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对松花江水系的主要干支流——嫩江、第二松花江、松花江干流名称的历史演变,以及松花江江源认定由北而南转变的历史事实进行分析,探讨了其中的原因,说明历史上松花江流域内民族的兴衰与迁移、经济的进步、文化的变迁、朝代的更替等,是决定松花江主要干支流名称演变和江源认定转变的重要原因。本文对松花江的江源问题从历史的角度给予了某些解释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恩格斯第一次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终极原因及由这个终极原因决定的社会历史发展的普遍规律,为正确解决历史的统一性与多样性这个难题提供了钥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不但要求历史研究要从历史外观形态的类型或模式及其相似点和不同点上进行比较,而且要求寻找其外在表现所具有的内在的本质特征,具体地阐  相似文献   

3.
<正> (一) 综合描述特性的科学,探索理论规律的科学,还是理解、解释性科学 三种逻辑结构 历史地理学曾一直被认为是综合以往地理空间中各种现象,从而描述其区域差别和区域特性的科学。这就是综合描述特性的科学的逻辑结构,从20世纪初期开始,直至今天,它在历史地理学中一直占据着主流地位。20世纪中期以来,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周年纪念因具有总结历史经验、彰显伟大成就、坚定改革信心等功能而意义重大。回顾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4次“逢十”周年纪念,梳理其从初始起步、深入开展到持续推进、开拓创新的历史变迁,分析其在不同时代背景和国内外环境之下的逻辑演进过程,归纳总结改革开放周年纪念的演进规律、变化趋势及历史意义,有助于我们在新时代更好地通过政治仪式唤起人民群众的集体记忆,激发人民群众的集体情感,在政治上更加坚定改革信念、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  相似文献   

5.
推动人类历史发展的动力是什么?是某种人的活动,还是某种制度或结构,各个民族历史进程的大相异趣是起因于劳动者物质力量发展上的差异,还是由于各个民族所处的环境不同?各个民族历史发展的动力是否就是各个民族历史发展或缓或速的终极原因?这些,是历史研究,特别是比较史学研究中的关键性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又都涉及到一个重大的哲学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决定环境,还是环境决定人。  相似文献   

6.
"新农村建设"并不是今天才提出来的思想命题,它既是过去百年来中国乡村建设运动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个延伸,同时也是历史上"新农村建设"思想的一个历史性跨越。20世纪以来,"新农村建设"的思想命题三度聚焦,其思想内容在不同历史时期具有着属于自己的时代内涵与特色;它的历史演进本身从一个侧面既呈现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基本趋向,也深刻地诠释着这一发展进程中历史与逻辑的复杂互动关系。这使得这一命题在历史变迁进程中既具有恒定的特质,也有着传承和累积提升的思想价值。*  相似文献   

7.
高博杰 《神州》2012,(23):120-120
中日两国经常被称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从地理上看还是如字面那样一衣带水的邻国。本文的考察是把焦点放在中国大学的日语教育上,考察中国的日语教育经过如何变化和变迁。  相似文献   

8.
凡尔赛宫,位于巴黎西南部,17世纪由路易十四下令建造,它是一座风景独特的法兰西式大花园,园林面积100万平方米,因而被称为"跑马场的花园"。其园林堪称法国古建筑的杰出代表,宫殿外宏伟壮观,内部陈设及装潢富有艺术魅力。1833年被成为历史博物馆,1982年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不仅是一座艺术瑰宝殿堂,又见证了法国历史政治的巨大演变。  相似文献   

9.
历史逻辑进程中的存在意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历史逻辑进程中存在意蕴的内在张力去理解历史和阐释存在,以其发现历史和历史存在的运行规律,多维度的探求未来视野中的存在。  相似文献   

10.
<正>为了系统研究安徽地区城镇的历史变迁,总结历史上安徽城镇发展的经验与教训,由安徽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郭万清牵头组织、安徽城市研究中心主办的"安徽地区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学术研讨会,于2011年9月28日在合肥举行。来自安徽省社会科学院、安徽大学、安  相似文献   

11.
人是物质,甚至作为物质演化的一部分,还可还原到宇宙"大爆炸"以来基本粒子在能流驱动下变得愈发复杂的过程。大历史学者出于对整体叙事的需要,出于历史"科学化"的要求,甚至出于对人类的关怀,为我们描述了万物从无到有、从有又趋于无的终极故事,试图从规模和基础、对整个人类前景的关注、为人类社会在宇宙演化的大背景下定位几个方面尝试超越。但在笔者看来,这只是物质主义的超越,还缺少精神维度的追求。大历史学者虽经"补救",却依然未能归纳出"人类下一阶段的道德规范",甚至认为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但大历史作为终极超越的"现代创世神话",却难以阻止人们试图在精神方面尝试超越。笔者还以"石子"设喻,试问:"石子"有意义吗?  相似文献   

12.
<正>20世纪80年代以来,西方史学经历了一个可以被称作"个体化"的过程,其主要特点是历史不再被视为大规模社会政治力量的结果,历史研究的对象也进而从结构性的宏大问题转向个体的经验与感受。~①史学的个体化改变了人们对历史的传统认知,它将不论是研究历史规律的"大写历史"(History)还是研究具体历史问题的"小写历史"(history)都予以彻底解构,不但否认了历史的单一  相似文献   

13.
正英国也被称为不列颠,古罗马时期的不列颠货币在西方被称为罗马—不列颠币。不列颠近现代历史及其货币的研究无论在国内还是国外一直都是热门,但是在国内,其早期货币尤其是古罗马时期的货币研究由于缺少实物和历史记录等原因却鲜有人涉及。笔者对不列颠货币有一些粗浅的认识,今天愿与同好分享一些自己对于罗马—不列颠历史及其货币情况的一些了解和看法。一罗马-不列颠简史  相似文献   

14.
在短暂的人类历史时期,祁连山南麓经历了由纯草原生态环境到半农半牧生态环境的变迁过程。各历史时期的战争、历代政府的农牧业生产政策、区域人口的增加以及农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变迁等人类活动是该地区生态环境变迁过程的主要原因,研究该地区历史时期生态环境变迁过程,有利于正确认识人类生产活动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促进该地区今后的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15.
有别于海登·怀特以语言分析哲学为背景的"诗性逻辑"叙事理论,约恩·吕森以大陆哲学为思想背景,以历史理性为准则,构建了一套"理性逻辑"主导下的历史叙事理论。吕森的历史叙事理论以历史意识为基础,以历史意义为思想目标,历史叙事作为历史意识的实现形式而呈现。通过历史叙事形成历史连续性并给予人类生活以时间导向,形成历史认同,吕森力图论证历史叙事的当代合法性价值。历史意识、历史叙事和历史意义在赋予历史经验以意义的层面分享着同样的逻辑内核,这三个概念分别归属于历史思考的精神意识领域、学术研究领域和功能实践领域。在当前"诗性逻辑"叙事理论处于理论窘境的情境之下,"理性逻辑"的历史叙事能给我们以思想启示。  相似文献   

16.
高楠楠  吴学琴 《攀登》2020,(5):24-31
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对共产主义的解读是有其内在逻辑的。从理论逻辑来看,解读继承和拓展了马克思共产主义学说;从历史逻辑来看,解读由"单一性"走向"多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解读始终追求共产主义最高价值目标;从实践逻辑来看,解读与中国共产主义实践运动呈互动式发展。解读在新时代接续发展,从历史逻辑来看生成了新的理想信念解读维度;从价值逻辑来看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是人类解放命题在新历史条件下的现实建构;从实践逻辑来看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领导核心,这些又证明了解读的理论逻辑在新时代的接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博物馆变迁》一书对博物馆的历史与功能进行了宏大的叙事与概述,爱德华·P.亚历大山采取分而论之的方法,就博物馆的"六大类型"和"五大功能"的动态发展史进行了梳理。玛丽·亚历山大秉持其父的"故事脉络"通过增加当下博物馆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部分,为这一精心构筑的博物馆变迁世界增添了鲜活感与时代感。作为一个社会空间,博物馆的定义、类型、边界、功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变迁,与此同时,我们也不应任博物馆在不确定的社会浪潮中随波逐流,忽视了博物馆相对稳定的结构关系与普遍议题。  相似文献   

18.
司马迁继承了先秦史学的成就,并且加以大大发展。《史记》著史体系气魄宏伟,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互相配合而成,承载了丰富生动的内容,因而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从史家的历史观察力来分析,则是由以往单一的视角,发展为多维视角,构成了宏阔的视野。主要包括三项:时间维度;人物活动维度;典章制度和社会情状维度。运用"多维度历史视野"这一新概括,无疑能帮助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史记》何以被称为著史的"极则"。探讨这一课题还具有突出的当下价值,能更加恰当地评价《史记》历史编纂成就对20世纪史家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9.
《北京历史地图集》编制理论实践和社会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严格地讲,一部完整的区域历史地图集应该是系统而全面地反映各类地理客体历史变迁的系列地图集的总称。它不仅仅反映区域政区沿革和城市变迁,而且还应该更多地反映区域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历史变迁及其规律。业已出版发行的《北京历史地  相似文献   

20.
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中国社会发展规律与实践逻辑的新阐释,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念的新发展。要把握"四个全面"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现实逻辑,从三个规律的高度来理解"四个全面"的科学性。"五大发展理念"是对当代社会发展规律的新总结、新概括,是中国发展理念的新发展、新升华。"四个全面"和"五大发展理念"是内在统一的。"四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