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静山先生将展其近作于穗城,嘱余为序,未敢违命。然容庚、潘天寿、李苦禅、谢稚柳、陆俨少、徐邦达诸前辈已有勉励之辞在先,余岂可置喙其间哉?忽忆杜工部《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有句曰:"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里。"此所谓"咫尺万里"四字恰可拈出,以标举静山先生所绘山水之妙。倘非大胸襟、大气象,而又能笼万物于笔端者莫办也。试观古来山水画之佳构,皆内蓄中央文史研究馆馆长袁行霈先生(右)与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吴静山先生饱满,而气势宏远,静山先生庶几近之乎?花鸟画亦其所长,举凡鹰鹫之雄悍,燕雀之轻盈,牡丹之富贵,芰荷之田田,神韵形貌,一一毕现,博采众家,自出机杼,颇有可观者。至于书法,则众体兼备,不拘一格。以  相似文献   

2.
重阳亭位于剑阁县鹤鸣山之临顶,始建于唐大中八年(854年),千余年来屡建屡圮,现存之亭为1983年仿唐重建。“重阳亭”之命名,据清道光二十四年石碑,镌刻之《重修重阳亭记》铭文称:“是亭以山为名也,阳者何?山之东朝阳所升也;重阳者何?其山层峦叠岘,如重光之荡摩崖上下间也”。鹤鸣山位于东方,又名东山。太阳每从山顶升起,十二时后,阳光反照,山间摩崖重光灿灿,故以“重阳”二字为亭命名,其韵味甘甜,雅俗而隽永。 唐宣宗大中年间,蒋侑由湖北江陵县令擢升为剑州(今剑阁县)刺史,在任三年,实施惠政,民康物阜,社会安宁,且重视文治。剑州城治,四山环抱:东有鹤鸣、西望  相似文献   

3.
《笠翁一家言初集》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强 《文献》2006,(4):51-60
李渔虽以戏曲、小说名家,但其诗文也自有特色,诚如其《一家言释义》(自序)中所言:"未经绳墨,不中体裁,上不取法于古,中不求肖于今,下不觊传于后.不过自为一家,云所欲云而止."①清代文人中,诗文集流传于后世且迄今分布广泛者,李渔无疑是一个.  相似文献   

4.
正一引言:"異"與歷史的邊界《春秋》繫年的最後一年,即"魯哀公十四年",其下記載:"(哀公)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1)《公羊傳》給出了這樣一段解釋:十有四年春,西狩獲麟。何以書?記異也。何異爾?非中國之獸也。然則孰狩之?薪采者也。薪采者則微者也,曷爲以狩言之?大之也。曷爲大之?爲獲麟大之也。曷爲獲麟大之?麟者仁獸也。有王者則至,無王者則不至。有以告者  相似文献   

5.
正1941年12月生,广东茂名人。古文献研究专家、书法家。原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广东省书法家协会主席、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1997年12月受聘广东省文史研究馆馆员。陈永正先生字止水,号沚斋,原籍广东茂名,世居广州。沚斋师的字号名讳,与《诗三百篇》中的"湜湜其沚"有关。《说文解字》段玉裁注有云:"止者,水之澂定也""湜湜,持正貌。""己之持正守初,如沚然不动摇。"  相似文献   

6.
文物1960年3期上刊载了于省吾、姚孝遂两先生的"楚公?戈辨伪"—文,认为文物1959年12期介绍的楚公?戈,是一件"赝品",并例举了六条"理由"证伪.于、姚两先生这种对文物负责的精神,是值得欢迎的.但是,我们认为于、姚两先生所例举的理由,都不足以确定此戈是赝品.1、铭文方面:于、姚两先生认为"戈字在纳柲之后,势必为夹柲所掩.凡戈类铭文的部位适当于内柲处者,其铭文必伪无疑".铜器铭文从西周到战国,不外"铭德纪功"和"物勒工名以考其成",所以战国时代戈戟铭文,无不刻有工师的姓氏.为了便于考成,将铭文刻在戈内的末端,确系当时的惯例.但是,西周和东周其时正处在铭德纪功这个  相似文献   

7.
张雨 《文史月刊》2010,(6):56-57
<正>方成著名漫画家方成先生也曾为自己写下自传。"方成,不知何许人也,原籍广东省中山县,但生在北京,说一口北京话。自谓姓方,但其父其子都是姓孙的。非学画者,而以画为业。乃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但宣读论文是在中国文化学会。终生从事政治讽刺画,因不关心政治屡受批评。  相似文献   

8.
二苏"五经论"归属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永新 《文献》2005,(4):179-194
"五经论"--《礼论》、《易论》、《书论》、《诗论》、《春秋论》,分别见于苏辙《栾城应诏集》卷四"进论五首"和今本《苏轼文集》(以明项煜序刻《东坡先生全集》七十五卷本为底本)卷二"论",篇次虽异,篇目则同,文字略有异同.这五首经论当为应制科时所上之进卷,是研究二苏学术思想,尤其是经学思想的重要资料.目前的情况是一文两用,研究苏轼者用之,研究苏辙者亦用之.这实际上是不严谨的,也是不科学的;但在归属不明确的情况下又是无可奈何的.那么,"五经论"究竟是苏氏兄弟何人所作呢?本文试作考辨,就正于海内方家.  相似文献   

9.
<正>传统的景德镇制瓷分工鲜明、工艺精湛。炼泥的只管炼泥,拉坯的只管拉坯,彩绘者也是画者,画而不染,染者,染而不画。从毫不起眼的土到美轮美奂的瓷,这变化中的奇迹,写就一部制瓷技艺的煌煌巨著。瓷之美,熔之器唐代高宗武德四年,有个叫陶玉的镇民烧造出"土埴白壤,体稍薄,色素润"的瓷器载入关中,且贡于朝,被称为"假玉器"。宋代以来,景德镇的手工制瓷业不断发展,形成分工精细、组织有序、产能可观的规模化生产。与此同时,工匠们不断进行技术上的探索、改进和创新,生产出介于青瓷和  相似文献   

10.
正自从在北京师大中文系读研之后,我就一直非常喜欢读启功先生的诗词。可惜没有注本,所以难免遇到弄不懂的问题。幸而有机会向先生当面请教,所以往往有意外的收获。先生有一段写在临摹南宋画家郑思肖《国香图》上的题画语:"所南翁,心独苦。画幽兰,不画土。肖即有可思,構宁无自侮?谁实助了金安出虎银蒙古?"这里的"金安出虎银蒙古",就实在无法理解。先生1978年过辽东时曾写过一首诗:"闼门如镜沐晨光,想见珠申世望长。我愧中阳旧鸡犬,身来故邑似他乡。"诗中的"闼门",字面意义似为小门,但讲不通。  相似文献   

11.
葛宇 《收藏家》2005,(10):63-63
两年前,到爱新觉罗·兆瑞先生家作客,见客厅中挂有一横幅绘画,画面是一株五穗谷子,右面周祥工整的楷书,是雍正皇帝亲书颁示的郎士宁《瑞谷图》。笔者平生所见中国绘画,大都是山水、人物、花鸟几种题材,当然也有“清供图”之类,画些菜蔬果品,无非文人雅趣。但以单纯的农作物入画,且画得如此精致,还是有生以来第一次得见。兆瑞先生见我久久驻足画前,遂笑着说:“这是依据原件仿真复制的,原画藏于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相似文献   

12.
宣平元宝铸何时?北宋遗风似曾识。史书不载无从考,留给后人不解迷。篆书宣平元宝,出水于襄樊汉江,史书钱谱无载。《古钱大辞典》仅有"宣平元宝,华怡亭云篆书"十字。此钱  相似文献   

13.
<正>"秋高气爽自然降,酷暑终极自躲藏。"处暑来了。"立秋"节后是"处暑"。古书《群芳谱》云:"阴气渐长,暑将伏而潜处也。"《二十四节气解》说:"处,止也,谓暑气将于此时止也。"时届"处暑","秋老虎"日渐衰弱,暑热之气开始减退,随之而来的就是天高云淡、金风送爽的金色秋天了。此时此刻,田里的杂草已不再疯长,繁忙的田间管理也基本结束了。季节,一步一步向纵深处走去;庄稼,  相似文献   

14.
纯皇帝幸滦阳,有随侍太监某,滋扰民间。若瀛抚以善言,太监愈咆哮,乃命缚之,立加大杖数十。方敏悫公时督直省,大诧曰:"张某疯矣!"乃立劾之。上察其情,曰:"非太监恣行不法,若瀛安敢杖之?其人殊有家风,诚可嘉也。"因立擢为同知,而遣戍其太监。真圣主大度有异于人也。(清代昭连《啸亭杂录》)常言说,"龙生龙,凤生凤,老鼠  相似文献   

15.
张一民 《文献》2005,(2):281-283
<红楼梦>作者曹雪芹的祖父曹寅,在清初诗坛是一位颇具影响的诗人.他在"束发"时"即以诗词经义惊动长者","弱冠"时,其诗"清深老成".后充任侍卫、迁任内务府郎中、继任织造、巡视两淮盐务,公余皆有诗作,诗由风华而峭茜,由峭茜而精深,晚年则归于平淡.学者姜宸英称其"五言今古体出入开宝间,尤以少陵为滥觞"、"七言两体胚胎诸家,而时阑入于宋调".诗人朱彝尊更是评价他:"楝亭先生吟稿,无一字无熔铸,无一语不矜奇."  相似文献   

16.
首先需要说明的是,尽管我在<中华读书报>、<法制日报>的"名家荐书"栏目为冯天瑜先生的新著<"封建"考论>写过短篇评论,但我可能不属于有的学者所说的"吹捧者"之列,我也不习惯于吹捧.  相似文献   

17.
王时一  潘隽 《神州》2011,(26):174+176
早在20世纪50年代,考古界权威陈堂原先生就提出:"近世固有穴居之所,亦有巢居之类,以古代传说,穴居、巢居同时并有之。"吕思勉先生在@专文中说:"穴居多在寒地,巢居在潮热而多毒蛇猛兽之区。"项峻《始学篇》:今南方人巢居,北方人穴处,古之遗给也。史学家赵岐注云:"此以不溢之故,埠下已沈水中,故必巢于树上,如鸟之巢。"  相似文献   

18.
秦汉文献中的"十里一亭""十亭一乡",是真实存在的制度设计。亭的设置原则一是不能远离聚落,二是不能脱离交通。邮亭主要设置于京师与郡国、郡国与县邑的主要交通沿线,乡亭主要设置于聚落附近和郡国辖域的次级交通道路。乡亭、邮亭的辖区称"亭部",随着亭部人口的增长和耕垦的需要逐渐形成新的聚落,此即长沙五一广场东汉简牍和三国吴简中的"丘"。新的聚落称"丘"而不称"里",说明"丘"是按地域命名的,而非乡里行政组织。丘的形成既有邑居之民外迁的路径,更有移民在国家赋民草田、赋民丘地等安置政策下通过"占垦"而聚居的渠道。随着东汉地方管理体制的变动,亭部开始对辖域内散居的聚或丘行使乡部治权,出现亭部—丘的隶属关系。亭部退出历史舞台后,丘划归所在乡或另设乡统一管理,形成乡—里、乡—丘不同的管理体系。秦汉以来以联户为目的的乡里组织在聚与丘的浪潮下逐渐松动,聚落逐渐演变为地域单位,表明国家对丘的管理已经放弃了以"里"为基础的乡里编制和多重监管的传统。乡里行政编制虽然犹存,但广大乡村行政权力弱化的历程已经开始。  相似文献   

19.
李舜臣 《文献》2006,(2):182
梁佩兰(1628-1705),字芝五,号药亭,广东南海人.以诗著称于世,与屈大均、陈恭尹并称为"岭南三大家".其诗文集以吕永光先生校点、辑佚之《六莹堂集》(中山大学出版社,1992年)最为完备.然药亭一生著述甚丰,近来,笔者翻检岭南文献时,又发现一文,为吕本所未收.今辑录如下,并加以标点,供研究者参考.  相似文献   

20.
"丘"非"乡"而为"里"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吴海燕 《史学月刊》2003,(6):123-124
~~ 名称 ?笔者认为 ,此处“丘亭”与“乡亭”的说法有类似之处。“乡亭”之名屡见于《汉书》 ,“乡”为地方行政组织的名称 ,则“丘亭”之“丘”是不是也可以作同类解释 ?故顾炎武《日知录》在此条下云 :“又必有人民 ,如今之镇集。”即顾氏以“镇集”释“丘”。再以息夫躬的情况而言 ,他为食邑千户之宜陵侯 ,虽被哀帝遣就国 ,怎能住到一个“空亭”、“野亭”之中 ?因此此“丘亭”之“丘”应为当时一级地方行政组织之名称。另外 ,还有一条史料也可以为此提供佐证 ,《史记·高祖本纪》云 :“汉王……引水灌废丘 ,废丘降 ,章邯自杀。更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