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龙是中华民族远古先民最崇拜的一种神物。从古至今,到处都有龙的影子和龙的传说故事,可以说它渗透在人类社会的各个角落里,形成了一种传统的龙文化,致使相信中华民族是龙的传人,并把龙作为民族的象征。在考古发掘中也发现了远古先民崇拜龙的遗迹,龙的传人找到了先民崇拜龙的根源。  相似文献   

2.
曾婧 《大众考古》2023,(10):57-62
<正>北京西南大房山麓的金朝帝陵遗址,包含有帝陵、坤厚陵及诸王兆域等区域,其主陵区位于房山区周口店镇龙门口村九龙山南侧坡地。2002年,考古工作者在金陵遗址主陵区6号墓(M6)清理出土汉白玉凤纹石椁和龙纹石椁各一具,发掘编号为M6-3和M6-4。M6或为金太祖完颜阿骨打的睿陵M6在20世纪80年代末调查金陵时就已被发现,当时推测为祭祀坑。2002年,  相似文献   

3.
2012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在扬州太子岗遗址的一座灰坑中发现了一件青花龙纹玉壶春瓶。本文从考古地层学及类型学的角度对此瓶的时代及其窑口进行了分析,认为其可能是元末景德镇落马桥窑址烧造的。此件玉壶春瓶的出土为元青花的研究带来了可靠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潜龙勿用”——商周青铜器上的龙纹面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段勇 《考古与文物》2000,(4):58-63,67
龙,作为原始先民崇拜的神灵,至迟是在距今8千年前,起源于今辽宁西部、内蒙古东南部地区的。后来逐渐传播、演变,在秦汉之际登峰造极,成为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皇帝的化身,并进而被视为中国和炎黄子孙的象征。  相似文献   

5.
为对秦始皇陵出土的彩绘铜车马采取非接触且科学可靠的方法开展研究,选择使用高光谱成像技术,以非接触方式无损地获取文物表面信息。通过对信息的处理与分析,实现对于文物表面彩绘纹样的发现与复原工作。针对秦始皇帝陵出土的二号青铜车马彩绘纹样的受损情况,提出了结合高光谱成像技术与计算机图像技术的数字复原方法。主要是利用了高光谱成像技术“图谱合一”的优势:一方面利用其在近红外区域的高光谱成像结果检测并复原出彩绘纹样难以识别的图案边缘信息;另一方面利用高光谱数据中的光谱信息,将铜车马彩绘纹样上未知矿物颜料的光谱同实验建立的矿物颜料标准光谱库进行拟合,识别出铜车马上彩绘所采用的颜料种类(雄黄1、石青5、石绿1、黄丹、铅白等),从而获得色彩信息。实验结果显示该方法可以得到较为完整的铜车马彩绘纹样的数字复原图像,并为今后对于铜车马更深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利支撑。  相似文献   

6.
《中华遗产》2015,(1):14-15
历史上,作为最先掌握生铁冶炼技术的国家,中国凭借先进的生产力,曾一度以强盛的围力领先于欧洲各国。然而,这种优势却没能保持到最后。18、19世纪,丰富的钢铁资源为欧洲工业革命提供了物质支持,从此双方实力发生了逆转。是什么造成了差距?北京科技大学的研究团队发现,导演这场逆转的,很可能是炼铁的炉子。  相似文献   

7.
盂县铁矿资源丰富,分布较广.但多系窝子矿,至今尚未查明发现一个层矿矿田.1949年全国解放前夕,盂县的焖铁炉先后恢复生产,从业者有114人.所产焖铁,多数供本场炒铁使用,一部分销于阳泉、山底村铁业合作社.  相似文献   

8.
<正> 常乐寺位于邯郸市峰峰矿区和村镇东鼓山脚下,为著名的北响堂后密附属建筑。始建于北齐文宣帝时期(551—559),其后历代兴盛不衰。1947年被毁。现仅存白塔及废墟。 1960年以来,常乐寺遗址不断出土石刻造像,1979年,邯郸市及峰峰矿区文物保管所联合进行了清理,出土了大批唐代造像残体。其后几年仍断断续续有造像出土,其中不乏成型之作。尤为重要的是,出土了一件  相似文献   

9.
山西省稷山县吴城村位于县城西八华里,晋韩(晋城—韩城)公路北侧。村砖瓦窑在1981年5月制砖取土时发现23枚空首布,无盛装器,完整者仅七枚,余皆残缺不全。现藏稷山县青龙寺文物保管所。这批空首布,皆耸肩、圆裆(少数为平裆)、尖足。首部有銎,出土时銎内尚有范蕊,布身中部有三道垂直竖纹。按形体大小可分为三式,大型者,通长14厘米,余二、三式通长分别为11.5和10厘米。除大型为园裆外,其他二型皆为平裆,其型制则完全一样。这批空首布的型制和侯马东周晋国遗址出土的完全一致。在出土的23枚空首布中,  相似文献   

10.
正1982年11月18日,新华社播发了一条简明电讯:"太平天国天王洪秀全的‘旨准’木印玺,最近在南京文物普查中发现。"一石激起千重浪,引起了史学界轰动,世界各国报刊纷纷刊登了这则重磅消息,著名的苏联塔斯社也在第一时间转播了。根据史料记载,天王洪秀全共有三枚印玺,金玺、玉玺与木玺。1864年湘军攻克天京之后,金玺、玉玺作为战利品送往北京。第二年金玺在清宫军机处被内贼盗出宫,  相似文献   

11.
1982年5月,费县探沂公社城子村农民建屋时挖出一块金版。版略呈方形,长6、宽5.3、厚0.35厘米,重248克,含金量95%。版上有十一方阴文篆字"陈爱"戳记。出土后被凿成大小两截,已不完整(图一、二)。  相似文献   

12.
迁西县出土“假司马印”1994年11月22日,迁西县尹庄乡大付庄村民付桂民在其麦田挖排水渠时,出土铜印一方,立即送交迁西县文物管理所。此印瓦钮方形,印面阴刻篆书,印文为“假司马印”,边长24厘米,厚08厘米,带钮通高2厘米。按汉代“司马”为主兵的...  相似文献   

13.
寿县出土的“鄂君启金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徽寿县自1955年发现蔡侯墓后,更加引起各方人士的重视。六安专署为加强寿县地下文物保护,根据省文化局及当地党委的指示,于去年九月间抽调所属各县文化干部十一人,组成六安专区文物普查工作队,重点进行寿县境内文物的普查工作。普查中除发现沿瓦埠湖四周附近五十七处新石  相似文献   

14.
随着秦始皇陵园考古工作的不断发展,继兵马佣之后,20世纪90年代末,又在秦陵东南部内外城之间发现了一座“百戏佣”坑,该坑平面是长方形,东西70米,南北17米,总面积约1190平方米,坑底距现地表深约6米。  相似文献   

15.
莱芜市出土“三铢”钱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九七三年,莱芜市图书馆征集到一块质地很好的石范,上有排列整齐的四行“三铢”钱模。其出土地点在莱芜市东北二十五华里的苗山办事处铜山村南冶铜遗址处。为当地群众整地堰时所得。模石呈淡绿色,质地为变质岩,光滑、性柔可剥,耐高温,俗名“滑石”。此范已残、现存长14厘米,宽12厘米,厚3厘米。背面有使用痕迹,还残存四个范模和刀刻凹痕,其中有一枚无文,体型完整。正面有圆形钱模四排十六枚,直径2.5厘米,阴刻“三铢”二字,四排钱模连通,中间一道  相似文献   

16.
刘怀君  贾麦明 《文博》2000,(2):80-80
前不久,陕西省眉县第五村乡第五村附近出土一巨型瓦当,当径78.3厘米,高53厘米,轮宽1.9厘米。上饰变形龙凤纹,为秦代遗物。第五村南靠秦岭,北临渭水,位于眉县县城西5公里处,山环水绕,风景宜人。据调查,第五村一带可能是秦汉成山宫遗址,原出土绳纹板瓦、筒瓦、云纹瓦当、条砖等物。此次发现于该遗址的巨型瓦当之大,超过今存世所有瓦当,堪称“瓦当王。”眉县出土“瓦当王”@刘怀君 @贾麦明  相似文献   

17.
董华锋 《吐鲁番学研究》2022,(1):50-56+154+159
吐鲁番阿斯塔那221号墓曾出土过一件唐景云元年(710)联珠团窠对龙纹绫,产地为“双流”。整理近20年来的新资料,我们可以在青海发现一批与之高度相似的丝织物。这些资料再次清晰地勾勒出丝绸之路河南道上的文化交流路线。联珠团窠对龙纹是典型的“陵阳公样”。一般认为,“陵阳公样”是窦师纶任益州大行台兼检校修造时所创。但成都地区南北朝时期的考古资料表明,实际上早在6世纪中叶,该区域的石刻造像上就已经出现了较成熟的联珠团窠对龙纹。从这一情况来看,益州是联珠团窠纹中国化的前沿阵地“,陵阳公样”应当是窦师纶在该地区南北朝时期即已基本成型的图样基础上进行总结、改良而来的。而这一时期益州石刻造像上联珠团窠纹的出现则应与入蜀的粟特人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曾侯乙墓是我省发掘的战国时期的一座大型墓葬,出土文物众多。其中仅玉石器一项就有528件[1],种类繁多,制作得十分精美。特别是可以活动折卷的十六节龙凤玉挂饰,采取了透雕、平雕、阴刻、分雕连缀等多种雕刻形式制成。全器合为一条龙、作为龙身的各节饰件上,除透雕龙凤形和壁、环形外,还阴刻龙凤蛇纹,并辅以谷纹、云纹和装饰线条,形象生动,纹饰繁缛,可以说是代表了当时江汉地区玉器制作的最高水平。本文主要从制作工艺上对这件玉挂饰作一初步探索。一、结构概述十六节玉挂饰出土时完整,青白色,出自墓主下颌,并作卷折状放置。器…  相似文献   

19.
孙琦 《东南文化》2000,(2):55-63
Dragon is the most popular pattern in decoration art in China the usage of such design spread all over China and could be commonly foun in ceramics from shang zhou dynasties to Ming,Qing dynasties Especially in the ming and qaing dynasties,the dragon as a decoation pattern is always changing which posseses its own styie in sturcture and form,the traditional Chinese bellefs omen are reflected in such pottert as dragon.  相似文献   

20.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是我国古代人民心目中的吉祥之神。“龙”的形象是古代劳动人民创造的。在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却一直被视为帝王皇权和封建权威的象征,同时,也是宫廷建筑、皇室生活,神祭祀等代表皇室或供皇室使用的建筑、器皿、衣物、文书上专用的装饰图案。龙不仅常常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