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2013年国庆节这一天,祖保泉先生静静的走了,享年93岁。几年来,怀念他的文章不断见诸媒体,人们深深地怀念这位可敬的学术大师,也不断引起我对先生的思念和回忆……1978年2月我考取安徽师范大学政治教育系,去芜湖上学。父亲交代我去拜访中文系的一位本家——祖保泉。论年龄,他比我大37岁,论辈分,比我还小一辈。后来他多  相似文献   

2.
十一年过去,我仍记得当年去贵阳一中报到时的情景:操场上已经熙熙攘攘站了许多人,我好不容易找到自己所在班级的队伍并排到了最后,定下神来才发现站在我前面的那位同学相当的高——她觉察到身后动静转过脸来俯视我时,心里肯定在想,这位同学是我们班的?好矮啊…… 我和这位高出我一个头的同学后来并未成为至交,到如今也顺理成章地失去联系。  相似文献   

3.
女儿两岁时,我常教她读些歌谣。某日我领她去菜市场,她看见活蹦乱跳的鱼儿便好奇地站住不走,瞪着大眼睛观察了一会,大声说到:“大鱼游,小鱼游,你游我游,游游游!”旁边的人都夸她聪明。我知道女儿这句话是套用歌谣中的“大鸟飞,小鸟飞,你飞我飞,追追追”,不禁大喜,吻之。为了女儿将来能顺利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经常告诉她一些诸如回答老师提问要举右手等一些常识。一天,婆母在厨房炖小鸡,女儿看到后,大惊小怪地从厨房跑到我面前说:“妈妈,小鸡正在锅里举手发言呢,不知道要对我说些什么?”女儿每晚上床后都要和婆母嬉闹不肯安静休息,总…  相似文献   

4.
不陪客,不邀友,不惊家,我独自一人悄悄地去步游普陀山。上观音灵山,独享清净,独品禅示,这样的向往埋在心底,久矣。自1970年首登普陀山,此后来来去去,多为陪客、采访、开会,常常是游三大寺,嬉千步沙,登佛顶山,熟了也就俗了。这一回,我只想轻轻松松走一些想去未去的寺庵景点,独自一人。  相似文献   

5.
绍兴市上虞区长塘镇长塘村冯章山年已91岁,是当年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老战士。这位历经枪林弹雨,立有重大战功的老战士、老党员转业地方后,不居功自傲,低调处事;虽只享受普通回乡职工补助待遇,但他十分谦和地说:这些钱已经足够我们夫妻俩生活了,比起当年光荣牺牲的战友来,我真的已十分知足!义无反顾投身革命冯章山10岁那年父亲去世,受父亲临死前嘱托,他跟着一个远亲外出学做篾匠。1945年7月,冯章山在石井头村做篾匠业,这时浙东纵队民运队谢队长来村子动员招兵,他毫不迟疑报名成为一名新四军战士。  相似文献   

6.
正夏天太过热情了,总能让人们挥汗如雨。我也感受到了夏天的热情,跑到游泳池去游泳避暑。哇!游泳池里的人真多啊!我游都游不起来了,好一会才找到人少的地方游了起来,游了一会我累了,停下来休息的时候,我想,要是能去真正的小池塘该多好啊!游完泳后,我问妈妈可不可以带我去小池塘,妈妈答应了,我们一起去了小池塘。哇!小池塘真美啊!粉色的荷花亭亭玉立地站  相似文献   

7.
我的外婆范惠琴,是位阿庆嫂式的人物,她生于1911年,卒于2003年。关于范惠琴的生平事迹,作为晚辈的我知之甚少,近闻当年同我外婆一同工作过的上海徐汇区离休老干部钱江同志还健在,于是,我在参加上海《大江南北》第24次联络站工作会议后,去拜访这位年近百岁的老人家。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用毛笔在莱单上写下莱名,萧乾唤住转身欲走的伙计:“这个莱单您给我吧,我再给您抄一遍。” 萧乾的第一个文学师傅是沈从文,他们结识于1931年。当时,萧乾正在辅仁大学同安澜合编《中国简报》,经国文课老师杨振声介绍,去采访沈从文。已是著名小说家的沈从文对这位文学青年十分热情,头一次见面便请他到东安市场下馆子吃饭。沈从文从伙计手里要过菜单,用毛笔在上面写起菜名。萧乾很崇拜这位作家,见他写的一手秀逸的书法,急忙唤住转身欲走的  相似文献   

9.
游泳的乐趣     
正烈日炎炎的夏天终于来到了。一天,我到了南京大学的游泳馆去游泳。一到游泳池边,我就迫不及待地拿着游泳板,一头扎进深水区,开始了我的游泳之旅。一小会儿,我已经飞快地游了两个来回,就我在游第三个来回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小小的"意外",我的游泳镜被别人给踢歪了!更倒霉的是,一转眼,我的游泳镜居  相似文献   

10.
夏天,热得像火,一天,我吃了一个冰镇西瓜,又去游了一场泳,结果,三更半夜闹起了肚子。第二天一早,我只能卧病在家,女儿蓓蓓见我不去上班,也想留在家里,她爸担心地对蓓蓓说:“妈妈病了,需  相似文献   

11.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我正在上小学。那真是一个令人晕头转向的疯狂年代,全社会都响起了"大跃进"的口号声,为了和社会上的形势接拍,老师组织我们开了一场热烈的"赛诗会"。老师先朗诵了一首《游地球》:"卫星走,我也走,跟着卫星游地球。整个天下都跑遍,比不上我们国家优。"同学们一阵掌声,齐刷刷地举起了手,小树林似的,争相朗诵。老师指着张德有同学,他站了起来,咳嗽两声,大声道:"吃饭想起总路线,一碗更比一碗甜。  相似文献   

12.
桥啊桥     
我是走黄土路长大的. 后来,告别乡村,来到城市,开始在柏油马路上混生活了.这是1996年考上大学的事,从家乡杨家岘来到省城兰州,负笈求学,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大的转折.后来,回天水工作,家乡杨家岘渐渐成了我偶尔探亲、扫墓、踏访土塬民俗的地方.世事流转,谁也不知道你明天会去哪里,就像我当年穿行在天水的街巷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会迁居南方,走过一座又一座桥. 前几年在萧山,走得最多的桥,是城河上的六座桥.无事可干的时候,心情郁闷的时候,就会一座座地去走,顺着城河看两岸的市井生活,还特意写过一篇《城河;六座桥》的散文,收录到《客居萧山》的集子里.2015年初夏,我迁居吴中,我的生活还是离不开桥.  相似文献   

13.
红尘 《旅游》2000,(3):20-21
那时我就想人应该用一种行走的方式,用走的姿态来完成生命的各种形态,爱总会在每一个未知的旅途中. 《Let’s go》(让我们出发)是美国的一本旅行家手册,她的方法是每年寒暑假的时候,发动大学生去世界各地行走,然后把他们自助旅行的线路、美景和帐单写回来,这样就可以让更多的人用最少的钱去走最远的路。我当时在大学一位外籍老师King(金)那儿看到这本手册的时候曾非常激动,King甚至为此曾到太平洋的一个小岛去做了一年的小学启蒙老师。他停留的这一站雾都山城也是带着他的旅游资讯目的的。不过这位来自美丽的肯塔…  相似文献   

14.
11月初,我去了一趟江南绍兴,这里还是山青水秀,繁花烂漫。绍兴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可看的地方很多,但由于时间短促,我只坐了乌篷船,到了沈园,游了兰亭。  相似文献   

15.
刘拴虎 《丝绸之路》2009,(17):36-37
我们从西宁出发,乘汽车沿109国道向西藏驶去。所走的路线,就是当年文成公主下嫁松赞干布去吐蕃(现西藏)所走唐蕃古道的一部分。它又是当年内地和西北藏族等少数民族经贸交流的主要通道,因而又被称为茶马古道。  相似文献   

16.
“我前年去看望他的时候,他还表示想等天气暖和了再回金寨看看,没想到突然就走了。”金寨县委书记陆秀宗语气沉重地说道。四年前最后一次回乡据陆秀宗介绍,洪学智生前曾多次回到老家,最后一次是2002年5月。当年5月2日,已经89岁高龄的洪学智将军回到金寨。回到阔别多年的家乡,洪老非常激动:“家乡的面貌有了很大变化,我很高兴。人到老年倍思乡啊,我始终牵挂着家乡,牵挂着家乡人民。”  相似文献   

17.
快乐的夏日     
正期待已久的夏天到了,我要自己乘飞机去青岛表哥家度过愉快的暑假了。青岛的天气真热,太阳照在我的身上火辣辣的。一到家,我们就前往美丽的大海边。去海边的路上,我从桥上往下看,大海里怎么那么多花花绿绿的"蚂蚁"呀?哦,原来不是"蚂蚁",而是欢快戏水的人们!到了海边,我迫不及待地换上泳裤,戴上泳帽和泳镜,套上游泳圈,下海了。海水真凉啊!我游啊游,游到了人群当中。咦?怎么有那么多人好像在捞  相似文献   

18.
华国锋同志刚从领导岗位上退下来的那些年,几乎每年都会出京,到全国各地去走一走,看一看。"华老非常关心各地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他常说,‘只要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比什么都好。’"当年曾在华国锋同志身边做过警卫工作的曹俊洪对  相似文献   

19.
邂逅石宝寨     
游览名胜古迹,多半是慕名而去的,也有的是不期而遇的。慕名而去的不一定都满意而归;不期而遇的不一定就没有收获。我的石宝寨之游就是属于后者。我早就答应过老伴,要陪她去三峡旅游一次,可是因为忙,一拖再拖,直到今年听说三峡大坝工程在国庆节后就要截流了,今后的三峡是个什么样子真不得而知,这才下了决心,趁国庆长假的机会,到旅行社报了名,在国庆那天就起程出游了,向往着“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的境界。先在重庆作了一日的观光游,晚上登船起航,次日早,船靠丰都,游“鬼城”。过丰都之后,导游却对我们说,因为轮船停靠码头的安排,…  相似文献   

20.
正1957年8月,我毕业于石油工业部黑龙江省双城计划经济学校。毕业了,到哪去?20世纪50年代的口号是: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当年的青年人都有一股"傻"劲,都有一个美好的目标,就是到最艰苦的地方去。不是我胡说,在当年人们的眼里,确实感到越是去艰苦的地方越光荣。因而,没有多少动员,也用不着宣传鼓动,只在学校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