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织绣文物中的寿字装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于汉代已经在织锦的铭文中使用寿字.到明清时期,寿字与象征长寿的仙桃、菊花、仙鹤及寓意连绵万代的葫芦、字和寓意喜庆幸福的灯笼、蝙蝠等组成吉祥图案。寿宇的字体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丰富。本文按时代顺序将寿字的字形排列梳理,不仅可供读者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而且根据寿宇的字形变化.可作为判断织绣文物年代的一种依据。  相似文献   

2.
故宫博物院的织绣馆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之际,作为向党的献礼,在故宫东路锺粹、景阳二宫开幕了.织绣馆的陈列是中国织绣工艺发展史的陈列.这里按照时代顺序陈列了自公元前1600年的商代至目前为止的我国织绣工艺,陈列内容共分六部分,陈列总面积达一千一百多平方米,展出文物五百八十九件.中国织绣馆的陈列和展出,不仅使我国历代织绣艺人的创造智慧和巧思得到集中表现,也为发扬织绣工艺的传统,推陈出新,提供了丰富而又珍贵的参考资料.一序幕部分(公元前1600年-公元960年)我国是世界上发现和使用蚕丝最早的国家,根  相似文献   

3.
正阿坝州藏族和羌族几百年以前就相互通婚,两个民族是相互融合的,所以就产生了藏羌织绣。藏羌织绣有着最传统最古老的织法,实用性比较强,而且藏羌织绣的色彩、图案和佩戴都是有特定含义的。比如说,羌族住在半山腰,号称云朵上的民族,他们的衣服是蓝色的,头饰是白色的,这代表着蓝天和白云。  相似文献   

4.
"寿"是中国吉祥文化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人由出生经历成长、衰老直至死亡的过程是自然界无法抗拒的规律,对生的留恋和对死亡的恐惧使人们本能地希望生命能够尽可能长久地延续。《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1],将"寿"列为人生至臻圆满的"五福"之首。千百年来,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对长寿的期盼渴求。早在周代的《诗经·小雅·天保》中就有"天保定尔,以莫不兴。  相似文献   

5.
论我国古代的观赏性织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向有“丝国”之称,是养蚕、缫丝、织绸的发祥地。我国织绣业的精湛技艺在世界上享有崇高的声誉。尤其是纯供观赏性的织绣品,即织绣画,更是我国所独有的织绣工艺品种。 早在四五千年之前,我们的祖先已开始以刺绣技艺装饰服装和日用品了。三国时期孙吴赵夫人以刺绣作山川地形军阵之图,敦  相似文献   

6.
我国的织綉有很久的历史,宋代的缂丝,明代的刺绣,都是手工业者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来的成果。但织綉由于本身材料的限制,它既怕太干,又怕太湿,太干则脆裂,太湿则霉烂,因此能够完美地保存到现在的不很多。如何做好对现存古代织绣的保管和修整工作是十分重要的。织诱的种类繁多,有些是根据绘画名作织成缂丝或綉成画幅的,这类织綉可以表成挂轴或镜心片以便于展览和保藏;有些是衣服或它的的附属品,这类织绣有双层的、滚边的等等,不能装裱。故宫搏物院有一批辽代出土的织綉,部分已破烂成一堆,无法动手。1956年我们成立了一个小组,讨论研究后加以修整。修整的方法是:完整的,用口喷筒喷细水花(整理织綉时所用的水必须是蒸馏水,  相似文献   

7.
一中国古代服装以其精湛的技艺、高档的面料和绚丽的色彩称著于世,然而却缺少一个重要的部件———口袋。一些必须随身佩戴的物品,如手巾、印章、钱币、针线等,只能放在囊袋内。古代的囊袋一般多用“韦”,即皮革作为制作材料,故有“囊”之称,它大概是中国最早的皮包...  相似文献   

8.
9.
高鹏忠 《丝绸之路》2009,(15):65-65
刺绣,俗称绣花,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民族工艺之一。古时多为女子闺中技艺,也叫女红。  相似文献   

10.
3个男人生活在明朝,都为锦衣卫工作,意气相投,于是拜了把子,他们是老大卢剑星,老二沈炼,老三靳一川。几乎同时,他们遇到了麻烦,也遇到了机会。  相似文献   

11.
桃花     
正无论你是学生,是白领,是背包客,还是设计师,企业家;无论你用单反,用胶片,还是用手机。只要你来到西藏,按动快门,留下记忆。就请加入我们的"光影客栈",和我们分享您拍摄时的心情。发送有趣的照片到西藏人文地理邮箱:xizangrenwendili@126.com,我们随时恭候您的光临。  相似文献   

12.
针黹“活计”是中国古代对妇女刺绣、缝纫一类女红及其作品的统称。这类作品一般用于传统服装的佩饰,或作为卧室幔帐内的悬挂用品,以荷包、香囊类最为常见。在清早期,受北方草原自然环境的限制,织绣面料匮乏,服饰乃至随身佩囊多以动物皮子为之,或是用锦缎匹料的零头缝制,朴素实用。清入关之初,服装佩饰尚沿袭旧制,有一定实用性。在忠孝带、吉服带、行服带上都有荷包、火镰套、匕首等实用佩饰,清康熙时期的忠孝带并无过多的装饰物,等级符合《大清会典.舆服制》的规定,实用美观,显示出皇家气派(图一、二)。清康熙时期的行服带,简洁朴素,既符合…  相似文献   

13.
王晓艳 《收藏家》2022,(7):57-64
《尚书·洪范》有云:“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在中国传统社会里,人们以实现“五福”为生活的最高境界,“五福”合起来构成幸福美满的人生,“五福”中“寿”乃基础,“寿”是“五福”之首。祈盼长寿是人类普遍心理,是人类美好愿望。中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寿文化,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寿文化有着漫长的产生、发展、演变历程,其内涵被不断拓展和丰富。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国丝绸中最为华丽的两种装饰技法和效果,织锦与刺绣是中国传统织绣文化里的两项瑰宝。"织彩为文曰锦""五彩备谓之秀"。用多色织出或是绣成的丝绸当然是绚丽多彩、耀眼夺目的,正如世界上凡是绚丽多彩的事物皆可以用"锦绣"两字来描述。  相似文献   

15.
桃花依旧     
桃花是一种很平常的花,然而在我的心目中却有着特殊的地位。看到它,我就想起与位朋友的一段故事。那是几年前的一个春天,我到邻村一位好友家作客。我们一起去野外散步,走到她家的果园里时,她郑重地折了一枝桃花,递到我手里,说:“送给你,愿咱们永远是好朋友。”那时,我们临近小学毕业,同学们相互写赠言,送礼物,但是没有一个想到送花的。我用塑料薄膜将这枝桃花包起来,飞奔回家。我想:“可不能让这枝友谊之花凋谢了。”回到家,我就让爷爷把它嫁接在我家果园里的一棵桃树上,并做了标记。几天后,我欣喜地发现,它成活了。花开花谢,又是一年,我已…  相似文献   

16.
陆锡兴 《考古》2012,(12):78-85
一桃梗和桃人是原始植物崇拜的反映,因为桃木在民俗中有驱鬼的特殊功能。古代民俗信鬼、畏鬼,《礼记.祭法》曰:"人死曰鬼",信鬼是对死亡恐惧的延伸。《墨子·明鬼》多言鬼事,传递了先民顽固的鬼神信仰。《论衡·解除》曰:"衰世好信鬼,愚人好  相似文献   

17.
桃花绶带鸟     
正~~  相似文献   

18.
桃花依旧     
<正> 这个春天,桃花开得是那么地绚烂,一树一树地挂满枝头,在古都的寻常巷陌和深深庭院,在阳春三月和煦的春风里,款款招摇。游走在古都西安,每每遭遇这样的情景,总会让我情不自禁地想起唐时的那个崔护,想起他千百年前写在古都西安的那首《题都城南庄》。崔护,为唐贞元年间进士,曾官居广南节度使和御使大夫等职,奇怪的是,他并没有因为自己的"政绩"被后人记住,而是以一首看似信手拈来的小诗让后人家喻户晓。这次来西安,我根本没有想到,会让我寻到这首诗中的城南庄,它就在如今西安城的南郊,一个叫桃溪堡的村庄。  相似文献   

19.
榆林桃花水     
我爱桃花水。桃花水就在榆林城内驮峰山北麓,又名普慧泉。这一股闻名遐迩的泉水,完全可以与庐山的聪明泉、大理的蝴蝶泉、济南的趵突泉、杭州的虎跑泉相媲美。普慧泉水冬不结冰,雾飞氤氲,盛夏清凉,甘甜沁口。据《榆林县志》记载:普慧泉自山腰涌出,汇而为池,疏而为窦,周灌城中,镇人之民汲养也。传说当年普慧泉边树绿荫浓,四周庙宇环列。泉水流经之处,碧畦黄花,花木葳蕤,人们或浣衣嬉戏,或汲水为饮,烹茗煎香,煞有情趣。捧一杯桃花水,沏入上好的茶叶,茶水不久便会晶亮清澈,饮之甘甜异香,顿感一身轻爽。久负盛名的榆林豆腐,就是用桃花水配制的酸浆点制而成,已有悠久的历史。普慧泉南曾有一豆腐巷,是最早用这儿的泉水做豆腐的地方。这里的豆腐风味独特,其特点是集白、活、利、细、绵、嫩、坚、虚、香于一体,可荤可素,味美可口,一经油煎,酥软发颤,老少喜食,食而不厌。传说清朝康熙皇帝玄烨亲征葛尔丹,路经榆林,有一厨师为他做了一道普通的菜肴。他一口吃下去只觉得余香满口,一碗食毕觉得吃兴未足,一连吃了三碗,方问主家此菜何名?答曰:菠菜烩豆腐。康熙连连叫好,当即挥御笔留书“清香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十个大字。不久康熙回到京城,想起当初在榆林品尝菠菜烩豆腐的佳...  相似文献   

20.
春暖桃花驿     
孝感有个杨店,原先叫桃花驿,是古官道上的一个驿站,邮亭传递公文书信,官差使节歇宿换乘,上木兰山拜香的信众络绎而来,到这里也会打个尖,欣赏一下乡野风光。“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多美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