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随着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近几年"大数据"渐成为人们生活中的一个热词。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系统部署大数据发展工作。根据《纲要》的界定,大数据是以容量大、类型多、存取快、应用价值高为主要特征的数据集合,正快速发展为对数量巨大、来源分散、格式多样的数据进行采集、存储和关联分析,从中发现新知识、创造新价值、提升新能力的信息技术和服务业态。随着大数据广泛、深入的应用,人类社会逐渐步入大数据时代,传统而古老的历  相似文献   

2.
<正>"大数据"被用以形容我们的"时代"来得十分突然,各界竞相以大数据为时髦始于2012年。以"大数据"为篇名搜索中国知网学术期刊库,2011年发表文章仅43篇,而2012年一下子扩张到358篇,此后几年增长迅猛,2013年发表1964篇,2014年发表4464篇,2015年发表7062篇。如此速度超乎想象,用蜂拥而至形容并不夸张,"大数据"成为流行词汇。2012年被称为大数据正式启蒙之年,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中国的环境史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动态:一是环境史专题实证研究成果大量涌现;二是更加深入地探讨环境史研究的主旨关切及学科体系构建等问题;三是包括社会史、城市史、全球史和经济史等历史研究领域,生态转向的趋势愈发明显和突出;四是区域环境史继续受到重视,整体环境史建构也被提上议程。本期的“环境史理论与方法研究”笔谈,包括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暨生态文明研究院王利华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梅雪芹教授、云南大学西南环境史研究所周琼教授、辽宁大学经济学院暨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滕海键教授的四篇环境史专题文章。王利华教授的《“盲人摸象”的隐喻——浅议环境史的整体性》探讨了环境史研究实践中如何运用多学科手段和实现“整体史”的学术目标这一令人困扰的问题;梅雪芹教授的《生态生产力标准——环境史研究中历史评价尺度的创新及其意义》从环境史角度讨论了历史评价尺度的转换和创新问题;周琼教授的《区域与整体:环境史研究的碎片化与整体性刍议》探讨了环境史研究碎片化与整体性的辩证关系;滕海键教授的《论经济史研究的生态取向》论述了经济史研究生态取向的内涵和趋势、价值和意义。这四篇文章聚焦于环境史研究的前沿问题,各自提出了独到见解,希冀对促进环境史研究能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4.
<正>一个时代应有一个时代的学术及其史学,人们常将互联网或大数据时代看作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事件,其地位不亚于人类社会从口述传统向文字书写传统的转变,其效应也不逊于近代古腾堡印刷术的推广所带来的社会和知识革命。比如,法国启蒙运动时期的孔多塞就将印刷术的发明看作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第八个时代,在他看来,印刷技术所带来知识的广泛传播及其公共领域的形成是推翻君主专制主义的利器[参见孔多塞著,何兆武、何冰译:《人类精神进步史表纲要》,北京:北京大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云存储等技术的发展,21世纪已经迈进了大数据时代。大数据的兴起,使得科学研究的各个领域不可避免地受到巨大冲击,历史学也不例外。在大数据的时代,史学研究日益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体现为历史学的史料样态、研究客体与主体、研究方法、史学传播形态等的多元化态势。  相似文献   

6.
<正>编者按: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不仅给世界史研究带来新的挑战,也促使世界史研究进行新的反思。从宏观上看,全球化理论和全球史观在中国的流行不仅与全球化进程的深入密切相关,更与中国自身不断深度介入全球化的经历有关。以全球化时代为背景,重申审视汤因比的文明史观,将有助于修正、消解全球化理论三大流派——极端主义者、怀疑论者以及变革论者的局限和弊端。文明比较视野下的史学起源,揭示了每一种文明在给予历史记录的自由空间和知识土壤方面都存在着或大或小的区别。全球化时代也使俄罗斯历史  相似文献   

7.
食货派的史学理论与方法具有自己的特色,具体表现如下:接近唯物史观,却不是唯物史观的社会史观;从探寻中国社会形态的演变到新经学的研究旨趣;重视史料但不忽视理论的治史主张;倡导分工合作的治史路径等。他们的史学思想对推动社会史论战之后学风的转变起了一定作用,在四十年代中后期也一度产生了积极影响。但抗战爆发以后,食货派未能从史学发展中去理解和把握学术研究的本质要求,没有对唯物史观认真总结,致使其史学思想黯然失色。  相似文献   

8.
《史学月刊》2015,(1):5
<正>【编者按】最近30年来,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在人文社科研究领域的普及,学术研究的路径、手段以至研究形态,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一向被认为是最古老最传统的历史学科也不例外。如今的历史学研究,不光是搜集资料的方式或手段由于电子文献检索的推广而变得极为便捷,以往竭泽而渔、将材料一网打尽的梦想轻易而举地变为现实,而且数据库方法也渗透到逻辑分析的领域,影响到学者思维方式的改变。古老的历史学科,似乎正在  相似文献   

9.
2006年4月18至21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史学理论研究室、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联合举办的“全球化时代的人类历史与史学理论”研讨会在四川大学召开。会议围绕全球史的理论与方法、全球化与历史研究、国内外的全球史研究状况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现将会议讨论的主要学术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0.
夏日的炎热还未过去,收获的金秋已经到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世界史所、历史所、近代史所、研究生院、中国农业展览馆研究所共同发起并组织的“中国经济史学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8年8月10日在京举行。这次研讨会,是庆祝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相似文献   

11.
正【编者按】情感史作为一个新兴史学流派,在国际史学界大约有了二三十年的历史。2015年国际史学大会在济南召开,情感史被列为该会四大主题之一,让中国史学界首次感受到它的重要影响。其实,情感史,或对人类情感及其如何影响人类行为、心理的研究,由来已久。从最近趋势看,情感史研究方兴未艾。情感史研究中心和机构遍布世界,包括牛津大学出版社在内的欧美好几家大型出版社,亦编辑了情感史研究专题丛书。情感史研究的专门刊物也  相似文献   

12.
<正>全国史学理论研讨会今年已经是第18届了,这对于一个改革开放时代才出现的新学科是很不容易的。本次会议提交论文40余篇,有40多位学者宣讲了自己的论文。总体而言,这些论文在史学理论领域的研究广度和深度方面均有所拓展。为此要感谢与会者和东道主浙江大学历史系世界历史所周到细致的筹备工作。  相似文献   

13.
<正>【编者按】新时期以来,在中国思想史研究中,一个被称为"思想文化史"的概念颇为流行。无论是高校的课程设置,还是硕士或博士研究生的招生目录,抑或是学术讨论会的选题,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个词的频繁出现。但是,却很少看到有人去给这个新的思想史词汇作出明确的概念界定。那么,什么是思想文化史,它和传统的思想史、文化史有什么联系和区别,如何划分他们的边界或畛域,如何理解或看待思想文化史研究的理论与方法等等,诸如此类的问  相似文献   

14.
《史学月刊》2013,(2):5
【编者按】位于长江下游的江南地区,是我国传统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也是极富特色和颇具影响的文化区域。从长时段的历史视角来看,江南文化经历了由原始的部族形态到成熟的地域形态、由僻处东南的边缘文化到引领全国的主流文化的发展过程,其中既有自身传统的积淀和传承,也有对中原文化的吸收与改造,还有与海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可以说,江南文化源于地域文明而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11月15日,由北京师范大学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中心、历史学院和北京市历史学会联合举办的"中外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同春园饭店举行。来自北京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的三十余位学者,以及《历史研究》、《史学月刊》和《人大复印资料》等期刊的专家参加了本次会议。在会议上,专家学者对"唯物史观与历史研究"、"中西史学理论的比较与沟通"、"历史视野与历史研究方法"、"后现代主义史学"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相似文献   

16.
吴秀沛 《旅游纵览》2014,(11):236+238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传统的会展服务方式面临着考验,会展大数据问题需要精细的数据挖掘为我们提供有用的信息。在建立大数据平台背景下,本文从大数据时代会展业的变化和会展服务的研究现状出发,在数据挖掘对会展服务影响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建立新型会展服务平台体系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4月3日至4日,本刊编辑部与南开大学历史系、天津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华银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发起的“海外史学理论及方法与中国近代史研究”学术座谈会在南开大学召开。来新夏、魏宏运、张国刚、冯承柏、罗澍伟、陈振江、刘泽华、王永祥、李剑鸣、胡  相似文献   

18.
正"文革"结束之后,历史学界对"文革"时期极度教条主义和过度意识形态化思维方式与话语氛围进行清理,恢复了对"文革"前若干重大理论性热点问题的学术讨论。但是,这些探讨在重新达到"文革"前所达到的深度临界点之后难以继续推进,不久趋于沉静。相对于其他领域的快速变革,史学界感受到理论贫乏的危机和研究范式突破的诉求。围绕"史学危机"问题的讨论,中国史学理论形成一个探索的热潮。探讨的范围,不仅涉及对"史学危机"本身的理解,并且包括对20世纪中期以来提出  相似文献   

19.
正从前有个画家,面对壮阔秀丽的山水,愧于自己技法不够高明,无以尽山川之美,不禁感叹:"李成不在郭熙死,奈此千峰百嶂何!"几年前,我到武汉大学参加吴于廑先生百年诞辰纪念会,在发言时提及这个掌故,借以表达一点类似的感慨:当前国内世界史研究的条件大为改善,可是却缺乏像吴先生那样的高明史家,一时还没有见到同这种研究条件相称的出色论著。当时我所谈到的研究条件的改善,是指在引入大量史料数据库后,世界史研究中资料匮乏的困难  相似文献   

20.
正2015年12月4—7日,由中国史研究杂志社和上海大学历史系联合主办的"传承与开启:大数据时代下的历史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上海召开。海内外110余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围绕"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大数据与史学研究"、"大数据在历史研究中的技术问题"、"大数据时代下的人文关怀"等议题展开了深入的研讨。一、数据库的建设与使用。日本同志社大学田中智子介绍了3家日本国立机构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