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0年6月1日,台北众多社会知名人士为张学良举行九秩大庆后,台湾地区关于西安事变与张学良研究才获得了自由.尽管此前,出版了李云汉的著作<西安事变始末之研究>(台湾近代中国出版社1982年版)和<革命文献>第94、95辑西安事变史料专集,但其研究是一个被官方垄断的禁区,论述均为蒋介石的<蒋委员长对张杨训词>与<西安半月记>的注释而已,决不敢越雷池半步.  相似文献   

2.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蒋介石,迫使他停止内战、联共抗日。史称"西安事变",也叫"双十二事变"。"西安事变"是中国现代史上一个极为重大的转折点。"西安事变"发生后,当时社会上的各界对此事件的态度极不相同。在史学界长期流行  相似文献   

3.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将军愤于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由"哭谏"而"兵谏",与杨虎城将军合作,毅然决然发动了举世震惊的"西安事变",这已是家喻户晓。然而,其中还有一事件的发生壮大了"西安事变"的声势,那就是张学良将军与此同时还密令驻兰州的东北军五十一军中他所倚重的中共地下党员解方,发动了与"西安事变"成犄角之势的"兰州事变"。1936年12月12日凌晨,驻扎甘肃省会兰州的东  相似文献   

4.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后,蒋介石被张学良、杨虎城活捉,从12日到14日囚禁在西安新城大楼。 蒋介石被安排在大楼东边两间互通的房间内,北边一  相似文献   

5.
四川博物院藏有一方"网师园客"印,学界一般认为其为邓散木所作,从印章篆刻技法、边款署名习惯等考证,可知其作者应为李散木。根据四川博物院藏"南北东西只有相随无别离"印边款的解读与相关文献,补充了张大千1939年冬在上海的艺术活动。  相似文献   

6.
上海总商会在五四运动期间致北京政府的"佳电"电文是日本人起草的这一说法,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作定论。然而,近年来有学者提出异议,认为这是一种传说。通过对"佳电"文本的解读,从电文的称谓、语境和写作水准几个方面来考察电文与日本人的关系,可以发现电文确实不是总商会的自撰文,而是来自一篇翻译稿。"佳电"的出现,只是近代日本强权外交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7.
朱安平 《百年潮》2004,(5):65-70
1936年12月12日,随着华清池畔一声枪响,爆发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这一事变虽然事先并不为中共中央所知,是张学良、杨虎城两将军出于民族大义独自发动的,但导致萌发的促蒋抗日思想的形成,却与中共方面特别是周恩来密不可分,事发后他又受命斡旋解决.周恩来与张学良直接相处虽然仅有十天,但书信交往却维系几十载,只是后者秘而未宣,一直鲜为外界所知.  相似文献   

8.
36、柯文致艾登电北平,1936年4月29日以下是李滋罗斯爵士致财政部和商业部的电文。已阅外交部第113号电文和北平第200、201和212号电文。1.在天津,我见到了巴特菲尔德与斯威尔公司、亚洲石油公司、帝国化学公司和其他英国公司的代表。他们抱怨大规模公开走私对他们的经营事业所带来的严重影响,这种走私发生在整个冀东,走私者只缴纳正常关税四分之一的费用。长江下游的羊毛、糖和煤油市场正在崩溃中。布匹、染料和杂货正越来超多地涌入。他们听到如下的说法:冀察政务委员会的官员们将在塘沽以南采取同样的做法。2.总领事和我于4月28日访晤了即将上任的日本大使川越。他否认日本政府支持走私者,并说日本的公司也在抱怨走私。他认为中国政府应当降低关税税率,以使走私无利可  相似文献   

9.
贺伟 《钟山风雨》2008,(5):9-13
1959年8月5日,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2日上午由赛福鼎、郭鹏、陶峙岳、张仲瀚等陪同到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参观,受到男女职工的热烈欢迎。"电文中没有说胡志明是从哪儿到新疆的。  相似文献   

10.
1936年12月12日杨虎城将军因与张学良将军联合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而名垂千古。1949年5月6日,也因西安事变,杨将军夫妇被蒋介石惨害于重庆。同时遇难的还有宋绮云夫妇及幼子小萝卜头。宋绮  相似文献   

11.
正综述1937年7月7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全面进攻,全面抗战开始,从而加快了以1936年12月12日"西安事变"为契机的第二次国共合作,并以国共合作为基础,建立起包括各抗日党派在内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民参政会是成立的带有  相似文献   

12.
贺伟 《文史精华》2010,(1):12-16
<正>1959年8月5日,新华社乌鲁木齐电:"越南劳动党主席、越南民主共和国主席胡志明2日上午由赛福鼎、郭鹏、陶峙岳、张仲瀚等陪同到生产建设兵团石河子垦区参观,受到男女职工的热烈欢迎。"电文中没有说胡志明主席是从哪儿到新疆的。  相似文献   

13.
1936年的绥远抗战,多年来一直被不少人视为傅作义的个人行为,与国民政府,也与蒋介石无关。当年12月12日,张学良发动西安事变,其19人联署的《时局通电》即称:  相似文献   

14.
今年12月12日,是“西安事变”60周年纪念日。1936年12月12日,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将军在我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在我国现代革命斗争史上写下了极为光辉的一页。有关“西安事变”成因,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毛主席在1936年12月27日发表的《关于蒋介石声明的声明》一文曾作过精辟的阐述:……“西安事变”的发动,确系受下列诸种形势的影响:(一)张杨部队及西北革命人民的抗日怒潮的高涨;(二)全国人民抗日怒潮的高涨;(三)国民党左派势力的发展;(四)各省实力派的…  相似文献   

15.
“广田电报”与南京大屠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美国政府于 1994年 9月解密的一批外交文件中 ,有一份1938年 1月 17日日本广田外相发给驻美大使馆的电报 ,引起学术界关注。但同时 ,人们在认识上也存在一些误区 :有的将该电文中的观点直接理解为广田的观点 ;有的认为电文中提及的 30万中国平民被日军屠杀即是南京大屠杀死难人数的直接证据。本文考证了上述“广田电报”的来龙去脉 ,认为该电报只是广田外相转发给驻欧美各使馆的一份背景资料 ,其内容为英国《曼彻斯特卫报》记者田伯烈所拟的一篇“特别消息”,因而电文的内容应为田伯烈当时的所见所闻。同时 ,该电文中提及的 30万平民被日军屠杀的时空范围 ,与南京大屠杀并不完全吻合 ,因而不能直接作为南京大屠杀有 30万平民遇难的证明。但是 ,本文肯定“广田电报”对于研究侵华日军暴行以及南京大屠杀 ,仍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6.
"李卓吾批评"曲本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万曙 《文献》2002,(3):107-123
一、"李评"本的数量及存佚情况 署名"李卓吾批评"的曲本数量,早在六十年代,吴新雷先生就做过调查,共得到十五种,它们是:  相似文献   

17.
1936年12月12日,张学良和杨虎城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中共中央派出周恩来为首的中共代表团赴西安与张、杨协商,主张和平解决事变。“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粉碎了日本侵略者和国民党亲日派进攻西安、扩大中国内战的阴谋,推动了国共两  相似文献   

18.
正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面对突如其来的事变,中共中央冷静分析,沉着应对,根据急遽变化着的政治局势及时提出"和平解决"的方针,并促成事变的和平解决,为全民族团结抗战打开了通道。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成为时局转化的枢纽,体现了中共在政治上的成熟及高超的应对突发事变的能力。冷静观察以因应局变,慎重表态以掌握处理事变的主动权西安事变的爆发,引起了中国政坛的剧烈  相似文献   

19.
正1931年8月16日,蒋介石致张学良命令其对日不抵抗的电文,称"铣"电;1938年12月29日,汪精卫在越南河内发表致蒋介石的电报,声明其支持对日妥协的政策,史称"艳"电。为什么把这些电报称为"铣"电、"艳"电?这缘于我国早期电报韵目代日的日期特殊表示法。铣代表16日,艳代表29日。清朝同治、光绪年间,电报技术传到中国。汉字不是字母文字,不便于收发电文,就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编码。考虑到1万个汉  相似文献   

20.
中央档案馆编的《皖南事变(资料选编)》一书中收有下面一封致叶挺、项英的电报:(一)你们必须准备于十二月底全部开动完毕。(二)希夷率一部分须立即出发。(三)一切问题须于二十天内处理完毕。该电文日期被编者判定为1940年12月24日。但史学界目前却倾向于该电文日期是1940年11月24日的说法。我觉得持11月24日说法的证据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