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代早期英国国家财政体制散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代早期英国的国家体制发生了巨大变革,以税赋和公共信贷两大制度为核心的国家财政体制的建成即是其重要表现之一。这种体制既维护了土地贵族、工商资本家阶层的根本利益,又强固了英国国家政权的财政基础,并在推动英国大肆进行争霸战争和对外扩张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它是近代早期英国社会所作出的最为重要的制度安排之一。  相似文献   

2.
2009年9月9日至10日,由武汉大学15至18世纪世界史研究所与英国伯明翰大学宗教改革和近代早期研究中心联合主办的"中世纪晚期近代早期英国政治和文化变革"国际学术研讨会在武汉大学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3.
论16世纪英国经济一体化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光耀 《安徽史学》2002,25(3):90-94
本文认为16世纪是英国社会重要转型期,此间英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主要体现为农本经济的松弛解体、市场商品经济的普遍发展,最终形成国内经济的早期一体化发展格局和开放性的对外贸易体制,而这正是近代英国率先成功地实现社会转型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中国近代新式学会的基本功能,是增进本学科或相关学科学者之间的学术交流。学会、期刊与年会,构成了"三位一体"的学术体制:有学会必有会刊,有会刊必有年会。学术社团之建立及其活动,学术研讨会之举办,为中国现代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促进了中国现代学术的发展。近代学科是新式学会创立和发展的基础,新式学会是伴随着西方近代诸多新学科在中国的引入而逐渐建立并发展的;同时,新式学会又反过来促进了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发展。新式学会不仅成为中国现代学术体制之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有力地推进了中国现代学科的确立及学术发展。学术团体数量之增多,是学术发展的重要衡量指标;学术团体活动的频繁,是学术活跃之重要标志。故学科、学会与近代学术发展呈现出互动多赢的格局。  相似文献   

5.
从传道之师到大学教员:现代学术研究职业化趋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左玉河 《安徽史学》2007,3(1):47-53
近代知识人的学术研究出现了职业化趋向.所谓学术职业化,就是将学术研究作为一种谋生的职业,学术研究者成为职业学者.随着清末民初现代学术教育体制的建立、科学家群体的形成、专门科研机构的创建、科研成就的取得与科学交流系统的建成,近代学者的社会职业角色开始形成,学术研究逐渐呈现一种职业化趋向,不仅出现了以知识生产和传授为谋生手段的社会职业,而且这种学术研究职业为一定的制度所保障.学术职业化是现代学术体制的重要特征.职业化学者被纳入近代分科化、专门化之学术体制中.现代学术体制以有形之场地和无形之规范,直接限定着学者之学术活动,并间接影响着学者之学术思想.职业化之知识人多遵从现代学术体制从事知识生产,甚至将知识作为稻粱谋,而不再执着于思想之道.这是职业化体制下学术研究的特点及知识人的特色.  相似文献   

6.
论十七、十八世纪英国政府的济贫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国在近代早期出现了历史上最严重的流民问题 ,政府为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令法规 ,确立了济贫原则 ,这些原则在 1 7世纪和 1 8世纪英国的济贫工作中仍发挥着重要作用。英国政府在实践过程中注意倾听反对意见 ,不断进行调整 ,使立法趋于完善 ,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实践 ,当它完全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时 ,遂进行了彻底改革。这一时期教区及其官员在英国社会救济工作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 ,由于权力过分集中也出现了腐败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 ,教区作为济贫体制中的主要管理单位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改革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7.
在近代诸子学复兴中,梁启超发挥着承前启后的典范作用。1902年,他提出了"孔北老南"说。这一说法是梁启超在新民意识主导下突破儒家中心主义的学术产物。在建立此说的过程中,梁启超一方面借助了晚清时期康有为的经今文学说,另一方面汲取了日本学术界的地理学理论与汉学资源。该说提出后在学术界产生了重要回响,具有长远的学术史意义:它是"新史学"理念的实践,具有跨学科研究的特性,推动了中国史学的社会科学化进程;同时,它置孔子和诸子于平等的位置,具有学术平等的眼光,促进了诸子学摆脱经学的束缚。在此意义上,该说推动了中国传统学术的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学术界对西欧近代资本主义早期市场的研究日趋重视。然而,西欧早近代市场与前近代的中世纪市场有直接的转承关系,故而对早近代市场的研究迟早要上溯到中古市场。实际上,在西方对巾古市场的研究一直在商业史和经济史的范畴内进行。自19世纪末以来,西方学术界对中世纪商业和市场的研究大体上经历了一个从“长途贸易”论到“内部根源”论、再到“商业化”学说为主导的学术发展历程。这里我们主要以对英国的研究为主线作一简要评述。  相似文献   

9.
16世纪新教婚姻与性爱观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6世纪新教婚姻与性爱观评析林中泽对于16世纪宗教改革的历史影响,西方学术界给予高度的肯定。多数西方学者认为,宗教改革直接造就了近代资本主义精神和原则,因此它是一场地地道道的革命。①就宗教改革的总体发展趋势而言,这种估价也许是无可非厚的。但就婚姻观与...  相似文献   

10.
孙江 《史学月刊》2006,(5):9-10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明清社会关系的流动与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2.
大规模的巫术诉讼是近代早期欧洲史上最荒诞的一页。有学者认为,巫术诉讼的泛滥与近代主权国家的兴起及有意推动密切相关。但就笔者考察的英国来看,情况并非如此。当时的英国中央政府并没有刻意推动或造成巫术诉讼的泛滥,它更多是从社会秩序考虑出发,力图将巫术纳入国家的管理和控制之中,这在一定程度上反而阻止了巫术诉讼的无限扩大。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5.
中国近代社会史研究是近年来海内外学术界共同关注的学术课题。特别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人视角已不再局限于政治史、经济史、军事史、文化史等传统的学术框架,而开始热心探讨更具“草根”色彩的社会史问题,并且在理论方法的探索和学科体系的建构方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大陆学界对于中国近代社会史的研究毕竟起步为晚,方法创新、体系完善、史料发掘等项工作任务尚重,路还很长,尤其需要加强与海外学界的交流与互动。为此,我刊在2005年8月青岛“首届近代中国社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上,约请几位在中国社会史研究领域造诣颇深,又长期生活在海外的华人学者,就他们所处的学术环境,以独具的文化视角发表见解,以期促进这一富有生命力的学术话题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6.
1753年英国的《犹太法案》旨在给极少数外国犹太人以英国国籍,但这项顺产的法案却随即招来相当严重的政治风波,并很快夭折。这一事件既导致了佩勒姆政府在1754年大选中的失败,同时也促进了英国犹太族群内部的团结和使自身融合于英国的努力。它是对18世纪英国基督教徒犹太观的一次集中验证和展示,是近代英国入籍问题争论链条上的一个重要环节,是18世纪英国各种大众政治运动和社会骚动中的一个显著事例。也是国教徒的民族和政治认同观念在18世纪依然强大到不可撼动的一个突出例证。  相似文献   

17.
阎照祥 《世界历史》2006,3(3):39-50
在近代前期的200多年里,英国乃至欧洲思想界长久关注着不列颠贵族体制,对其褒扬或贬抑。两种力量的基本发展态势是,在17世纪,“褒扬派”占有绝对优势;进入18世纪后,两派势头呈大致均衡;19世纪以来“贬抑派”的势头则逐渐增强。但由于传统保守主义文化的影响和政府限制,国内始终没有形成强大的反对贵族体制的政治运动。  相似文献   

18.
正近代英国率先开启了工业文明,因而长期以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然而,从文明范式的角度来认识近代英国文明转型与公司制度创新,还是一个新课题。"文明范式"最初是冷战结束后一些西方学者理解和把握世界政治现实的分析框架。正如美国学者亨廷顿所说:"人们所认同并为之奋斗甚至献出生命的,正是信念与家庭、血缘与信仰。文明冲突取代冷战,成为全球政治的主要现象,其原因就在于此。文明范式能够成为更好的选项,成为理  相似文献   

19.
集体谈判是近代英国兴起的一种劳资争议化解机制,调解、仲裁成为当时集体谈判的原初形式。集体谈判制在19世纪中叶英国的兴起,主要因素有:新模式工会的迅速兴起及其推行尽量避免罢工、倡导劳资合作的斗争策略,为集体谈判制兴起提供了重要前提;雇主组织兴起后,其对工会地位的认可以及对仲裁、调解的认同,成为集体谈判制兴起的决定性因素。此外,19世纪后半叶经济繁荣带来的收入增长为劳资转向合作、实现利益共享提供了经济基础,而公众舆论对于社会稳定的关注以及对于和平化解争议的期望,为集体谈判制兴起提供了良好的社会环境。总之,集体谈判制是19世纪中后叶英国经济社会繁荣背景下劳资双方斗争策略转变的必然结果,它促成了近代英国劳资关系从对抗向合作的转变。  相似文献   

20.
艾琳·鲍尔是20世纪上半叶英国最著名的中世纪历史学家之一。她既是经济社会史学家,又是妇女史学家和女权主义活动家。在短暂的一生中,她取得了辉煌的学术成就,受到国际史学界的普遍认同和尊重,享有世界声誉。但是,在去世后的几十年间,艾琳·鲍尔的学术地位一落千丈,极少被后辈学者提及,在经济社会史研究领域尤其如此。20世纪七八十年代,西方学术女权主义兴起后,艾琳·鲍尔被学界重新发现和挖掘,其学术贡献被淹没的现象得到部分扭转。但是,艾琳·鲍尔生前死后学术声望的两极反差,需要引起学界的认真对待和反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