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袁军 《沧桑》2010,(2):117-118
1959~1961年,中国国民经济出现了严重的困难,时任中共中央副主席、中财委主任的陈云,为了解灾情,探寻克服困难的办法,多次到灾区开展大规模调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克服困难的正确措施,对渡过困难时期,完成经济调整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2.
国民经济恢复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当时陈云处于国家经济生活的核心领导地位,他所提出的一系列经济工作思想、原则、方针和政策以及他领导经济工作的艺术和方法,都在实践中产生了引人注目的效果,受到全党同志的信赖、支持和称赞。这一时期可以说是陈云领导国家经济工作生涯中极其辉煌的阶段,无论是党史、国史学界,还是经济史学界,对陈云这一时期生平与思想的研究,都给予极大的关注,推出不少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3.
陈云在"大跃进"和国民经济调整时期提出了丰富的经济思想,这些思想是其以综合平衡为核心的经济发展理论和以"三个主体、三个补充"为基本内容的经济体制构想的充实和发展,不但对当时克服严重经济困难的决策发挥了巨大作用,也为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奠定了一定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4.
“三年暂时困难”对于今天的年青人来说,已是一个陌生的字眼了,而对于经历了那段日子的人们来说,却是一段难以忘怀的记忆。本文试图以南方的一所普通高校为个案,对这一特殊时期的知识分子群体的日常生活作一点描述,借此希望我们每个人倍加珍惜今天的生活。一、“投机倒把”的教  相似文献   

5.
1960年到1962年,在共和国历史上被称为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共渡难关,中央人民政府不得不将每个国民的口粮定量减到最低限度,中共中央紧急号召全体共产党员带头。毛泽东自报的粮食定量是每月26斤。刘少奇报的最低,只有18斤。  相似文献   

6.
<正>1961年的夏天,我还未满17岁,就在初中毕业前夕,没有继续升学读高中,却去报名参了军。当时是困难时期,听老师说,因为要压缩城镇人口,减轻城镇居民负担,今年征兵只在城镇征招,不在农村招了,所以那年征兵,在贵阳市招得特别多。  相似文献   

7.
一、“大跃进”和大招工 1957年11月,时值苏联十月革命40周年。受苏共中央的邀请,毛泽东率中共代表团前往莫斯科参加庆祝活动,同时参加64个国家的共产党和工人党代表会议。11月6日,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在十月革命40周年庆祝大会上,不但大谈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和平竞赛的问题,而且还明确地  相似文献   

8.
罗平汉 《史学月刊》2007,3(7):55-62
1958年工业"大跃进",导致职工队伍急剧增加;庐山会议后的继续"跃进",致使职工队伍再度膨胀。面对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共中央作出了大幅度精简职工和城镇人口的决策,在两年多的时间里全国1 800多万名职工被精简回乡或下乡。  相似文献   

9.
正1960年夏天,新沭河两岸的雨连下了40多天,时而阵雨哗哗;时而牛毛细雨淅淅沥沥;时而黑云罩头……庄稼全泡在水里,艰难无可奈何地晃着脑袋。雨水大,平野成了泽国,庄稼长不起来,各种各样的草却抓住时机蓬蓬勃勃,一派生机。秋天,遍野荒草凄凄,野草有的有齐腰深,有的竟淹没了人的头顶。新沭河两岸的南辰、长沙头、东窑、小埠子、东山后、西山后、老古墩(当时属山东省郯城县,现属江苏省东海县)西尧、新龙岗、涝枝、谢家岭、大港头、  相似文献   

10.
1959年到1961年是中国人民遭受深重灾难的三年。三年中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200亿元,出现了全国范围的饥荒,饿死的人数以千万计。现将我在广东省高要县亲历三年困难时期的真实情况,及今日的思考提供给读者。  相似文献   

11.
苏维民 《百年潮》2008,(10):10-15
20世纪60年代初,我国遭遇严重的经济困难,中央决定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调整国民经济“八字方针”,要求精减城市人口2000万,为此,成立中央精简小组,杨尚昆为组长。90年代,杨尚昆撰写《回忆录》,多次谈到要系统地谈谈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但是,他当时的精力主要集中在写好《回忆录》第一册(即中央文献出版社出版的《杨尚昆回忆录》),精减城市人口问题一直排不上日程。为了帮助他回忆,我根据他平时的谈话,并收集了一些资料,整理出一份素材请他审阅。他看得很认真,在材料上画了许多标记,对我说:“你整的这份材料有用,它勾起我很多回忆。  相似文献   

12.
周军 《江淮文史》2002,(1):45-56
这里说的养猪场,是安徽日报社于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的一年困难时期,在肥东县撮镇附近创办的。那时许多机关单位都有同样创举。安徽日报社的养猪场有几十亩土地,兼搞粮食生产。它的历史使命有二:一是“改善生活”,给职工增加几斤度荒粮,吃一二两无须肉票的猪肉。  相似文献   

13.
姚毅 《贵阳文史》2012,(4):72-73
我们很好奇,向寨子里的人一打听,都说死人了,问为什么死的,说是吃糠拉不下大便死的,或者说是饿死的,估计那年冬天至第二年春天,寨子死了四五十人。  相似文献   

14.
尚长风 《百年潮》2010,(4):31-35
长期以来,社会上广为流传一些关于三年困难时期粮食问题的说法,比如为了“面子”,中国不仅不向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求助,反而是勒紧裤腰带还债;为了工业化,漠视生命,坚持增持黄金、外汇储备。现在看来,这些说法是不准确的,有必要澄清。从新中国成立到1960年,中国一直是粮食净出口国。  相似文献   

15.
1959~1961年三年困难时期,党和国家认真总结经验,注意纠正错误,全力领导人民进行了救灾斗争,采取了精简城市人口、降低粮食征购量、紧急调运和进口粮食、节衣缩食"瓜菜代"、提高粮食收购价、大办农业等一系列措施,逐步扭转了局面,保持了社会秩序的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上世纪三年经济困难时期,我刚步出校门参加工作,亲身经历了一个终生难忘的历史场面。  相似文献   

17.
上世纪"三年困难"时期,为了克服暂时的困难,党和国家领导人首先带头自减粮食定量,与群众同甘共苦,渡过难关。中央机关积极发展农副产品生产,以解决粮食不足。同时,党中央号召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精神,提倡廉正的风尚。作为当年的亲历者,原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大事记编写组的负责人,为我们回述了这段不平常的历史。  相似文献   

18.
1956~1959年的三年间,我奉派在国外工作,所以,鸣放、反右、“大跃进”都躲过了。只是1959年回国后赶上承受“大跃进”的后果,通常称为“三年困难时期”。如今回忆起来,最突出的竟是一个“饿”字,与“吃”有关的故事、轶闻源源不断涌现出来。  相似文献   

19.
任志江 《沧桑》2009,(2):40-42
在国民经济调整的第一阶段,由于经济政策上的双重目标,致使经济管理权力在集中与分散上陷于两难选择。在第二阶段,为碗合一系列覆盖面广、实施力度大的调整政策,中央采取了更为严厉有效的收权措施。在继续调整的三年中,伴随着重工业优先发展原则的延缓和经济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央对经济管理权力的配置方式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17,(4)
正1959年下半年至1962年上半年,北京市场出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从未遇到过的紧张状况。由于市场供应缺乏,造成物价上涨,人民生活出现困难。针对商业困局,北京通过凭票供应、特需供应、高价回笼货币等措施,使商品供应渡过了难关。同时,北京还采取一系列调整举措,使商品流通市场在探索进程中得以一定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