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刘亦实 《文史精华》2003,(11):11-17
蒋介石从反共需要出发,宣判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无罪释放。朝鲜战争爆发后,蒋介石通过冈村宁次在日本招募将校军官,以总领队富田直亮的中文化名组成“白鸿亮团”,赴台湾为一心想反攻大陆的蒋介石训练军队,受到很高的礼遇,当然也有抵制。欲知这段鲜为人知的历史,请看《蒋介石、冈村宁次及“白鸿亮团”内幕》一文。  相似文献   

2.
抗战胜利之际,蒋介石发表了著名的《抗战胜利告全国军民和世界人士书》广播讲话,该讲话的主旨长期以来被广泛地理解为“以德报怨”,并被视为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基本方针。更有不少人把战后中国宽大地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不参加占领日本本土、放弃对日战争索赔要求以及日本天皇制得以保留等都归于“以德报怨”政策的内涵。本文通过对以上四个方面的考察,所得结论是:宽大并迅速地遣返日本战俘与侨民,虽然也体现了中华民族宽以待人的民族品格,但它与蒋介石反共的战略以及美国根除日本在华影响的既定政策有着更为密切的关联,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以德报怨”;关于战后日本天皇制的保留问题,蒋介石的态度仅仅是“要日本人民自己决定”,更为重要的是,天皇制的最后命运完全是美国占领当局决定的,与蒋的态度并没有直接的关系;关于中国放弃占领日本本土,这主要是蒋介石出于战后国内政治斗争的现实考虑所做的决定;至于战争赔偿问题,从积极争取到最后的被迫放弃,是既受制于美国政策又无奈地屈于日本压力的结果,很难说是“以德报怨”。总之,将“以德报怨”视为指导战后国民党对日政策的基本理念并无足够的说服力。  相似文献   

3.
左双文教授在《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一文中指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石“以德报怨”的对日处理方针,对战犯的...  相似文献   

4.
1927年夏,蒋介石在南京国民党最高层的权力斗争中受挫,被迫暂告下野,前往上海,不久又前往日本。直系军阀孙传芳利用这一时机,卷土重犯他盘踞过的南京,他的十余万大军渡江攻至龙潭,与何应钦、李宗仁指挥的国民革命军展开激战,双方死伤极为惨重。国民革命军胜利后缴获了一份军事地图,为已离职返回日本的孙传芳军事顾问冈村宁次亲自测绘制成。此图标注详细,  相似文献   

5.
1879年,日本吞并琉球。开罗会议期间,美国总统罗斯福询问蒋介石,战后如何处理琉球问题,蒋介石提议可由中美共管琉球。1945年,美军攻占琉球。根据《旧金山和约》,美国单独托管琉球,建立了大批军事基地。为了扶植日本,1971年6月17日,美国与日本签署了"归还冲绳协定"。1972年5月15日,美国将琉球交给日本管辖。在台湾的蒋介石政权认为,琉球不是日本的固有领土,琉球的主权属于琉球人民,多次发表声明,反对美国将琉球的行政管辖权交给日本。  相似文献   

6.
何应钦与冈村宁次有一种“冤家对头其妙无比”的关系。在日本侵华期间,他俩有过戏剧般的相逢和敌友转换的微妙关系。1944年12月,当何应钦终因“小委员长”陈诚的排挤,辞掉担任了15年的军政部长,就任中国战区中国陆军总司令职时,冈村宁次也升任侵华日军总司令。在他的以驮马进攻四川,迫使国民政府屈服战略构想的支持下,日军第三、第十三师团之一部约3000余人,分两路侵入贵州。12月2日,日军“无血占领”黔南重镇独山,陪都震动。日方从柳州广播,将拿下贵阳,直捣重庆。蒋介石要何应钦考虑,必要时放弃贵阳,退守乌江上游的鸭池河。…  相似文献   

7.
陈奉林 《史学集刊》2003,4(4):77-83
战后日本天皇制的保留,是由当时复杂的国际形势决定的。蒋介石在开罗会议期间对日本天皇制所持的保留态度极为重要,影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此问题上的决策;正是由于中美两国在天皇制问题上达成了共识,故而《开罗宣言》没有涉及日本的国体问题,为后来天皇制的保留提供了一个存在的基础。当然,美国出于自身战时与战后的需要,特别强调一个完整、统一的日本对它在亚洲战略的重要性,在日本天皇制的保留上起了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8.
日本投降序幕:中日芷江洽降文/(江苏南京)庄淑玉(湖南芷江)张剑图/鲁平张剑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无条件投降。同一天蒋介石以中国战区盟军最高统帅名义电告侵华日军最高指挥官冈村宁次,指示日军6项投降原则,并电令中国陆军总司令何应钦处理中国战...  相似文献   

9.
李英 《文史春秋》2010,(4):45-52
何应钦是国民党政坛的风云人物,早年与蒋介石结为生死之交,在黄埔集团中蒋何并称,被人称之为蒋介石的"大金刚"。他韬光养晦,善于权变,在与蒋共事的几十年中,貌合神离,勾心斗角,几次欲发动政变取而代之:北伐战争中他与桂系密谋,逼蒋下野;西安事变中他欲轰炸西安,置蒋于死地;抗战胜利后他与冈村宁次勾结,意图政变代蒋;解放战争中他又欲与中共沟通,起兵反蒋于西南……  相似文献   

10.
《近代史研究》2021,(2):25-44
武汉会战期间,蒋介石的战略决策受到日苏关系、中日和谈与国共关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与制约。以蒋介石为代表的国民党高层虽然在具体战役指挥过程中认识到运动战、游击战的作用,但是未能上升到战略层面系统认识和把握持久战的作战原则和基本方针,一度准备与日军在武汉"决战"。1938年7月底,日苏在张鼓峰冲突爆发后,日军对武汉的攻势有所放缓,蒋介石对武汉会战指导方针由"决战"转为"固守",希望借助国际形势的变化,牵制日军对武汉的进攻。鉴于英法不惜牺牲捷克利益对德妥协的前车之鉴,蒋介石在坚持维护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的前提下,同意直接与日本进行和平交涉。日本南进攻粤后,英美在华南的利益受到威胁,蒋介石的外交重心转向运动英美,积极推动英美在远东联合制日。武汉会战前后,毛泽东《论持久战》《论新阶段》等文章的发表,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人的持久战战略理论已经走向成熟。相比而言,蒋介石及国民党人的持久战战略思想则缺乏系统性、灵活性与成长性。武汉会战后,中国抗日战争进入最为艰难的阶段。国共两党在各自不同持久战理论的指导下,呈现截然不同的抵抗态势。  相似文献   

11.
早在1907年,冈村宁次就担任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清朝帝国学生队的区队长,充当陈仪、阎锡山、孙传芳等人的教官;以后,他和中国人打过许多交道,其全部军人生涯几乎都与中国有关,特别是“九·一八”、“一·二八”、“七七”事变和其后的八年侵华战争中,冈村宁次曾先后担任过日本上海  相似文献   

12.
<正>1945年8月,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抗日战争获得最后胜利。然而,因为中国国内政治分裂与国共斗争的现实,抗战胜利后的中国对日处置,不似其他同盟国那样纯粹与简单,而是掺杂诸多复杂的政治考量。抗战胜利给蒋介石带来由衷的喜悦与欣慰,同时也带来新的纠结与烦恼。在蒋介石的心目中,中共取代日本,成为他在处理战后中国诸般问题时的头号对象,而本来是战争结束后首先需要直接  相似文献   

13.
在国民党六届二中全会上 ,主导战后对共缓和政策的温和派失势 ,强硬派在蒋介石的默认与支持下 ,实际上推翻了政协决议 ,改取对共强硬政策。其余波延至会后 ,使战后国共关系由相对缓和而急转直下 ,基本终结了自政协开始的战后民主化进程 ,最终导致大规模内战战火再起  相似文献   

14.
日本人的战争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从日本平民的战争责任认识的层面,对战后日本社会出现的关于侵略战争的模糊和错误认识的根源进行了分析。指出:日本人一般习惯从自己在战争中经受的苦难的经历中理解战争,即站在“被害”的立场上认识战争,而很少意识到战争对亚洲各国的侵略性质,即缺乏“加害”的责任。战后的日本历史教育没有向年轻一代正确地传授关于侵略战争的历史知识,从而使日本社会对侵略战争的反省很不充分。文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出现的一个重要原因产生于战后对日本战争犯罪责任追究的不彻底性。文章着重分析了日本人的战争责任认识与当前日本社会政治右倾化的关系,强调了正确认识历史问题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一篇只有三个人看过的绝密文章所造成的历史之谜,已经隐藏了半个世纪。写作者和阅读者均已先后作古,而文章的内容仅仅透露了些蛛丝马迹,下落却不得而知。这个谜不知是否还有解开的可能?这篇文章,产生于1946年。当时在中国战区任中国陆军总司令的何应钦,在处理日军投降事宜的过程中,以私人名义秘密地要求侵华日军头号战犯、日本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冈村宁次写的。说到何应钦与冈村宁次的关系,在世界战争史上;也是少见的“奇妙无比的冤家对头”。冈村是日本军界的“中国通”,自1915年在日本陆军大学毕业后,即作为参谋本部部…  相似文献   

16.
对于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国内外的研究尚属薄弱。仅以日本而言,战后对日本占领中国的研究因经费充足而如日中天,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有关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活动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至今未发现一篇论述日本人在澳门的文章,更不要说是专著了。揆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难寻及在史学界不被重视。现仅根据日本驻澳门总领事馆档案谈谈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寇在澳门的活动,顺便澄清一些讹误。1945年日本投降后,我国政府外交部接收了大陆汪伪统治区及海南岛海口和澳门的日本使领馆的未销毁档案,当时目的是为了审讯日本战犯。…  相似文献   

17.
埃及开罗金字塔旁的绿荫丛中,坐落着一座豪华的旅馆——梅纳大旅馆。1943年11月22日至26日,盟军中、英、美三国首脑——蒋介石与美国总统罗斯福、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此举行了历史性的开罗会议。开罗会议的主题是两个:一个是政治问题,一个是军事问题。政治问题即如何在战后处置日本的问题,其中一项重要议题是,对日本过去窃取的中国领土,应归还中国。  相似文献   

18.
1945年日本投降后,美国国务院暨陆海军部共同制定了《美国对日投降后各项初步政策》分发各同盟国,该政策从维护美国长期利益的角度出发,对战后日本的军事、政治和经济等方面的占领目标和处置方式作出了具体规定。在蒋介石的要求下,国民政府外交部将其全文翻译,并几经易稿撰写了《对美国对日投降后各项初步政策之意见书》,对美国的占领目标和各项占领政策进行了分析评论,敏锐地指出了该项政策所反映的美苏分歧。本件史料对战后美国占领政策和东亚国际关系的演变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9.
蒋介石田中义一密约揭秘陈奕俊扑朔迷离的密约《李宗仁回忆录》第三十九章里提到这样一桩历史迷案,1927年8月,蒋介石下野,于9月东渡日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等人秘密会谈,会谈后达成四项主要的密约:(一)蒋介石承认日本在满洲有特殊权益;(二)蒋介石坚决反...  相似文献   

20.
对于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国内外的研究尚属薄弱,仅以日本而言,战后对日占时期中国的研究因研究经费的充足而如日中天,出版了大量的论著,但有关1945年以前日本人在澳门活动的却寥寥无几,笔者至今未见一篇论述日本人在澳门的论文,更不要说是专著了。揆其原因,主要是史料的缺乏难寻及在史学界未形成一课题重点。早期日本人在澳门的活动据上海基督教新教长老会出版社《教务杂志》1887年第18卷所刊《澳门历史大事记》第218─219页所收一多少有些磨褪的关于倭寇在澳门活动的汉文石碑,原镌于澳门真塞纳多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