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史学在历史思维、历史盛衰观、经史关系论、历史文献思想和历史编纂思想等诸多方面,都彰显出鲜明的民族性与时代性特征。本期"历史理论"栏目发表的五篇文章,从历史思维与民族史学、时代思潮与传统史学、历史文献学的优良传统、以史为鉴的民族传统与精神和近代  相似文献   

2.
中国作风、中国气派是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民族性品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的中国作风、中国气派体现在:具有自己民族特点;立足于民族生活土壤;有自己民族形式和民族风格;有时代内容。  相似文献   

3.
张越 《史学月刊》2022,(7):32-37
<正>从20世纪20—40年代唯物史观史学的形成和发展,到1949年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居主导地位,再到改革开放后形成以唯物史观为主导的中国史学多元发展的态势,及至当代主流史学提出建立中国特色历史学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和话语体系,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经过了从边缘到主流、从封闭到开放、从反思到继续探索的曲折发展过程。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主要特点是什么?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在当代中国史学研究体系中处于何种样态?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如何适应新的时代发展趋势而在学术和现实中发挥作用?这些问题都需要及时总结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4.
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本文简要评述了新时期中国多种史学思潮的内在联系 ,指出多元化史学思潮在中国已经形成 ,唯物史观的理论影响在下降。分析了唯物史观基本原理的理论缺陷 ,认为马克思主义历史观应当发展成为唯物辩证的以实践为基础的系统史观 ,并对马克思主义新历史观的基本内容做了分析的和综合的探索 ,勾画出大致的理论轮廓及其建设线索  相似文献   

5.
张越 《史学理论研究》2020,(2):61-73,158
郭沫若对新中国成立后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主导地位的确立及走向与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他在1949年后任中国新史学研究会筹备会和中国史学会主席,提出史学发展六个方面的转向,规划了中国史学的发展前景。他创办并主持的《历史研究》杂志提倡历史研究应史料与理论并重。郭沫若礼待陈寅恪,邀请其出任《历史研究》杂志编委和中国科学院社会科学学部委员。郭沫若重启中国古史分期问题的讨论,引发了研究一系列重要历史理论问题的热潮。在郭沫若和其他马克思主义史学家的努力下,新中国史学初步形成了发展规模。  相似文献   

6.
当代西方史学的演变与中国史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里所谓“当代”,是指20世纪,尤其是20世纪下半叶。20世纪的西方史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其主要表现是新史学的崛起及其终于在二战后取代传统史学而成为西方史学的主流。 西方的新史学兴起于20世纪上半叶。它是作为传统史学的对立面而出现的。西方的传统史学可以兰克(Leopold Von Ranke,1795-1886)史学及其后的实证主义史学为代表。它与19世纪欧美各国的实证主义思潮相一致,影响颇大,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成为西方  相似文献   

7.
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当代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综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民愫 《史学月刊》2003,47(12):5-14
以霍布斯鲍姆和汤晋森等人为代表的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派,是20世纪国际史学中重要的一个史学派别。在社会变革与学术流派间相互关系的总体框架下,从学派形成的历史条件及学派发展的国际思潮背景着眼,可以清楚地看到英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渊源的大体脉络。该学派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学术前提,在于西方新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互动机制,而学派奠立及其学术创新的背景层级,则依赖于当时国内外的社会政治、社会心理思潮和学术文化机制等重要社会环境资源。另外,英国传统史学理论与方法论体系对英国马克思主义历史学产生了至关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刘爽 《史学月刊》2022,(7):9-15
<正>马克思主义的创立,不仅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的内在矛盾和基本规律,也为工人阶级的斗争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南,具有鲜明的革命性特征,因而成为人类解放事业的精神动力。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在欧洲迅速传播,对农奴制改革前后的俄国社会亦产生了深远影响。以列宁为代表的布尔什维克党将马克思主义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领导了世界历史上第一次成功的无产阶级革命。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开启了社会主义的新纪元。此后,马克思主义史学在苏联及其他相继建立的社会主义国家成为占统领地位的思想体系。苏联解体后,尽管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主导地位逐渐淡化,但也出现了新的转变:通过反思和克服对马克思主义教条主义的阐释和运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精神的回归,人们看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性和规律性论述仍然闪烁着真理的光芒,唯物史观对于认识错综复杂的人类历史和当代世界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正社会形态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核心内容,作为解释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一种理论范式,对历史学有着重要意义。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至今已有百余年历史,百年中马克思主义社会形态理论的中国化过程,也是中国历史研究与之互动的过程。一19世纪末20世纪初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时,即已影响中国史学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10.
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理史学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罗凤礼心理史学是现代西方史学的一个流派或分支学科,是由心理学同历史学相交叉结合而形成的一种跨学科的学术研究。参与这一跨学科研究的心理学既有西格蒙德·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又有行为主义、认知理论等实验心理学,但前者构成西方心理...  相似文献   

11.
史学与现实的关系是史学理论研究的永恒主题之一,如英国史学家卡尔所言,史学“是现在跟过去之间的永无止境的问答交谈”。我们从那些史学名著和有持续影响的史学流派中总能感到时代脉搏的跳动。当年马克思主义史学产生的一个原因就是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社会和现实生活中工人苦难的深切关注。同样,今天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发展也需要不断注入新的时代精神,满足新的社会需要。为此,编辑部特邀几位史学工作者笔谈,意在促使史学界同仁更积极地思考和探索史学的社会责任,因为这实在是史学专业能否真正在社会中立足和发展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2.
《贵阳文史》2002,(1):87-88
蒋大椿在《历史研究》2001年4期上发表《当代中国史学思潮与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发展》,章说:  相似文献   

13.
今年,全党、全国人民迎来了中国共产党九十华诞。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从"五四"时期李大钊等先驱人物撰著一批宏文以来,正好也经历了九十年,她的成长、壮大、发展、繁荣,与中国共产党的事业息息相关。九十年来一代又一代的马克思主义学人,始终以"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作为自己矢志追求的学术品格,把"唯物史观基本原理与中国历史实际相结合"作为恪守不渝的研究指南,把发扬中国史学的优良传统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创新作为治史方法的根本准则,将素称发达的中国历史学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并对中国革命和社会进步予以有力的推动。在新中国前十七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曾经受了一场严峻的考验,然而,"疾风知劲草",一批忠诚、正直的马克思主义学者勇敢地挺身而出,抵制了教条主义的恶劣学风,捍卫了历史学的尊严和科学性。进入新世纪以来,广大史学工作者砸碎精神枷锁,冲破禁区,在唯物史观指导下勇于创新,迎来了学术园地百花盛开的大好局面。九十年来,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成就和经验,尤其集中体现于理论上的创新和发展,并且对研究工作发挥了指导作用。值此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周年之际,认真总结以往理论的创造、方法、道路、价值等,对于正确认识我们所走过的道路和发展新世纪的史学,都是十分必要的工作。为此,本刊编辑部特邀请李根蟠教授等学者,分别撰写《关于马克思主义史学研究方法与路径的思考——读毛泽东"古今中外法"札记》、《马克思主义史学家范文澜理论创造的风格》、《开放与吸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的不竭动力》和《浅论"五朵金花"的理论成就和学术意义》等文章,提出了深入的思考和创新见解,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走过了90多年的历程。核心主题是揭示中国历史奥秘,阐明中国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及与世界历史发展规律性的关系。它是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的结果,但具有本土的学术根脉与源流,是对晚清新史学的超越与扬弃。走向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中国史学的基本脉络。它与中国革命史息息相关,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血脉相通,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程紧紧相连,以"中国社会性质"为话语之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学术形态,以"史论结合"为基本方法,表现为"历史"与"逻辑"的高度一致。它实现了唯物史观与中国历史的结合,第一次让中国历史显示出其内在的规律性,前所未有地探讨、研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命题,极大地丰富、深化了历史认识,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做出了巨大的理论贡献,为中国史学引入了科学的思想方法与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15.
<正>史学体系是史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的综合体现,也是社会需要在史学教育、研究与人才培养上的客观反映。古往今来,社会性质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不同、社会需要不同,史学体系经历了不同的历史时期,内涵也各不相同。20世纪初,风雨如晦,鸡鸣不已,中国史学体系经历了从传统史学体系向近代史学体系的转化;与此同时,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其学说同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的中国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催生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诞生,  相似文献   

16.
当代中国史学的成就与困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3年夏,史学史国际委员会主席夏尔·奥利维埃·卡尔博奈尔(Charles OlivierCarbonell)在法国蒙彼利埃召开了一次学术会议,讨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历史学家的状况问题。就在那里,我高兴地认识了乔治·G·伊格斯(Georg G.Iggers)。我在1978年曾读到他的《欧洲史学新趋向》一书,从此便知道了伊格斯这个名字。第二  相似文献   

17.
三十年代初是中国马克思史学形成和发展的重要的时期,作为活跃于当时理论界,由共产党领导的群众学术文化团体,社联对此做出不可忽略的贡献。主要体现:一,团结了一批具有革命或进步倾向的社会科学学者和青年,使之聚集于马克思主义的旗帜下,形成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的中坚力量;二,有组织地介绍与传播马克思主义,推动了以宣传和介绍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的新社会科学运动;三,积极地参予中国社会性质等三大论战,促进了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具体的中国社会及历史问题的研究与阐述。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的中国史学,通常被划分为传统史学、近代史学和马克思主义史学三大流派,而马克思主义史学从孕育、形成到发展、转型,深刻地影响着中国史学的进程。研究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发展史,对于深入地探讨20世纪的中国史学,深切地认识和理解中国马克思主义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都具有重要的学术意义。一、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概说中国马克思主义史学是以马克思主义为理论指导的中国史学,或者说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史学  相似文献   

19.
当代中国史学对心理史学的回应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当代中国史学的一个明显特点是:历史不再被看成是僵死的事实的堆积,史学也不再是零散的史料的排列,因为治史者能够把历史看成是由活生生的人所创造的。所以,人们在研究历史创造者的活动时,不仅仅要考察、确定他们表面的言行以及这些言行所体现的历史过程、历史现象、历史因果,同时也力图考察伴随这些活动的历史创造者们的内心世界。因为,任何时代的人类的活动,都要通过人们的头脑。由于研究人类大脑的活动已经超过了历史学的范围,这就造成古往今来众多的历史家们到此止步。但相信历史学是一门真正科学的历史家们,坚信历史学是可以…  相似文献   

20.
左玉河 《历史研究》2022,(2):4-21+219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社会史论战是由政治分歧引发的学术论争。虽然论战各方不同程度地运用唯物史观展开历史研究,但实质蕴含着马克思主义史学与非马克思主义史学的根本分歧。社会史论战塑造了马克思主义史学求真与致用并重的学术品格。唯物史观的传播与马克思主义史学的崛起,促使20世纪中国史学的研究旨趣、研究范式、研究领域发生深刻变革,为推动中国史学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