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敦煌石室《晋史》写本记录东晋太兴二年二月至六月间事,属编年体,其文献归属迄今未有定论。先唐众家编年体晋史,“多用《左氏》以易旧闻”这一特点为孙盛《晋阳秋》所专有,敦煌石室《晋史》写本与其表现出惊人的一致。先唐编年体晋史记录东晋元帝朝事者有曹嘉之《晋纪》、邓粲《晋纪》、孙盛《晋阳秋》、刘谦之《晋纪》四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和孙盛《晋阳秋》为追求叙事的完整性而打破年月限制的特点完全契合。与此同时,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对王敦的评价和《晋阳秋》一致而与邓粲《晋纪》相左又为追寻写本的归属指明了方向。上述证据表明,敦煌石室《晋史》写本当钞录自孙盛《晋阳秋》。  相似文献   

2.
芦韬 《黑龙江史志》2015,(1):148+160
吐鲁番出土的残本《晋阳秋》,为著名史学家孙盛所撰,其保存内容前半部分为晋惠帝时赵王司马伦与贾南风外戚集团及张华权臣集团的政治冲突史实,后半部分为张华个人传记及《鹦鹉赋》,吐鲁番本晋阳秋与传世史籍互补,为研究晋代历史及孙盛本《晋阳秋》版本提供了及其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干宝《晋纪》已佚,其中二千七百多字的《总论》因历代各种文献引录完整保存至今。创设"总论"这种新的历史评论范式,摆脱《左传》、《史记》就事论事或寓论断于叙事中的历史评论方式,在更宽阔的历史视野下表达史家的历史认识,对后世历史评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总论》对西晋兴亡的历史过程及其缘由也做了深刻的分析和总结,这些历史认识对研究西晋历史发展及其过程提供了有益的启示。《晋纪·总论》在中国史学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4.
清代学者汤球在晋代史料的辑佚方面成就斐然,但在编年体史书孙盛《晋阳秋》的辑录上却大失水准,大量出自檀道鸾《续晋阳秋》的史料被误收入孙盛之书。究其原因,因檀道鸾《续晋阳秋》又被称作《晋阳秋》,自唐代起,《北堂书钞》等书便将大量出自檀道鸾《续晋阳秋》的史料署名《晋阳秋》,且不提撰者。由于孙盛《晋阳秋》颇负盛名,后人就误将署名《晋阳秋》者皆看作孙盛之作。汤球受此影响,在孙盛《晋阳秋》的辑佚上也出现此类错误。  相似文献   

5.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相似文献   

6.
过去在粤曲清唱中,有一首长调“南音”《客途秋恨》,流传甚广,远近驰名。  相似文献   

7.
《原本广韵》直接引书总次数3783次,引书183种,其中已亡佚的达81种。所引内容或为原文,或为后人注解。直接引单篇诗、赋、文章15篇,引用次数17次。直接引人21位,称引次数49次,间接涉及书目27种。直接引书主要存在书名错误、书名简省情况。《原本广韵》考得未引书目82种,其中已亡佚40种、单篇赋1篇,引用次数760次。《原本广韵》未引书目有59种于直接称引书目部分重出,新增23种《原本广韵》间接参考书目。  相似文献   

8.
管仁杰 《文献》2022,(2):44-67
文章以朱熹楚辞三书即《楚辞集注》《楚辞辩证》《楚辞后语》为研究对象,在揭示楚辞三书遗稿面貌的同时,论证朱熹的撰作过程,并尝试解答楚辞三书遗稿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文章主要包含以下内容:其一,考述早期刊本,交代楚辞三书遗稿演变为今传本面貌的经过。其二,梳理《楚辞后语》未完稿中保存的诸多细节,揭示出朱熹撰作过程的无序性。其三,考证论定今传本中已被删减的《楚辞集注》所附《反离骚》为未完稿。其四,进一步论证认为《楚辞集注》虽形成过初稿,但并未最终完稿。其五,论证朱熹去世前曾更定《楚辞集注》初稿篇目,因此导致《楚辞集注》与《楚辞后语》出现篇目重复问题。  相似文献   

9.
通过清康熙刻板《倘湖樵书》多个印本与《博学汇书》版刻的比较,指出《博学汇书》与《倘湖樵书》实为同书异名,前者是在后者书板基础上改刻而成。包括《博学汇书》在内,康熙刻本《倘湖樵书》经历了初印本、第二次改编印本、改题《博学汇书》印本、回改题名后印本等至少四个阶段,各次印本的内容、编次、文字等都有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10.
晋阳人品性是从晋阳文化中长期积累、保留、沉淀、升华形成的具有相对稳定的群体特征。晋阳文化的精神传承,影响和表现了晋阳人的性格形成和品德修养。晋阳人的主要品性是勤劳、手艺、勇敢、善良、文化。  相似文献   

11.
《尔雅补注》与《尔雅广疏》均为清代学者周春所撰,学界一般认为二书是同一著作。但《尔雅广疏》实为《尔雅补注》的增订本,而《尔雅补注》已刻,《尔雅广疏》未刻。《尔雅广疏》虽未刊刻,但是其内容融入在周春所著《尔雅音略》之中。  相似文献   

12.
<正>东周晋阳城是中国北方东周时期的一座重要城市。首见于《春秋经》定公十三年(前497年)。其后,赵襄子奔保,智伯水灌,赵韩魏联合灭智伯而三分其地。晋阳城在春秋战国之交的舞台上,波澜壮阔,好戏连台。时过境迁,有关晋阳城城市布局建制的资料、遗迹湮灭殆尽。本文依据有限资料,结合考古调查对东周晋阳城的建制试做蠡测。最早提到春秋晋阳城城建规模的是唐《元和郡县图志》。其在记述唐太原府城内各宫城布局  相似文献   

13.
《归藏》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礼》所述“三易”之《归藏》、《礼记》所记孔子得到之《坤乾》、战国秦墓竹简《归藏》、汉人所见之《归藏》及清人所辑《归藏》之间的联系线索是存在的;辑本《归藏》中有其源自商代之证;秦简《归藏》之卦名应早于传本《周易》之卦名;秦简《归藏》与辑本《归藏》虽非殷易原貌,但大体应为殷易内容.  相似文献   

14.
刘知幾《史通》、郑樵《通志总序》和章学诚《文史通义》三书在我国古代史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三书对司马迁创立的纪传体通史都给予充分肯定。同时也就其撰写体例、史料取舍、语言表述等方面提出批评。这些批评或正确、或错误,或偏颇。刘、章两人还对《史记》创设的纪传体史书体例提出了改造或革新的主张。  相似文献   

15.
《连山》考     
闻惠芬 《东南文化》2002,(11):37-40
《易经》是我国最古老的经典,自古以来就被推崇备至,尊为群经之首。然今人皆知《周易》而不知《连山》,不知易之真正泉源乃太湖地区良渚玉化也,故作此以引玉。  相似文献   

16.
乾隆年间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编纂的《直隶河渠书》是一部记载乾隆中期以前直隶河道事宜的重要志书,但未能成书。因段玉裁等人认为嘉庆十三年王履泰进献朝廷的《畿辅安澜志》乃是攘窃自《直隶河渠书》,由此引发了一桩学术公案,多位学者参与其中。目前唯一可见的《直隶河渠书》稿本是现存于台北的戴震藏本。这部稿本只经过部分删定,体例不一,卷目混乱,前辈学者对其记载也多有不同。戴震去世后,根据史料记载,可以基本梳理书稿的流传情况。而其他本子的情况,也可根据史料记载作出推断。  相似文献   

17.
《水经注》引《诗》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保留在郦道元所著《水经注》四十卷中的《诗经》诗句,大多数引自《毛诗》并记载相同,有少数与今本《毛诗》存在诸多相异之处,另有几处引用《韩诗》和《韩诗外传》,此种引《诗》特色,与北朝“《诗》学”的传承情况相关。本文围绕《水经注》引用《诗经》的情况及相关材料,对郦道元引《诗》的独到之处略做阐述和讨论。  相似文献   

18.
《后汉书》与《史记》、《汉书》一样,也深受《周易》的影响。它不仅以《周易》思想作为评论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理论根据,而且推崇其"顺天应人"说、"物穷则变"说、"变通趋时"说,崇敬并倡导谦卦之德,提倡节俭,重视道德生活和风俗习惯对社会历史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刘子》中的文句引用和套用前代典籍旧语者居多,其中22章43处引用或套用《吕氏春秋》文句凡涉25篇.在套引过程中,多是改为通假字、同义字、今字、异体字、他字以及双音字变为单音字,亦有添字、减字或不改而径用等方式;另有部分取《吕氏春秋》文意而概括之.这些语料对于研究《刘子》和《吕氏春秋》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史记·天官书》是我国传世最早的天文学百科全书,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天文学史文献.关于《天官书》的作者和取材,清代以来多有争论:一是认为现存《天官书》乃后人“妄入”,非司马迁原作,此说以近人崔适为代表.二是认为《天官书》“抄袭”《甘石星经》而成,非司马迁自创,此说以清人钱大昕为代表.我们认为,现存《天官书》出自司马迁手笔.其取材于《甘石星经》等当时的天文学典籍,是司马迁对西汉以前天文学成就高度总结的创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