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足石刻维修工程四十年回顾邓之金大足石刻系大足县境内保存的摩岩造像总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北山和宝顶山两处摩岩造像,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尖山子摩岩造像镌造于唐高宗永徽元年(650年),这是大足石刻最早的石窟。...  相似文献   

2.
《中华遗产》2007,(5):9-9
大足石刻是重庆市大足县境内主要表现为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的总称,现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石窟多达75处,造像5万余尊,铭文10万余字。其中尤以北山、宝顶山、南山,石门山、石篆山石窟最具特色。  相似文献   

3.
《文物》1994,(2)
四川大足宝顶山摩崖造像,是著名的大足石窟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1961年即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位于大足县东北15公里处,是由大足名僧赵智风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年间(约公元1179~1249年),用了近70年时间主持营造的大型佛教密宗道场。宝顶山摩崖造像群主要包括大佛湾和小佛湾两处,其中大佛湾造像已作过较多研究和报道,而小佛湾佛教遗迹遗物的研究和报道则相对不足  相似文献   

4.
关于四川大足石刻中的宝顶山摩崖造像之年代问题,过去一些专业工作者和专业考察团曾认为是开创干南宋,历数十年而成。后得学术界认可,遂成定论。笔者根据在当地多年实地考察后认为,宝顶山摩崖造像不是开创于南宋,历数十年  相似文献   

5.
北山佛湾石窟位于四川省大足县城北0.5公里处的北山之巅。它是大足石刻群中开凿时代较早的一处摩崖造像群,与大足另一著名石刻群宝顶山摩崖造像同为1961年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佛湾石窟缘崖凿像,长达里许,形若新月,分为南北两区。全部造像,据大足县文物保管所现行编号计二百九十个龛窟。除其中部分碑刻、塔幢及一些残毁无法辨认的龛窟外,本文将现存情况较好的一百五十四个龛窟试作年代分期,并拟通过这一探讨,为大足石刻的全面分期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6.
大足宝顶菩萨堡摩崖造像考述唐毅烈宝顶山摩岩造像,位于四川省大足具东北15公里的宝顶镇,1961年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宝顶山造像盈万,建造于南宋淳熙至淳祜年间(1174~1252年),是一座以大小佛湾为中心,于方圆5里凿造结界像的密教石窟...  相似文献   

7.
1986年 4月中旬,大足石刻研究学会第二次年会在大足县召开。会议期间和会后,我随一些专家、学者就大足,安岳石刻进行了一些考察。 大足,安岳二县毗邻,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四周浅丘环绕,景色宜人。在这些丘陵的崖壁上,古代匠师们创造了许多石刻艺术珍品。大足、安岳石刻造像共计十五万多躯,分布于近一百五十处,大多为晚唐至宋的作品。这次我们主要考察了大足的宝顶山、北山、南山、石门山、妙高山、石篆山、舒成崖及安岳的毗卢洞,华严洞,圆觉洞、千佛寨、佛卧沟等处摩崖造像,这些造像无论从其规模、题材内容,还是历史、艺术科学价值都堪称为精品,是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典型代表。  相似文献   

8.
大足宝顶山、北山摩崖造像是国务院1961年公布的两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两处造像凿于唐末、五代至两宋时期,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价值。可称我国晚期石窟艺术的代表作。由于开凿年代久远,在各种风化营力长期作用下,石窟岩体风化、破裂,不少龛窟已出现崩塌险情。文化部文物局决定从1981年起陆续拨款对其进行大规模的修缮。第一、二期维修工程计有宝顶山“截膝地狱”移位岩体的复原、加固;新辟参观入户梯道和拆砌原入口段陡坝;北山136窟的排水,裂隙灌浆加固;重刻“幸君靖碑”,等十五个项目的内容。工程方案由中央、省、县三级文物部门的工程技术人员所组成的工程技术小组设  相似文献   

9.
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南崖西部第30号摩崖造像《牧牛图》是宋代禅宗石刻佳作。本对其“禅观”过程进行了介绍,指出该图是宣扬佛教禅宗修心养性,调伏心意之作。  相似文献   

10.
《四川文物》2020,(2):14-22
2002年9月,为配合重庆市大足区城北环二路的修建,大足石刻研究院对报恩村锅盖坡发现的两座仿木建筑结构宋墓进行了抢救性清理,墓内发现花卉纹、启门、孩童嬉戏等雕刻,出土少量"祥符元宝"铁钱、棺钉及铁环、碎瓷片等物。孩童嬉戏雕刻与大足石刻北山摩崖造像136窟所刻极为相似,体现了大足地区石窟艺术的历史传承性,也为研究墓葬与摩崖造像的联系提供了实物资料。该墓葬发现铁钱、石狮托棺台和M2墓中独具特色的华拱藻井和"四叶花窗"图样,在大足境内宋代墓葬尚属首次发现,为研究大足两宋社会生活提供墓葬和实物的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大足宝顶大佛湾“牧牛图”调查报告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大足石刻研究所重庆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研究室牧牛图,亦称“牧牛证觉道场”、“牧牛道场”或“放牛坪”。其称虽异,实则为一。它嵌刻于四川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的宝顶山大佛湾。大佛湾,位于宝顶山十三处石刻造像的...  相似文献   

12.
大足石刻始于初唐,经晚唐、五代、盛于两宋,延续明清都有造像。这些造像,星罗棋布,分布于县境,公布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74处。其中国家级2处、省级4处、市级1处、县级67处。共有造像1030龛窟,5万多躯,总称大足石刻,或大足石窟。  相似文献   

13.
《中国文化遗产》2004,(3):93-93
大足石刻保护工程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一是北山石窟隧洞治水工程,二是宝顶山大佛湾观经变变形岩体加固工程。这两项工程由中国文物研究所、中国地质大学、重庆市文物局、大足石刻艺术博物馆等承担。  相似文献   

14.
四川五代造像迄今发现以大足最多、保存最好。大足五代造像全部集中在北山。 北山,古名龙岗山,海拔560米,位于县城西北2.5公里处。是大足石刻最集中的地方之一,1961年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山石刻起于晚唐昭宗景福元年(892年)昌普渝合四川都指挥兼静南军节度使韦君靖在龙岗山建永昌寨,经五代至南宋绍兴时期(未包括少量晚期造像),历时250余年。造像主要集中在佛湾,共有290个龛窟,其中五代约有106个龛(参见附表一),晚唐约有20个龛,宋代约有50个龛  相似文献   

15.
1.概况千手观音造像位于重庆市大足石刻宝顶山石刻区大佛湾的南崖,编号第8号,是宝顶山大佛湾摩崖造像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像龛高7.7m,宽12.5m,占崖立面面积97m2;造像内容有千手观音主像一尊,男女立像4尊,2力士,2饿鬼,手眼一起的千余只千手,以及流云、法器、宝塔等。整龛造像雕  相似文献   

16.
千手观音造像位于大足石刻宝顶山大佛湾南崖,开凿于南宋淳熙至淳祐(公元1174-1252午)年间。千手观音造像经过千年岁月,早已百病缠身。  相似文献   

17.
大足石刻造像数量众多,内容丰富,遐迩闻名,尤其是“宝顶山”,堪称我国名石窟胜地。本对此作了介绍和考述,认为“宝顶”就是“金刚顶”之意。  相似文献   

18.
大足石刻中与北山石窟并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顶山石窟造像上万躯,但题材无一重复,内容前后辉映,布列主次有序,表现形式统一而独特,龛窟形制无一异形,石窟中虽刻写有经文、经目、偈语、颂词等数以万计的文字,却没镌刻有乞佛人和工匠师的姓名,更没留下只言片语纪年镌记和“消灾祈福” 之词。显见,它独异于国内各大石窟造像的特点。 宝顶山造像何以独异于其它石窟造像?笔者认为:乃因是自号“六代祖师传密印”的赵本尊(俗名智风,法名智宗),于宋淳熙六年(1179年)至淳祐年间的七十年左右,以弘扬佛法为宗旨,按道场构思构图,尽平生之力营造的一座曼荼罗。因此,它具有前期各代开凿的石窟没有的特点,本文所论仅是其特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杨纳名 《丝绸之路》2005,(12):18-21
重庆大足县以“大丰大足”而得名.是驰名中外的“石刻之乡”、“五金之乡”,全国首批甲级开放县,国家确定的长江三峡旅游县的起点.人景观非常丰富。县境内石刻造像星罗棋布,其中全国重点物保护单位就达六处之多.大足石刻是大足县境内摩崖造像的石窟艺术总称。  相似文献   

20.
“圆觉经变”窟,位于大足县城东北15公里处宝顶山大佛湾摩岩造像的南岩西段,刻于南宋,是宝顶山摩岩造像中最大的一窟,也是大足石刻中最大的一窟。对于该窟刻石,古今学者研究甚众,但限于条件,至今无一如实全面著录该窟的著述面世。为使更多的人全面了解和深入研究该窟刻石,现将我们的调查研究书于其后,请方家教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