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30年来针对俄国史的研究,国内学界不管是取得的成果数量还是获得的质量成效等都得到了显著的提升,然而与此同时依然存在一些无法完全避免的缺陷和不足,这主要是因为国别史名目杂乱、对历史联系的不重视以及对俄国史研究不充分、对苏联史研究不深入等等方面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国内俄国史研究中存在问题的综合性分析,并在此基础上针对性浅谈了笔者的几点看法和意见,旨在促进国内学界对俄国史研究的有效深入和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3,93(6):85-93
俄国封建晚期城市化缓慢的间接原因在于 ,价格革命使务农比务工和经商更有利可图 ,农民不愿意进城 ;俄国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工业革命滞后未能给农民提供充分的就业机会 ,城市对农民的吸引力不强 ;农民纷纷涌向被俄国征服的新土地之上务农。种种原因使农民很少向城市迁移 ,补充城市人口的渠道常常断流 ,导致其城市化缓慢。农民迁移的方向和规模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 1 8— 1 9世纪俄国城市化的进程和性质  相似文献   

3.
德国学者关于俄国1861年改革研究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广翔 《世界历史》2000,64(4):92-106
原联邦德国(以下简称德国)史学界秉承兰克史学的实证传统,以其掌握俄国学术成果及其史料的扎实功夫独步于西方史学之林。德国学者对俄国1861年改革的研究热情经久不衰,在20世纪60—90年代这方面的进展尤大。德国史学家围绕下述问题:1861年改革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前提,19世纪上半期资本主义关系渗透到农村的程度、工业转变和农奴制衰落的关系;1859—1861年革命形式和农民解放,改革准备时期各种政治力量的配置;19世纪下半期俄国农业资本主义水平、农业危机、农民经济和地主经济衰落的原因等做了大量研究,提出了一些颇有新意的见解。  相似文献   

4.
欧洲宗教改革时期,再洗礼派的胡特尔兄弟会在摩拉维亚地区建立了许多公社。这些公社取消私人财产,实行财产共有,同时采取集体生产、集体生活的方式,取得一定程度的成功,在摩拉维亚地区持续存在了将近一个世纪。摩拉维亚公社属于激进改革的一部分,体现出农民和工匠为主体的下层民众要求建立一个平等、公正的理想社会的愿望。和德国农民战争、明斯特起义等激进改革相比较,胡特尔兄弟会坚持不使用武力,通过和平方式建设摩拉维亚公社的实践,提供了激进改革派反抗斗争的另一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本文拟对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起因及其实施的突然性提出自己的一些看法。一俄国一直是以农民为主要居民的国家。作为延续,苏维埃俄国也是如此。据统计,1917年俄国人口为16,300万,其中农业人口为13,390万,即农业人口占全国居民总数的32%,甚至到1927年仍占80%。列宁把握住了国内社会经济状况的全局后,指出:“农民是我国的决定因素,这是谁也不怀疑的。”“目前整个形势所提出的基本问题,我们共和国国内外政策的首要问题,就是发展全部经济,首先是发展农业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俄罗斯社会史学界,米罗洛夫首次将人体测量学资料——身高和体重数据,作为研究俄国居民福利状况的历史文献基础,取得重大的学术突破。他通过自己的独到研究,证明19世纪60年代的大改革提升了俄国居民的福利水平,男女平均身高明显增长,俄国的现代化基本上是成功的;俄国社会的危机是成长与发展危机,并非必然导致革命,仅仅为革命创造了前提条件和可能性。米氏观点一经问世,引起了俄罗斯乃至国际史学界的大讨论,褒贬不一。支持者认为,他颠覆了苏联时期史学界关于俄国人民生活贫困、社会极端不平等的僵化认识;他对长时段俄国社会史所作的全方位考察和独到研究,对全面认识俄国史贡献巨大。批评者认为,他是俄国专制制度的捍卫者,其观点自我矛盾,对俄国历史很多原则性问题的研究力度不够;他关于俄国农业经济顺利发展的观点,严重与历史事实不符;关于俄国现代化的结论缺乏层次感等。毋庸否认,米罗洛夫的鸿篇巨著难免有所不足,但是,他所建立的认知新模式,在未来很长时期内将是历史学家的重要借鉴。  相似文献   

7.
正在苏联时期对俄国历史的解释中,社会发展阶段理论曾长期居于垄断地位。到20世纪八九十年代之交,苏联(俄国)学术界开始使用现代化理论和方法研究俄国历史。1993年第7期的《哲学问题》发表了以《俄国现代化:问题与前景》为题的圆桌会议材料,④这既是俄罗斯学界对俄国现代化研究的阶段性总结,也推动了这方面研究的进一步发展。由于当代俄国仍以全面现代化作为自己的发展目标,从俄国现代化的曲折历史中寻求教益成为现实的任务,由此对有关俄国现代化的理论和历史问题的讨论不断深化。本文⑤即是对其中主要问题的梳理和评论。一、世界现代化进程中的俄国阿列克谢耶夫院士指出,描述世界现代化的基本线索是研究俄国现代化的基础。俄国学术界一  相似文献   

8.
俄罗斯的华人移民——社会问卷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俄国新、老华人移民的大规模问卷调查,旨在全面认识和了解俄国的华人移民状况及他们对所面临问题的看法。调查主要涉及的内容有移民经历、生活水平、职业和群体的力量、与俄罗斯社会的相互关系、关于俄罗斯的总体印象及未来计划等。  相似文献   

9.
俄国是一个农民国家,无产阶级政党对待农民的政策关系到革命成败的重大问题。本文作者曾经论述过布尔什维克党在十月革命准备时期的农民政策(见《世界历史》1981年第6期)。本文在此基础上,继续探讨苏维埃俄国初期的农民政策。作者认为,由于当时布尔什维克党在如何对待小资产阶级的动摇,如何吸引中农参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等问题上缺乏经验,所以农民政策走了一个“之”字形道路,从团结全体劳动农民到中立中农,又到同中农实行巩固联盟。作者通过对这小问题的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无产阶级政党对待中农必须十分慎重,中农政策是否正确,直接影响到无产阶级政权的巩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0.
晓岷 《世界历史》2002,(1):121-121
北京大学历史系刘祖熙教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2 0 0 1年出版的《改革和革命———俄国现代化研究 (1 861— 1 91 7)》 ,是一部一系统、全面阐述俄国现代化进程的历史专著。全书分经济、政治、文化三部分 ,共九章 ,3 7万余字。本书通过分析 1 861年农民改革和 1 90 6年斯托雷平土地改革 ,评估地主经济向农业资本主义的演进、农民分化和富农经济的发展 ,揭示了俄国农民问题的症结。通过对俄国工业革命和工业化问题的分析、论证 ,指出了俄国赶超型工业化的特点。在此基础上 ,进一步阐述俄国从封建君主制向资本阶级君主立宪制过渡的复杂性。再…  相似文献   

11.
俄国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城市人口的社会成分变化可回答不同社会集团的移动和迁移问题 ;18世纪下半期城市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农村 ,农民移居城市数量不足 ,部分市民迁往农村或转为农民是俄国城市化缓慢的直接原因 ,国内总的经济形势是城市化进程的主要障碍 ;18世纪下半期— 19世纪上半期城市人口增长缓慢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村分化程度和规模不够 ,市民和农民比重变化具有周期性互动性质 ,主要取决于经济形势和城乡经济条件的变化 ;城市人口的社会结构变化反映出城市社会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概述 在世界范围内,美国对俄国和苏联问题研究是较晚的。概括来说,美国对俄国问题主要是适应外交需要进行一般性研究;十月革命对美国是一个震撼,其中也包括推动美国开始加速对苏联问题研究;在西方,特别是美国,大量地出版有关俄国和苏联问题的著  相似文献   

13.
俄国1861年改革酝酿时期,保守派、自由派和激进派在农奴制度的存废、对农民让步的程度和改革的方式等问题上既有共识,又有分歧。自由派和激进派对农奴制度坚决说"不",保守派则经历了由反对到被迫容忍废除农奴制度改革的转变。保守派坚持农民无土地获得自由,自由派则主张农民有土地获得解放,激进派并不满足于此,要求废除包括地主土地所有制在内的任何土地私有制,实现土地公有。保守派与自由派赞成自上而下的改革方式;激进派则认同自下而上的方式。各派别对改革法令的制定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俄国沙皇彼得一世(1672—1725)进行了举世瞩目的改革。在改革中,他特别重视文化教育改革。 彼得的文化教育改革对彼得时期及以后俄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是俄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研究这一问题,不仅有助于我们弄清彼得时期文化教育改革与经济、军事、政治等改革的关系,正确认识这项改革对推动俄国社会发展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对于目前各国的改革是有所启迪的。 然而,关于彼得的文化教育改革这一至关重要的问题,无论在原苏联,还是在我国,都还缺乏专门的、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抛砖引玉,对这一问题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5.
平等权是指公民依法平等的享有权利,不受任何差别对待,要求国家给予同等保护的权利。城乡二元结构下农民的公民权利不平等状况是一个值得社会关注的重要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仅是体制建设的不完善,也是法律保护的缺失。本文以公民权利平等为核心,分析了农民遭遇的不平等状况及其原因探析,并提出了几条解决的对策。  相似文献   

16.
在十九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东北、河北及山东等地的破产农民和无业人员开始移居俄国东部地区,并在俄国境风广泛分布,人数较大庞大。就是在这个群体中诞生了中国旅俄联合会和旅俄华工联合会。并在十月革命中部分华工参加了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斗争。这部分旅俄华工在俄国布尔什维克的影响和帮助下,积极宣传马列主义,加快推动了马列主义在我国北方的传播,在沟通共产国际和中共建党工作中都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文中对旅俄华工接受和宣传马列主义的历史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阐述,更好的体现出旅俄华工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姚海 《史学月刊》2007,2(4):55-62
19世纪中期在俄国发展道路问题上的斗争并非是普鲁士式道路和美国式道路之争,因为当时俄国并不存在走美国式道路的选项。人数极少的激进革命派鼓动农民革命的目的是要实现具有空想性质的村社社会主义。农民运动在本质上是自发的、无组织的力量,不具有资产阶级性质。新兴的俄国资产阶级自由主义运动不能左右发展道路的选择,因而力促政权进行改革。沙皇政权在发展道路选择问题上具有决定性作用,它采取了相对独立的政策,既没有听命于保守贵族,也没有容忍革命运动和农民运动,而是坚持进行由政权主导的自由主义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8.
孙宏霞 《神州》2013,(19):231-231
夫妻间的财产关系是婚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修改后的婚姻法对夫妻财产制度作了重要的修改和完善,《婚姻法》第十九条规定补充和完善了基于第十三1980((婚姻法》规定的夫妻财产制度,这将是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这是在私法领域给予当事人充分的自由,让其在法律的框架内自主处分其财产权利。笔者认为,这对夫妻财产制度的婚姻法的规定体现了平等,契约自由原则是自愿的,和夫妻财产约定在本质上是一个合同,在合同形式,效果,减轻,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合同法》的影响;经济的发展,私有财产的增加伴随而来的是经济纠纷的增加,夫妻财产约定实施渐成趋势,对夫妻财产制度立法的建立是可取的。本文讨论了历史发展的内容,分析了夫妻财产制,夫妻财产的不足和缺陷现行夫妻财产约定制度和完善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包税制曾经是俄国间接税特别是酒税的主要征收方式,是俄国政府一种重要的财政手段。其长处在于使政府财政收入稳定,管理成本低廉,这是沙皇政府支持包税制的主要原因。与其共生的腐败是俄国包税制的一个突出特征,在该制度下形成的庞大腐败利益链与包税制的长期存在有着密切的关系。在俄国大改革初期,社会舆论对包税制的抨击,包税制下腐败肆虐所引发的农民反抗,最终使包税制失去了存在的理由。包税制的废除,稳定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推动了俄国商人资本向资本主义工业的转移,消除了与该制度伴生的制度性腐败,标志着俄国旧财政体系的终结和新财政体系的建立。这一改革对于促进俄国市场经济和自由竞争制度的形成、社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转型、政治的现代化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点、难点在农村,根本在制度上保证农民享有平等的权利。本文分析了农民权利不平等的现状,并就如何改变权利不平等的现状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