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媛 《神州》2011,(7):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2.
马媛 《神州》2011,(14):16-17
石窟是佛教艺术的综合体,包括了建筑、雕塑以及壁画几个部分。克孜尔石窟是现今新疆石窟遗迹中保存最好、规模最大的一处,同时也是我国修建时间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克孜尔石窟由于历史的变化,遭到了重大的破坏,其雕塑群已基本无存,但是壁画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克孜尔石窟的壁画主要有三大类主题:佛本生故事画、佛因缘故事画以及佛传画。这三类不同主题的壁画,基本上概括了克孜尔石窟壁画的内容形式。本文将对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一番探讨,希望由此能够表达出我对佛教美术的一些认识。  相似文献   

3.
李博 《东方收藏》2023,(5):124-126
新疆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开凿时间最早的大型石窟寺群,其第17窟位于谷西区上层西端,为新疆克孜尔石窟壁画繁盛期洞窟之一。在文章中,笔者对其洞窟形制和壁画题材内容等进行了较为翔实的描述,通过题材内容、艺术风格和碳十四测定数据等,可判断第17窟大致开凿于公元6世纪。  相似文献   

4.
克孜尔石窟     
《新疆地方志》2005,(2):42-42
克孜尔石窟俗称克孜尔千佛洞,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国家一类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新疆拜城县克孜尔乡的明屋达格山。石窟始凿于公元3世纪末至4世纪初叶,早于敦煌莫高窟300年,于8世纪后逐渐被废弃,共有石窟251个,已编号的洞窟有246个,内存壁画约1万平方米。克孜尔石窟艺术是洞窟、雕塑、和壁画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形成独有的龟兹风格,从中可以窥见古代佛教艺术在我国的发展、流传和演变的脉络,  相似文献   

5.
克孜尔石窟位于新疆天山南麓的拜城县,现有编号洞窟236个。它背靠明星达格山,前面有渭干河在山间蜿蜒流过。整个石窟群排列在约两公里的砂石山壁上,沿崖体走势,依次被划分为谷西、谷内、谷东和后山四个石窟区域,远远望去,就像密密麻麻的蜂窝,气势恢弘壮观。克孜尔石窟是我国四大石窟之一,与敦煌、龙门、云岗石窟齐名,也是我国开凿最早、地理位置最西的大型石窟。大约开凿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1 700多年历史。 克孜尔石窟属佛教艺术,由建筑、雕塑、壁画组成。除雕塑在历史沧桑中破坏较重外,建筑、壁画尚有较多保存。尤其是壁画,…  相似文献   

6.
冯雅兰 《神州》2013,(10):219
涅槃经变是佛教艺术中常见并且古老的题材,早在公元二世纪在印度犍陀罗艺术中已经涌现。克孜尔石窟和敦煌莫高窟壁画中涅槃经变是的尤为重要的内容。克孜尔石窟中现存壁画的80多个洞窟中涅槃经变占53个洞窟。敦煌莫高窟中492个洞窟中有14个描绘涅槃经变。由于地域和民族传统和宗教派别的不同,涅槃经变构图也显示出不同的地方特色。考察和比较两处涅槃经变对于研究两地的佛教史、探索两地佛教的艺术特色以及进行石窟的分期,都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石窟寺,梵语称"僧伽蓝",是在洞窟之中陈示佛教雕刻、塑像或壁画,以此宣传和弘扬佛法的一种佛教寺院建筑。公元3世纪,佛教在西域落户,随着佛教的东传,我国最早的石窟寺也在西域诞生。最初的石窟寺现存我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拜城县名为克孜尔石窟。继东晋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佛教在我国盛极一时,石窟开凿也在这一时期经西域传到甘肃。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克孜尔石窟壁画多头多臂护法神形象的探究,认为印度教中多头、多臂形象被佛教吸收后,其性质和寓意发生了变化,折射出印度教对佛教文化的深刻影响,而这种影响在远离印度的克孜尔石窟中得到表现,使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更加多姿多彩,异彩纷呈。  相似文献   

9.
《文物》2015,(6)
20世纪初,德国考察队从克孜尔石窟揭取了大量壁画,其中的大部分现藏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然而,考察队对这些壁画所出洞窟的记录存在一定错漏。近年,新疆龟兹研究院与德国柏林亚洲艺术博物馆合作,对该馆所藏克孜尔石窟壁画进行了深入调查,并通过实地考察与逐一核对,确认了大部分德藏克孜尔壁画所属的洞窟及原来所在的位置,为相关研究提供了便利。  相似文献   

10.
吐峪沟石窟寺第38窟形制大体上与龟兹中心柱窟相同,但细节上已经发生了变化。吐峪沟第38窟的壁画内容与流行小乘佛教的龟兹不同,整体上表现的是大乘佛教思想,不过正壁上的化佛形象、侧壁的说法图、纹饰图案和服饰等方面都类似于龟兹石窟。总的来说,吐峪沟第38窟具有浓厚的龟兹风,但又有所变化。吐峪沟石窟介于龟兹与河西走廊之间,这对考察佛教美术的传播与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