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千姓的来源千姓源出于古代少数民族氐族 ,相传是东汉氐族酋长杨千万的后裔。清代学者张澍在他所撰的《姓氏寻源》一书中说 :“氐王杨千万入蜀 ,故蜀有千姓。”他还说 :“蜀有阡姓 ,或氐王杨千万之后 ,加邑为阡。”(按 :原文有误 ,“阝”字作偏旁部首是“左阜右邑” ,阡字从  相似文献   

2.
文史摘     
神农、炎、黄关系考以炎帝、黄帝之时姓氏真情考炎帝、黄帝、神农姓氏之实,则炎帝、黄帝、神农氏身份,昭然已明:炎帝、黄帝因为少典之子,为异母同胞兄弟;炎、黄异母,各从母姓,故异姓;炎帝、黄帝封姓各异,因此又异氏。炎帝、黄帝生姓、氏姓各异,正合于实理。神农氏,为世传氏姓,故为朝号之名;无帝位号名称,且与少典氏、女登以及炎帝,皆无涉。证炎帝同神农氏确实各为一人。炎帝、黄帝世系家族,虽然生姓、氏姓各异,但其为一家一族,至迟于汉代以前,仍然属一个清楚的历史问题。以黄帝氏姓为证,颛王页、帝喾、尧、舜、禹氏姓各异,但其同为姬姓之后,…  相似文献   

3.
中国共产党在陕西创建初期和大革命时期,有一位在陕西从事组织发展赫赫有名的人物,他就是讲一口地道的川东方言,走起路来一颠一跛的黄平万。陕西早期党、团员因其学识渊博亲切地称他黄老师。家乡人则叫他“王跛子”。他姓王,名用时,又名王履祥、王良翰,化名黄平万,1893年8月出生于四川西充县。  相似文献   

4.
文史快车     
正姓和氏有什么区别在中国先秦时期,姓和氏有严格的区别,不能混淆。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族号,是氏族的标记,它标志着一个人由哪个氏族生出。《说文解宇》说":姓,人所生也。"我们看姓字从"生"、从"女",表明了出生血缘关系,清楚地说明同姓的人都是一位女性祖先的子孙,这正是远古母系社会制度的反映。氏是由姓衍生出来的分支,在古代同一  相似文献   

5.
漆子扬 《丝绸之路》2009,(20):39-42
中华姓氏大约起源于黄帝时期,先有姓,后有氏,姓别婚姻,氏别贵贱。战国末期到秦汉之际,姓、氏合一。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姓名,较早见于殷墟武丁时期的卜辞。东汉后期,世家豪族为了保持宗族的纯洁性,积极编纂族系、宗谱、氏姓,促进了姓氏学的空前繁荣。应劭的《氏姓篇》等一大批姓氏学著作应运而生。大概在明代《氏姓篇》散佚。后代辑本多称为《姓氏篇》,诸本中最完备的是清代张澍的本子,释文及注文都比较详尽。  相似文献   

6.
氏姓是古代日本的社会组织和政治制度。它以氏区分贵族血统,以姓鉴别等级高下,维是持统治秩序。了解氏姓制度的原委,揭示日本历史乃至日本社会特点的一个重要方面。一氏姓制度的兴衰氏姓,在古代史书中一般同时使用,如“物部连”、“苏我臣”、“倭直”、“水取造”,物部、苏我、倭、水取为氏,连、臣、直、造为姓。氏是职业、世系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周代的"女子称姓"制度是为治先秦史者所熟知的一项制度,那么周代女子有哪些称姓的方式?本文的第一部分将分单称姓、氏+姓、字+姓、名+姓、谥+姓五大类来谈这一问题。周代的已婚女子以其既是父方宗亲,又是夫方宗亲,因而可以同时称两方面的氏;但以其血缘关系归属于父方,因而只能称父方的姓。本文在第二部分将详论这一问题。  相似文献   

8.
正"姓"的本义是"生",本来是代表有共同血缘、血统、血族关系的族号。"氏"可以说是"姓"的分支。"氏"冠在男人的名前,表露着一个男人的封地、爵位、官职以及追谥,代表了男人的荣耀、功业和尊严。譬如武王的四弟叔旦,由于其采邑为周,被称为周公。其实,周公为姬姓,周只是他的氏。"姓"是从居住的村落,或者所属的部族名称而来。"氏"是从君主所封的地、所赐的爵位、所任的官职,或者死后按照功绩,追加的称号而来。所以贵族有姓,有名,也有氏;平民有姓,有名,没有氏。  相似文献   

9.
光国是夏商时代一个古老的方国,系黄帝族系十二姓的姞姓之一支,分布于河南东部,后南迁于光山、光化,约在春秋初年已在中原地区消失,其国土并入楚国。一、吉光的来源据王符《潜夫论·志氏姓》说:黄帝十二姓之后,“姞氏之别,有阚、尹、蔡、光、鲁、断、密须氏。”乃引自春秋战国时的《世本》,看来是有根据的。但秦嘉谟《世本辑补》引光作先,谓与侁、姺同,显然弄错了。先通辛,乃有辛氏  相似文献   

10.
莫艳梅 《福建史志》2012,(1):25-26,35
闽越王无诸,最早见载于《史记·东越列传》:“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句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上述文字显示,闽越王无诸是秦汉时期人。越王句践的后裔。  相似文献   

11.
在古代,日本人只有贵族有姓名,分为氏、姓、苗字、名字四个部分,其中氏、姓、苗字分别表示一定意义的姓,名字即本人的名。 公元四世纪末,日本的大和朝廷把西起北九州,东至中部地方的许多分散的小国统一成为一个国家。其政治统治的基础是氏姓制度。以大和朝廷的  相似文献   

12.
《文史天地》2013,(10):93-93
提起“王陆医生”,世人皆认为是无能的庸医。其实并非如此。 据史载:“王、陆”者,乃是唐代名医孙思邈的高徒,一个姓王,一个姓陆,都是孙思邈的得意门生。有个很有趣味的传说故事:有一次,孙思邈八十高龄老母,病发高热,昏迷不醒。孙守在病榻边伺候,午夜时困倦睡熟了,讲梦话,其中有句话:“若为他人母,白虎汤主之。”  相似文献   

13.
姓与氏本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源于圆腾,表示出生於哪个圆腾祖先,它代表血统,是个不变因素;氏则根据封地、或官职、或先人的字等后天因素而取,是个可变因素.春秋以後,人口繁衍,族姓分化,小国沦丧,礼崩乐坏,姓氏谱系开始模糊,至少到春秋晚期,姓与氏就开始混称,以氏为姓,偶有见之.秦汉以後,大多以氏为姓,上古原姓很少使用.  相似文献   

14.
闽越是秦汉时期活动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一支重要少数民族。《史记·东越列传》载:“闽越王无诸及越东海王摇者,其先皆越王勾践之后也,姓驺氏。秦已并天下,皆废为君长,以其地为闽中郡。……汉五年,复立无诸为闽越王,王闽中故地,都东冶。”《汉书·两粤传》的记载...  相似文献   

15.
《新唐书》卷 199《儒学中·柳冲传》引柳芳论氏族说 :“过江则为‘侨姓’ ,王、谢、袁、萧为大 ;东南则为‘吴姓’ ,朱、张、顾、陆为大 ;山东则为‘郡姓’ ,王、崔、卢、李、郑为大 ;关中亦号‘郡姓’ ,韦、裴、柳、薛、杨、杜首之 ;代北则为‘虏姓’ ,元、长孙、宇文、于、陆、源、窦首之。”这段话又见《唐会要》卷 3 6《氏族》类 ,惟将两个“首之”改作“为大” ,并补“各于其地 ,自尚其姓为四姓”两句。暗示柳芳是从地域分布及来源论士族姓望的。今人多称此文为《氏族论》。柳芳所论“侨姓”与“吴姓”实际上是南朝士族 ,侨姓是东晋以…  相似文献   

16.
几千年前,楚国在江汉蛮荒之地创造出了辉煌的楚文化,楚国公族(王族)也人丁兴旺,支庞繁盛,分化、演变产生了许多新的姓氏,形成了一支庞大的姓氏体系,其中一部分姓氏今天成为常见姓,为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增添了光彩。一、追根溯源:楚国公族姓氏犹如一棵大树,干强而技盛先秦时代,姓与氏含义不同,使用也非常严格。姓为氏之本,氏自姓出,二者是源与流、干与技的关系。到汉代混而为一,姓与氏合流,称姓、氏,或姓氏合称。据《史记》记载,楚国的先祖出自黄帝之孙、帝烦琐高阳,高阳生称、称生卷章、卷章生重黎。重黎居火正为祝融,…  相似文献   

17.
古蜀文化与彝族杨甫旺一《华阳国志·蜀志》说:“蜀之为国,肇之人皇。”“至黄帝,为其子昌意娶蜀山氏之女,生子高阳,是为帝喾,封其支庶于蜀,世为侯伯,历夏、商、周。”《史记·五帝本纪》则云:“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轩辕。……有士德之瑞,故黄帝。……...  相似文献   

18.
<正>一、蔄姓由来由于蔄姓的特殊性和蔄氏族人较为鲜见,使我从小对蔄姓和蔄氏祖居地充满了好奇和憧憬,而后来几乎从事了一生的史志专业,让我对蔄氏家族的了解和编纂家谱萌生了强烈的使命感。然而,由于蔄氏家族历史奇特而又悠久,人员分布极为广泛,加之我本身工作也十分繁忙,这项工作一直未能顺利进行。蔄姓为造字作姓,少有字典刊登,就连《百家姓》中都没有此字。读高中时,我才知道蔄字能够在《康熙字典》里查到。这部编自清初、解放后有少许印刷的辞典,是通常人难  相似文献   

19.
"著姓"之说源于《满洲八旗氏族通谱》,其中将瓜尔佳氏、钮祜禄氏、他塔喇氏、觉罗氏、舒穆禄氏、纳喇氏、都英额地方赫舍里氏、马察地方佟佳氏这八个姓氏划分为满洲八著姓。本文对这八个著姓进行整体研究,主要对这些满洲著姓的历史渊源及其与清初政治、军事和与清朝皇室的密切关系进行探讨,从而体现出满洲八著姓对清初政权建设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陈姓寻根     
在全中国,每20人就有一人姓陈。在福建、台湾和广东,每9个人就有一人姓陈。陈姓是中国第五大姓,占全国人口的4.53%。但即使你姓陈,你也不一定知道你的始祖是谁,你的根是从哪里生长出来的。而更不为人所知的是,王、胡、姚、袁等60多个姓氏,他们的祖先也姓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