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清代地方档案中的命案为我们研究司法档案虚构问题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来源。《巴县档案》命案显示,司法档案文书存在"真实"与"虚构"并存的复杂面相。司法档案存在"虚构"的问题在《巴县档案》"曹宗志自缢案"中展示得十分突出,从堂讯叙供到"通详""招详",直至四川总督的案情描述均有着程度不等的差异。而在"任四烧伤身死案"中均未发现"虚构"的存在。通过对"曹宗志自缢案"的解读发现,县衙上呈的"通详"文书认定的案情与县衙堂讯叙供及结状的差异是档案虚构最主要的表现形式。从《巴县档案》命案可知,在借助清代司法档案进行学术研究时,必须将通详与县衙堂讯叙供、结状等文书进行比较,方可避免档案虚构给学术研究带来的误导。  相似文献   

2.
刘晓燕  张庆立 《沧桑》2013,(6):140-142,147
破解司法信任危机、树立司法权威是司法机关的一项重要工作,这项工作关乎党和国家工作的大局。当前,司法信任危机的具体表现为:再审申请率高、涉诉上访率高、裁判执行难、刑事错案频现和司法腐败时有发生等。面对司法信任危机,个别地方司法机关的工作存在盲目司法公开,甚至司法过度公开等问题。从司法工作本身来讲,破解司法信任危机应当坚持司法公正、司法效率、司法民主和司法公开四项措施并举。  相似文献   

3.
黄艳玲 《沧桑》2014,(1):180-183
我国信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多头上访、集体信访、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问题,而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及上访者本人的一些有悖于自然正义的行为,交织在一起,导致了这些信访诟病的产生。唯有从信访问责机制、司法公信力层面、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分析原因,改变地方政府、司法机关及公民自身的非正义行为,方能解决信访之瓶颈。  相似文献   

4.
我国信访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存在多头上访、集体信访、重复信访、越级信访等问题,而政府机关、司法机关及上访者本人的一些有悖于自然正义的行为,交织在一起,导致了这些信访诟病的产生。唯有从信访问责机制、司法公信力层面、公民法律意识等方面分析原因,改变地方政府、司法机关及公民自身的非正义行为,方能解决信访之瓶颈。  相似文献   

5.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东汉彭城相缪宇墓,位于江苏邳县西北55公里的青龙山南麓。墓早年被盗,局部结构已有残损。1980年冬,邳县文化馆曾进行调查,发现墓内后室横额上镌刻墓主缪宇的姓名、职官、简历以及丧葬日期等。1982年春,南京博物院和邳县文化馆共同进行了调查和发掘。  相似文献   

6.
李晶 《沧桑》2011,(6):40-42
1952-1953年,为肃清旧法观点,改革司法机关中旧法的遗毒,使广大司法干部在思想上保持为人民服务的纯洁性,中南区在党和司法机关的领导下开展了一场司法改革运动,运动大致经历了准备阶段、思想整顿与组织改造阶段、深入开展阶段和制度建设阶段。本文以翔实的史料真实地还原了中南区司法改革运动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7.
洪振强 《安徽史学》2006,22(2):81-86
沪案交涉是由执政府担当的,但执政府为延长其政治生命,只知利用五卅运动中的"民气"以对内,并没有真正谋划沪案交涉,导致交涉主张不统一,交涉策略不明朗,交涉步骤不一致;同时,各外交官员在开展外交时也进行"内争",相互推诿卸责,导致沪案交涉延宕;江苏地方官员和各派军阀也以外交之名,与中央一起争夺上海地盘;此外,沪案发生时,上海无军政大员负责的现状也影响到了沪案交涉的开局.这些才是沪案交涉无功而终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文章从妥善解决环境资源纠纷的角度出发,提出在我国推行将环境刑事案件、环境民事案件和环境行政案件归口到同一个审判庭审理的"三审合一"集中审判运行机制。设置环境资源审判庭,推进环境司法专门化实践,是人民法院保障生态文明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应当从司法机关的审判职责范围、审判队伍建设、审判层级设置三个方面加以完善,最终使司法机关在环境司法实践中,积极构建司法与经济、社会的发展呈现和谐互动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四川保路运动中侯宝斋案、胡驭垓案的处理,牵涉复杂的社会政治因素。辛亥革命后,烈士的正名与凶手的惩办主要是通过行政、司法而非政治的程序,发挥决定作用的是地方势力的博弈,交织其间的是社会观念的角力。侯宝斋案的审理表现为地域间官绅的较量:侯宝斋在清末长期担任新津公事,并为哥老会首领,保路运动中庇护县绅而不触动地方权力格局,案发后,哥老会、县绅积极为他正名、惩凶;邛州的凶手却得到本地团练首人、绅士和地方官的袒护。胡驭垓案的审理表现为不同家族利益集团、不同政治立场和政治派别的平衡:胡驭垓出身威远势单力薄的趋新家族,率荣县民军返乡反正,引起县绅对革命的恐慌而被杀害;在威远官绅恢复日常秩序的氛围中,在县绅的集体抗辩下,案件以息讼告终。烈士正名、凶手无罪并行不悖的结果与民初地方政府的合法性基础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0.
两江总督统辖江苏、安徽和江西三省地区,辖地辽阔,但驻地在江苏江宁府,而江苏巡抚驻地在苏州府,两地相距才二百多公里。江苏督抚同省而驻,既有历史的渊源,更有现实的考量。两者权力相仿,地位相同,又各有专责,共担治理江苏地方的重任,因此,地方治理的好坏,往往取决于双方是否各本虚公,坦诚合作。总体说来,有清一代,江苏督抚关系在共事中大体能够和衷共济,还呈现出几对堪称模范的督抚;当然,其间也夹杂着双方的权力争斗,甚至出现了督抚互参的重案。  相似文献   

11.
郭紅 《中华文史论丛》2021,(3):245-265+402
明初在地方設有對應正式行政區劃下轄百姓和審理都司衛所人口的兩套司法系統,並有"約問"制度以處理軍民兩涉案件。嘉靖後隨着衛所的衰敗、督撫及巡按的遍設,地方行政逐漸取代了衛所的大部分司法職能。衛所司法的地方化使得兩套司法系統演變爲以地方爲主,衛所爲輔,衛所淪爲地方司法的初審機構之一。司法地方化在不同區域表現有差異,内地與沿海衛所表現明顯,而邊地實土衛所尚能維持基層司法的獨立性。  相似文献   

12.
尚珩 《文物春秋》2013,(4):7-14
唐朝是我国历史上一个疆域空前辽阔而强大的政权,为了实现对包括西域在内的全国进行有效控制,全面推行并建立了边警预报制度——烽堠制度。但由于此制度处于整个边防制度中的最底层,因而史书对此的记载往往语焉不详,尤其是对唐代所独有的"雇人上烽"现象更是只字未提。本文依据吐鲁番地区出土的有关唐代边防的文书,对唐代烽堠体系中"雇人上烽"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及所反映的社会问题进行了研究探讨。  相似文献   

13.
所谓异地诉讼是指改变案件的原管辖地,依法移送案件至异地受理的诉讼活动。秦汉时期司法程序的重要原则是"一法行之于一国",异地诉讼即是保障这一原则的重要程序。当时的异地诉讼程序包括"合"与"分"两大方面:将共案但分系异地之囚"合"于一处的司法管辖;在一定条件下将本地之囚"分"于异地审理。秦汉时代设立异地诉讼程序,是防止地方干预司法的重要策略,对维护司法公正与统一的司法权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1989年,徐州市博物馆入藏了1枚于江苏邳县京杭运河、房亭河交汇处水下8米发现的郢爰。  相似文献   

15.
清代江苏沿江滨海沙田广袤,涨塌不时,争沙讼案频发。元明时期国家以包税制处理沙案,介入沙田分配不深。清代既循前朝旧例,又增设基层政区,强化沙地管理,在照顾包税制下以新补塌旧有做法的同时,积极立法,对超额新涨沙洲实行"公有召买",并在司法中细致操作,深度介入沙田分配。在利民沙讼争中,经过京控和督抚重审的屡次诉讼博弈,国家逐渐克服了基层区书舞弊和厅县偏袒的影响,公正地厘清了当事各方的权利关系,实现了对新增沙地的"公有"管控。这说明在江苏沙田的管理上,明清时期并非一成不变。与广东沙田、湖北湖田纠纷中所呈现的传统国家"无为"景象不同,利民沙讼争的解决反映了清朝国家对沙田民事法秩序的积极构建。  相似文献   

16.
今年的9月11日,国民党考核纪律委员会(以下简称考纪会)决定撤销"立法院长"王金平的党籍。一宗横跨蓝绿阵营的"司法说情案",引爆了国民党内的"九月政争",震惊各界。岛内舆论将这场政治风暴称为"台湾政坛9·11"。"司法说情",马英九"开铡斩王""司法说情案"源起于"全民电通案"。1998年,民进党"立法委员"(简称"立委")、全民电通投资公司总经理柯建铭通过股票违规买卖获得1200万  相似文献   

17.
刚毅(1837—1900),字子良,满洲镶黄旗人。在地方和中央都做过官,廉洁奉公,翁同龢在日记中称其为"粹然循吏",声名显赫。他因平反清末轰动一时的"杨乃武与小白菜"案而获得朝廷嘉奖,从此平步青云,历任江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山西巡抚、江苏巡抚等,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现行司法体制中存在司法权力地方化、司法活动行政化、法官职业大众化等弊端。推进司法体制改革,要改革司法机关的领导体制,树立司法的极大权威,建立完善的司法监督体制,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司法队伍,重新界定和配置或限制检察权。  相似文献   

19.
黄文治 《安徽史学》2016,(4):151-157
"方世新案"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安徽省肥西县发生的比较典型的因干群矛盾与冲突升级而导致的"凶杀"案。该案最终被定性为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反革命案件。官方处理此类案件,审判程序极为简化,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惩治反革命条例》作出判决。就审判过程而言,加强党的集中领导与管控、贯彻群众路线及考虑案犯罪恶的历史与现行关系,是大跃进与人民公社化时期中共最为重要的司法实践逻辑。这种逻辑也对应体现了这个时期司法发展历程的3个面向,即:司法政党化、司法群众化及司法革命化。但这3个方面的实践,最终将难免矮化司法的独立性、专属性及程序化,即会产生"秩序",也会导致"失序"。该项研究为探访大跃进时期基层干群冲突及司法介入问题提供一个基层个案与视角。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司法审判制度在运行中,司法审判权不能划一行使呈现出"审出多门"的怪状。文章将中国古代"审出多门"表现具体总结为会审机关的审判、监察机关的审判、军事司法机关的审判、特权机关的审判及皇权的审判,并结合"审出多门"的影响,反思当今我国司法需要走出"审出多门"的历史巢臼,汇入"审出一门"的时代潮流。借古鉴今,这对促进当今的司法制度改革,加快现代法治建设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