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前工业社会中的城市市场结构与市场导向的商业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徐浩 《史学月刊》2005,(2):70-74
市场和商业化是中国和英格兰等许多前工业社会的常见现象 ,但在中国 ,农村市场结构和自给型商业化长期处于主导地位 ,没有像英格兰那样在中世纪晚期和现代早期转变为城市市场结构和市场导向的商业化。市场结构的性质对两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商业化的发展路径 ,提供了截然不同的体制性角色  相似文献   

2.
英国中世纪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在中世纪中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世纪晚期人口城市化是否出现逆转等问题上,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社会经济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范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经济史学家所主张的英国中世纪中期城市人口不足10%以及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变化性质方面的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片面的。而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主张的同时关注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中世纪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比例以及对中世纪晚期城市持有的综合辨证的态度,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3.
徐浩 《史学集刊》2015,(1):27-39
英国中世纪城市人口的数量及其在全国人口中的比例,是一个争议颇大的问题。在中世纪中期的人口城市化水平和中世纪晚期人口城市化是否出现逆转等问题上,经济史与经济社会史、社会经济史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分歧。研究范式的差异是导致不同结论的主要原因。经济史学家所主张的英国中世纪中期城市人口不足10%以及在中世纪晚期城市变化性质方面的悲观论和乐观论都是片面的。而经济社会史和社会经济史所主张的同时关注小城市,并在此基础上所揭示的中世纪中晚期的城市人口比例以及对中世纪晚期城市持有的综合辨证的态度,是近几十年来英国城市史研究中最有价值的成果之一,更值得我们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4.
西欧中世纪市集与新型商业意识的形成赵立行在开始探讨这一主题之前,有必要对本题目中的概念略加说明。所谓“市集”(Fair,—译为“交易会”)并非“市场”(Market,—译为“集市”),两者虽然都先后出现于中世纪,同为商品交易的场所,而且在某些方面有着...  相似文献   

5.
中世纪晚期,在数次磨难的冲击下,英格兰城市经济陷入长期萎靡之中,但城市社会秩序却并未随之而"动",出现"应有的"混乱。深究其因,则离不开这一时期教会和基尔特等社会团体在城市日常管理中所扮演的角色,它们为中世纪晚期英格兰城市社会经济秩序的稳定做出值得肯定的贡献。教会主要通过宗教信条、宗教庆典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在意识观念灌输以及观念践行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以此加强城市居民的凝聚力,维持城市社会的和睦;基尔特则以其组织和协调功能在经济和社会事务两方面发力,尽力解决城市日常生活中出现的经济问题和社会问题,防患未然。  相似文献   

6.
市民是中世纪社会的特殊群体,只有具备相应资格、达到相关标准才能成为市民。通过市民注册登记簿可知,在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市民资格主要有三:即继承而来的身份资质、服役7年的学徒资质与购买而来的货币资质。相较于十一二世纪单一化的市民资格,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市民资格明显扩大。市民资格的变革,使中世纪晚期的英格兰城市变得更为开放,推动了英格兰的社会流动。这一变革对英格兰社会在中世纪晚期的结构转型乃至从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都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浩 《世界历史》2016,(4):61-70,157,158
新人口论认为中世纪中期工资劳动市场的快速扩张来自人口过剩,而马克思主义史学家则将中世纪晚期工资劳动市场的形成归结为封建主义危机和资本主义兴起。尽管上述观点不无道理,但都不能从整体上解释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的存在。中世纪不同时期,领主庄园、农民家庭和工商业者作坊或商店对工资劳动市场均有不同程度的需求,因而需求拉动是中世纪西欧尤其是英国的工资劳动者比例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中世纪西欧工资劳动市场是农民和工商业者的家庭劳动力和领主庄园的农奴劳役的重要补充,而并非一种异己力量,只有当条件适合时才会转变为资本主义雇佣劳动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世纪晚期英国市场结构的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前工业时期英国城乡市场体系初步形成于12至14世纪,其中各级城市市场和农村市场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中世纪后期由于市场需求结构的变化、纺织业的兴起及出口贸易的扩大、国际性大集市的衰落、交通运输状况的改善,使得市场结构完成了从以农村市场为主体向城市市场为主体的转型。市场结构的转型改变了市场的性质,密切了城乡关系,促进了城市体系的成熟,加速了以伦敦为聚核的经济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9.
李科玲 《沧桑》2014,(4):98-100
在中世纪向近代转型的过程中,经济因素方面的转型是其最根本的表现。本文先介绍了中世纪晚期孕育的经济因素的表现形式。在此基础上,围绕近代经济因素从城市向农村的渗透程度这条主线,探寻和分析中世纪晚期经济是如何向近代转型的。主要阐述了两条途径:一是城市经济关系深入农村;二是城市人口和资本向农村的转移。  相似文献   

10.
从历史发展来看,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商品化是中世纪晚期各国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并非英国所独有。但是,商品化自然地导向近代化,英国确是最典型的国家,而农村生产要素的创新与发展是英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直到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社会主要的生产要素仍然是劳动力和土地。由于13、14世纪,农村商品化的蓬勃发展,建立在人身自由和契约关系基础上的雇工劳动力市场和以产权私有化为核心的土地市场也随之形成。探讨中世纪晚期英国农村生产要素市场创新的前提条件、过程及其深远影响,对于认识中世纪英国农村由商品化走向近代化这一重要历史进程,将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1.
在近代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际贸易备受关注,而国内贸易却很少有人问津,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我们对近代经济发展脉络的准确把握。本文认为近代云南省际贸易在曲折的发展过程中,贸易范围扩大,商品结构改善,贸易量增加,省际贸易与国际贸易形成良好的互动机制,促进了云南乃至整个西南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区域市场的形成,使云南成为近代中国对外贸易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12.
在中世纪欧洲经济发展史上,意大利著名城市共和国威尼斯有不可无视的重要地位。威尼斯在中世纪是其经济繁荣期,收入总量跃居欧洲首位,在地中海贸易中处于垄断地位。本通过对其繁荣的变现出发,探究其崛起的原因分析其具有的特点,对中世纪商业崛起试作分析。  相似文献   

13.
郑忠 《安徽史学》2002,(1):44-48
近代长江下游城市功能结构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其中,城市经济功能的近代化是决定性的,并具体表现为生产加工、商品贸易、金融控制等方面,形成了以上海为中心的轻工业城市群、商业市场网络体系及区域金融市场体系.长江下游地区因此成为中国城市近代化程度较高的地区.  相似文献   

14.
城市社会结构对城市发展影响巨大.本文从中东中世纪城市社会结构角度,探索中东城市繁荣一时却无法率先跨入资本主义之原因.指出:阶级分化不明显,没有形成完全意义上的市民,使城市无法孕育出封建社会的对抗因素,无力率先冲破封建制度的牢笼走向资本主义;行会缺乏严格的等级制度,没有阶级斗争,使其存在时间长;城市经济结构不协调,缺乏商业资本转向生产的条件,阻碍现代工业的兴起与发展;商人放弃远洋贸易,无法像欧洲城市那样形成资本主义萌芽时期必不可少的巨大的海外市场;大量非生产人口集中在城市,形成巨大的消费群体,不利于资本的原始积累;城市不能有效涵容农业人口,使社会结构缺乏良性发展,工业缺乏发展的后备军.这些因素交互作用使中东伊斯兰城市失去了率先走向资本主义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现代欧洲文明中的许多核心要素都产生于中世纪,契约关系就是如此,它代表了一种双向的权利义务关系或互惠关系。契约起源于古代罗马,但当时主要用于商业。推翻西罗马帝国的日耳曼人处于原始社会晚期,王权尚在形成之中,无法按照罗马皇帝的独裁方式进行统治。在此情形下,征服者将自己的亲兵制和被征服地区的契约概念相结合,建立起以采邑制为基础的领主附庸关系。对此学术界早有定论,例如英国著名法律史家梅因认为契约关系是封建社会人际关系区别于古代社会的  相似文献   

16.
吴吉明 《风景名胜》2014,(12):138-145
在德国,通常十一月下旬便开始掀起圣诞赶集的风潮。有时看似规模不大的圣诞市集,却是一个城市最具节日气氛的聚集地。相比其他许多地方的“圣诞购物季”,德国的圣诞市集无论是在气氛、还是商品上都保持得十分传统地道和原汁原味。据说德国有150多个美丽的圣诞市场,市集在那里也确实不需要刻意寻找,因为几乎每一个主要的公共广场都会搭建具有自己特色的圣诞市集。不过就像在中国春节里的庙会各具特色一样,德国的每个圣诞市场也都有着自己别样的特色。从2011年开始,几乎每年的圣诞节,我都会去德国“赶集”,凭这几年来在市集上穿梭的经验,列出以下几个我个人最钟意的市集。  相似文献   

17.
英国的农村城镇体系在中世纪早期开始萌芽,至中世纪晚期,农村城镇的基本格局已经形成。在近代早期,市场城镇在地方经济与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专业市场城镇、制造业城镇、港口城镇、休闲城镇和滨海城镇成为农村城镇发展的新形式。同时,英国农村城镇呈现出越来越多的现代城市特征,传统农业性质逐渐减弱,城镇居民的职业趋于多样化,专业市场与城镇盛衰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原工业城镇促进新型城乡关系的成长,居住人口增加、专业化程度提高和社会服务能力的提升,使农村小城镇成为宜居和宜业的乡村社会生活中心。  相似文献   

18.
在西欧隐修运动鼎盛时期(10~13世纪),随着修道院农业、手工业和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修道院商业获得了很大的发展,而修道院的商业实践又成为西欧商品经济发展的促进力量。修道院运用市场创建特权,建立诸多市场和市集,并不断改善商贸条件,为西欧市场的发育和完善做出贡献。修道院以谷物、牲畜、酒类、羊毛和食盐为贸易突破口,广泛参与西欧的贸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西欧市场的商品供给。修道院利用通行税豁免权,推动远程贸易的发展,客观上冲击了西欧社会经济的封闭状况。  相似文献   

19.
移民在城市人口中的比例大幅增长是中世纪晚期法国城市人口结构的重要特征。移民的流入及其对城市社会的良好融入构成了法国城市社会克服中世纪晚期危机的重要条件。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路径有两种:第一,市政权力机构筛选出部分移民,授予他们市民身份,将他们纳入市民共同体;第二,移民自发、自主地构建多元的社会关系,并以个人道德为基础与其他居民开展社会交往,相互融合。这两种路径相互补充,推动法国城市社会吸纳多元移民并在近代实现复兴。相较而言,社会融合是所有移民融入城市社会的必经之路,反映了移民群体在融入城市社会过程中的主动性和自主性,在城市吸纳移民的机制中发挥了更为重要的作用,是中世纪法国城市社会实现自我更新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近代山东行栈资本的发展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行栈资本是近代市场结构变迁的产物与新贸易趋势的受益,同时又是其推动。开埠通商后,行栈资本首先在口岸城市获得发展,后来又逐步扩展至内地市场和土洋货贸易的各主要行业。行栈一方面将外商洋行的购销与华商经营联系在一起,促成土洋货双向流通;另一方面又将口岸市场与内地不同类型的商人联系在一起,形成一个以行栈商为核心的商品购销链或购销网。行栈资本具有贸易中介、信托代理、商品批发三项基本的商业功能,20世纪后在许多领域超越或取代了旧日的买办,使中外问主要商品的大宗交易为行栈所掌握,具有近代资本主义特征的交易方式也从其经营活动中衍生出来。行栈资本对近代市场经济下的流通、生产与消费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尤其重要的是,行栈资本向工业领域扩展,成为近代工业化进程中的重要资本来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