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台伏票是近代福州地区特有的一种货币名称.它已成为研究近代福州地区商贸金融发展史重要的珍贵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福建银行及其发行的纸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蔡小军 《中国钱币》2008,(1):14-16,10
一、行史概况福建银行系由原福建银号改组而成,于民国三年(1914)八月正式开业,属地方官办之性质,由刘崇伟(即刘友敏)任总理,资本总额30万元,实收218640.90元。总行设南台下杭街,次年十二月迁福新街,并先后在厦门、泉州、芝城、漳州、崇安、延平、仙游、三都及福州城内等处设立分行。该行成立后,对前福建银号未收回的各种纸币约97万余元,仍继续维持其流通。当时财政部核定福建银行的发行纸币额度,以台伏票40万元为限,小洋票25万元为限,溢出部分则责成其逐步加以收回。民国四年二月,福建巡按使许世英致电财政部,内称:“福建银行现行票额流通市…  相似文献   

3.
正清同治五年五月十三日(1866年6月25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之自强以抵御外来侵略,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素有"中国近代海军摇篮"之称。其中,福建船政轮机厂作为我国现存最早的工业厂房之一,在此诞生了中国第一台自制船用蒸汽机,受到世人的广泛关注。2001年,仍保存至今的船政老建筑官厅池、轮机  相似文献   

4.
林晓光 《百年潮》2001,(12):50-55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日军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日军出兵中国山东省的青岛,开始改用"军用手票"的名称.此后凡是日军出国作战,均在军中和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如1922年侵入苏联的西伯利亚,1931年侵入中国东北,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年挑起太平洋战争.日军把战火烧到那里,"军票"也就随着其侵略势力的扩张流通使用到那里.因此,"军票"的发行完全是政府行为,其应用沿革的历史实际上就是一部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史.  相似文献   

5.
晚清民国时期,随着银元的广泛流通使用,官办、民间机构发行的各种钞票上开始大量采用银元图案作为票面主题图案,以此标明钞票币值,昭示信用。考察历史,发现钞票上出现钱币图案起源于宋代。目前钱币界一般认为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北洋铁轨官路总局"火车过桥"英洋票和台南官银票是最早以银元为货币单位的钞票,本文提出不同看法,认为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福建省万亨钱庄"伏番壹员"钞票才是最早以银元为货币单位的钞票。本文重点对近代钞票上出现银元的特点进行了研究探讨,指出近代钞票上的银元种类繁多,既有真实存在的实物银币、也有并无实物货币的仿币,呈现时代性、地域性特征。出现银币图案的钞票,发行时间大多在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之前、或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并认为近代钞票上银元图案的印制工艺可以成为辨别钞票真伪的重要依据。本文还根据存世钞票实物,对民国时期福建地方铸行的"福建省造"壹毫银辅币铸造时间、铸造背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唐晓 《福建史志》2010,(3):20-24
晚清(1840~1911年)时期,福州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诸多变化,反映了本地区已进入近代社会。本文从有关史料中归纳出若干变化,供研究福建近代社会参考。  相似文献   

7.
正清同治五年(1866年)六月二十五日,左宗棠为实现中国海防自强,在福州马尾设立船政。船政集造船、教育为一体,以组建中国第一支近代海军为目标,其辉煌历史孕育了优秀的船政文化。一百多年来,船政文化研究取得了丰硕成果。不过,笔者通过史料、船政老照片等考证,发现被学术界经常引用的:民国15年(1926年)福州船政局改称"海军马尾造船所",民国15年福州海军学校改称"马尾海军学校"及民国6年福州海军学校第一、二届转入烟台海军学校就读等三处有误。其实,民国  相似文献   

8.
福州作为近代"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在近代西方建筑东渐过程中,工业建筑具有典型意义。现存许多已失去原有功能的工业建筑需要得到保护和再利用。但对于福州内遗留的近代工业建筑还未有系统地梳理。因缺乏对这片区域内遗存的工业文化的了解和认同,区域内的近代工业遗产已所剩无几,其现存状况也多处于低效使用的状态或面临拆除的命运。文章主要通过对福州近代工业遗产整体风貌的审视和对工业遗存案例的考察,总结了福州近代工业遗产的特征,并对其工业遗产进行价值评析,并对未来保护利用提出了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正2009年11月,湖南发现两张清代光绪丙申年常德府"汇源永钱号"壹串文钱票,在泉友大力协助下,有幸集得其中的一张品相较好者。据说,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该票购买于湖南安化县,仅有两张,一直收藏在家,最近才转手出让。该票是湖南清代民间纸币中的一个新品种,图案特别精美,如鹤立鸡群,十分罕见,颇受民间纸币爱好者,尤其是湖南清代纸币爱好者的关注和青睐。"汇源永钱号"钱票,是湖南的一种早期清代石印纸币。石印纸币是我国最早采用近代印刷技术  相似文献   

10.
<正>日本军票最初称"军用切符",为"日本军用手票"的简称。它是当时的日本政府为实行对外侵略战争而特别发行的、在日占区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纸币。日本军票不但在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和1904年日俄战争中使用,而且还于1914年侵占我国青岛、1922年出兵前苏联的西伯利亚,以及1937年全面侵华战争和1941年太平洋战争中在日军和所占领区使用。特别是侵华战争时期的日本军票券种繁多,发行  相似文献   

11.
《安徽钱币》2006,(1):37-37,F0002
所谓银两制度,是指中国近代曾长期通行的一种以白银重量为计算单位的货币制度。其中的"两"字,本为衡量的名称,当其作为货币单位出现时,则称之为银两。笔者收藏一枚湖南官钱局发行的壹两银票 (封二下)。票幅160×85mm,蓝边黑图,中文楷  相似文献   

12.
正一何振岱,我国近代一位著名的诗人,福建福州人。他擅画能琴,书法融碑帖于一炉,尤以诗词成就最高,其深微淡远、疏宕幽逸的诗歌美学在近代可谓独树一帜。陈懋鼎,福建福州人,被誉为清末民初的奇才。他除了是一位诗人、翻译家、外交官之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他是清末帝师陈宝琛的大侄子。他的父亲陈宝8),当年因为与陈懋鼎、还有另一位弟弟陈宝璐,同时考上进士,被称为"同榜三进士"而艳称一时。陈懋鼎与何振岱一样,都是福州人,  相似文献   

13.
<正>近日,笔者在检阅古籍资料时发现,福州原来也是我国历史上重要的丝绸产地和丝绸出口贸易的港口城市。福州地处亚热带,从气候环境来说,既没有江苏、浙江那么寒冷,也没有广东一带那么酷热,这是最适合种桑养蚕的自然环境。据《福建通志》记载:福州地区古代养蚕,一年可以繁殖5次到8次之多,这在江浙等地是不可能的。在古代,福州出产过一种名贵丝织品,称之为"八蚕绵",就是使用  相似文献   

14.
同治十三年(1874年)的"牡丹社事件",清政府转变治台政策,积极实行"开山抚番",历经沈葆桢、丁日昌、吴赞诚等重臣巡台、治台时期,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光绪七年(1881年),岑毓英调补福建巡抚,办理台湾防务事宜。他在任上两次渡海赴台,继续推行"开山抚番"政策,为台湾近代化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也为刘璈、刘铭传等人的治台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正近日欣赏一张稀有的清代运粮护票,护票纸质非常好,印刷也很精美。护票颁发时间是大清光绪四年(1878年),护票是山西什贴镇转运总局(大概相当于今天的晋中市交通局)为交城县拉运赈灾漕粮的马车队出具的官府文书。护票上写有"本局现奉宪檄分拨交城县江苏漕陆拾石连皮秤得共重计柒仟〇佰肆拾伍斤"字样,明令"沿途经过地方兵役一体小心护  相似文献   

16.
提起湖北的银元票,一般都知道湖北银元局于光绪二十五年发行的一大元银元票和光绪三十年湖北官钱局所发的一大元银元票,它们都以"元"作为计值单位,但很少有人知道湖北官钱局曾拟发面额为一两和十两的银币票。这种以"两"为计值单位的银币票,其实与湖北新铸的库平重一两银元有关。  相似文献   

17.
正清代和民国时期,东北三省(黑龙江、吉林和辽宁)民间商号发行的钱票无论在数量还是品种上与关内诸多省份相比都是较少的,且大都为木刻版纸币,其中采用近代印刷技术的民间石印钱票,则少之又少。2013年12月,在山东烟台泉友帮助下,笔者集得一张清代光绪二十三年(1897)奉天没沟营(今辽宁营口)"裕盛长"商号钱票。该票系营口一家著名银炉"裕盛长"发行  相似文献   

18.
所谓“军票”,即“军用手票”的简称,最初叫做“军用切符”,是日本政府为进行对外战争而发行,由日军在所占领地区为征发军用物资而强制流通使用的一种代用货币,曾首先在中日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中使用。此后凡是出国作战,日军均在所占领的地区使用“军票”。 日本军票50年的历史沿革无可辩驳地表明: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军事力量推行政治经济扩张,以军票为手段建立日元为中心的区域性金融体系,进而建立“大东亚共荣圈”,军票是其对外进行侵略、掠夺当地资源和民众财富的方式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9.
<正>"人民正奔走呼号要求改革,而改革是一定会到来的。"20世纪之初当清末"新政"开始时,一个外国记者莫理循就真心地为之喝彩:"中国能够不激起任何骚动便废除了建立那么久的科举制度,中国就能实现无论多么激烈的变革。"(沈嘉蔚编撰,窦坤等译:《莫理循眼里的近代中国》,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第93页)对于今天的世界和世人而言,那已经是很遥远的历史记忆了。  相似文献   

20.
地处东南沿海的福州,夏秋高温物燥,近代以前城市民居以木质结构为主,火灾颇发,素有"纸裱福州城,火星不饶人"之说。为了预防和施救火灾,在官办消防火警之外,清末民国时期福州民办消防组织崛起,由商业行帮救火会始创,经各城区救火会的兴起,到全市性商助民办"福州救火联合会"成立,这一民间性质的群众性消防团体在民国时期,弥补了官办消防警察施救人力少效率低的不足,成为福州这一火灾颇发城市消防救援、保境安民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