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祈雨是清代华北乡村社会中最为普遍的社会现象.清代山西泽州,村社祈雨仪式一般都会跨越本社界限,长途跋涉.跨村社祈雨可以分为辐辏式和直线式两种.直线式祈雨以社亲为勾连,由横跨两个不同的行政区域的村落来完成.整个仪式中,浩荡的祈雨队伍、长途的跋涉、繁琐的村社见面礼、复杂的“还功”[1]以及村社权威“社首”在其中至高无上的地位都说明,此类祈雨活动并非仅为祈雨而来,也是独立的社在其它村社面前的一种权威展示.  相似文献   

2.
姚春敏 《清史研究》2013,(1):129-137
"社首"是清代华北民间自治组织"社"的领导者,在清代山西泽州又被称为"维首"、"社领"、"社头"、"社长"等,是乡村社会的权威。从碑刻看,社首可以分为长期任职的执年社首和短期的督工社首,执年社首一般实行四人三年的轮换制度,由社众集体选举产生,个别村社采取家族轮值的方法。督工社首仅在村社出现大型公共设施修建时才被执年社首临时任命,人员依工程复杂程度而定,任期以工程完成情况而论。社首身份较为复杂,现有资料显示大约近十分之一的社首来源于下层士绅,其余多为普通社民。有清一代,社首在村落里主持春祈秋报、管理社费、维修庙宇、息讼止争、协调村际关系,权力几乎触及到华北乡村的全部生活。  相似文献   

3.
从明清山西碑刻资料,可以看出明清时期特别是清代山西乡村社会存在的乡约形态。明代山西乡约主要出现在万历时太原、平阳二府与泽州,主要属于官方倡导的乡约制度,不过乡约也承担了宣讲以外的事务。清代山西的乡约更加深入基层,普及民间。本来作为宣讲制度、教化制度的乡约,在基层社会随着里甲赋役制度的变革,成为一级乡村行政组织。乡约与地方连用,简化为"乡地",共同维护村社秩序是其核心。乡约与保正也连用,出现了"乡保"一词,地方与保也连用,于是出现"地保"一词。这些用法表明,乡约与地方、保在清代山西乡村是最基本的行政组织。  相似文献   

4.
《文物》1956,(12)
昌平区马池口乡西沙屯有药王庙一座,该庙兴建于明代,清康熙时重修。庙内有三座佛象、十八尊罗汉象及两个站童象。根据文化局文物调查组的调查,这些佛象都是木制漆金,雕工精细,佛腹中藏有明万历时印的佛经。今年四、五月间昌平区马池口乡友联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为了解决社员春耕时生活困难,并未向区、乡请示,即和乡党总支副书记、副社长、社保管员、社员等人去庙内将佛象的背光砸碎,把  相似文献   

5.
据《山西文物地图集》记载,山西共有府君庙20座,长治地区现存有13座府君庙,府君庙中供奉着曾在长治及周边地区为官的崔珏。本文通过梳理崔珏的生平和主要事迹,探讨崔珏由人而神、并被立庙祭祀的过程和原因,同时说明现在长治地区的府君庙的保存情况。  相似文献   

6.
郑思佳 《神州》2014,(15):192-192
山西汾阳圣母庙壁画是明代壁画的精品之作,以描写后土圣母后宫生活为主要题材,壁画内容承载着明代详实丰富的文化内涵及民俗信仰。壁画中人物造型独特,与明代卷轴画有诸多相似之处。笔者通过壁画所处的时代性、地域性、民俗性进行研究,从而探寻汾阳圣母庙壁画人物造型的形成原因。  相似文献   

7.
王勇 《陇右文博》2002,(1):18-21
底瓶是汲水器物,形制特点是长体,小口,尖底,有的附有双耳。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尖底瓶在西安半坡遗址中首次被发现,此后,随着考古工作的不断深入,河南陕县庙底沟、洛阳王湾、郑州大河村,山西芮城西王村,甘肃秦安大地湾等仰韶化诸遗址中均有出土。另外,属晚期仰韶化的庄浪县阳川乡曹家原遗址,属马家窑化的陇西县吕家坪遗址,以及豫西的早期龙山化(庙底沟二期)中也都出有尖底瓶。  相似文献   

8.
在宋明理学影响下,广西少数民族地区的乡村管控由原来带有原始民主色彩的社会基层组织发生了变化,由宗祠自发的救济扶贫行为变成了主要为有组织、规模的,有政府介入的社仓等救济组织;乡村治安,保甲制逐渐代替了个人防范行为;石牌法、“款约”、“埋岩”等习惯法也终究被充满理学道德理想主义的乡约所替代.  相似文献   

9.
元代大都路作为全国政治中心,其辖区内的儒学教育并不发达。大多数学校到元朝中后期才恢复完善起来,庙学的修建资金主要来源于地方官及有实力的乡人捐资。大多学校没有学田,学正、教谕没有国家统一颁发的薪俸,生员数目不多。书院和乡学数量也不多,且民办性质的书院和乡学逐渐演变,都进入地方官学的体系。  相似文献   

10.
康晶婧 《沧桑》2012,(4):109-111
在近代外来工业产品大量倾销内地的情况下,山西本地人民的生产生活也受到严重影响。与国内其他省份一样,山西有识之士也提出抵制外货,发展民族工业的要求。在这一背景下,1932年,山西地方政商学绅各界联合组织了山西“造产救国社”,以提倡国货、扶植民族工业为宗旨,推进山西的近代工业经济建设。“造产救国社”在山西近代工业化和早期现代化历史上具有开风气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云南西山龙门天子庙遗址是发掘于滇池西岸的遗址,在遗址中发现了大量的动物骨骼遗存。这批动物骨骼遗存总数五千余件,包括哺乳动物类、鱼类、鸟类、软体动物类骨骼,并可细分为二十余个种属。本文将利用天子庙遗址中所出土的动物骨骼,通过对动物个体及种群的统计和分析,以推测当时遗址周围的生态环境以及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通过对遗存中动物骨骼的研究,可以对复原这一区域古代居民的生活图景提供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12.
游白云山庙     
万永福 《文史月刊》2007,(6):F0003-F0003
离山西最近的道观,恐怕就数陕西佳县的白云山庙了。它和山西临县仅一河之隔,汽车沿高高的黄河桥只几分钟就可到达,因而到了临县,许多人都会像游览本省的庙宇一般,要去白云山庙看看。该庙建在佳县城东5公里的山上,明代创建,清初重修,后又增建。它依山而起,形式各异,有殿、庑、亭、阁、楼等53座,相互交错,重迭连云,宛似飘浮于白云之中的仙宫,故有“白云胜景”之称。它是规模较大的道教活动场所,庙内还有1590余幅彩色壁画,属民间佳作。  相似文献   

13.
曲阳北岳庙内保存有明代乔宇的《登恒山六首》碑一通,山西浑源恒山亦有乔宇的《谒北岳》诗碑。本文分析了《登恒山六首》的立碑时间、碑刻书体及明代对北岳恒山的认定,认为北岳庙内的碑是乔宇登曲阳古北岳恒山而作,且是乔宇亲手所书,而山西浑源恒山的诗碑则是由他人书写而刻的。  相似文献   

14.
师又源 《文物世界》2011,(5):56-58,52
上世纪80年代初,在山西介休后土庙古建筑群维修工程中,在后土庙大殿的地下,发现了两块叠压在一起的碑刻——《创建献楼之记》和《重建后土庙碑》。这两块碑刻的发现,确定了献楼和后土庙大殿的始建年代,对于了解后土庙古建筑群逐步形成的过程和解放前后土庙古建筑群惨遭破坏的历史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盐仓城(庙台子)遗址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海头镇龙河乡盐仓城村,为一处近方形城址,城内西北为一处高出地表台地;城址西北1.5千米处为石岭大温庄片汉墓群,为城址当时居民的墓地。2015年9月至2016年1月,南京博物院联合连云港市博物馆、赣榆区博物馆等对庙台子东侧及城址西北墓地进行了小规模抢救性发掘,发现了龙山文化、岳石文化、周代和汉代的文化遗存,包括房址、灰坑、灰沟和墓葬等遗迹,以及陶器、石器、铜器等遗物,对于深入了解盐仓城(庙台子)遗址的文化内涵和促进本地区的历史文化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1986年,青海省没源县在全县农村财务清理的基础上,立足本县实际,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真正把农村财务纳入了规范化管理的渠道。经过几年的实践证明,实行这项制度,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且推进了农村党风廉政建设,改善了干群夫系,也为全面推行农村财务民主化管理探索出了一条有效途径。主要做法(一)抓好“两清”、“两管”,是推行“村有乡管,财务公开”制度的基础。第一个“清”和“管”是指“清”理村社集体资金归乡经管站“管”理。随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逐步落实,农村集体财务原有的管理模…  相似文献   

17.
台骀庙不仅是祭祀汾神的场所,更是华夏古先贤征服自然的精神寄托。特别是地处晋南的侯马台骀庙,它在用无声的语言告诉世人,先有台骀治水,后才有尧、舜、禹相继建都晋南,是台骀让5000年文明看山西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武汉市江夏区段岭庙宋墓发掘简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段岭庙乡位于武汉市江夏区中部,北靠郑店铺,东与乌龙泉镇、士地堂乡接壤,两临鲁湖和三门湖。境内地貌以垄岗平原为主,局部为低丘地带。为配合京珠公路工程建设,根据湖北省考古研究所的统一部署,1999年6月12日-7月20日,武汉市博物馆、江夏区文物管理所在京珠公路江夏区南段岭亩乡洞山村小屋茅湾进行了考古勘探和发掘。考古勘探面积约15600平方米,重点勘探面积约5000平方米。清理发掘宋代砖室墓一座  相似文献   

19.
宋文龙 《丝绸之路》2011,(14):33-34
隋朝的乡里制度,从隋初京畿之内的族、间、保三级制和京畿之外的党、里二级制双轨并行,到开皇九年(589)不分京畿内外统一编制的乡、里二级制,都体现了隋王朝根据时局变化调整国家政策的实用立场。终隋一代,乡里制度在基层组织普遍存在,即使在隋朝初期法令没有见到乡级组织,从出土的隋代墓志铭文可以证实隋初的乡是存在的。  相似文献   

20.
邑,在先秦文献中是最为常见的一个社会政治经济组织体概念。《礼记·王制》等篇所言"量地以制邑"以及《周礼》所言"造都鄙"之类,都是政府在统一划疆分野,规划邑里。在此种形势下成立的邑,总具有社会政治经济一体化的统一实体性,可称为社会政治经济实体邑,或官社实体邑。此实体邑不是国营经济,具有政社合一的特点,所以称之为官社。这种居民点,极其大者,一国之都可谓之邑;极其小者,数家之里落亦称为邑,如"十室之邑",若今乡里村落然。愈是这种基层居民组织,愈具有经济实体性。待战国社会乡邑行政化,这种邑以转型的形式编入国家行政网络,仍是一种政社合一的组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