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系玉人 《收藏家》2000,(2):28-33
“穿金戴银”是古今中外、世界各族妇女们的心爱。现已从女士扩展到男士。中国妇女“不施粉黛”几十年,改革开放后,突然如蒙“大赦”一般,奔向金银柜台。近几年又开始了对珠宝与玉的追求,新疆玉、青海玉、北京玉、辽宁玉、河南玉、贵州玉等等遍地开花。风雅女士用一根丝线系着一块美玉,作为时髦的装点,白发婆婆怀揣一块玉石以辟邪消灾,由此可见玉有着多么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记得小时候,躲在被  相似文献   

2.
王童 《丝绸之路》2022,(2):32-37
我国的玉器从旧石器时代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历史,涉及到生活的各个方面,逐渐形成了非常严格的用玉制度。而丧葬玉作为其中的一支,其分类较多,本文重点谈丧葬玉中的玉覆面。玉覆面也称为“玉幎目”“缀玉覆面”“玉掩面”,到后来逐渐发展成“玉面具”“玉头套”,是贵族才能使用的。本文通过对玉覆面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出土情况的整理研究来了解玉覆面的类型、特征及其发展分期。  相似文献   

3.
汉代是中国玉器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重要时期。以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为主体的中国古典玉器,在东汉末年基本上结束了,此后的中国玉器逐渐进入以装饰用玉和观赏用玉为主体的新的发展时期。探讨汉代礼仪用玉的渊源及其演变过程,对了解中国古典玉器将具有一定的重要意义。本文所论的礼仪用玉,包括古代贵族阶层祭祀、朝聘以及其他各种礼仪活动所用的“礼玉”(或称“祭玉”)、“瑞玉”及仪仗用玉等。 一  相似文献   

4.
齐玫 《收藏家》2009,(5):51-56
“盛世藏玉,乱世存金”,盛世人们对玉的尊崇、欣赏、渴求,使玉器在清乾隆时期长足发展,乾隆玉成为中国古代玉器发展进程中最耀眼的光芒。  相似文献   

5.
试论山西出土的玉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什么是玉呢?古今所指颇有不同。大体上分为两种,一是广义上的玉。许慎《说解字》日:“石之美有五德”为玉。另一种则是狭义上的玉,只有硬玉和软玉才能称之玉。我们认为“石之美”为玉,更符合我国实情。  相似文献   

6.
理、厘、防、■同源考张希峰理,《说文》“治玉也”,段玉裁注“《战国策》:郑人谓玉之末理者为,是理为剖析也”。“理”古音来母之部,字认玉,本括剖析切割玉石,加工成器。《韩非子·和氏》“王乃使玉人理其而得宝焉”,“理”用其本义。“理”表示象治玉一样剖析区...  相似文献   

7.
走遍昆仑盛产美玉的群玉之山,玉是什么?很难下一个确切的定义。在平常人的眼里,玉,是贵重物品,在哲学家的思想中,玉,升华为抽象物;对玉的看法,自古从来都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几千年玉的故事都源自昆仑山,史书上从来没有记录的生活在昆仑山中的人是怎样看待玉的。在群玉山中遇到牧羊少年雅勒昆,我问他:“玉是什么?”他回答:“玉是昆仑山的心!”听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14,(1)
<正>中国玉器制作源远流长,在长达七八千年的发展历史进程中连绵不断,相沿不衰。先民们相信,透过通灵的美玉能汲取神明的智能,与天地交流对话。由最初以"苍璧礼天"帝王贵族专属的神器,再到"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士大夫们的佩饰玉,发展成为宫廷陈设、书房摆设的把玩用玉。沈阳故宫院藏40余件青玉雕刻玉器,多为清代宫廷制玉,玉料十分讲究,主要以新疆和田玉为材质。本文仅从院藏清宫玉雕工艺品中撷取几十余件青玉制品,就其材  相似文献   

9.
春水玉赏析     
杨玉彬 《收藏家》2009,(9):45-52
“春水玉”是以“海东青(鹘)捕捉天鹅(雁)”为题材构图、反映我国北方少数民族春猎生活内容的一类造型别致、工艺精美的装饰玉,过去人们不识其内涵而多存在断代、释义之误,自杨伯达据故宫藏玉爬梳文献考释出此类玉承载的文化内涵与流播背景后,“春水玉”作为一类具有浓郁北国民族风情的特色玉种越来越受到藏家与研究者的关注。  相似文献   

10.
殷志强 《收藏家》2000,(5):50-51
汉代是中国琢玉史上丧葬玉品种较多的时期,玉握豚(亦称玉握猪)是较有代表性的一种,曾风光一时,对后代玉器亦有一定的影响。1996年,我在撰写《汉代玉猪与后代仿品》一文时,当时以为已把汉代玉握豚“一网打尽”了。当拙文于1996年8月在《收藏家》18期上发表的时候,承徐州博物馆馆长李银德先生惠许,我在该馆库房观摩玉器,突然发现我的小文“挂一漏万”,原来我文中关于玉握豚文的资料,仅收了具象玉握豚,漏了抽象玉握豚这一“半壁江山”:江苏徐州地区出土的汉代抽象玉  相似文献   

11.
宋海洋 《收藏家》2010,(7):73-78
一.美石家族中的水晶和玛瑙 “美石”是一个很宽泛的概念,其中人们最为熟识的当属玉石。学术界对于“玉”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玉”是玉石中最常见.最受人钟爱的主流石材,光洁,温润,色美,含而不艳,以纯净温润为贵,品种包括白玉、青玉、碧玉、黄玉、墨玉等。而广义的“玉”,指涵盖多种质地的美石家族,不仅包括玉,  相似文献   

12.
两周“佩玉”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所讨论的“佩玉”,是古文献中的一个专有名词,它和平常意义的“所佩之玉”有所区别。《周礼·天官·玉府》:“共王之服玉,佩玉,珠玉。”郑玄注引《诗传》曰:“佩玉,上有葱衡,下有双璜衝牙,(虫宾)珠以纳其间。”又《毛诗·郑风·女曰鸡鸣》:“知子之来之,杂佩以赠之。”传曰:“杂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类。”此处的杂佩,也即本文中的“佩玉”。综上,周代所谓的佩玉,或称杂佩者,并非泛指单一的玉佩饰,而是由诸多特定玉件  相似文献   

13.
玉瓮与团城     
紫禁城出版社出版的《清官词选》里,有一首宫词,题目为“题大玉瓮”,词曰: 胜地瀛台接水滨,朝来内诏宴词臣。 承光殿里多彝鼎,学士偏歌玉瓮春。 词中所说的“玉瓮”,就是北京北海公园南门外西侧团城上的玉瓮,也叫“渎山大玉海”。 说起“读山大玉海”,不能不简单说说团城。 团城,这是一座四台式的古老建筑,已有八九百年的历史。最初,这里是用挖湖的泥土堆成的小岛。金朝最早在这个岛上建造了大宁离宫的一部分。金章宗与他的宠妃游幸到此,见周围风景如画,章宗曾出上联曰:“二人土上坐。”其妃对曰:“一月曰边明。”妙联被广…  相似文献   

14.
严钊周 《南方文物》2000,(2):117-117
西汉初年政局渐趋稳定,社会经济逐步得到恢复。到西汉中期已有所发展。当时汉武帝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罢黜百家而独尊儒学。先秦时期儒家的“君子贵玉”思想得到了继承和发扬。还提倡孝道等伦理道德,厚葬的习俗大为流行。汉代的皇室贵族等上层阶层的人们生前佩玉,死后也用大量的玉器随葬。这时期的玉器制作因此得到了蓬勃的发展。汉代用玉不仅数量多,种类也颇多。前朝的礼仪用玉逐渐减少,而开创了新的玉器类型,如玉剑饰、韘形佩、“翘袖折腰”的玉舞人等装饰用玉开始盛行。特别是丧葬用玉显著增多。当时的丧葬用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玲玉、握玉及玉面饰等。  相似文献   

15.
玉与史前观念何利群玉器作为中华古老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慢长的发展历程中不仅广泛应用于祭祀、朝觐、丧葬、装饰等领域,而且被后世赋予道德观念而人格化,赋玉以德,喻人以玉。可以说,中国古代对于“玉”的理解就是伴随着其逐渐明确且日益丰富...  相似文献   

16.
自古以来,绿松石就深受藏胞们喜欢。它被用于第一个藏王的王冠,是藏传佛教中的供佛七宝之一,西藏人出嫁女儿时,也要送颗绿松石给女儿。可以说,绿松石作为西藏文化的一种显著特征,至今仍燃烧着不灭的火焰。 古老历史 绿松石,又名绿宝石、松石,是世界稀有的高档玉石,因其形态万千,色泽艳丽柔和,石质坚硬细腻,光泽温润而闻名。绿松石在国际界被定为十二月份生辰石,寓意“幸福、吉祥、成功”。据称,绿松石具有神奇的灵性,能使愿望成真,驱邪降福、保佑平安。而在矿物界和医学界,又有较高的药用价值。自古便与“和田玉”、“独山玉”、“岫玉”一起,被并称为“中国四大名玉”。  相似文献   

17.
古玩玉器     
一、玉器的功能和价值 古人有“黄金有价玉无价,藏金不如藏玉”之说。后世流行的“宝”字就是家与玉的组合,可见玉的价值之高,显示出它的不可替代的价值。对玉器进行价值评估,首先必须了解其原材料——玉的质量和价值,然后判断玉器的文物、艺术和实用价值,三者综合评估才能准确得出玉器的价值。衡量古玉器价值还要看其时代特征,雕琢工艺,  相似文献   

18.
德符之思     
李红霞 《收藏家》2006,(5):16-18
“古人辨玉,首德而次符。说文曰:玉,石之美,有五德……是玉与石所异惟德耳。管子云:玉有九德。聘义云:君子比德于玉。其说视汉儒尤详焉。若言符,则王逸王部论以赤如鸡冠黄如蒸栗白如脂肪黑如纯漆为玉之符是已。于今思之,言德尚矣,言符末也。后世有膏(窃)玉之名而不知其非者,皆符为之也。故玉贵德不贵符,然此亦惟为知玉者言之,必执是以为衡。……名玉者愈多,则玉之真愈掩。”—《石雅》章鸿钊第一次接触到“首德次符”与“忽德重符”这两个词是在杨伯达先生的文章中,推崇前者、批评后者。笔者望文生义的将“德”与“符”的含义理解为玉文化的…  相似文献   

19.
贝丰  耿艺 《中华遗产》2009,(3):46-61
收藏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矩:“道行”不够的人要远离红山玉。面对市场上琳琅满目的红山“产品”,很多人选择了观望。怎样才可以分辨真假红山玉,在红山玉的鉴别上,到底有没有一锤定音式的可靠方法呢?  相似文献   

20.
2008年徐州铁刹山汉墓M11出土两件玉琥,造型颇为少见,出土位置较为特殊。研究表明,玉琥的年代为春秋晚期,宜定名为“龙首凤尾虎形佩”,发展到汉初,早期配饰功能丧失,已转变为具有葬玉功能的足部踏玉,这为研究汉代玉殓葬增加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