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秀丽 《史学月刊》2022,(2):116-123
《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研究》一书利用新史料研究新问题,立体地呈现了中国近代义演活动与慈善公益之间多元而复杂的互动关系。该著通过义务戏、慈善音乐会、慈善游艺会等不同的娱乐演艺形式,分析中国近代慈善义演的发生发展;通过考察不同社会群体如何主办或参与义演活动,使之服务于各自筹募资金、扶危济难的需求和目的,揭示不同社会环境下义演活动的不同面向。该著是中国近代慈善史甚至是社会文化史研究领域的一项重要研究成果,慈善义演作为考察中国近代慈善与社会的新视角,将大大深化中国近代慈善史、社会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正义演,主要因其组织者不取收益,表演者不取或仅取少量报酬而得名,多数义演是为募捐而举办。中国近代慈善义演是在晚清灾荒救助背景下兴起的一种社会事象,是中国社会-政治变迁的产物,一般多在大都市出现。近代慈善义演研究,是时下学界所认为的"非政治化的社会史、文化史研究"。眼光向下、关注"中等人物"为其突出特点。据史料所见,近代慈善义演内涵丰富,多有社会名流现身。组织者有慈善团体、教育机构、票友会社、商会公会等;捐助者有喜爱娱乐的自愿购票者,也有被团体  相似文献   

3.
清末,慈善义演作为一种新型的助善方式,历经酝酿、出现与初兴的变化历程。都市商贸的发展、娱乐业的兴盛以及市民的娱乐需求,为慈善义演提供了经济与社会基础。华洋杂居口岸的都市繁华和"租界展示",对慈善义演的出现产生了直接的促动作用。西方慈善理念的东渐和影响,成为慈善义演的思想引导。义务戏、影戏助赈等各类型义演的早期活动在社会上初见成效。义演构成的社会网络结构所产生的社会文化效应,成为慈善义演初兴的驱动力。义演蕴含着"寓善于乐"的慈善理念,通过清末娱乐观演及其慈善"场域",对城市民众的思想认识产生影响,有助于改变旧有行为习惯和思维方式,促进近代慈善事业的转型。  相似文献   

4.
正义演是出于某种道义或公义、公益的文艺、娱乐表演,组织者和演出者不取或少取报酬是义演的基本特征,出于慈善动机而进行的义演活动,可谓慈善义演。在特定情况下,通过慈善义演,天灾人祸的受难者或弱势群体得到某种程度的物质救助或精神慰藉,是艺人或娱乐人社会责任的一种体现。按慈善目的不同类型划分,慈善义演可分为赈灾义演、社会公益筹款义演、爱国募捐义演、扶危济困义  相似文献   

5.
正稀见文献对于史学研究的意义日益凸显,成为当前学界关注的重点。对于稀见文献的样态及传播途径的探讨,有助于对民间稀见文献的掌握。笔者近年着力于民间义演文献的挖掘,不断拓展视野、促进新思考。义演是一种通过演艺方式收取捐赠,用于特定目的的社会活动,清末民初逐步在各地兴起,它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一种传承,也吸收了近代西方慈善思想的某些元素,并借用了经营性演艺吸纳戏资的方式。义演的形式及内容随着时代发展而发生演变,其文献载体和传播渠道也与时俱进发生相应变化。下面以义演文献为例,探讨稀见文献载体及其与传播途径。  相似文献   

6.
正学界研究慈善,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开始,那时研究慈善还是禁区。而如今,研究慈善成为热门,至少有历史学、社会学、哲学、经济学、法学五个学科领域的学者加入了研究者队伍。慈善史研究历程30年,慈善义演作为研究分支是从郭常英开始,我见证了郭常英教授自2013年发表见解,并为开拓这个新领域所作的艰辛努力。本文从慈善义演研究现状梳理、问题辨析和思考建议谈点看法和  相似文献   

7.
正晚清以降,慈善公益活动以更为生活化的形式融入都市,义演、义卖、义映等助赈活动可谓慈善事业生活化的突出表现,属于近代慈善文化的重要内容。报纸对新型慈善方式的推广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报刊与慈善活动的关系涉及近代慈善文化变迁与媒介转型等问题,目前学界从传播学的角度审视其互动的研究尚显不足,笔者拟以《大公报》馆参与及关注慈善义演、书画助赈为切入点,从传播学与慈善史发展的视角剖析其特色,分析天津重要报刊《大公报》与清末民初慈善文化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期窥探报刊及其把关人在慈善事业近代化进程中的突出作用。  相似文献   

8.
中国慈善史作为史学研究的分支,是近代以来学科体系确立和细化的产物。民国时期中国慈善史研究并未成长为一门史学分支,而是依附于荒政史和救济史等领域。改革开放后,中国慈善史研究顺时应势成长为社会史研究的重要分支并渐成学术体系,迄今已有40余年的发展历程。现有中国慈善史研究成效显著:文献整理取得突破;研究范围开阔多样;史学诠释创新发展;人才队伍壮大并交流频繁;港澳台及海外华人学界研究论著迭出;国外学界研究成果喜人。但当前中国慈善史研究有进一步深化与突破的空间,可从如下三方面着力:弥补中国慈善史现有研究的薄弱与阙如;形成一个贯通古今中外的中国慈善史研究体系;确立历史研究为现实社会服务的责任意识,推动慈善史研究成果的转化及运用。  相似文献   

9.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再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文化应有的物的(表层)、心的(里层)、心物结合的(中间层)三个层次。古代慈善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政府救助为主体。到了近代,形成了新的思想理念,救助主体也转向了民间,而且出现了慈善家群体,且其救助机构多样,善款来源广泛,救济范围广阔,有了一定的慈善法制建设,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到了当代,慈善文化曾一度断层,但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并存的局面。慈善史研究应注重弘扬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0.
周秋光 《史学月刊》2020,(8):105-113
慈善文化是慈善事业生命力的延续和再现,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包含着文化应有的物的(表层)、心的(里层)、心物结合的(中间层)三个层次。古代慈善文化扎根于传统文化的土壤,以政府救助为主体。到了近代,形成了新的思想理念,救助主体也转向了民间,而且出现了慈善家群体,且其救助机构多样,善款来源广泛,救济范围广阔,有了一定的慈善法制建设,体现出浓厚的民族性和文化精神。到了当代,慈善文化曾一度断层,但出现了政府主导的官办慈善与民办慈善并存的局面。慈善史研究应注重弘扬慈善文化的优良传统,坚持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相似文献   

11.
郭常英 《史学月刊》2006,(11):107-109,114
我国的慈善事业目前尚不发达,慈善史研究也较为薄弱。《中国慈善简史》一书为推动慈善史研究做了一件有意义的事。重视慈善历史的研究,在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关注我国社会慈善事业的发展,是史学工作者应有的责任。  相似文献   

12.
正晚清慈善义演的发生是内生性历史因素与外在环境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口岸都市经济环境的变动,营造市场资源的流动,形塑新的经济基础。经济基础决定都市娱乐生活逐渐发生变化,新的娱乐形式不断涌现。同时,随着官方荒政制度的衰落,传统慈善事业逐渐转变。伴随"丁戊奇荒"的发生,近代义赈开始兴起。这些均为慈善义演的发生奠定了社会基础。  相似文献   

13.
义演在中国成为一项较为重要的公益活动,最初主要是借助于晚清时期新型义赈活动的出现,是近代中国社会大变动的产物。从19世纪晚期到20世纪初,筹赈义演活动出现了从昙花一现到常见常新、从一点到多点的转变。义演在逐步成为义赈活动的重要募捐手段的同时,其自身也发生了许多具有新兴意味的变化,其中交织着传统与现代、本土与西方等各种因素的碰撞,呈现出复线发展的结构。筹赈义演的这种发展历程和面貌,一方面显著体现了义赈社会化救灾的发展面相,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义演活动日渐适应近代中国社会文化生活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4.
论晚清基层民间慈善组织的筹赈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层民间慈善组织,是指晚清时期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义赈组织的分支机构,它归义赈组织所领导,并为之筹募慈善款项。围绕善款筹措这一基层慈善组织的中心工作,它们积极主动地设立组织、展开宣传、营造舆论,并且想方设法拓展善款筹措的渠道。为了更多地吸引各阶层人士的慈善捐输行为,基层民间慈善组织和义赈组织还运用了激励机制。这一慈善激励机制,主要由民间社会来运作,也有政府部门的参与。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国内外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回顾 2 0世纪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的轨迹 ,可清楚地看到它的发展脉络与曲折历程。本文拟对 2 0世纪中国慈善事业史研究作一简要回顾和总结 ,为推进该专题在新世纪的深入发展抛砖引玉。一、国内的中国慈善史研究状况中国慈善史作为社会史的一项专题研究 ,它的演变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不同及国家政策的调整而变化 ,时兴时衰。大体上可以把 2 0世纪国内的慈善史研究分为如下三个阶段。(一 )兴起阶段 ( 1 91 1年— 1 94 9年 )。民国初年 ,一些学者在对历代灾荒探讨的同时 ,开始进行慈善救济活动及思想的研究。于树德《我国古代之农荒预防策…  相似文献   

16.
李学如 《黑龙江史志》2013,(17):230+233
目前,学术界的慈善史研究方兴未艾,成果迭出,而本科高校相关课程的设置却严重缺失。鉴于当代大学生群体慈善意识淡薄的现状,高校开设《中国社会慈善文化史》方面的课程,对完善课程体系建设,弘扬中国慈善文化,培育青年学生的慈善精神,尤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正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组织中社会成员共同制订的一种社会行为规范。它不仅包括乡村社会之规矩,亦包括民间群体(作坊、商社、民办教育组织、民间慈善团体等)之约定。乡规民约是中国基层社会治理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社会秩序的构建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一、乡规民约的产生及其与社会秩序的天然关系乡规民约起源于人类社会以地缘关系为纽带  相似文献   

18.
正尽管慈善史早已在西方学界稳据一席之地,但中国慈善研究在西方学界并没有占据突出位置。在西方主要语言的文献编目中,以中国近代慈善史为主题进行检索,搜到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的文献不足100条,并且将近75%的文献是在2005年以后发表或出版的。这说明西方学者是在最近几年才开始关注这个研究领域。虽然这是一个令人鼓舞的发展趋势,但与中国学者对慈善史研究兴趣的激增相差甚远。  相似文献   

19.
李惠堂是民国体育慈善“舞台”上具有典型意义的代表人物,民间对其有“看戏要看梅兰芳,看球就看李惠堂”的美誉。他不仅在体育赛场上有上佳的竞技表现,而且经常参与社会慈善活动,展示出高尚的体育道德与慈善热心。作为体育慈善的先行者,他凭借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和影响力,担当了宣传者、组织者、竞演者三种角色,长时段、高频度、宽领域投身体育慈善义赛实践。在他的带动下,体育慈善义赛作为中国近代新兴的行善方式,开始吸引慈善界、新闻界的广泛关注,从而上升为民国时期一种醒目的文化风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民间慈善公益的发展如火如茶,这些民间慈善公益组织在发展社会公共服务领域及私人空间方面都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本文首先以民间慈善组织慈济会与壹基金为经典案例作为切入点,利用实证详细分析了现代慈善事业的信仰支撑、人文关怀和组织管理,以小见大的提出了现代公共慈善事业普遍存在的困局,并针对这些常见的问题提出了相关的建议。本人认为,现代慈善事业要靠信仰力量来支撑、超越性大爱的人文关怀和建立竞争社会发展体制的制度建设这三个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