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贝洛 《中华遗产》2011,(10):64-73
元人刘贯道在《消夏图》中用屏风巧妙地传达了文人身、心、意相离又相合的境况。画中主角在仕女环绕中乘凉。屏风中的他又在博古,博古场景的背景屏风中。是他最向往的隐逸山水。  相似文献   

2.
一提起南宋人册页,人们往往想到《出水芙蓉》、《果熟来禽》等花鸟小品和《钱塘观潮》、《深堂琴趣》等山水佳作,而现藏苏州博物馆的《消夏图》则是一件少见的人物精品。该页为绢本设色,纵24.5、横15.7厘米,无款。画面右上部钤有两方印,其中一方白文印已模糊难以辨认,另一方朱文印为“张则之”,即江苏镇江人张孝思,字则之,活动于明崇祯至清顺治间,由此可知该页曾经他收藏。画面展示的是一个优稚舒适的庭园环境:浓绿的槐树荫下,有一方水池,池沿用白石砌边,并环绕着雕砌精美的白石栏杆;  相似文献   

3.
消夏三计     
正夜里11点多,我醒了——热醒的。三伏里的阵阵热气,让一个没有空调的屋子像个火炉。夜深人静,这么热根本睡不着,怎么办呢?我便用上了消夏三计。我从冰箱里一把抓出四五支冰棒,放入杯中,提起一把小铁勺,先将剥了包装的冰棒用勺子捣碎,又在杯中放入几大块奶昔,浇上本人特制饮料——酸梅冰红茶,接下来是用勺子均匀地搅拌,再在杯中放进几块切好的西瓜丁,这杯"特  相似文献   

4.
李汝南是四川温江籍人,清同治九年(1870)顺天乡试举人,京师名士,晚清著名书画家,但关于李汝南的研究远未深入,其书画成就及其地位有待进一步深入发掘。  相似文献   

5.
“通济堰图”碑现立于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碧湖镇堰头村詹南二司马庙内,是关于通济堰灌区的渠系示意图。此碑镌刻于南宋绍兴八年(1138年),重立于明洪武三年(1370年)。碑面清晰,内容丰赡,反映出南宋时期通济堰灌区的整体面貌。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对《造像碑佛本生本行故事雕刻》(《故宫博物院院刊》1996年第4期)一文的补充。认为由西北印度传入中原的所谓阿育王施土因缘图像,在北魏中期的云冈石窟中性质已转化成定光佛授记本生图像。这种转化是中原地区流行的一切众生皆能成佛思想在造型艺术中的反映。  相似文献   

7.
八仙过海图     
彭亚 《史学月刊》2004,(7):F004-F004
  相似文献   

8.
9.
福建博物院收藏的明代斋图,当是明代闽清境内信士请民间画工所绘的神像画,后赠予道观或宫庙用于斋醮仪式等场合,希望善行能回向给自身和家人,实现心中所求。斋图的宗教功能类似黄箓图,图中神像是黄箓斋常祈请的神祇。本文拟从这堂斋图入手,对明代福州地区民间神像画反映出的画技、绘制流程、历史地理、民间信仰风俗等情况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0.
付永强  谭帆 《民俗研究》2024,(2):146-156+160
目前学界普遍认为邝璠在编纂《便民图纂》的过程中,以楼璹《耕织图》为蓝本绘制了《农务女红之图》,并把楼璹的五言诗替换成通俗易懂的竹枝词。这些图像与竹枝词因其通俗性而受到晚明建阳书坊的青睐,并被吸纳到日用类书“农桑门”中,由此建构出一种耕织图的民间传播谱系。然而借助校勘学方法,仔细分析《便民图纂》和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就会发现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不是源自《便民图纂》,邝璠也并非《农务女红之图》的作者。日用类书中的耕织图存在大量的沿袭错误、删减割裂、细节缺失等问题,也不可能起到促进耕织技术推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杨瑾  马耀峰 《人文地理》2008,23(5):108-111
为了促进意象图在旅游中的理论及应用研究,分析了旅游行为意象图的相关概念,探讨了不同旅游时段的旅游行为意象图的形成过程;总结了旅游行为意象图的个性与共性,动态性与主观性、不完整性与不确定性,可操作性等特点;并以西安市旅游意象为实例,分析了旅游行为意象图构成要素和认知内容,认为旅游行为意象图对旅游行为的发生、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规划和旅游行为空间的合理表达都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13.
陈道贵 《古籍研究》2001,(1):134-134
据现今通行的观点,大顺元年、二年,司空图均寓居华阴,未曾在朝。罗联添《司空图年谱》(台湾学海出版社《唐诗文六家年谱》本)即持此看法。然据《新唐书&;#183;艺文志》乙部史录杂史类《东观奏记》注及《唐诗纪事》卷六“顾云”条所记,则知司空图大顺年间曾在朝。  相似文献   

14.
《普庆升平图》是表现北京香会的画作,由晚清宫廷画师张恺、王继明、张启明与屈兆麟集体创作,现藏故宫博物院。本文通过对比《普庆升平图》与《天津天后宫行会图》,分析了《普庆升平图》的画面内容,并讨论了北京香会与天津皇会的异同。此外,作品的宫廷绘画背景,揭示了晚清时期民间香会虽不被官府与士大夫认可,却与宫廷存在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5.
翟战胜 《文博》2011,(3):84-87
李寿墓壁画中的寺观图是目前已发现唐墓壁画题材中仅有的一例,本文旨在进一步观察画面内容和布局、通过对影响壁画题材的几个因素的分析探讨绘制寺观图的由来,认为李寿基寺观图的出现与其本人的经历、生活环境有很大的关系。并以此作为探索解读唐墓壁画题材的尝试。  相似文献   

16.
不伦瑞克(Brunswick),德国下萨克森州东南部城市。于公元861年由布鲁诺(Bruno)伯爵建立。不伦瑞克之名乃“布鲁诺”加上“开拓地”(wick)而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东南文化》2003,(6):F002-F002
  相似文献   

18.
南都繁会图     
《华夏地理》2007,(5):I0003-I0006
此画卷现藏国家博物馆。高44厘米,长350厘米,签署《明人画南都繁会景物图卷》,画卷末尾署“实父仇英制”,专家认为作品的绘画技艺并不高,显然不是仇英的手笔。  相似文献   

19.
南宋楼珉寿的《耕织图与诗》是我国农耕文化中特有的产物,它以图与诗结合的形式较客观地反映了那个时代的耕织生活现状,在当时和后来都引起了较大影响。鉴于学界一直以来"重图轻诗"的情况,本文力图对其诗作一简略阐释。  相似文献   

20.
马鸿增 《东南文化》2001,(10):54-56
年前赴江西古城婺源考察,在友人处见到晚清赵之谦《铁树木芙蓉图》(见58页图版)一轴,纵173.6厘米,横45厘米,经杨仁恺先生鉴定为其迹妙品。细审其风骨神采,当为40岁左右精心之作,且艺术与思想价值均有值得深究之处,故撰文评析之。 赵之谦(1829—1884)字益甫,又字(扌为)叔。号铁三、冷君、悲庵、婆婆世界凡夫等。祖籍浙江嵊县,明弘治间迁居绍兴。赵之谦生于商人家庭,15岁时因讼破产,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