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約在美国革命(一七七五——一七八三年)結束后十年,美国出現了早期的工会組織,如木匠工会(一七九一年)、印刷工会(一七九四年)、縫纫工会等。几乎立刻地,在美国工人运动中就存在着明显的阶級斗爭和“阶級合作”两大流派。这就是說,老(?)們对战斗性工会施加沉重的經济压力和政治压力,也引用抄袭自当时有效的英国法令的謀叛法迫害工会。此外,老(?)們偏袒那些已证明对雇主的压力和控制最馴服的技术工会,以表明他們“阶級合作”的傾向。并不是说,雇主們对工会有两种根本不同的政策,其实这僅僅是同一个基本的阶級压迫政策的两个方面而已。在阶級斗爭中,他們的注意力,主要放在用公开暴力对付工人上,而不是主要靠反动工会的变节。  相似文献   

2.
中国历来对残障个体非常关照,在公立学校也能照顾到残障儿童,中国现行的特殊教育很像1975年美国实施的残疾儿童教育条例。中国在特殊教育上的规划与美国无明显差异。本研究中,关于中美两国教师在帮助特殊儿童时能得到的支持问题上开展了一项调查,以比较两国特殊教育。  相似文献   

3.
对外经济技术援助是各国对外关系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各国贯彻其外交战略和政策的重要渠道与体现方式.尼泊尔是南亚内陆国家,新中国始终重视发展同尼泊尔的睦邻友好关系,但同时尼泊尔也是美国贯彻其南亚政策的主要争取对象.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经济技术援助的起始阶段,在冷战背景下,中美两国对尼泊尔的援助在动机、方式、内容以及效果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差异,其中不仅体现出中美两国在对外经济技术援助中不同的理念,还折射出中国与尼泊尔、美国与尼泊尔、中国与美国之间的关系演变.  相似文献   

4.
美国南北战争后,改良工会主义思潮较长期、较深地影响了美国的工人运动。全国劳工联盟和劳动骑士团是这一思潮的代表。这两个劳工组织先后提出过通过建立合作社和实行金融改革等途径来改良社会的主张。这种改良工会主义思潮带有乌托邦的性质,与十九世纪末以后流行的改良主义在性质上是不同的,后者是垄断资产阶级及其豢养的工人贵族用以反对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革命的手段。改良工会主义思潮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南北战争后美国工人运动在政治和思想上的不  相似文献   

5.
从古至今,婚姻一直是人们人生中的一个大事。人们无不以各种形式的仪式来庆祝婚礼。婚礼形式也因国家,宗教信仰的不同而变化。本文从婚礼前准备、婚礼地点、婚礼服装、婚礼宴会等方面来阐述中美两国婚俗文化的差异,并从宗教信仰、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各方面总结现代中美婚俗文化的融合。探究中美婚俗文化的差异有利于减少在跨文化交际中所产生的障碍。当今,中国人有更多的机会走出国门,与美国人发生各种各样的关系。中国人和美国人之间的通婚数量近几年也一直在增加。因此,了解两国不同的婚姻习俗是十分必要的。婚姻是  相似文献   

6.
《神州》2006,(9)
1971年7月和10月,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两次秘密访华,为美国总统尼克松做准备。1972年2月21日至28日,美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访问中国。这是新中国成立后,美国总统对中国进行的首次访问。访问期间,毛泽东主席会见了尼克松总统,周恩来总理与尼克松总统举行了会谈,两国领导人就中美关系和国际事务认真、坦率地交换了意见。2月28日,中美两国在上海发表了指导两国关系的《中美联合公报》(即“上海公报”)。美国在公报中声明“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的立场,标志着中美两国20多年相互隔绝状态的结束。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三个维度(长时段的维度、具体时间的维度,数理统计的维度)研究自二战结束至冷战爆发这段时间内美苏两国的关系,希望以此来探讨冷战的起源。通过分析可以知道由于美苏两个国家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冷战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从战时盟友到冷战对手,美苏两国的关系经历了一个从好到坏的过程,而美国正是使关系变坏的主要推动者,从这种意义上来说,美国是冷战爆发的主要引起者。  相似文献   

8.
潘迎春  张楠 《史学集刊》2023,(5):119-130
19世纪末“电气革命”与水电技术的发展,使尼亚加拉瀑布成为美国与加拿大重要的电力来源。与此同时,工业化进程中瀑布水电开发的快速发展带来了经济与环境问题,引起两国的共同关注。围绕尼亚加拉瀑布的开发与保护问题,美国和加拿大两国都进行了治理改革。由于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程度不同,在此问题上的侧重点也存在差异:美国关注尼亚加拉瀑布的景观保护,而加拿大呼吁由政府主导大瀑布的水力开发,反对私人垄断。围绕尼亚加拉瀑布的诸多社会运动,推动了美加两国政府调整其环境与资源政策,并最终促使两国就整个边界水域的管理进行合作谈判,促成了美国和加拿大《边界水域条约》的签订,同时有助于打破先前较为僵化的美加关系,为两国关系的回暖创造了契机。  相似文献   

9.
历史时刻     
《百年潮》2016,(1)
正1979年1月1曰,中美两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当日,邓小平致电美国总统吉米·卡特,热烈祝贺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同时,出席美国驻中国联络处主任纳德·伍德科克为中美建交举行的招待会,并在祝酒时指出:中美两国实现关系正常化,这是两国关系中的历史性事件,也是国际生活中有着诛远影响的大事。  相似文献   

10.
城市史研究中的都市—地区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史研究中的都市—地区理论姜加拿大和美国虽然都是北美大陆的移民国家,但是,两国的发展有着各自不同的道路,对两国历史的解释也有着不同的理论和方法。本世纪20、30年代,特纳的边疆主义理论在美国史学界非常盛行,人们不但用边疆主义来解释美国疆域不断扩大...  相似文献   

11.
四、莫斯科会谈苏方咄咄逼人中方步步后退 根据美苏两国事先约定的时间表,宋子文作为蒋介石的全权代表,率中国代表团一行14,于1945年6月27日,乘坐美国专机离开重庆飞往莫斯科,开始了为缔结中苏条约而进行的具体谈判的艰难历程。 由于期间插入了波茨坦苏美英三国首脑会议,中苏两国在莫斯科的谈判分成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6月30日开始到7月12日结束,中苏双方共进行了6次会谈。参加这一轮会议的中方代表有:行政院长兼外交部长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上半期,劳工联盟和产业工人联合会是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两大工会。1955年,二者合并为劳联—产联,成为美国最大的工会组织。合并后的劳联—产联实现了组织上的统一,但其领导人乔治·米尼和沃尔特·鲁瑟在对华问题上立场不一。保守派代表米尼持坚定反共的立场,是工会中的多数派;鲁瑟比较务实灵活,呼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和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但他并不认同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工会中的少数派。尽管劳联—产联内部存在分歧,但在冷战背景下,反苏反共是美国的政治生态,劳联—产联及其代表的部分美国劳工出于自身利益和美国的国家利益,基本与美国政府对外政策保持一致。从这个意义上讲,二人之间并没有根本分歧。  相似文献   

13.
在美国工会运动的历史上,美国工会一直对移民工人持排斥和反对的态度,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其态度却发生了截然不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后期由于西方列强的势力向东方扩展,中日两国都开始了近代化的历程。由于两国的处境和面临的任务相似,然而探索的结果却截然不同。这引起了广大的学者的极大兴趣。导致这种结果的因素很多,其中两国社会结构的差异是一个不能忽视的因素。然而两国在社会结构中的选官制度、土地所有制结构、对"商"观念等方面的差异表现尤为突出。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两国近代化的进程。以史为鉴,分析此成败的因素对我们今天仍有很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5.
印巴分治后,克什米尔冲突的爆发,美苏冷战不断向亚洲扩展,印度的中立主义政策及其实践,这些力量相互作用,对美国的南亚英联邦战略政策形成越来越大的挑战。在将印巴两国都纳入西方集团因印度反对而未成之后,对印巴两国外交底线更清楚的认识、东亚形势的巨变、中东防御的需要等,使美国把希望寄托在巴基斯坦身上,杜鲁门政府准备积极介入南亚,但主要是国内的因素,美巴同盟关系最终还是由共和党政府完成。美巴结盟标志着美国在南亚次大陆实行的英联邦战略政策的结束和积极介入的平衡政策的开始,但它并不意味着美国对印巴两国有所取舍。美国希望借此达到既遏制苏联集团又遏制印度建立中立主义集团和推行地区霸权主义的目标,但也为它以后的南亚政策实践埋下了隐患。  相似文献   

16.
近日因为仁爱礁的岛礁归属问题,中菲两国双方对峙,加之美国参与南海争端,致使中菲两国对峙升级。中菲两国该怎样维护地区和平与稳定,如何冷静的对待南海争端。需要我们慎重的思考。  相似文献   

17.
陈景彦 《历史研究》2006,(3):150-166
两次西风东渐对中日两国影响极大,在同样面临西方殖民势力东侵和西方文明挑战之时,两国的知识分子都无可避免地做出了必然回应。在西风东渐过程中,两国知识分子在接触西方、认识西方、学习西方等方面,既有相同之处,又有诸多不同之处。中日两国的各自社会条件与文化背景是这种异同的根本原因所在。当然,个人的作用及差异也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8.
徐友珍 《世界历史》2004,9(2):29-38
旧金山会议前后 ,美英围绕究竟“哪一个中国”将参与对日媾和的问题 ,立场一度严重对立 :美国支持台湾国民党政权而英国支持新中国。双方为此持续争议 ,直到美国以非常手段迫英国就范。文章认为 ,围绕中国签约权问题的分歧实际上反映了美英两国在远东存在的重大利害冲突、不同的现实处境以及两国外交的不同理念 ,也揭示出即使在冷战高峰时期 ,国家利益和历史传统在一国外交中仍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孙俊华 《日本学论坛》2006,166(4):30-39
就某种意义而言,“尼克松主义”是美国在内外交困的局势下实施的“收缩战略”。美国的脱身政策引起日韩两国的不安,两国一方面采取种种“自卫”的措施,另一方面加强安全合作。“韩国条款”和所谓的“事前协商”是美日韩安全合作关系的分水岭。  相似文献   

20.
孙志强 《沧桑》2012,(5):40-43
日本和德国在二战后的崛起过程中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历史上两国都是在近邻的强大文明的辐射下发展起自己的文化,战争中,两国都遭受了巨大的失败,而后又在战争的废墟中重新崛起。两国崛起的相似原因主要有战争给两国带来新的"机遇";美国对日德的扶植;两国强大的国民精神以及积极稳健的国内政策。研究日德崛起的相似性,可以为我国发展带来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