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花鸟画展”是南博举办的明清系列书画展的组成部分,展期从2005年9月开始,至今年4月末结束。此次展览遴选院藏清代花鸟画精品,共分上、下两部分展出:清代早期和中期为一部分,展出清代初期和中期的名家作品;清代晚期为一部分,主要展出院藏“海上画派”及其他清代晚期名家的作品。“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花鸟画展”是以朝代为序的花鸟画展,与“南京博物院藏明代花鸟画展”构成院藏历代花鸟画展览的姊妹展。这两大展览,是有关院藏绘画展中比较重要的展览,继此次院藏展后,将再陆续推出另外两大展览“清代书法展”、“明清人物画展…  相似文献   

2.
赵启斌 《收藏家》2006,(6):3-10
“南京博物院藏清代花鸟画展”是南博举办的明清系列书画展的组成部分,展期从2005年9月开始,至今年4月末结束。此次展览遴选院藏清代花鸟画精品,共分上、下两部分展出:清代早期和中期为一部分,展出清代初期和中期的名家作品;清代晚期为一部分,主要展出院藏“海上画派”及其他清代晚期名家的作品。  相似文献   

3.
本文着重对故宫博物院藏样房图文进行著录审核、识别、类型划分等方面的工作。作为课题研究的初步阶段,作者在阐述故宫藏图基本情况之后,得到如下主要结论:1.清代建筑图样研究应着眼于皇家建筑设计机构“样式房”,这较以“样式雷”冠名更加妥帖;2.样房遗图、遗文的特征反映了清代建筑设计水平,工作流程特征反映了样式房设计工作情况;3。故宫藏样房遗图、遗文具有数量丰富、内容广泛、绘制水平精良等特点。  相似文献   

4.
一纸珍藏干海宁市图书馆的清代六舟上人《宋“嬲”字砖墨拓》(以下简称“嬲”字砖拓”),让人眼前顿觉一亮。砖古,是一块六舟所藏的晋代古砖,又被主人琢磨为一方砚台;字奇,上边有一个两“男”夹一“女”的“嬲”字;墨拓上题识、钤印部出自一代名家学者之手,弥足珍贵。  相似文献   

5.
《收藏家》2014,(1)
<正>"小莽苍苍斋"以专藏清代学者墨迹著称。斋主田家英出于"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写一部新清史"的目的,尤其注重寻觅文人书札。至10年浩劫前夕,已入藏清人信札600余通,涉及清代学者、书家、官员、文士300余家。这批藏品的时限,上溯至清康熙五年,下止于民国初期,跨越250余年之久。内容涉及对国事吏治的评议,艰难生活的记载,文人交往的描述,学术探究、典籍整理、修志续谱、雕版印书等等的讨论。  相似文献   

6.
张舜徽论清代学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舜徽赞赏清代学者的通人之学,表彰扬州学派治学能“创”能“通”,这对打破学术研究分工太细的狭隘现象,是有现实意义的。他还总结了清代学者实事求是的治学之道,认为是比较接近科学的方法,在今天仍有参考价值。张舜徽评判清代学术的治学趋向,分为“清初”、“乾嘉”、“道成以下”三个时期.赞扬清代学者经世致用的治学精神。张舜徽还对清代学术有关的史实和学术界尚存争议的问题,进行了精细考证,突破前人成说,提出己见,充分显示了他的朴学功底和严谨的学风。  相似文献   

7.
我国传统肖像绘画艺术历来主张“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故又有“传神”、“写真”之称。这里介绍的六幅故宫博物院藏清代画家肖像画,既如实描绘了这些著名画家的外貌特征,又生动地刻划出了他们鲜明的个性。这些画幅,反映了清代肖像画的多种风格面貌,也是我们进一步认识这些画家的重要资料。  相似文献   

8.
余丰辉  周铁铮 《中国钱币》2007,(4):41-42,33
衡制、平色是研究金属货币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清代西藏银币是否采用统一的货币计量衡制与平色说法不一。一说清代两藏地方政府铸造银币衡制均为中央库平,“两藏钱币自始至终所使用的衡制,与中央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9.
湟源排灯,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古韵浩荡,光彩夺目.起源于清代中期,发展于民国,改革于新中国,至今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湟源扼“唐蕃古道”之险塞,居“丝绸南路”之要冲,是汉、藏、蒙古、回等各民族聚居的地方,自古以来为中原入藏的门户,素有“海藏咽喉”之称,清代民族贸易繁荣昌盛,又有“茶马互市”“环海商都”“小北京”美称,蜚声中外.  相似文献   

10.
清朝施政西藏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因而历来为国内诸多学者所重视。本文旨在概述清朝统治西藏的过程,并择要综述近十余年国内学者关于清朝对藏政策和措施等课题的研究,为今后进一步研究提供方便。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谓“清代施政西藏”仅限于清政府对西藏地方中心地区的政治统治,在川藏边地进行的“平定大小金川”、“改土归流”等不列入本论题。此外,台港学者对这一课题亦颇重视,惜其近年来研究成果笔者得见较少,拟待来日另文专述。  相似文献   

11.
清代学者郑之侨《六经图》久传于世,甚少有学者研究,其图内容真伪迄无考论。今以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郑之侨《六经图》为研究文本,勾稽相关史料、出土实物等进行考释,知郑之侨《六经图》部分内容有可商榷之处,今指擿其失,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2.
清代中后期,南海孔广陶的藏书号称三十三万卷,富甲羊城,被称为“南孔北方”即河北方功惠,河南孔广陶。孔广陶(1832-1890)字少唐,广东南海人。以盐业起家,富收藏,喜刻名籍。为广东近代著名藏书家和刻书家。藏书处称“三十三万卷书堂”。关于三十三万卷楼藏书书目,据民国学者伦明称“闻书目已编就而未刻,想佚之矣”。其实《三十三万卷楼藏书目书目》并未佚失,现藏于中国科学院图书馆。2000年此稿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之《四库未收书辑刊》第拾辑中,使我们可以窥见南海孔氏藏书的面貌。  相似文献   

13.
曾自 《百年潮》2012,(2):50-52
正2011年10月27日,《小莽苍苍斋藏清代学者法书展》在国家博物馆开幕。小莽苍苍斋是父亲田家英的书斋名,展览的展品是父亲生前的旧藏。参观展览的人们,无不对田家英在传统文化传承上的认知和作为深表敬佩。但人们只知道田家英学识渊博,很少知道他缘何萌发了收藏清代学者墨迹的想法。下面,我根据我和母亲的记忆,讲讲父亲的收藏以及相关的往事。  相似文献   

14.
清代藏书家黄丕烈云:“藏书以奇秘为主,不必论刻之宋金元明也。即如此等书世不多见,即为秘矣。”这里介绍故宫藏秘籍二种,以嚮读者。  相似文献   

15.
莫友芝影山草堂藏书考证——兼与杨祖恺同志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道光、咸丰年间,独山莫友芝影山草堂崛起于西南,在贵州开创了一代藏书治学之风,同治年间,莫友芝寓居金陵,更广为搜访,多得故家散佚秘籍,仍以“影山草堂”颜其藏书之处,雄视当时江南诸大藏家,他又以版本考订的精审,目录学上的湛深造诣而卓然成家,毫不愧于清代最有成就的目录学家之列。事实上,他是集学者、诗人、书法家、藏书家为一身,其多方面成就又无不与他终生系之的藏书事业有关。而他不辞辛劳收集传藏了大量珍  相似文献   

16.
清朝《藩部要略》稿本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藩部要略》乃清代学者祁韵士所撰。该书正式刊行于道光间,而它的初稿或“底册”却草成于乾隆末年。祁韵士任乾隆朝国史馆总纂官,受命敕撰《钦定外藩蒙古回部王公表传》,书成,录入《四库》,后以满蒙汉3种文字刊行。《表传》成书于乾隆朝,“底册”藏于祁氏家中50余载。道光间祁韵士之子祁藻以学政督学江苏,请李兆洛将《表传》“底册”加以改编,以私人著述刊行于世。李兆洛遂委托毛岳生编次“底册”,宋景昌补表,最后张穆亲笔改定,遂成世间道光筠渌山房刻本之《藩部要略》。本文对北图所藏张穆改定稿本《藩部要略》略加整理、标点、分段,以方圆括号标明张穆改定时的增删内容,并对改定内容加以评述。  相似文献   

17.
清代乾隆年间的历史档案和文献资料中,在述及我国西部和西南部边界的地理位置和环境时,常能见到“痕都斯坦”一名;清代宫中旧藏、现在的一些博物馆和私人收藏的文物中,亦有为数甚多的所谓“痕都斯坦玉器”(以下简称“痕玉”),这类文物  相似文献   

18.
清代前期“丁”的实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学界关于清代前期“丁”的争论由来已久 ,不少学者认为“丁”代表 1 6岁至 60岁的成年男性。何炳棣根据明清两代户口调查制度的变迁 ,指出清代前期的“丁”是一个纳税单位 ,与人口无关。然而 ,直到今天 ,何炳棣的观点并未被所有学者所接受 ,有不少学者仍在不断重复前何炳棣时代“丁”的定义 ,并造成研究中的错误。何炳棣的观点是正确的 ,但是 ,他的论证本身也存在一些问题。本文根据省一级的而非县一级的零星数据 ,进一步证明清代前期的“丁”即纳税单位 ,与人口无关  相似文献   

19.
周予同在清代今文经学研究领域贡献卓著。他从清代辑佚学成果的间接推动、清代学术的“内在理路”和“外缘影响”等方面来探寻清代今文经学兴起缘由,客观而全面。周予同善于用比较的方法来论述清代今文经学的发展进程和学术特点,反映了周予同精深的治学特点。周予同充分认可清代今文学者的创造勇气、怀疑精神和强烈的时代使命感,并肯定其对转变期中国新史学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但他同时也对清代今文学者治学的偏见和该学派的某些弊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抨击,从中反映出周予同真实的史家本色。  相似文献   

20.
清代大学者阮元任浙江巡抚时,悉心搜求并进呈了一批四库未收之书,受到嘉庆帝称许并赐名《宛委别藏》。《宛委别藏》包括政治、哲学、历史、文学、艺术、宗教、医学、地理等各类著述,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各个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