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东汉光武所省郡国考舒峤《续汉书·郡国志》云:"世祖中兴,惟官多役烦,乃命并合,省郡、国十,县、邑、道、侯国四百余所。"根据《后汉书·光武帝纪》的记载,知《郡国志})所说的"省郡国十"乃是指光武帝末年的情况,实际上,光武一朝曾6次共省并郡国14。它们是...  相似文献   

2.
<正>1.继承与改造:历史地理学的形成自班固在《汉书·地理志》里历述黄帝裁制万里、区别州野,迄于西汉的郡国县邑、山川分野之后,以记录历代政区沿革为主,而兼及户口、水道、都邑变迁的沿革地理学在传统中国世代相继,并因乾嘉汉学之波澜鼓荡而在清代中后期臻于顶峰。清末杨守敬的地理学与王念孙、段  相似文献   

3.
南朝刘宋范晔撰著的《后汉书》本纪和列传,配以西晋司马彪《续汉书》诸志,是研治东汉一朝史事最为重要的基本史料。惟研究西汉以及汉代以前各个时期的地理问题,范晔《后汉书》和包括《郡国志》在内的《续汉书》诸志,同样具有很多《汉书·地理志》以及《史记》和《汉书》其他部分所不具备的独特史料价值。  相似文献   

4.
史党社 《文博》2010,(2):79-80
<正>由于资料不足,秦代政区的研究是不容易的。以前所依据的,主要还是《汉书·地理志》那样的文献,可是《地理志》主要说的是西汉晚期成帝元延、绥和间的政区与人口形势,不是秦代情况的直接记录。秦代短阼,相应地政区变化也就显得剧烈,历史的倏忽,也增加了研究的难度。近年一些考古文物材料的发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  相似文献   

5.
以往学界根据《汉书·地理志》《华阳国志》将广汉郡置年定于高帝六年(前201年)。张家山汉简《二年律令》透露出吕后初年不存在广汉郡。通过对《史记·司马相如列传》相关史事的考辨,可以将广汉郡的置年限定在武帝元光三年(前133年),与犍为郡的设置时间相当。广汉郡与犍为郡是武帝为适应唐蒙开南夷之新形势,全面调整巴蜀地区郡级政区的产物。明确广汉郡、犍为郡置年,可促使我们重新思考《汉书·地理志》注记西汉初年郡国建置沿革之可靠性。  相似文献   

6.
高小强 《丝绸之路》2009,(22):55-56
《汉书·地理志》简称"汉志",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同时该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我国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汉书·地理志》堪称历代地理著作之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就《汉书·地理志》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价值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7.
西汉武威郡治所,现在有两种说法:第一种说法,认为在姑臧县,即今甘肃省武威市;第二种说法,认为在武威县,即在今甘肃省民勤县东北。第一种说法,认为东汉班固的《汉书·地理志》,在“武威郡”下列了十县,第一个县就是“姑臧”。西晋的司马彪的《续汉书·郡国志》是遵循《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写的,他说:“凡县名先书者,郡所治也。”这不仅说明了《续汉书·郡国志》的体例,而且也说明了《汉书·地理志》的体例。因此在长时间内,人们认为西汉的武威郡治就是姑臧县。如《嘉庆重修一统志》就说:“汉置姑臧县,为武威郡治。后汉因之。”直到1979年出版的《辞源》修订本(商务印书馆出版)、1986年出版的《中国历史地名辞典》(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中国历史地名辞典》编委会编,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都和  相似文献   

8.
西汉财政家桑弘羊建立的均输法曾在全国推行。其推行的初期,均输官只在少数地方设置,至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置大农部丞数十人,分部主郡国,各往往县置均输、盐铁官。”(《史记·平准书》)此后,均输官在很多郡县都设置起来,均输网遍布全国。但是,《汉书·地理志》只记千乘一郡有均输官,显然与元封元年在许多郡国设均输官的事实不符,是《汉书》的遗漏。或者认为《汉书·地理志》并未遗漏,而是均输官有许多别名,“用均输之特产品而命名”,“故南海、交趾近海多庶羞,即置圃官及羞  相似文献   

9.
中华书局版《后汉书·郡国志五》载东汉“至于孝顺,凡郡、国百五、县、邑、道、侯国千一百八十”。二千年来,各类书籍相继引用,特别是历史城市学兴起以后,引用者更是比比皆是。笔者在研究汉代城市时发现这条记载数字有误。《后汉书·郡国志》各卷记载:司隶校尉部,县...  相似文献   

10.
地方行政建置是国家行使职权和对地方实行有效统治,是地方政治制度的重要内容.汉代在河湟地区设置“五亭”.据《汉书·百官志》记载:一里有百家,有里魁,十里一亭,有亭长,十亭一乡,有三老,故亭是县以下的行政建置.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当时有亭29365个,说明亭的设置比较普遍.西汉时在河湟地区所设的亭与内地的亭有所不同,是为了防御外敌和实行邮传而在边疆地区所设的一种机构,是中央与郡国之间传送文书的驿站和驻军御敌的据点.有“征其因革,辨其地域,察其风土,知其要害”作用.据《青海省志·建置沿革志》记载:  相似文献   

11.
<汉书·地理志>简称"汉志",是我国第一部以"地理"命名的著作,开创了正史地理志的体例.同时该志也是我国第一部以疆域政区为主体的地理著作,开创了我国历代记述疆域政区的先例.<汉书·地理志>堪称历代地理著作之典范,对后世影响深远.本文就<汉书·地理志>的写作背景、内容及其价值作简要论述.  相似文献   

12.
垓下和垓下之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一 垓下的所在及其含义 垓下之战是我国历史上的著名战役。这一战役,标志着秦末农民战争的完全结束和西汉时代的正式开端,具有重要的划时代意义。 垓下在哪里?《汉书·地理志》指在沛郡洨县(侯国),《续汉书·郡国志)谓洨县有垓下聚,《水经注》也说洨县“有  相似文献   

13.
《汉书·艺文志》不著录谶纬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书·艺文志》没有著录谶纬书,但这并不能说明西汉哀帝、平帝前就没有谶纬文献的存在。因为时代政治原因,刘向不会著录谶纬书;刘歆有熟悉谶纬书的可能,但未增添《别录》的内容,故《七略》不著录谶纬书;西汉谶纬书的收藏之所在太史不在秘书,而《汉志》中也有类似谶纬的书籍。更重要的是,班固作《汉志》前有光武帝钦定图谶81篇,有别于从西汉到新莽时期的谶纬文献,故难以著录。  相似文献   

14.
正历代的正史地志之中,《晋书·地理志》~((1))(以下简称《晋志》)算是极差的一种,清人对之讥讽、抨击不遗余力。不过对《晋志》为何如此糟糕的原因,清代以来的地理学者并没有深入分析,指出《晋书》乃仓促编成,或像毕沅一样讥讽唐初史臣"于地理之学非所研究"~((2)),总归是泛泛之论。针对这一问题,从《晋志》本注而非从郡县沿革入手,或许会得到更为具体的理解。《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3))(以下分别简称《汉志》《续汉志》)的体例,凡是  相似文献   

15.
汉代在郡国一级的地方行政区划中,有因当地物产之宜或某种需要而特设的专官,据《汉书·百官公卿表》及《续汉书·百官志》的记载,这些特设的专官种类很多,包括有农、林、水、工、盐、铁、畜牧等各个方面。在西汉时,这些郡国的特设官一般隶属于中央的官署管辖,东汉则皆改隶于郡  相似文献   

16.
洛阳大学文物馆所藏一件西汉铜鼎见有"宣春"刻铭,有学者认为"宣春"与《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县有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当据铜鼎改正为"宣春"。本文结合传世文献及出土文字资料,指出《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宜春"并非讹误,铜鼎刻铭"宣春"之涵义当另作探讨。  相似文献   

17.
文章对古代合浦郡治进行考辨。主要依据《汉书·地理志》《续汉书·郡国志》及历代名家注释,论证汉代合浦郡治今浦北县泉水镇旧州村,指出"合浦郡初治徐闻""汉代合浦郡治今合浦县廉州镇"二异说的错误。  相似文献   

18.
班固撰写《汉书·地理志》,其所据原始资料著录之秦郡数目远不止三十六个,然其泥于三十六之数,于是删减了若干郡目,以自圆其说。司马彪撰写《后汉书·郡国志》,亦知秦郡总数不止三十六,其去南海,进黔中、鄣郡,增秦郡目至三十七,正反映了司马彪的无奈。  相似文献   

19.
汉代货币比战国、秦代有了很大发展,汉代五殊钱制的建立,在我国货币史占有重要地位。五铁钱报制科学,合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对货币单位的要求。《汉书·武帝纪》日:“元狩五年,罢半两钱,行五铢钱”。从西汉武帝元狩元年(公元前118年)起,历纪西汉昭帝、宣帝、元帝、成帝、哀帝、平帝七代,共铸5种五殊钱,为郡国五铢、赤厌五铢、上林三官五铢,宣布五铢、小五铢。东汉历经光武帝、明帝、章帝、和帝、殇帝、安帝、顺帝、冲帝、质帝、桓帝、灵帝、少帝、献帝共十三代,铸有建武五铢,四出五铢、剪轮五铢、环五铢、铁五铢五种,以及传形…  相似文献   

20.
荆州松柏木牍所见西汉南郡的历史地理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新近公布的荆州松柏木牍,记载了武帝前期南郡所辖17个县、道、侯国的名称,这是除了《汉书.地理志》以外,有关南郡辖县的又一次明确记载。荆州松柏木牍具有重要的历史地理价值,它不但使我们对武帝前期南郡的政区有了清晰的认识,还使我们对《二年律令.秩律》中一些县、道的归属问题有了新的认识,而且也促进了我们对西汉时期南郡政区演变的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