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王凡 《文物天地》2021,(1):34-38
从北宋的科举考试开始,按照考试排名将进士分为一甲、二甲、三甲,此三等,明清时期沿袭前制。其中,每榜的二甲、三甲的进士人数不固定,但一甲只有三名且为每榜进士的前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似鼎有三足,故称之为“三鼎甲”。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藏有“三鼎甲”匾额各一件,分别为:清陈初哲“状元及第”匾、清钱福昌“榜眼及第”匾、清王文在“探花及第”匾。  相似文献   

2.
张之洞曾中探花,这也该算是“高中”,但据说他对此十分沮丧,甚至打算自杀——他有个口号,道是“平生不作第二人想”。对他而言,考个第二名就是失败,考了个第三名,虽被美称为“探花”,对张之洞而言,就太倒霉了。  相似文献   

3.
状元一词,最早见于汉代。汉代实行察举,辟召贤才,时有举状,但不排列名次。凡是被辟召的人,都可以状元相称。科举制度建立后。状元被赋以新的含义。唐、宋两代,人们往往称进士科首选之人为状元、有时、进士科的第二名,甚至第三名也被称为状元。明代初年,政府才明文规定,状元是一甲一名进士的专称。《明史·选举志》说:“三年大比:以诸生试之直省,曰乡试。中式者为举人。次年,以举人试之京师,曰会试。中式者,天于亲策于廷。曰廷试,亦曰殿试。分一、二、三甲以为名第之次。一甲只三人,曰状元、榜眼、探花,赐进士及第、二甲若…  相似文献   

4.
“明清两代历504年,先后举行过进士考试201科,……,共取状元、榜眼、探花各201名。……按籍贯统计,山西省竟无一名状元。”看到上述文字,恐怕会让每一位山西人的头脑更加清醒!  相似文献   

5.
张国柱 《文博》2000,(2):79-80
我国古代实行的科举制度从隋初开始,到唐时逐渐完善,后一直沿袭至宋、元、明、清。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童试、乡试、会试、殿试四级。殿试后,根据成绩的优劣将考分分为“三甲”:一甲只取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称“进士及弟”;二甲取若干名,称“进士出身”;三甲也取若干名,称“同进士出身”。按照清朝的规定,进入一、二、三甲的均可授以官职。  相似文献   

6.
清代殿试卷     
殿试卷是历代封建王朝科举考试最高规格——殿试的考试卷。殿试为皇帝在殿廷之上亲自主持考试,始于唐时武则天,至北宋初年成为定制。在清代,科举考试分为由各省学政主持的童试,中者为生员,俗称“秀才”;钦派考官于各省会主持的乡试,中者为“举人”;礼部主持的全国性的会试,中者为“贡士”;由皇帝主持的殿试,中者为“进士”。进士分为三甲,一甲三名,分别为状元、榜眼、探花,二三甲各若干  相似文献   

7.
夏冰 《钟山风雨》2011,(1):52-53
民国元年(1912),曾在清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的苏州藉三鼎甲:陆润痒(同治十三年状元)、邹福保(光绪十二年榜眼)、吴荫培(光绪十六年探花)成了前朝遗老.1915年,邹榜眼与陆状元先后故去,苏州籍鼎甲只有吴探花一人岿然独存了.  相似文献   

8.
贵州在明清两代,经过考试录取的举人有六千多人;进士有七百多人。用《六千举人七百进士》做题目,是因为一向被省外人看作蛮荒之区的贵州,却有这么多的科举人才产生,该是一件奇异的事!明清两代选拔人才的方法是:由县、州、府考秀才,省里考举人,到京城去参加会试;取贡土资格后,就可以参加皇帝主持的股试,殿试头一名叫状元,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状元又叫殿撰。贵州有贵阳的赵以炯,麻哈(今麻江)的夏同斯是清末的状元,遵义的杨兆域是探花,这三人又称叫贵州的三鼎甲。曾经有人怀疑明清两代543年间,贵州从哪里钻出这六…  相似文献   

9.
“连中三元”解"连中三元"中的"三元"是解元、会元、状元的统称,三者分别指明清开科取士的乡试、会试、殿试的第一名。明代也以殿试的前三名为"三元",即状元、榜眼、探花。明清时代,考试分为四级,即院试(县:府试)、乡试(省试)、会试(京试)和殿试(廷试)...  相似文献   

10.
郭丹 《收藏家》2008,(3):10-16
2007年12月28日至2008年2月28日,三甲争辉——历代状元、榜眼、探花书画作品特展在辽宁省博物馆展出,这是继中国古代皇帝与名臣书画精品展之后,辽宁省博物馆联合苏州博物馆推出的以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书画为题材的又一专题性展览。  相似文献   

11.
马雪 《文史天地》2009,(5):59-60
宋朝是科举制度的重要发展时期。虽然录取的名额比前代大大增加,但毕竟僧多粥少,屡试落第、五六十岁还在为功名奔波的仍大有人在。考虑到这些读书人“易农而学,应书躬策至于历年且老而无所成”,皇帝特许在正榜之外,另发一榜恩赐其功名“与微官使之沾禄而后归”,因老人居多,此榜即被戏称为“老榜”。而榜上有名、以特恩获得功名的老年士子们就是老榜官。  相似文献   

12.
明清两朝的科举考试,丹徒共考取进士165名其中有明弘治三年的探花靳贵,清康熙六年的榜眼张玉裁,清乾隆二十五年的探花王文治。李承霖于道光二十年(1840)殿试中式一甲第一名,成为丹徒历史上惟一的一位状元。李承霖字雨人,一字仰严,号果亭,道光十一年进学为秀才,道光十九年举“经魁”(即乡试前5名举人),次年中状元,即授翰林院修撰,不久升至翰林院侍讲学士。道光二十三年,受命到广西担任乡试正主考,接着又做了广西学政。当时广西试场的风气很坏,替人作文的“枪手”公开入场活动,李承霖申明纪律,亲临监场,扭转恶习。他工作非常认真,经过幕僚看过认为不可取的卷子,他还要拿来细细复阅,他说:“我不是不怕麻烦,只是以为多取一个假冒的即少取一个有真才实学的,那样,我于心何安”。由于过度疲劳,结果患上慢性目疾。任满回京后,道光帝命他代为诸皇子抄录开国方略,入值上书房,教皇五子奕琮(即谆帝王)读书,并对他说:“你常患目疾,书可以慢慢地抄,教谆亲王当以性情气习为重,读书是次要的。”咸丰初年,他因母亲亡故而回家乡丹徒守孝咸丰三年(1853)太平军攻占丹徒城,他带领全家到黄墟乡下避难,第二年家中半夜失火,他近五旬,犹亲自背着老父逃出险境。同年,咸...  相似文献   

13.
《沧桑》1994,(6)
王文在,清末山西稷山县人,同治七年(一八六八年)参加了北京举行的会试,考取一甲第三名。 发榜以后,慈禧太后曾翻阅考卷,她在看了王文在的试卷后,在试卷上批了八个大红字:‘字盖群英,文冠天下’,对王文在推崇备至。 当晚,慈禧大后邀请新科状元,榜眼、探花三人到琼楼阁观星赏月。但见东边天际上的启明星,西边天际上的长庚星,以及南极星、北斗星,分外明亮,慈禧太后随即出一只  相似文献   

14.
李燕  丁思师 《南方文物》2009,(3):157-159,156
夫名者,万物之称谓也。按道家观点,天地之始,无名无相,一片寂静。不知几劫几世,突然无中生有,“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有了母,也就有了名,故道是根本,名是表象,但同时也是实质。  相似文献   

15.
戴大宾,字寅仲,唐时人,世居莆田东门外塘东村。三岁学语时.便能过目成诵.出口成章,若有神授。稍长,四书五经,无不通晓。十三岁应乡试,得第三名。二十岁时会试第二,廷试第三.中了探花,授翰林院编修。不数年后病卒。他享年虽不长.但留在人间的遗闻轶事颇多。  相似文献   

16.
一周人物     
《南方人物周刊》2013,(14):11-11,13
范冰冰 福布斯中文版近日推出“2013年中国名人榜”,范冰冰以11亿的收入首次登榜首,周杰伦居第2,刘德华居第3,莫言首次上榜即列第16名。从2004年第27名,到2012年的第3名,范冰冰终于登上福布斯中国名人榜的榜首。  相似文献   

17.
陈益 《钟山风雨》2022,(2):45-46
<正>商衍鎏(1874—1963),字藻亭,晚号康乐老人,学者、书法家。光绪三十年(1904)甲辰科考中一甲第三名,成为一千三百年中国科举史上最后一个探花。科举过后,光绪皇帝推行新政,选派了一批学员去日本留学。商衍鎏与同科的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于1906年皆赴东京法政大学学习经济和法律。两年后,商衍鎏毕业归国。在清廷举行的考核中,商衍鎏被评为最优列一等。然而,留日所学无法成为改变现状的实践,归国后,  相似文献   

18.
杨振华 《古今谈》2009,(3):57-59
1905年9月2日,清朝下诏废止科举制,横在千万读书人面前“学而优则仕”的独木桥被拆除了,那些熟读四书五经、精通诗词策对的学子在一阵无所适从之后开始寻找新的求学之路。六年之后,清王朝寿终正寝,那些从科举路上走过来的状元、榜眼、探花们,有的毅然告别朝廷,走上与科举制度赋予他们的截然不同的路,在文化教育或工商界打拼出一块自己的天地,  相似文献   

19.
一代名臣宋礼部侍郎陈桷,原名纬,又名文通,字千一,自号无相居士,殿试第三名探花,柘荣湄洋陈氏四世祖。陈桷处于南北宋交替时期,金人南侵,中原板荡;北宋二帝北虏,南宋立基未稳,秦桧一味奉行割地求和之策.正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沾巾”的内忧外患的战乱年代。陈桷历经徽宗、钦宗、高宗、孝宗帝四朝,是南北宋政坛上一位军政要员。他力主抗金.首察金人南侵之谋;多次上疏为民请命,致力向宋皇建言图治。  相似文献   

20.
怪杰张之洞     
张之洞才思敏捷,聪明好学,有天才少年之称。据说,张之洞在参加殿试被点为探花后向慈橹太后谢恩时,慈德太后给他和翁曾源状元。万崇后榜眼出了上联,请他们三人对下联,谁好谁坏,由宝均、徐桐评判。最佳者,收为太后门生,并立授官职。然后,慈橹故作沉思状,缓缓说道:“洛水灵龟献寿,无数五,地数五,五五还归二十五,数数定元始天等,一诚有感。”张之洞不愧是天才,几十年的寒窗没有白过,在这关系到他前途命运的紧要关头,他抑制了自己的紧张,率先答出下联:“丹山彩凤呈祥,雄声六,雌声六,六六总成三十六,声声祝慈橹太后,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