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1《国殇》是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为追悼楚国陈亡将士而写的一首祭祀诗。大约作于楚怀王十七年即公元前三一二年秦楚两次大战之后。据《史记·楚世家》记载:楚怀王十七年秦军大败楚军于丹阳,斩甲八万,虏杀楚军大将屈匄和裨将逢候丑等七十余人,侵占了汉中之郡。楚怀王大怒,大发国中之军与秦战于兰田,结果又吃了大败仗。怀王廿八年至三十年间,秦楚之间又进行了好几次大战。但每次都以楚国的损兵折将、失地而告终(如楚怀王二十八年、秦攻楚,杀楚将唐昧,取重丘而去。二十九年秦复攻楚,楚军死者三万,杀楚将军景缺)。诗人屈原为了追悼和慰藉这些为国壮烈牺牲的将士的英灵,颂扬他们勇武刚强,“首身离兮心不惩”的忠烈气节,激励人民的爱国  相似文献   

2.
秦制、楚制与汉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制、楚制与汉制卜宪群《史记·秦楚之际月表》云:“太史公读秦楚之际,曰:初作难,发于陈涉;虐戾灭秦,自项氏;拨乱诛暴,平定海内,卒践帝祚,成干汉家。五年之间,号令三嬗”。司马迁立《秦楚之际月表》而不立《秦汉之际月表》,以及他把汉家之立归因于陈涉、项氏...  相似文献   

3.
几面有广告铭文的汉丹阳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波 《文物春秋》2007,(1):74-75
汉丹阳包括今天的皖南大部和浙江、江苏部分地区,是先秦时期重要的铜产地之一,汉武帝时设铜官主领丹阳郡铜冶事宜,铜矿的开采与冶炼日渐兴盛,随之丹阳铜及丹阳镜因质地精良而名扬四海。本文介绍了阜阳地区出土的4面有广告铭文的丹阳铜镜。  相似文献   

4.
山东曲阜孔府根据民国时期编撰的《孔子世家谱》确证,作为最早定居江南的孔子后裔,丹阳孔氏的始祖是孔子第40代孙孔绚。据统计,两千多年来,孔子后人以山东曲阜为中心,逐步遍及全国各地,衍至第80多代,存世者逾300万人。丹阳也是孔子后裔的聚居地之一,据民国《孔子世家谱》记载,孔绚是唐朝末年进士,唐僖宗乾符三年(877),孔绚死后就地葬在丹阳,其长子孔昌贤不忍离开父亲葬地,遂寓居丹阳。孔绚后代世代定居丹阳,形成孔家一支。《孔子世家谱》同时记载,截至上世纪30年代中期,丹阳孔子后裔已繁衍8174人,其中在世的2242人,分布在丹阳的河阳、大泊、陵口等众多乡镇。据悉,自从明朝以来,《孔子世家谱》一直都是“六十年一大修,三十年一小修”,目前第七十七代“德”字辈正着手进行新一轮续修。目前,在丹的孔氏后人与家谱续修工作协会取得了联系,不日将对丹阳孔子后裔展开一次全面调查,把丹阳孔氏列名《孔子世家谱》。丹阳在世孔子后人逾两千@小咏  相似文献   

5.
丹阳地名见诸史书者不一,有吴境之丹阳,有楚境之丹阳。《汉书·地理志》丹阳郡丹阳县下注有“楚之先熊绎所封,十八世,文王徙郢。”按《汉志》之说不确,熊绎所封,当为楚之丹阳城。《元和郡县图志阙卷逸文》卷一归州丹阳城条载,“在县七东里,楚之旧都也,周武王封熊...  相似文献   

6.
丹阳公主与珍珠烈火旗 在很久很久以前,三川这块地方属古鄯国管辖,治理古鄯国的是一位贤明的国王,他把他的两位公主丹阳公主和双阳公主,分别派到黑城和古鄯城镇守.派到三川来镇守黑城的是丹阳公主.丹阳公主聪明贤惠,文武双全,她在辖地内施行仁政,施惠于民,把三川这块地方治理得夜不闭户、路不拾遗.  相似文献   

7.
“丹阳铜”产地考略郭怀中汉“丹阳铜”闻名全国,时人称之为“嘉铜”、“善铜”。但是,由于时代变迁,“丹阳铜”究竟产于何地,迄今尚无定论。本文对此略作考证,以抛砖引玉。一位于今皖南的汉丹阳郡故地①,当时是我国重要的铜矿产地及冶炼基地之一,盛产嘉铜。据《元...  相似文献   

8.
丹阳郡在西汉至六朝之间的历史时期,逐步成为南方区域发展的中心地区。本文分两汉、六朝两个时期,从郡治迁移、辖县分布、郡县析置、户口增减、侨州郡县分布与设置等方面进行考察、辨析,基本釐清了丹阳郡的政区变迁与区域发展的主要情况。研究表明:(1)自汉武帝时改置丹阳郡以来,郡治先徙宛陵、东汉末年再迁建业,从此历六朝不改,丹阳郡成为六朝时期的"京邑首郡";(2)六朝时期是丹阳郡区域发展的重要时期,辖区变动也最为剧烈;一方面,人口增多,新县、新郡的析置频繁,辖区面积逐步缩小;另一方面,北方侨民的两次大规模南迁,特别是东晋南朝以降,辖区内增置大量的侨州(郡、县),进一步促进了本区的区域开发与繁荣,丹阳郡的区域中心地位也进一步增强。  相似文献   

9.
秋风起,菊黄蟹肥,又是食蟹时节。 高淳自古盛产螃蟹。高淳原位于古丹阳大泽(古丹阳湖)东北高阜,后因江河泥沙淤积,古丹阳大泽演变成丹阳、固城、石臼三湖,高淳遂为“三湖”环抱。螃蟹生命周期一般为两年,在海水中繁殖.在淡水中生长。高淳地区的螃蟹,就是每年入秋后去长江口海水中产卵,孵化出幼蟹后.于来年春天再溯江进入湖区渐渐长大的。  相似文献   

10.
三川地区有关丹阳公主的传说很多,土族学者吕霞、马光星曾在《中国土族》杂志上发表了关于丹阳公主传闻的文章.这些文章发表后,三川土乡人民对丹阳公主的传闻故事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我写的这则神话传说故事则很少有人知晓,为了让更多的三川乡亲了解这段鲜为人知的故事,我走访了许多土族有文化的老者,搜集、整理,写出了这篇文章,望三川有识之士指正.  相似文献   

11.
东周楚国联姻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鸿亮 《江汉考古》2007,(2):52-57,90
楚国与其它诸侯国的联姻是楚国政治生活的重要方面,不仅反映了楚国与各国之间的关系变化,同时也有助于了解东周时期复杂的国际关系。楚国联姻与其国策密切相关,春秋早期为求发展多与周边小国如郧、邓等进行联姻,春秋中晚期至战国初期,争霸使其与其它大国如秦、晋等联姻频繁,战国中晚期楚国由盛而衰,联姻已失去其政治意义。由于文化差异及地理位置关系,楚国无固定的联姻国,与东周王室也无联姻关系。本文结合文献及青铜器铭文,对春秋战国两个时期联姻情况进行考证,并对楚国联姻特点进行了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永州市鹞子岭战国墓楚越两种化都表现得十分强烈鲜明,但越化因素占主体地位。吴起并蛮越后,零陵已属楚国版图,虽然楚的统治势力很薄弱,但对越人的生活习俗有了很大的影响。战国中期,永州应有了城邑规模和较集中的民居点和驻兵点,城邑里生活着大批越人,在乡下基本上还是越人的社会体系,但越人已接受楚人的统治,楚人利用越人管理越人,以淡化消除楚越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发掘及调查材料入手,以遗址为研究对象,对湖北省与楚文化相关的遗存的分布特点进行分析,重点着眼于与文献记载中的早期楚丹阳地望相关的沮漳河及江汉平原区、汉水中上游山地区、峡江地区及近来学界讨论较热烈的襄宜平原及随枣走廊区。通过对这四个区域西周至东周时期的遗址的分布特点的比较,运用"中心位置理论"观点加以分析,并结合文献考证,从而推断出不同时期的楚文化中心区。  相似文献   

14.
楚人(族)的起源地及其迁徙路线问题,是一个长期困扰楚史研究者的艰难研究课题。清华简《楚居》的面世,为该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可能。本文在既有楚人源于关中平原观点的基础上,指出《楚居》12个早期地名皆在今陕西省境内:"畏阝山"即蒉山,在蓝田县境;"穴穷"即镐京,在西安市西;"乔山"即峣山,在蓝田县与商州区之间;"爰陂"即原陂,在蓝田县境;"汌水"即灌水,今赤水河;"方山"即华山,今华山山脉;"盘"即蕃,"京宗"即郑荆,皆在华县境;"哉水"即兹水,今灞河;"屈"即冢,今商州区境;"鄀"即上鄀,在洛河、丹江上游;"夷屯"即丹阳,今商州区境。这些地名位置的落实,为楚人源于关中平原的观点提供了新的证据,为楚文化之谜的破译奠定了新的历史地理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丁兰 《江汉考古》2012,(2):85-92
湖北江陵纪南城为楚国都城,在该城址周边楚墓中出土了约13件青铜"越式鼎",时代始于战国中期,延续至战国晚期。这批墓葬的考古学文化特征显示其葬制以楚文化特征为主,但部分墓葬随葬品的越式风格浓郁。通过综合研究,本文认为此为楚化的越人或其后裔墓葬,他们在楚国的社会生活中担当着较为重要的角色。这批楚化的越人可能在楚国军队之中担任军士,或以巫觋身份参与了当地的祭祀等宗教活动,并有着与楚人彼此认同的宇宙观、灵魂观和祭祀习俗。这一现象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多元楚文化的包容性和开放性,以及越文化在楚文化构建中的特殊地位。  相似文献   

16.
競之定铜器群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澳门出现的一组楚器,数量大。组合比较完整,且大多数铸有铭文,是近年来楚国青铜器的一次重要发现,它对于研究春秋战国时期楚国的历史、楚王世系、青铜器铸造,以及楚国与少数部族之间的关系,都有着重要的价值。根据其形制、纹饰以及铭文等方面所表现出的特征,其时代应在春秋晚期后段。盘、匜的作器者楚王酓(熊)恷,金文首次出现,亦不见于史书。经考证熊恷就是楚平王熊居,恷、居一名一字。您读为休,休,息止也。居,也有止息之义。名与字意义相因。鼎、簋、豆、鬲的作器者競之定是楚国的一位封君。盘、匜是楚平王所赐。  相似文献   

17.
王德华 《史学月刊》2002,(10):17-23
楚庄王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对其以蛮夷率诸候的政治地位,后世儒有着“微言”与“大义”的二难评价。如果我们将楚庄王的霸业置入春秋战国时楚民族的自身发展的历程中加以考察.便会发现楚庄王的霸业是楚民族政治理性与民族个性精神在春秋时的最高体现;楚庄王的霸业也预示了庄王之后的楚国发展必将面临着一个楚民族精神提升或曰转型的艰难课题。  相似文献   

18.
楚、巴两国相邻,文化交流频繁,楚国逐渐占领了巴国今忠县以东的长江沿岸地盘,曾经设立巫郡和黔中郡,这些地区楚文化占绝对优势。由于楚人和巴人交错杂居,因此楚文化吸收了巴文化的釜、鼎及花边口沿装饰等因素,形成了颇具特色的"楚文化峡区类型"。楚文化的辐射范围很广,渝东地区和嘉陵江流域巴人遗存中普遍存在着楚文化因素,包括楚式青铜器、铁器和陶器等器物,从楚文化因素的分布范围、各种器物的种类和数量来看,到战国中期,楚文化对巴文化的影响处于鼎盛时期,到战国晚期,秦灭巴、蜀,楚人逐渐退出峡江地区,楚文化的影响日趋减弱。楚文化的西渐,客观上促进了巴人的生产发展和社会进步,加快了中华文明的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9.
吴辉 《江汉考古》2008,(1):90-95
从学术史的视角可以清晰地看出,长沙楚墓一直对楚墓、楚文化、楚国历史研究有重要的影响和价值。就墓葬本身的研究而言,长沙楚墓在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曾经作为楚文化区小型楚墓断代的年代学标尺,而楚墓的年代研究是一切相关研究的基石。本文就学术界自五十年代以来对长沙楚墓研究的重要成果进行逐一分析,找到了导致湖南(长沙)楚墓年代认识错误的症结所在。笔者也将再以专文探讨长沙楚墓年代以及相关历史专题。  相似文献   

20.
西汉晚期楚王共计4位,同属一宗。根据目前的考古资料,结合文献记载,西汉晚期楚王(后)的墓葬有着自身的特点,与其他时期楚国诸侯王(后)墓葬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据此我们可初步确定徐州已发现的楚王(后)墓葬的时代和墓主身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