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座独特的丰碑,他如炬的目光关注着那个灾难深重的民族,透视着那些在黑夜里昏昏而睡者的灵魂;他是一个孤独的夜行者,他举着猩红的叛逆大旗,一骑绝尘……鲁迅之所以成为鲁迅,不仅仅是由于他是所谓文坛盟主、左翼领袖。更重要的,是因为他是一位荷戟独彷徨于无物之阵的横站的士兵。  相似文献   

2.
走近鲁迅     
赵焕军 《神州》2011,(22):1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化史上的一座独特的丰碑,他如炬的目光关注着那个灾难深重的民族,透视着那些在黑夜里昏昏而睡者的灵魂;他是一个孤独的夜行者,他举着猩红的叛逆大旗,一骑绝尘……让我们走近鲁迅,因为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一些大师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们的思想  相似文献   

3.
鲁迅刚正、峻刻、犀利、孤独、硬气,并惯于注视阴暗面。他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解剖,犀利的鞭挞,乃至孤独绝望的反抗。那么,鲁迅有怎样的童年,又是怎样影响其性格的呢?  相似文献   

4.
赖晨 《湖南文史》2011,(7):46-46
鲁迅刚正、峻刻、犀利、孤独、硬气,并惯于注视阴暗面。他以刚正不阿的个性,对中国历史与社会的黑暗作了深刻的解剖,犀利的鞭挞,乃至孤独绝望的反抗。  相似文献   

5.
<正>6.万里茶路的金钥匙在走进下梅村之前,我曾经在网上读到过一段如诗一样的文字,那是关于下梅村的:那些青山和旧舍,微笑着的斑驳的记忆在那发黑的屋瓦下,在那狭长幽深的弄堂中,在那静谧深沉的流水中,在那古老石雕的纹路里,在那孤独而迷茫的石桥上,散发着属于时光、属于记忆独有的馨香。  相似文献   

6.
吕春 《文史精华》2011,(11):42-45
鲁迅是伟大的思想家、文学家。他以笔为武器,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现代文学的旗帜。笔者在研究、查询大量有关鲁迅的生平事迹时,发现鲁迅一生打过两次官司,透过其中鲜为人知的细节,使我们更加增添了对这位文学巨匠的崇敬之情。  相似文献   

7.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我们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2004年3月15日,胡风铜像在他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揭幕。胡风铜像作,中央美院雕塑家张润恺教授崇敬胡风的人品、文,他所塑造的是受难中的胡风:冷峻深邃、洞若观的眼睛,坚忍不拔、紧抿嘴唇的脸颊,再现了胡风直、不屈的人格特征。铜像正面基座上刻着胡风的词:“学习鲁迅精神”。这句题词出自胡风1981年同题文章。胡风在文章中说:“在我们应该学习、学、再学习的宝贵鲁迅精神里面,有一个本质的核,那就是对于受压迫、受摧残,甚至精神上受着奴的劳动人民的爱。……我们活在一个能够用我们己的手扭转乾坤的伟大时代。这正是鲁迅先生在艰难困苦的道路…  相似文献   

9.
傅国涌 《江淮文史》2010,(6):167-170
<正>第一次读到周文的文字在10多年前,那是他1942年6月在延安批判王实味的两篇文章,一篇叫《从鲁迅的杂文谈到实味》,一篇叫《鲁迅先生的党性》。在这两篇文章中,他批评王实味  相似文献   

10.
正在这个社会,名流往往格外受人关注,比如鲁迅,我们一方面很想知道他的一生真正喜欢的那些人是谁,为何喜欢;另一方面我们也希望了解他厌恶的那些人是谁,为什么厌恶。鲁迅一生与之决裂的人不少,陈源、顾颉刚、胡适、钱玄同、梁实秋、林语堂都在其列。在这里,只说说他与林语堂的关系。鲁迅与林语堂是当面吵过架的,他们明显的冲突一共有三次。上世纪二十年代末,鲁、林两人曾同住上海北四川路横滨桥附近,两人时有过从。某次,  相似文献   

11.
面具童年     
第一次见到湘湘的时候,他一边亲切地叫着“阿姨”,一边伸出手来拉着我的胳膊,带我去“参观”他的病床。这双经过多次植皮手术的小手摸起来凹凸不平并且不能弯曲,左手的5根手指都只剩下半截。但这并不妨碍他把双手交叉在胸前,作“奥特曼”的经典动作。  相似文献   

12.
最近,读了鲁迅先生的《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一文,鲁迅先生大声疾呼:“解放自己的孩子,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读后颇有感触。在文中,鲁迅先生给我们的教诲是:要把孩子培养成人,作为父母,就要做到理解孩子、指导孩子、解放孩子,给孩子一片属于自己的天空。当孩子能站立时,就指导他站立;能行走时,就指导他并解放他行走;当孩子面对生活不会应对时,就学会对孩子说“慢慢来”。这就是鲁迅先生对孩子“理解、指导、解放”的真正主题和  相似文献   

13.
臧伶俐  张亚慧  高艺 《神州》2011,(8X):32-32,35
以送殓始,以送殓终。这与鲁迅1925年所作小说《孤独者》异曲同工。孤独者是热闹生活中的局外人,而局外人正是那些个熙熙攘攘外的孤独者。局外人,就是意识到荒诞,并坚守荒诞的人。在加缪《局外人》,我们可以从莫尔索这个荒诞的局外之人,来进一步理解加缪的存在主义。  相似文献   

14.
时下,“超女”热、博客热席卷大江南北,数以万计的人竞相出名甚至欲一夜成名的躁动遍地开花,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大人们更是心急如焚。他们苦心设计着孩子们的未来,压力下,孩子们有些喘不过气来。在“六一”儿童节,我们希望让孩子们放松一天,随大人们一起,看看那些“龙凤”人物和世界名人的童年生活,或许能从中得到些什么。  相似文献   

15.
“周作人与鲁迅乃是一个人的两面。”至于“两人的晚年相差如此之远,就在于周作人是寻味人间,而鲁迅则是生活于人间,有着更大的人生爱。”纵观他的一生,或可借用黑格尔评价浮土德的那句话:他无法抹去他所做的一切,他不是自己命运的主人  相似文献   

16.
正硬骨头的鲁迅没有丝毫奴颜媚骨,这是众口一词的公论。由之我想,文学家、思想家鲁迅的文化遗产,倘用一语来概括其思想之精髓,那便是:抗拒为奴。自1907年倡言"首在立人,人立而后凡事举",至1936年临终前奉劝"大朋友","我们既然生着人头,努力来讲人话罢!"可以说,鲁迅30年如一日地抗拒为奴,用他的"金不换"教育国人:万勿安于奴隶生活,更不可甘为奴才,而要做一个挺直脊梁的中国  相似文献   

17.
鲁迅的沉寂     
《文史博览》2014,(8):44-44
“世故老人”鲁迅自《不三不四集》出版而又遭禁后,便又沉寂了多时,很少见他那“刁钻尖辣”“使人哭笑不得”的小品了。最大的原因自然也是目前环境使他的作品缺少了发刊的权利——如《自由谈》等那好的场面是不可再得的,以致有某刊物谓其“目前客观环境无写作之必要……”之类的话语。  相似文献   

18.
《百年潮》1998,(1)
说共产国际在1920—1935年间未必刻意压制过毛泽东,主要是就其主观动机而言;至于客观效果,正如我们所看到的,由于共产国际当时过“左”的路线和政策,注重中国实际的毛泽东确实受到过那些代表着共产国际的、自称“百分之百的布尔什维克”的“左”倾领导人的排挤和打击。当毛泽东向斯大林发出抱怨时,这段经历无疑在他的内心深处隐  相似文献   

19.
鲁迅与汾酒     
散木 《文史月刊》2002,(3):11-11
鲁迅的酒量如何?许广平《欣慰的纪念》中说:“人们对于他的饮酒,因为是绍兴人,有些论敌甚至画出很大的酒坛旁边就是他”,以及“醉眼朦胧”发明说的“创造社”冯乃超所喻:“鲁迅这位老生……是常从幽暗的酒家的楼头,醉眼陶然地眺望窗外的人生。”其实,除鲁迅早年因心情过于压抑一度酗酒外,鲁迅对父亲在世时借酒使性、大发脾气的印象太深了,对酒十分提防,“饮到差不多的时候,他自己就紧缩起来,无论如何劝进是无效的”。  相似文献   

20.
敖小东 《神州》2012,(2):5-5
鲁迅在青年时期发表的系列论文之一《摩罗诗力说》里面高度赞扬了以拜伦为代表的“摩罗诗人”。鲁迅是以这样的标准来把他所偏爱的西方近代诗人划入在列的:“今则举一起诗人中,凡意在反抗,指归在动作,而为世俗所不堪愉悦者悉人之。为传其言行思维,流别影响,始宗主裴伦,终以摩迦文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