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据媒体报道:1988年,山西省长治市政府授予美国友人韩丁先生(英文名William H.Hinton)“长治市荣誉市民”称号。1999年韩丁80岁寿辰时,山西出版了画册《中国人民的老朋友——韩丁》作为给他的寿礼,派人专程前往波士顿送到韩丁手中。2007年12月,中国邮政又发行了16枚纪念韩丁先生的邮票。  相似文献   

2.
1948年,美国人韩丁来到太行山脚下的张庄,实地观察革命来了后的中国农村,并留下《翻身》这部纪实作品,展现以1948年整党为中心的农村风云变幻.韩丁笔下的张庄,既有地主申金河的倒下,也有新权贵王雨来的孳生,还有陈书记这样的共产党新型干部.作为观察者,韩丁尽可能留下了丰富多样的记载,但其中国革命同情者的身份,使他既在局外,又在局中.因此,当后世研究者挟更全面的历史认知与其碰撞时,历史的弹性和弧度或可意外呈现.借助韩丁的视角,既可以看到韩丁看到的,还可以看到他没有看到的,某些时候甚至能透视到他有意无意加以隐讳的.这是作为历史“知道者”的后人,观察历史时独有的优势.尽管这种对观察者的观察,如果放长眼光,也许仍不免局中之叹.  相似文献   

3.
杨万宁 《文史精华》2008,(Z2):11-12
美国友人韩丁,原名亨特,是中国农业机械化的启蒙者和奠基人.对我国的农业机械化事业作出过巨大贡献,全国解放前夕,曾在冀县(今冀州市)举办两期全国拖拉机驾驶员训练班,均由韩丁担任教员和教练.……  相似文献   

4.
十、周总理的关怀,接待韩丁、斯诺、伊文斯等访华,出访英、瑞典、加、美四国美国作家韩丁访华,要求了解清华在“文革”期间红卫兵运动的情况,周总理指定我陪同接待.为了接待外宾,革命委员会急忙给我调整房屋,把原已搬进的邻居迁走,五间北屋都还给我家,有了卧室和宽敞的客厅,临时动员教研组的同志来粉刷墙壁,并勒令我添置几样家具.当时,我原有的桌椅早已在运动期间“处理”掉了,而扣发了几年的工资也没发还,只得暂时告贷.安置好以后,革委会副主任谢静宜和何东昌都还郑重其事地来查看过.为此从1970年5月起由特钢调回清华,专门从事接待工作.和韩丁大约详谈了一个月,参加接待的还有工宣队接待组的刘师傅,韩丁的女儿卡门是北京101中学的学生,也参加了红卫兵,是蒯大富的热烈支持者,拿过长矛,参加过武斗,谈话时卡门是见证人.我事先曾向周总理请示  相似文献   

5.
今年3月中旬,韩丁接到上海驻日喀则市组团医疗援藏队伍的求救电话,第八批援藏干部、萨迦中学校长钟北京同志病危,疑似小肠坏死,日喀则市人民医院做不了这台手术,紧急转至自治区人民医院。韩丁立即安排专家会诊,连夜手术,最后成功实施手术,病人转危为安。"现在我们北京的专家在这里,所以有这样的技术可以实施手术。我们要求每位专家必须手把手地带徒弟,特别是藏族医师,要把技术把精华教给他们,让他们真正掌握会用。"  相似文献   

6.
1948年,美国记者韩丁在北方大学任教期间,以观察员的身份参加了中国共产党在山西省潞城县张庄村的土地改革。回到美国后,韩丁根据切身体会,写作了纪实小说《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向西方世界介绍中国农村的土地改革,揭示中国伟大的反帝反封建革命的本质。该书一经出版就引起很大反响,不久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推动了西方人对中国革命的理解和认知。  相似文献   

7.
上卷·回首往事为毛泽东和斯大林当翻译我和毛岸英、毛岸青兄弟难忘的三年困难日寸期我与郭小川共同生活的日子里方志敏遗稿转送经过我为蒋介石掌印记一个败军之将的自述缢毙石友三见闻皇姑屯事件亲历记李公朴、闻一多被害案惩凶真相我驾机秘密转移张学良去台湾战时日本见闻录·人物春秋贿选总统曹锟固忆我的姑母珍妃溥仪的乳母王连寿大革命日d期的冯玉祥将军与共产党抗日名将佟麟阁我所认识的郭德洁女士李宗仁和他的最后一位夫人胡友松张学良将军长寿之道忆先父韩复渠“徐鹏飞”其人其事蒋介石之死陈独秀的儿到、们忆美国友人韩丁先生《英…  相似文献   

8.
美国作家韩丁在《翻身》一书里描述了他亲历过的山西潞城县张庄战后土改的情况。他清楚地注意到:"地主阶级的独裁统治,被一批过去无地或者少地的年轻农民暂时取代了。"这些从旧社会污泥中爬过来,带有农民自私印记,见识和能力都较低的干部,往往很容易走上追求享受和滥权的歧途。韩丁因此发问道:他们能不能摒弃凭着领导地位而取得的特权,领导所有穷人站起来,使张庄摆脱过去那种绝境呢?"如果他们没有这样的见识和能力,那么谁有呢?"很显然,这对于必须依靠农民革命的中国共产党而言,无疑是一个需要长期面对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1957年反右开始后,钱伟长就一直遭受不公正的待遇.而在后来的一连串运动中,钱伟长也一直生活在逆境之中.在此情况下,他虽然保持着沉默,但也总是尽自己的最大努力,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才干,争取为国家多做一点事. 1970年,大规模的内乱形势稍稍出现了缓和的迹象.就在这时,适逢美国作家韩丁将要来华访问,要求了解清华大学在“文化大革命”期间红卫兵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0.
北京市昌平县小王庄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试验站工作的一对美国夫妇──阳早和寒春。他们都是接近耄耋之年的人,来华工作已经半个世纪。他们仍然在为中国的农牧业机械化艰苦奋斗,为发展中国奶牛事业默默劳作。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到小王庄访问了他们。“红星照耀”阳早奔赴延安阳早,原名欧文·恩格斯特,1918年出生于美国纽约州的一个矿工家庭。l936年,阳早先进伊利诺斯大学医学院预科学习,后又转入康奈尔大学畜牧专业,半工半读。在大学期间,他和比他高一班的韩丁(威廉·比尔·辛顿)同住一室,十分要好。他们都关心时事,当他们…  相似文献   

11.
正惊悉导师陶德麟先生2020年5月24日下午5点08分溘然仙逝,学生不敢相信,悲痛不已。5月28日与先生做了最后的告别,心情始终无法平静。与先生交往的点点滴滴不时在脑海浮现,一切都仿佛在昨天。谨以此文记下先生的指导与教诲,表达学生无尽的怀念与哀思!幸入陶门,师生结缘我初识陶德麟先生是在20世纪80年  相似文献   

12.
正2021年1月14日,著名历史学家蔡美彪先生于北京仙逝。为缅怀先生的卓越成就、追思先生的崇高品格、弘扬先生的学术精神,南开大学、中国元史研究会、中华书局联合主办的"蔡美彪先生追思会",于4月17日在天津召开。会议采用"线下+线上模式",蔡先生的友朋、后学及亲属等30余人出席。与会学者深切追忆与蔡先生的交往,围绕先生的学术成就与贡献、治学特色与方法、为人处世与精神品格,高度评价了先生的道德文章。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国内外著名史学家陈述先生,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对先生的怀念越来越加深切。在先生离世20天以前,即1991年12月15日,我曾到北京西郊法华寺村去看望先生,聆听先生的指示。当时,先生玉体尚好,与我进行了长时间的谈话。临别时,先生照例启身送行。我看到外面天气有些寒冷,一再劝阻先生止步,先生不听,步送我出楼。我走出百余米,先生仍站在楼前,久久不肯  相似文献   

14.
傅斯年先生与明史专家郑天挺先生为北大同学.傅先生于抗战胜利即代理北大校长,时郑先生任北大史学系教授兼秘书长,且负责接收校产及筹备复校。傅、郑的交谊傅斯年先生与郑天挺先生系北大五四时期国文系同学,傅1919年毕业,高郑一班。郑先生自1933年起任北大中文系教授兼秘书长。当时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亦在北平,傅先生又在北大史学系教课,故与郑先生时相往来。1938年,史语所亦与北大同迁至昆明。北大与清华、南开一起组成西南联合大学,但各校仍有独立系统存在。中研院、史语所亦在昆明,因傅先生关系,与北大异常密切,形同一…  相似文献   

15.
“世界史发展进程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于2011年10月15日在首都师范大学召开,会议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老专家协会和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共同主办。本次会议是在世界史成为“一级学科”的大背景下召开的,对我国世界史学科的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首都师范大学齐世荣先生,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张椿年先生、陈启能先生,东北师范大学朱寰先生,北京大学马克矗先生、徐天新先生,北京师范大学刘家和先生、张宏毅先生,华东师范大学王斯德先生、李巨廉先生,复旦大学张广智先生,南开大学张象先生,北京语言大学李铁城先生等世界史学界的老专家出席了会议。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所长张顺洪,首都师范大学徐蓝、刘城、梁占军等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16.
怀念谭其骧先生景爱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和交往,前后只有十余年,时间并不算长。然而谭其骧先生却给予我许多指导和帮助。每当我回忆起与谭其骧先生的交往,他那谆谆的教导犹在耳边,使我久久不能忘怀。我与谭其骧先生认识,始于1981年。这年夏天,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  相似文献   

17.
石瑛与民国时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84年6月梁漱溟在《追怀石蘅青先生》一中说:“石蘅青(石瑛)先生是一位淳朴正直的人物,不以学面目留印象于人间,则以先生参与孙中山先生领导的革命,更且致力事功为多也。我有幸辱交于先生,  相似文献   

18.
2003年下半年俞伟超先生在广州医疾期间,后学多次探望,并就诸多问题请教先生,先生所谈内容涉及人文科学、科学与信仰、水下考古以及考古学与哲学、文学、艺术等关系。先生说自己的人生是人文上的东西,希望学生研究他的人文道路。  相似文献   

19.
正2017年7月5日,一代考古宗师张忠培先生与世长辞。学界痛惜!追寻先生的伟业风范,成为怀念和追思先生的形式之一。在陈雍老师的建议和指导下,我们回顾和整理了张忠培先生于不同时期在黑龙江工作和考察留下的印记,以此作为薪火相传的学术史资料和永志铭心的纪念。张忠培先生与黑龙江考古渊缘颇深,长期以来,先生始终关心黑龙江省文物考古事业,足迹踏  相似文献   

20.
关于殷墟和殷都──兼与杨升南先生商讨刘心健拜读《史学月刊》1989年第5期发表杨升南先生的《殷墟与洹水》一文后,颇有所感。兹不揣冒昧,提出笔者的粗浅理解,与杨升南先生商讨。一杨先生在《问题的提出》一节的结语中,认为:"'洹水南殷墟上'的殷墟,仍是罗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