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前,在华北地区发现的早期新石器遗存中,有河北境内分布的磁山文化,河南境内分布的裴李岗文化和渭水流域分布的老官台(包括大地湾一期)文化。这三种文化,都有一定的内涵,属典型的农业文化,其文化面貌比较原始,文化年代经碳14测定,都在七千年以上。因此,人们普遍把它们归为同一历史阶段的遗存,代表华北不同地域内的早期新石器文化。它们在我国新石器文化  相似文献   

2.
试论镇江营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于孝东 《文物春秋》2007,(4):《文物春秋》-3-9,27
镇江营文化是本文以镇江营遗址早期新石器遗存为典型代表而提出的考古学文化命名。依据笔者以前对镇江营早期新石器遗存的文化面貌总结和分期研究,本文把河北易县北福地第二期遗存、北福地甲类遗存、涞水县炭山第一期遗存(H1)、安新县留村部分遗存、永年县石北口早期一段遗存进行归并,提出起源于华北平原西北隅,分布于太行山东麓山前平原交接地带的一支早期新石器文化——镇江营文化,并对其进行了分期年代学研究。  相似文献   

3.
我国前期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这里指公元前5000年前的新石器文化遗存,或者说是仰韶时代以前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①)的发现,可以上溯到20世纪30年代②。到20世纪50~60年代,这类文化遗存开始为老一代考古学家所关注。20世纪70年代后期,关于这类文化遗存的研究开始取得突破性进展。1976年河北武安磁山遗址③和河南新郑裴李岗遗址④的发现和发掘,磁山文化、裴李岗文化得到确认,以此为契机,我国前期新石器文化的发现和研究出现了第一个高潮。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以河北徐水南庄头⑤、湖南湾县彭头…  相似文献   

4.
裴李岗文化墓葬初步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在裴李岗文化遗址的发掘过程中,都不同程度地发现有墓葬,这些墓葬,保存基本完好,而且内容丰富,因此它是我国黄河流域新石器早期文化中新发现的一批重要资料。这些资料,不仅对研究我国新石器早期的埋葬制度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研究当时的社会状况也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本文拟通过目前已发掘的裴李岗文化墓葬资料,考察当时的葬式葬俗特点,同时依据各处基地的葬式葬俗,考察一下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此外,还藉此谈谈裴李岗文化墓葬随葬品的性质问题。  相似文献   

5.
1982年秭归县柳林溪发掘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981年4月28日至5月7日,湖北省三峡考古小组第二次发掘了秭归县柳林溪遗址,发掘面积共计110平方米。这次发掘不但发现了丰富的商周文化遗存,而且发现了重要的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存。所发...  相似文献   

6.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南庄头的发现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石器时代早期遗存南庄头的发现与思考金家广,徐浩生河北徐水县南庄头遗址的发现与试掘①,是我国北半部地区新石器早期一次突破性的重要收葡。试掘面积不大,所获资料也很有限,遗址全貌及文化性质诸问题尚待进一步探讨,但就现己掌握的材料看,这一发现将对我国旧石器...  相似文献   

7.
鄂西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鄂西巴文化遗存的发现与研究杨华对巴文化的探讨和研究,历来是历史学界、考古学界、民族学界等所普遍关注的重要课题。过去,学者们在研究巴文化时,由于考古发现的资料有限,多从文献中去追索。文献中又不可能记载得十分清楚,要把远古时期的事情说清楚那就更困难了。就...  相似文献   

8.
白水寨和沙乌都遗址的年代属于龙山时代早期,目前可以将其文化遗存分为前后2段:第1段以白水寨遗址为主体遗存,与营盘山遗址上层部分地层单位出土陶片相似,沙乌都遗址北区的部分遗存可归入本段,第2段以沙乌都遗址南区堆积为代表。白水寨及沙乌都遗址的发现有助于了解四川盆地西北缘龙山时代遗存的内涵及演变情况,为探讨川西北高原与四川盆地之间新石器文化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9.
贵州旧石器时代遗存分布较多,也是贵州考古工作的重点,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遗存之前受到的关注相对较少,工作也较薄弱。近年来,主要是为了配合基本建设,开展了大量田野工作,发现了大量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通过对这些材料的初步整理和分析,本文拟就对贵州高原新石器至商周时代的文化遗存做一初步的分区。初步将其分为五个大的文化区,但受限于材料的积累,分区工作还显得相当粗略,文化序列的建立更是难能企及。  相似文献   

10.
我国考古工作者近年来在河南省一些地区发现的裴李岗文化遗存,引起了中外考古学界广泛的注意。它与在河北武安县发现的磁山文化大体同时,又有很多互相类似的特点,对探讨我国原始社会的文化面貌以及农业、畜牧业的起源,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关于裴李岗文化的发掘和研究工作,虽然还不很全面、不够深入,但已有一些同志对此发表了很好的意见。最近,李友谋同志的《中原新石器早期文化问题探讨》一文  相似文献   

11.
<正> 近几年来,对新石器时代早期文化的发掘与研究已经推向了高潮,随着材料的不断增多,对探索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面貌,有了一个较大的突破,并取得了新的成就。 早期新石器遗存,在五十年代末至六十年代初的考古工作中,已经露出了线索,但经过正式发掘的遗址却很少,因而,对仰韶文化以前的文化遗存的分布与特点,缺少较全面的了解。七十年代前后,对早期遗存的发掘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以新的资料充实了我国新石器时代早期工作中的薄弱环节。通过十几年的工作证明,我国的早期遗存,较多的分布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广大地区,尤以渭水、汉水及关中平原地区的分布较为集中,通过调查发现和已经发掘的遗址已有几十处,比较重要的材料主要见以下几处遗址。  相似文献   

12.
绳纹陶是台湾发现的早期新石器文化遗存之一。早在本世纪四十年代,鹿野忠雄先生就提出台湾最早的新石器文化具有绳纹陶器的特征。但是直到1964~1965年期间,由张光直带领发掘了大堂坑和风鼻头遗址,绳纹陶文化才作为一种文化遗存得以阐述和确认。经过对遗址进行详细的考察,张先生把这种文化命名为大合坑文化。根据大堂坑和凤鼻头遗址的出土文物以及其他有关资料,张先生于1969年提出这种文化有如下几个特点:1.大奖坑文化的陶器是由粗糙的粘土制作并刻印绳纹图案;石器有石斧、石镜、网坠、稍为加工的凹石以及树皮律等。2.该文化无疑是…  相似文献   

13.
上亳遗址位于垣曲王茅镇东南上毫村,居黄河支流毫清河东岸。文化遗存丰富,分布有仰韶早期、庙底沟期、仰韶晚期、庙底沟二期、龙山时期和东周时期的遗迹和遗物,其中以新石器时期文化为主。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文化遗存,使其成为研究垣曲盆地新石器时期文化的又一处典型遗址。  相似文献   

14.
东关遗址仰韶早期遗存是晋南地区新石器最早阶段文化的代表,分为早晚两期,不同时期聚落呈现不同的结构形式。遗址间的比较研究表明东关文化的起源与发展和当时黄河流域复杂的文化演变进程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文博》2018,(5)
正七、新石器时代末期随着我国考古学的发展,新石器时代末期的文化遗存已遍及全国各地。据不完全统计,已发现考古学文化(或遗存)30多个。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大多是在当地较早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同时也存在有相邻地区文化之间的交流。这些考古学文化(或遗存)为研究各自文化发展序列、区系类型的划分、经济及社会复杂化程度等都提供了重要的科学资料。我国新石器末期的年代大体界定在距今5000—4000年左右,从各个考古学文化的特征来  相似文献   

16.
试论石峁等遗存与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五十年发现客省庄二期龙山文化遗存以来,陆续在陕北关中及陕南丹江流域发现石峁,双庵、紫荆等几批龙山文化遗存,这些发现都是我国北方的重要原始文化遗存。石峁等几批文化遗存同客省庄二期文化之间究竟是什么关系?它们属一个文化性质,还是分属不同的文化系统?本文试图从文化性质方面探索这种关系,以期抛砖引玉,得到学界专家和同行的指教。为了便于进一步研究这些问题,笔者拟把多年来在陕西境内发现的龙山文化遗存划分成若干区域。目前学术界有两种划法:一种分为关中东部,关中西部及陕北地区;  相似文献   

17.
四川汶川县姜维城宋代遗存发掘简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维城遗址是岷江上游一处极具代表性的重要遗址,包含了新石器、汉代和宋代等时期的遗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2003年度遗址发掘的宋代遗存中发现的遗迹和遗物为了解当时这一地区各民族文化、经济交流和中央政府的管理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8.
2002年对三城巷遗址的第二次发掘发现了商周和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存,出土遗物有陶器、玉器、石器等,这次挖掘为研究宁镇地区古文化特点提供了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溪文化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一、分布和文化特征大溪文化是1959年在我国长江三峡地区发现的一种新石器文化.近年来,这种文化在三峡以东地区也陆续发现.就目前己知的资料来看,这一文化的分布范围,西达川东,东到汉水,南至湘北;其北界似达湖北荆州地区北部.遗址分布比较密集的地区是长江中游的宜昌地区和荆州地区,而其早期遗存则多分布在长江西陵峡至江陵一带.迄今已发现的大溪文化遗址主要有四川巫山大溪、巫山县域;湖北秭归县朝天咀,宜昌杨家湾、中堡岛、渡河口(即四渡河)、青鱼背、宜都县红花套,枝江县关庙山,当阳县杨木岗,松滋县桂花树,江陵毛家山、蔡家台,公安王家岗;湖南澧县三元宫等.  相似文献   

20.
目前的考古资料表明,陕北地区龙山时代遗存可分为前后两个时期,其中,后期应属"石峁文化"范畴,前期还未有明确的考古学文化命名。近年来,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多有发掘,陶器组合稳定,典型陶器包括单把斝、喇叭口瓶、直口筒形瓮、折腹盆、细柄豆等;陶器演变规律明显,可初步划分为"寨山遗存"和"庙梁遗存"早晚两个发展阶段。本文认为,石峁文化在陶器组合、聚落特征等方面与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表现出强烈的传承性,陕北地区龙山前期遗存应是石峁文化的重要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