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董其昌是晚明的书画大家,他借禅论书画,其书画的理论和鉴定意见,至今仍有很大影响。通过对他的一些书画题跋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题跋作为艺术创作的心得体会,有很多是言前人所未言的创见;但作为书画鉴定的方法和判断,则有不少是错误的。进一步剖析和考订,可以看出,董其昌的鉴定方法往往是命题式的。而支配这种方法的思想,除去禅的外表,仍是晚明占主导地位的阳明心学。  相似文献   

2.
刘荣华 《收藏家》2007,(2):43-48
郑文焯是晚清著名词人,博学多才,宏通渊雅,金石、书画、医药、经义、诸子、小学、诗词、文稿无不精诣,尤精于词学,与朱祖谋、王鹏运、况周颐被称为清末四大词人。他擅长书画,然矜重特甚,惜墨如金,乞其书画极为困难,即便是亲兄弟相求,亦不报命。为此,其书画存世不多,书法成就不为世人所重,故晚清著名的书画家清道人李瑞清尝云“山人诗名为词名所掩,书名为画名所掩。有识真者,当以道人为知言也!”。他工尺牍,存世的诗词翰、论词手简最为常见,部分遗札民  相似文献   

3.
《江淮文史》2000,(1):64-64
名小说家张恨水,其作品《春明外史》和《啼笑因缘》曾风行一时.脍炙人口。除写小说外,他还善于书画。他画的墨菊造诣很高。不过,张恨水画画,主要是人雅兴,除送亲友外,从不卖画。但有一次他却破了例,卖起画来。  相似文献   

4.
简讯三则     
《收藏家》2007,(10)
与古为徒——吴昌硕逝世八十周年书画篆刻特展在澳门展出为弘扬中华文化艺术,在晚清艺坛巨擘吴昌硕逝世八十周年之际,澳门艺术馆联同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等机构合办吴昌硕作品展,藉此体现一代宗师的艺术发展历程。浙江省博物馆、西泠印社庋藏丰富的中国古代书画文物,尤以收藏吴昌硕作品富甲一方,为此两机构特借出吴昌硕精品送澳门展出,供澳门市民众观赏,其中部分作品从未展出或出版过,极具欣赏价值。  相似文献   

5.
观瀑图 立轴     
《收藏家》2021,(3)
正纸本设色尺寸51×28.5厘米钤印:抱石之印、杨启霖所藏书画款识:一九六三年五月,傅抱石南京并记。鉴藏印:杨启霖所藏书画(秀海楼旧藏)  相似文献   

6.
杨剑 《神州》2012,(22):54-59
挫折是人生的最大资本,有了挫折才能更好地激励自己奋力前行。书画文化是中国民族文化的精髓所在,泱泱华夏,五千年历史的沉淀,形成书画文化所特有的气质和灵性,孕育出享誉四方的神奇东方文化。书画艺术是中国博大精神文化中的一块靓丽  相似文献   

7.
谈苏裱     
一幅好书画,一定要有好的装裱,唐朝内府书画,都有装裱名手的签章。宋徽宗所藏的书画,引首旁也都有木印黑字的装裱人名花押。褚遂良装裱顾长康的"清夜游西园图"、米襄阳装裱王大命的帖,说明装裱和书画,唐宋以来就是珠联璧合不可分的东西。  相似文献   

8.
房学惠 《收藏家》2001,(8):10-17
清宫从康熙朝开始搜罗民间书画精品,经过雍正、乾隆、嘉庆几朝的续收和整理,所藏书画颇丰。辛亥革命后,清宫书画仍归逊帝溥仪所有,他以赏赐为名,令近臣及其弟溥杰将大批书画携带出宫,转藏于天津日租界张园内。“九·一八”事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书画艺术,距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自古以来,书为文人之艺能,画为匠人之技术,都是当时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体现。在中国,书画几与文人不可分,为文人之必要技能。由于社会的崇尚,几千年来,高超的书画艺术,一直是古代文人墨客追求的目标,收藏名家书画逐渐成为一种时尚。一 书画的构成材料 中国书画的构成材料,主要有纸张、丝织品、各种书画颜料等等。书画用纸常分为宣纸、皮纸、竹纸等,所用的丝织品有绢、绫、帛等,书画所使用的颜料有花  相似文献   

10.
《收藏家》2021,(10)
正书画家多收藏书画,一代国画大师张大千也不例外。因为被画名所掩,至今似无人称张大千为收藏家、鉴赏家。其实,张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数量之多,品位之高,当代名列前茅,说他是大收藏家、大鉴赏家,名副其实,并非过誉。应该说,大千收藏古代书画有其过人之处,有的颇富传奇色彩,足资后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收藏家》2016,(2)
正由上海博物馆举办的"吴湖帆书画鉴藏特展"是近年来国内少有的大型书画展览之一。其特别之处不仅在于展出藏品突出的数量与质量,更在于希望通过这次展示能够让人们认识一个全新的吴湖帆,重现他作为一位20世纪重要"鉴藏"大家所留下的历史功勋。从2015年12月10日至2016年3月13日期间,特展将在上海博物馆书画展厅分上下两个阶段进行,展出唐至清代古书画文物97组(113件),  相似文献   

12.
书画装裱与宣纸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载体,具有独具一格的魅力。由于书画装裱的历史远比宣纸的久远,探索书画装裱与宣纸的关系时,我们不可避免地会想揭开装裱材料与书画装裱技艺发展之间潜在的逻辑联系。为了厘清这一联系,本文试图从历史渊源、技术关联和文化观念三个角度对书画装裱和宣纸的关系进行剖析,以期能够透过媒材的力量去诠释中国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方面所做出的不可磨灭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书画艺术文献是目前文献学研究领域中的薄弱环节。本文从古代艺术文献目录发生、发展角度,对出现在本世纪三十年代初中国目录学史上第一部书画专科目录学著作《书画书录解题》,从体例分类、著录思想等诸多方面加以比较分析,揭示了该书在艺术目录研究领域方面的创获与成就,并从一侧面反映了书画文献发展源流及目前所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文物》1964,(6)
中国医科大学副校长侯宝璋教授继1963年捐献陶瓷器229件以后,今年四月又将其历年收藏书画精品68件捐献国家。文化部为了表彰侯教授爱国主义精神及搜集文化遗物的辛勤劳动,特发予奖状,并将所捐陶瓷书画拨交故宫博物院入藏。侯教授所捐书画、陶瓷,其中大部分本已流诸海外,侯教授不愿祖国文化遗物遭到散失,乃以个人力量收集保存,回京时全部带归。陶瓷中如唐岳  相似文献   

15.
《收藏家》2017,(3)
正"书画鉴定是一辈子的事业",知名书画鉴定家刘光启已经执著地坚守了7 0年。他的眼力一直为业界所称道,被誉为"神眼"、"刘半尺"的他为国家鉴定、找回的文物不胜枚举,荣获中国文物、博物馆事业杰出人物称号,从这一点来说他是富有的,但他又是清贫的,因为他几乎从不收藏,粗茶淡饭,生活朴素,心态平和。在刘光启看来,书画鉴定就是他最大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16.
通过鉴定实践,中国古代的书画鉴定名家形成了厚积薄发的敏锐眼力,积累了识真辨伪的丰富经验。这些经验也一直为近现代的鉴定家所借鉴,但是,由于古代鉴定家不是以全部时间和全副精力从事鉴定,同时他们也没有把书画鉴定当作专门之学,因此较少系统著作,其有关经验也大体是零碎和片断的。进入20世纪之后,特别是西方科学思想与科学方法的东渐,亦向传统的书画鉴定提出了新的要求。适应这种形势,研究者力图把经验性的书画鉴定上升为专门之学。本文在综述古代鉴定方法的基础上,对20世纪著名书画鉴定家的研究方法作了系统评介。  相似文献   

17.
《收藏家》2021,(1)
正设色绢本尺寸22×146厘米题识:燕文贵摹王右丞江干雪霁图。藏印:季彤秘玩、遵义黎庶昌之印、陈之遴印著录:1、《岳雪楼书画录》清孔广陶撰,原刊本卷二-18/2、《内务部古物书画所书画目录》五册卷四/3、《历代书画注目》福康森  相似文献   

18.
石渠宝笈与古代书画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皇家收藏较之私家丰富得多,而且数量超过前期。清内府的书画藏品,都经专人鉴定,尤其是在乾隆时期,曾数次组织书画名家和鉴赏家对藏品逐一进行鉴定和品评,并区别出上等、次等两个等级,分详简逐一著录。由于乾隆皇帝酷爱书画,他本人常以鉴赏家自居,往往喜欢在书画上自加品评、题诗,加盖鉴藏印章。故而,他把清廷内府所收藏过或者鉴定过的书画作品,命大臣记录下来,编成一部专门书籍——《石渠宝笈》。《石渠宝笈》初编,成书于乾隆十年(1745年),共编四十四卷。著录了清廷内府所藏历代书画藏品,分书画卷、轴、册九类。每类分上、次两等,将认为…  相似文献   

19.
本文简要论述了徐邦达先生对书画鉴定学的发展,充分肯定其为书画鉴定所作出的奠基性贡献,着重总结了徐先生的鉴定方法论:即确立样板与形式比较;笔墨风格与风格把握;目鉴与考订相结合,分析了书画鉴定与美术史的关系和徐邦达的治学经验。  相似文献   

20.
<正>米芾在长期的书画收藏鉴赏中,积累了诸多宝贵的书画收藏鉴赏经验和教训,其中诸多有关书画收藏鉴赏的一些原则、保管、使用、装裱的一些方法和依据,到现在都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值得做出深入的学习和研究,作为书画收藏鉴赏的优秀传承保持下来。米芾认为要以所接触到的收藏实物为前提进行收藏、鉴赏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