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红艳 《文物世界》2011,(5):48-50,15
南宋文天祥是坚贞不屈、精忠报国的爱国英雄的典范,他受到人民的爱戴,不少地方都建祠纪念。文天祥的纪念性建筑中,以北京的文天祥祠最为著名。北京的文天祥祠具有历史悠久、规模宏伟、人文气息浓厚等特色,在历史研究、爱国主义教育和人生观教育上具有特殊的价值。  相似文献   

2.
与晚清时期其他幕府相比,袁世凯幕府具有如下几个重要特色:人员来源广泛,极强的实践创新能力,娴熟的社会交际能力,对幕主的绝对效忠.之所以形成这些特色,是由于清末变革的时代给幕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能的机会,同时也由于袁世凯的政治需要和幕府人员的积极主动意识.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6年出版的《乾嘉四大幕府研究》,是中国社会科学院创新工程《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库》的一种,是林存阳的新著。有关清代幕府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30年代,此后相关的论著不断涌现,成果可谓丰硕,研究领域也逐渐拓展,呈现多种样式,成为清代学术史研究中不可忽略的重要一翼。不过,就清代幕府研究总体而言,重复性选题较为普遍,概略性与个案性的研究,已经成为常态。其中探讨清代幕府的特点、类型、发展、演变以及幕府  相似文献   

4.
学者在幕府中专门从事学术活动,并形成一种风气,是清代幕府独有现象。各种机缘辐辏之下,汉学在晚清不但没有迅速走向衰落,而且有了新发展,其中学人游幕起了重要作用。道光以降,学人游幕对汉学地域的扩展、汉学人才的增加、汉学研究领域的扩充、大型学术文献的整理编纂、重要学术著作的产生都起了重要作用,从而推动了汉学在晚清的继续发展,有助于中国学术由传统走向现代。  相似文献   

5.
1998年第2期《炎黄春秋》发表林峰《王炎午撰文祭生者,文天祥答谢励后人》,所抄录的所谓文天祥《谢王炎午生祭文》不是文天祥所作,而是后人假托文天祥名义写的“游戏文章”。理由是:其一,自元明以来的多种版本的《文天祥全集》和别集,都未载过该文。王炎午的《生祭文丞相文》及他的另一篇《望祭文丞相文》都被刊入过明《文山先生全集》(见其卷二十《附录》)。宋以后,尤其明代,多人到处搜集文天祥文稿,与文天祥有关的文稿也以文集《附录》形式刊入,以供人们研究文天祥之用,独不见《谢王炎午生祭文》。其二,《谢王炎午生祭文》…  相似文献   

6.
幕府门是元末明初南京最主要的城门之一。幕府门最初作为吴王朱元璋所建设的新城城门存在,其性质是王城门,明朝开国后才成为京城门。幕府门位于新城北墙之中,推测在今天南京的鼓楼岗上,明初随着新城北墙的拆除而消失。对幕府门性质、地点与存废时间的探讨,是新城城门研究的首次尝试。  相似文献   

7.
公元1603年(日本庆长八年),德川家康在日本江户(现东京)建立了幕府政权,历经260多年,史称江户时代.1867年(庆应三年)10月,江户幕府的第15代将军德川庆喜迫于各方面压力向朝廷提出归还政权,还政于天皇,并由新即位的明治天皇颁布"王政复古"诏书,从而结束了江户幕府统治,日本从此进入明治时代.  相似文献   

8.
袁世凯幕府晚清四大幕府之一。他的幕府无论是在袁世凯小站练兵,还是他巡抚山东,到后来担任直隶总督,编练新军,举行新政以及参与立宪等等。同时,袁世凯幕府对北洋集团的建立也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丁诺舟 《世界历史》2020,(2):1-13,I0003
江户时代是日本政治贿赂的高潮时期。江户幕府高度集权的幕藩体制构成政治贿赂的制度基础,幕府高官握有不受监管的重权,仅凭一己之念即可决定政治利益的归属。在这种滋生贿赂行为的政治体制下,各式贪官层出不穷。政治贿赂行为破坏了幕藩体制的稳定、削弱了幕府的财政基础,引发民众不满情绪,对幕府的统治基础构成威胁。因而不断有幕府官员大力反贿,试图扭转政治风气。江户幕府的行政管理方式、法律监督能力、经济利益分配形式、文化认知导向等因素决定了幕府的反贿赂应对均不彻底,政治贿赂直至江户幕府灭亡也未从根本上得到遏制。  相似文献   

10.
晚清幕府制度是在清廷内外交困且前幕制急需改革的历史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的幕府形态。无论是其形成的历史背景,还是幕府形态、运作方式,晚清幕府制度均具有一系列新特点。晚清幕府规模大、职能多,幕僚成分复杂化,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完善其制度特征,在稳定清廷统治、促进中国早期的近代化、造就晚清人才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曾由幕府出身的李鸿章受命招募淮军伊始即开始建立自己的幕府,此后随着其政治地位的不断提高,幕府班子也越来越庞大,30余年间一直常盛不衰。家庭背景、个人出身、入幕方式等方面的不同显示了李鸿章幕府的庞杂性。以1870年8月调任直隶总督为界,前期李鸿章幕府以履行军事职能为主,主要由其同乡、同学、亲属、朋友、原曾国藩幕僚和上海官绅组成,基本上是以传统的旧式人才为主的,不少人在思想观念上仍属于守旧派;后期李鸿章幕府的职能转向以行政事务为中心,为此而延揽一大批具有办理工矿企业、海防、教育、外交等方面专长的近代人才,旧式幕府成员也有一部分受西学影响而发生转化。甲午战争以前,李鸿章幕府可以说是中国当时独一无二的近代人才库。  相似文献   

12.
中国封建制国家机器,历二千多年皆实行幕府制度,成为一种文化传统,在中国文化的制度层面流传,演化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那么什么是幕府制呢?据《辞源》解释:“军旅无固定住所,以帐幕为府署,故称幕府”,“后世称衙署为幕府”;在将帅幕府中的参谋。书记等称“幕友”,以“后用为地方军政官延聘办理文书、刑名、钱谷等性理人员的通称’。这些人又称“幕客”、“幕宾”、“幕僚”。①幕府制自汉朝始,而宋朝人,对汉唐的幕府制作了详尽的描述,说:“汉代公卿群守,皆得自举其属(即幕僚),中兴之后,辟召尤盛,故当时幕府彬彬然多…  相似文献   

13.
在清代,史馆、幕府和私家这三类修史形式一直是并存发展的。在治史范围和思想倾向上,三者有明显差异,史馆基本上垄断了国史和当代史的纂修,幕府修史的范围则随着政治环境和幕主个人兴趣的变化而变化,私家修史对社会变迁特别敏感,其研究范围往往最能体现时代特点。同时,这三类修史形式又因为幕主的政治身份和学人们的流动而发生联系,从而使不同的史学思想、修史理念在之间传播、交流。在具体的修史活动中,三者一直处在互动状态,史馆修史或刺激、或打压幕府、私家的修史活动,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决定着幕府、私家修史的盛衰消长,而幕府、私家修史在某种程度上也迫使官方不断调整修史政策,以适应社会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福建史志》2014,(3):64-64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水人,二十岁举进士第一。宋端宗景炎元年(1276年)元军攻陷临安,长驱南下,夏五月,益王即位福州,文天祥赶赴行在,益王以文天祥为右丞相兼知枢密院事,都督诸路军马。在出师南平途中,文天祥绕道永泰白云,拜访临安太学同窗好友黄雍,请他出山共建勤王大功,并授以南平县令之职。黄雍以“时事不可为而辞弗就征。”  相似文献   

15.
始于室町正长元年(1428年)的德政一揆是日本近代以前民众斗争的最高形态。在此后的百余年间,德政一揆频繁爆发,成为该时期民众斗争的主要形式。德政一揆源于高利贷借贷双方的经济矛盾,其主要诉求即在于合法取消债务关系。由于室町幕府掌握着高利贷的税收权,充当了高利贷资本的保护者,因此德政一揆的斗争矛头转向幕府,要求幕府颁布德政令成为德政一揆的最高斗争目标。一揆民众使用武力威胁、打砸破坏等暴力手段攻击高利贷经营者,还利用宗教对幕府的影响力,成功迫使室町幕府颁布德政令。这些行为不仅打破了室町社会的经济秩序,严重影响了幕府的财政收入,更冲击了幕府的权威及权力结构,撼动了室町幕府的统治根基,为室町幕府的解体埋下了肇因。  相似文献   

16.
张之洞十分重视经营自己的幕府。其幕府经历了从传统幕府向近代职官体制的过渡和嬗变,也打上了晚清过渡时代的烙印。其特色主要表现在:不是以血缘、地缘关系而构建,而以一定的学缘关系为纽带;幕府成员新旧杂糅、中外并用,力求华用兼备。体现了“中华西用”的思想原则。  相似文献   

17.
正公元1275年,是文天祥任赣州知州的第二年。因为自然灾害,粮食大歉收,老百姓苦不堪言。文天祥给宋恭帝上书,望朝廷为赣州减免税赋。朝中有些大臣趁机说文天祥的坏话。宋恭帝免了赣州的税收后不久,赣州这边的情况却发生了变化。由于治理有方,到了年底时,赣州府居然收到了五千两税银。文天祥的很多手下都建议把这笔钱存入小金库,但文天祥想了想却说:"不行,无论皇上有没有减免我们的税收,只要我们有税银可交就应该交给朝廷!"  相似文献   

18.
张之洞督鄂期间的幕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之洞督鄂时期是其幕府的鼎盛时期。他在湖北创设学堂、厂矿等各种实业、文化机构,通过延聘、札委、奏调的方式,网罗中外各类人才人幕,可谓兼容并包。张之洞对幕府制度实行了改革,总趋势是由幕宾向幕僚转化。他与幕府人员之间建立起了比较和谐的互动关系,幕府人员对张之洞的决策、成就功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同样,张之洞也为幕府人员提供了施展才干的舞台,并为他们的发展升迁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19.
明嘉靖《海门县志》万历增刻本载有文天祥《渔舟》诗:“一阵飞帆破碧烟,儿郎惊饵理弓弦.舟中自信娄师德,海上谁知鲁仲连.初谓悠扬真贼舰,复闻款乃是渔船.人生漂泊多磨折,何日山林清昼眠.”我们认为这是文天祥途径通州海门时留下的诗篇.于是我和梁学平的《一首山歌唱出一个剧种》(《艺苑》1989.1)一文引用其中记载当时渔歌风格的“初谓悠扬真贼舰,复闻款乃是渔船”两句.有人对此提出质疑,认为文天祥《渔舟》诗不是途经通州海门所写,而是经过京口、瓜州间的古长江口海门时写的,并认为“贼舰”系“战舰”之误.  相似文献   

20.
提起名句“人生自古谁无死”,大多数人会不假思索地想起文天祥,但鲜为人知的是,“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早并非出自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起码,稍早一些耶律楚材的《峄山书怀》诗中,就有该句:“人生自古谁无死,最恼苦乐由他人!望极天涯路漫漫,才如江湖命如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