

18.
傅琼  李浩 《南方文物》2003,10(1):97-100,96
约自晚唐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妇女缠足现象。此后缠足陋习不断发展,竟形成了“小脚拜物教”,延续近千年。广大妇女纤纤金莲中的血泪,虽曾有有识之士针贬其陋,如宋代车若水在《脚气集》中言道:“妇人……未四五岁,无罪无辜,而使之受无限之苦,缠得小足,不使何用?”但并没有引起人们的普遍警觉。鸦片战争后,戒缠足思潮开始萌芽,在戊戌维新时期终于形成,至辛亥革命时期日趋高涨。这一思潮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但我们也应看到,来华传教士与近代中国的戒缠足思潮的产生有密切的联系,他们对戒缠足思潮的形成与高涨有直接或间接的推动作用。一、…  相似文献   

19.
周晓晶 《收藏家》2013,(2):27-34
文房用具是指书房中所用的物品,兴起于宋代,盛行于明清。“文房”一词最早见诸文献是南北朝时期(420-589年),当时专指国家典藏文翰的地方,有点类似干今天的档案馆。到了唐代才逐渐演绎为文人的书房,至南唐,“文房”成为文人书房的专用词,南唐后主李煜雅好文学,收藏甚富,所藏书画均押以“建业文房之印”。与笔墨情趣不可分离的文房用品,是伴随隋代科举制度的兴盛才而才大量出现的,唐宋时期文人阶层的社会地位大为提高,他们在倾情于诗、书、画的同时,也注重文房器物的品味,把文房用具当作一种玩赏品加以收藏,开创了文房艺术的先河,而且此时文房用具的范畴也逐渐超出了笔、墨、纸、砚。  相似文献   

20.
修光明 《东方收藏》2022,(10):106-108
中国数千年的茶文化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茶器的演变史。不论哪个时期,饮茶都离不开茶器,而一套精致典雅的茶器更是在饮茶之外平添了更多的审美情趣。其中,建盏历史悠久,经过漫长的演变和发展,诞生了多种器型。在宋代,“斗茶”之风盛极一时,文人雅士都喜欢使用建盏。而建盏之所以备受人们的喜爱,与其器型有着很大的关系,它的器型简约洗练,经过烈火煅烧后呈现出各种幻彩,它的美直抵人心。笔者在此结合自身的创作经验,来谈一谈对于建盏器型之美的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