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收藏家》2014,(1)
<正>求其贵贱雅俗之别而已。然彩色牡丹未必不高雅,墨牡丹未必无俗态,其不同,全在画人技道修为耳。若乏精纯之技、旷达之心胸、高清之趣味,万不能得牡丹之庄正、典雅之美。当其落笔之际,凡位置形色、笔墨、气息,皆透显其品格。广琴擅画牡丹,无论墨者彩者,俱能得其雅趣。此一组墨牡丹,乃洛阳写生,素朴自然、娴静绰约,可谓得乎道,进乎技,入乎雅者。  相似文献   

2.
<正>花卉鸟雀自唐宋以来就是艺术品使用最为广泛的纹饰,如牡丹象征着富贵,绶带鸟象征着长寿,鹌鹑象征着平安,等等。明清至民国时期,这类题材经久不衰。即使一个一寸见方的小牌子,工匠也还是能够在有限的空间雕刻出一朵牡丹或一只绶带鸟,以表达人们对荣华富贵、绵长福寿的企盼和向往。白玉镂空花篮鸟纹佩,和田白玉质,明代,高4.4厘米,宽3.4厘米。这块玉佩引人注意的是花篮雕得十分精细,相互连接、每排错开的菱花间隙很小,是用铁锼子一点点拉出来的,相对而言,花篮里花和鸟处理得比较简单,不那么灵动。这块玉佩色洁白,肉眼可以看得见一粒一粒的状若动物脂肪的"脂肪粒"。明代  相似文献   

3.
《收藏家》2014,(3):I0009-I0009
1999年春,我到洛阳写生.得《洛阳牡丹写生画稿》一册。那时我在杭州上学,写生课和同学在玉泉公园写生.得见一株正开的牡丹.钱选画的那种.——浅粉的花冠,粉绿的枝叶.袅袅娜娜,亭亭于初春的丛林中.仿佛仙露明珠。我们都用白描画它,好像谁都不愿放过一个细节。有个同学.趴在地上,把所有的枝叶都画了下来。画时陶醉,画完后再看就不对了——枝叶前后贴在一块——并不好看!后来.有同学提议.上洛阳去吧.那里花更多.接着画。“洛阳四月花如锦”!但游人也多.干扰多。  相似文献   

4.
吴如艳  陈凤舞 《神州》2013,(9):13-13
空白,有时是一种悬念,使想象力得以伸展双翅,在畅通无阻的空间任意翱翔。空白,有时是一种祥和,使喧嚣纷乱得以沉淀缓和,在不疾不慢的节律中绽放静谧之美。空白,有时是一种纯粹,使诱惑浮夸得以屏蔽,在始终如一的心境里聆听心之真声。然而,更多时候,空白,是一种遗憾。有一种空白叫做未曾发生,是如白纸始终未能被色彩渲染;如孤独的弹奏着始终未能被知音倾听;如美丽的花朵始终未能被知心人采拮。无始,就连终也不肯到来。这样的空白依然保持着初始的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4,(1):I0009-I0009
大凡宫廷,民间画师皆喜绘牡丹,大凡文人画家更喜绘梅兰竹菊或只绘墨牡丹。概各取其寓意.求其贵贱雅俗之别而已。然彩色牡丹未必不高雅.墨牡丹未必无俗态.其不同.全在画人技道修为耳。若乏精纯之技、旷达之心胸、高清之趣味.万不能得牡丹之庄正.典雅之美。当其落笔之际.凡位置形色、笔墨.气息.皆透显其品格。广琴擅画牡丹.无论墨者彩者.俱能得其雅趣。此一组墨牡丹.乃洛阳写生.素朴自然.娴静绰约.可谓得乎道.进乎技.入乎雅者。  相似文献   

6.
兰花是一种珍贵、神奇的草本植物,生长于深山野林,枝叶典雅,花朵幽香清新。自古以来,人们就把兰花视为高洁、典雅、爱国和坚贞不渝的象征。  相似文献   

7.
灾害公祭作为一种公共社会活动和仪式象征体系的一部分,可以折射出国家意识形态与社会文化传统的关系。"东方之星"游轮翻沉事件发生后,政府采用民间俗信"头七"的时间举行公祭,而公祭之仪式、内涵、主体却与传统俗信差异极大。在此背后,隐含着世俗性事件处理与信仰性阴阳沟通仪式之间的矛盾,也体现出世俗权力借公祭将死亡意义价值化、意义化的一贯逻辑,更进一步表明国家权力所型构的公共"纪念"仪式与民间俗信所支撑的个体祭祀之间的生死观存在差异。而透过对当代社会"祭祀"与"纪念"之间复杂关系的分析,可以透视唯物主义生死观和传统信仰正呈现一种既交汇又对峙的微妙关系。  相似文献   

8.
心曲 《南京史志》2009,(10):28-28
花之王者,是为牡丹;花之君子,是为莲;花之隐者,是为菊。周敦颐一篇《爱莲说》将这三种花性表达得淋漓尽致——“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相似文献   

9.
明、清两代有关书籍记载,唐寅画师承周臣,亦多取法李唐、刘松年,兼采元人法。明毛大伦《增广图绘宝鉴》评唐寅说:"山水、人物无不臻妙,虽得刘松年、李晞古之皴法,其资秀雅,青于蓝也。"清恽寿平在他所题唐寅的画跋里写道:"笔墨灵逸,李唐刻画之迹,为之一变。"也都明确道出了他的师承渊源。但是在我所看到的藏画中,却有一幅唐寅仿元高房山笔法的《云山图》(图版柒:1)。此图的下半部画左右两坡岸,坡岸中间有一座精致的小桥相连,一乡民从右边行过小桥,走上了左边的坡岸。坡岸上树木苍郁。画的中段是一带烟水迷濛的谿岸,上半部则是远  相似文献   

10.
认识孙幼明老师缘于他的一幅牡丹画,那是儿个月前的一天,当时我去拜访一位客户,结果在玉鸣轩艺术品交易中心的一间画廊里见到孙幼明老师的作品,那是一幅不大的牡丹画,当时就把我吸引住了,作品上的牡丹花与平时常见的大红大紫的牡丹画感觉不同,娇艳而不俗气,淡雅诱人,仿佛还散发出阵阵清香,  相似文献   

11.
李晖 《民俗研究》2002,65(1):157-168
浩瀚的唐代诗海中,蕴藏着以"催妆"为题的篇章,尽管它在"诗海"占据的"股份"甚小,但表现得却风采不凡.请看徐安期的这首<催妆>诗: 传闻烛下调红粉,明镜台前别作春; 不须满面浑妆却,留着双眉待画人. 细品诗句,可知这里描绘的所"催"的对象,是位女子.她夜晚"烛下"在"明镜台前",调着胭脂红粉在妆扮自己.一个"春"字,既显露出年轻女子的妙龄,又象征她有着春光一样的丽容美貌."催"的方式也是别出心裁,不是粗鲁地呼唤,而是婉言地相劝:不要把"满面浑妆"了,得"留着双眉",以待"画人"去画.汉代张敞为妻画眉典故的借用,更增添了诗中意境的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2.
徐扬号云亭江苏吴县人,家住阊门鱄诸巷,是乾隆年间有名的院画派画家.他专长山水梅花,作品见于著录者三十五种,有不少一直保留到现在.乾隆十六年,清高宗南巡到苏州时,徐扬因献画而入画院.后来得到乾隆的赏识,"十八年钦赐举人,宫内阁中书".乾隆二十四年九月,又完成了"盛世滋生图"一卷.顾名思义,他是想通过该画描写出当时苏州市面繁荣的盛况,来颂扬当时"国家治化昌明超轶三代,辐员之广,生齿之繁,亘古未有"的所谓"乾隆盛世".这幅极其珍贵的画,曾保存在清宫御书房,后被溥仪窃出,解放后归东北辽宁博物馆收藏,1959年调来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陈列."盛世滋生图",是一个长卷.据画后作者的自跋:"其图自灵岩山起(在苏州城西二十五里),由  相似文献   

13.
牡丹锦鸡     
《收藏家》2019,(12)
<正>1945年设色纸本尺寸:126×54厘米钤印:于照之印、非闇、玉山硕斋款识:故内御苑牡丹枝干奇丽,此浮碧亭前所得画本也。写奉信伯仁兄博笑。乙酉冬,非闇于照。说明:此作品为文物公司旧藏。此幅《牡丹锦鸡》,为文物公司旧藏。于非闇取春之花、夏之叶、秋之干萃于一枝,运用勾勒平涂、双沟渲染之法而成,源于现实而高于现实,尽与自然相吻合。构图丰富,牡丹为主,又俱锦鸡,主次分明而互相呼应。画中牡丹花头造型饱满,置于画面中央却无偏坠之感,得益于作者对牡丹花叶与花头多寡分配、颜色对比的精心布  相似文献   

14.
中华书局版《旧唐书》卷四十一《地理四·邕管·贵州》有“乌浒之俗:男女同川而浴;生首子食之;云宜弟,取妻美让兄;相习以鼻饮”。其中将分号标在“云宜弟”之前,则“宜弟”乃“取妻美让兄”之谓.这种理解,笔者认为是不正确的.“宜弟”究竟为何义?《墨子·节葬下第二十五》云:“昔者越之东,有(车亥)沭之国者,其长子生,则解而食子,谓之宜弟.”《墨子·鲁问第四十九》云:“楚之南有啖人之国者,其国之长子生,则解而食之,谓之宜弟.美则以遗其君,君喜则赏其父,岂不恶俗哉!子墨子曰:‘虽中国之俗亦犹是也’.”《后汉书》卷116《南蛮列传》载:“(交址)西有(口敢)人国,生首子辄解而食之,谓之宜弟.味旨则以遗其君,君喜而赏其父.取妻美则让其兄.今为乌浒人是也.”  相似文献   

15.
六道轮回圈←圆环形的图案表示永远继续之生死。整个轮回图被巨大而凶猛的魔王阎罗法王四掌支撑着,象征把整个世界都控制在掌中的无明。大轮分为三至四层:轮心画鸠(或鸡)、蛇、猪,分别代表着贪欲、嗔恶、愚痴三毒,象征众生轮回之苦的根源,比圆心略大一圈的画面画着直立和带索倒悬的人,分别象征着善趣和恶趣;其外一圈内  相似文献   

16.
中国历史博物馆于1982年征集到长沙徐氏收藏的清代边寿民《芦雁杂画册》一件,纸本,设色。画共十二开,其中芦雁画六开,杂画六开,每开画心纵24、横36.4厘米;最后有严经邦跋一开。此件册页反映了边寿民的主要作品风貌,为研讨他的绘画艺术提供了较好的素材。第一幅《泼墨牡丹》。花心浓墨点画,向外依次渐淡渲点花瓣。枝叶挺拔,每叶以三笔不同墨色点就,淡叶略加勾勒。整幅画鲜明、干炼。题画诗为"街头扑面卖花儿,  相似文献   

17.
王墨 《神州》2012,(3):106-107
中国画讲究意境之美。大画家吴道子说:“意造景生。”那种“似而不似,不似而似”的意境,以无尽的诗情使观画者产生无尽的美好遐想,成了中国画的一绝。所以,中国画的构图,汲取了太极图之灵韵,用S线将画面分割,大胆留白而绝不填鸭。有时欣赏一幅画,那大块的留白总能使人遐想不断:这里似有一叶扁舟云中去,那里似有飞流瀑布天上来;  相似文献   

18.
黄海霞 《神州》2011,(25):56-60
一次,在著名书法家张瑞龄的书画院参观时,我看到了一幅绿色的牡丹图,当时冲击我眼球的是画图的色彩和牡丹跳脱出"墙"的娇艳,那种绿,像初春的柳芽;那般翠,却翠得清透艳丽,令人心醉。那花中之王,一朵朵层层翻卷怒  相似文献   

19.
东风骀荡,百花盛开。春天,是花的季节。花,是春天的象征。在万紫千红中,雍容雅致的牡丹冠绝群芳,被尊为“花中之王”,誉为“国色天香”。因而有人说,谁如果没有看过灿然怒放的牡丹,可以说并没有真正看到春天的美丽。如此,牡丹庶几可以作为春光的代词了。我国人民历来都把牡丹作为富贵吉祥、繁荣幸福的象征。赏牡丹、咏牡丹、画牡丹不知引起多少人的情趣。爱新觉罗·毓峨《春满人间》(见本期封底)即本着这种传统鉴赏心理和审美追求,以花寓意,化物为情,寄托了画家的美好祝愿。  相似文献   

20.
正不到新疆,不知中国之大;不到伊犁,不知新疆之美。而赛里木湖,绝对是新疆伊犁风景线上最耀眼的存在。进入6月,赛里木湖畔花海无边,雪山壮丽,风光如画。广袤的草原在雪山掩映下,处处绿草如茵,鲜花盛开,构成一幅优美和谐的天然画卷。赛里木湖位于新疆博尔塔拉蒙古自治州境内,蒙语称"赛里木淖尔",意为"山脊梁上的湖"。这个被称作"大西洋最后一滴眼泪"的地方,雪山、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