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高华 《湖南文史》2012,(9):21-22
从1931年到1949年,孙科与蒋介石共事18年。孙科向来对蒋介石的独裁行径不满,与其冲突不断,曾与人联名通电全国,要求蒋介石在48小时内下野。而蒋介石对“太子”孙科的屡次“犯上作乱”咬牙切齿,却只能在合作与打压中寻求平衡。1949年,蒋介石去台,不但没有通知孙科,还一再阻挠他赴台。孙科只得经印度、希腊赴法国,开始了流亡岁月。  相似文献   

2.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儿子。宋庆龄与孙科之间也有相互往来。在国民党退居台湾时,宋庆龄曾极力想挽留住孙科。1949年3月12日,孙中山先生逝世24周年纪念日的清晨,忧心忡忡的孙科只身来到中山陵拱卫处办公室,向留守人员交代了一些有关应变事宜后,对范良说:"范代处长,9点,我要在这儿等一个重要长途电话。"处长马湘惊异地问:"在我们拱卫处等长途?"孙科压低嗓音:"是孙夫人从上海打来的,指  相似文献   

3.
表面上,傅斯年胜了。但是独裁的国民党早已被独裁培养和骄纵的腐败分子蛀空,几个腐败分子的下台也不能阻止国民党的倒台。不过,在一党独裁体制下,傅斯年批评蒋介石的亲信而未被问罪,不免让人唏嘘。1945年8月1日,一位胖胖的中年男人在给自己妻子的一封信中写道:"老孔可谓连根拔去(根是中央银行)。""老孔这次弄得真  相似文献   

4.
孙科是国民党内著名的亲苏派。抗战期间,他以国民党和国民政府高层领导的身份积极开展对苏外交活动,对于调整和改善国民政府的对苏关系起了重要作用。因此,西方有的学者把孙科称为蒋介石在对苏关系上的三个关键性顾问之一(另两人为蒋廷黻和杨杰)。本文拟就孙科在这方面的活动作一评述。请同行教正。  相似文献   

5.
一一九四六年,我进入贵州大学读书。校长张廷休(C、C、派、国民党中央委员)和中统、军统学生以及肯年军联谊会的骨干分子严密地控制着学校。当时,校内还没有建立共产党的地下组织,只有个别共产党员和进步学生分散地进行一些活动。张廷休曾以此吹嘘说:“贵州是国民党的圣地,贵州大学则是圣地中的圣地”。日本投降后,国民党反动派悍然发动内战。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实行法西斯独裁专政,  相似文献   

6.
1948年11月至1949年3月,孙中山之子孙科出任国民党行政院长,寻求“光荣的和平”,以挽救国民党的统治。  相似文献   

7.
1949年春,国民党政权已陷入全面崩溃前的一片混乱,孙科于3月辞去行政院院长后,由广州移居香港,事实上已与国民党政权中断了联系,成为流亡海外的“寓公”。孙科在欧洲、美国一住16年,息影山林,潜心读书。1965年返台湾定居,次年出任考试院院长,在其晚年的最后阶段,又开始了颇为忙碌的社会活动,直至1973年去世。  相似文献   

8.
1948年底到1949年初,国民党统治集团为摆脱困境,进行了一系列重要的人事变动:首先,孙科出任行政院长。其次,蒋介石再次宣布下野,李宗仁出任代总统。不料此时却发生了以李宗仁为首的总统府和以孙科为首的行政院之间的府院之争,从而使得国民党统治集团内部更加矛盾重重,斗争异常尖锐。  相似文献   

9.
《文史月刊》2013,(9):21-21
1941年3月1日,国民党召开国民参政会二届一次会议。会上,张奚若当着蒋介石的面,猛烈抨击国民党的腐败独裁。蒋介石感到难堪,按铃提醒,语气平和地说:“欢迎提意见,但别太刻薄!”张奚若一怒之下,拂袖而去,从此不再出席参政会。  相似文献   

10.
黄宗炎   《广西文史》2005,(3):27-30
发生于1913年7月的“二次革命”,是辛亥革命失败后以孙中山、黄兴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民主势力同以盗国大盗袁世凯为代表的封建独裁专制势力的一次重大武装斗争,其目的是要保卫资产阶级的民主制度。这次斗争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它唤醒了人们对袁世凯独裁反动统治的警觉,并给袁世凯独裁反动统治以一定的打击,为以后护国战争粉碎袁世凯的皇帝梦和推翻袁世凯的独裁反动统治起到了准备作用,  相似文献   

11.
冯玉祥将军1946至1948年是在美国度过的,是在反对蒋介石内战独裁政策、反对美国军事援蒋的斗争中度过的。周恩来在冯玉祥逝世1周年追悼会上说:“冯先生生前曾进行反蒋,尤其最后在美国与美帝国主义曾进行了正面的斗争。”被迫出国抗战胜利后,由于冯玉祥坚决反对蒋介石的内战独裁政策,与蒋发生了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冯玉祥与国民党内民  相似文献   

12.
1927年4月12日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上海发动反革命政变,4月18日在南京建立中华民国国民政府。这个政权是大地主、大资产阶级的联合专政。它建立之后通过种种手段实行国家权力的一党化和个人独裁化,逐步建立起以国民党一党专政为主体、以蒋介石个人独裁为核心、同军事特务统治和保甲制度相结合的封建的、买办的法西斯专制独裁体制。  相似文献   

13.
1931年2月,蒋介石以胡汉民反对制订约法为由,将胡汉民软禁于汤山。以此为导火线,5月,国民党中的胡汉民派、汪精卫派、孙科派、西山会议派和两广军人陈济棠、李宗仁等,联合在广州召开中央执监委员“非常会议”并成立国民政府,公开与南京的蒋介石政权相对峙,形成宁粤分裂的局面。毛泽东曾经  相似文献   

14.
抗战爆发后,中国政府急需得到国际的同情与援助,除通过正规的外交途径努力外,蒋介石还派出一批由政府要人、国民党元老等担任的特使,游说列国,争取援助、立法院院长孙科率高级代表团两度访苏就是蒋介石抗战初期开展高层外交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对此史学界已有较多论述.而孙科在访苏过程中.数度赴法开展抗战外交活动,在发展中法关系,争取法国外交、物资援助方面起了积极作用,史学界却较少论及.现根据掌握的资料,对此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孙科是国民党高层中最早力主对日抵抗的代表人物之一。孙科自认为是一个和平主义者,但当时中国的局面,是非抗战而不足以排除和平建国的障碍,非建国不足以充实抗战的力量。在这非常时刻,孙科一方面积极参与抗战,另一方面亦为国家建设和发展谋划。抗战时期,由于战争的破坏及战争带来的  相似文献   

16.
蒋介石1928年统一前后政治运筹评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率 《史学集刊》2003,5(4):46-54
1928年统一前后,是民国政治转折的重要关头,中国的统一面临来自帝国主义势力和军阔主义势力两个方面的挑战。身处其间的关键人物蒋介石在外交上采取措施,尽量减少北伐统一中帝国主义势力的掣肘,避开并侧面对抗日本对中国统一的阻挠,成功并且策略地抵制了日本的侵略。在二次北伐中、蒋介石消灭北洋政权,促成东北易帜,打击了军阀势力,推进了国家统一的进程;但在军事善后的过程中,蒋介石以裁兵削夺异己势力,使国民党派系矛盾再次激化,引发新的内战,统一局面得而复失,构成严重政治败笔。事实表明,1928年统一的成效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17.
1949年春,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面胜利之际,中国的外交圈里却出现了一件令人匪夷所思的怪事。当南京国民政府孙科内阁决定迁往广州(一是因为人民解放军已经兵临长江,随时可能攻下南京政府的首都南京,二是因为出任行政院院长的孙科在1948年4月与李宗仁在竞选副总统时已经闹翻。  相似文献   

18.
韩文宁 《文史春秋》2008,(10):12-15
孙科是孙中山先生的独子,1891年出生,早年赴美留学。1916年返回后任广东大元帅府秘书,1922年任广州特别市市长,1924年任国民党临时中央执行委员。此后历任国民政府委员、常务委员、广州市长、广东省建设厅厅长、国民党青年部部长、中央执行委员会委员、政治委员会委员、军事委员会委员。  相似文献   

19.
淞沪抗战是以十九路军为代表的中国军民反抗日军侵略的爱国壮举。在这一重大历史事件中,始终存在着是抵抗、还是妥协这样两种方针的斗争。在民族危亡的严峻关头,国民党内的分化加剧了,要求抵抗的呼声日益高涨。国民党内主张对日妥协的,有代表美英利益的蒋介石,与代表亲日派的汪精卫;主张坚决抵抗的,不仅有国民党左派冯玉祥、李烈钧等。而且还有要求民主宪政的中间派。如孙科为首的国民党留沪中央委员。按照这场争论的发展,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20.
《百年潮》2017,(5)
正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国民党建立了南京国民政府,并实现了全国形式上的统一。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初期,一些人曾对它抱有很大期望,但此后国民党的内政外交表明它是一个"弱势独裁政权",国民党此后十年的统治也被喻为"流产的革命"。"挂新招牌的旧势力":南京国民政府的蜕变上述漫画显示的是中国国民党在掌握南京国民政府政权后,出现腐化堕落的现象。漫画《上任一年多以后的新贵作如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