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收藏家》2013,(12):87-88
自从宋元以后,文人画成为画坛的主流,画家描绘的题材也基本上以自然景物为主。于是,山水、花鸟画发展很快,而人物画进展甚微。本世纪初为人生而艺术的现实主义美术萌发,以人物为题材的作品逐渐增多,同时,西方写实画法引入中国,特别在新中国成立以后,艺术院校开设人体素描课,  相似文献   

2.
明代绘画盛行水墨山水和写意花鸟,人物画不如唐宋时代那样繁盛。然而它在继承前代成就的基础上,不仅题材范围有所扩大,表现方法也有新的创造,尤其在白描和水墨写意技法方面有显著进步,产生出一批成就卓著的画家,如吴伟、杜堇、郭诩、唐寅、仇英、丁云鹏、陈洪绶、崔子忠等人,他们以创造性的才能,为丰富和扩大传统人物画的表现方法,作出了贡献。对于后世,特别是对近代的人物画发展起着重要的启导作用。其中明代早期的郭诩是一位值得重视的人物画家。但由于史传记载阙略,流传作品不多,历来不大引人注意,然而他在刻划人物神情和笔墨表现能力上,都具有精深的造诣,应当在画史上给予一定的地位。下面试就介绍他的一部人物画集册,来研究他的人物画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3.
魏晋南北朝是一个战争不断的时代,也是一个艺术觉醒的时代,更是一个人物画大发展的时代。这一时期的人物画直接影响了后来的中国人物画坛。其中对画中人物气韵和风骨的表达则成了人物画品评的重点所在,历代人物画家无不重视对气韵与风骨的表现。本文着重分析魏晋南北朝时期气韵与风骨在人物画中的具体表现,及其画家们对气韵风骨的理解与表现,以期对今后人物画创作中气韵风骨的体现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4.
安娜 《黑龙江史志》2013,(17):231+233
泰山写意人物画就是以描绘泰山人物风情为主的水墨人物画,是泰山学院"美术学院泰山美术特色课程"之一,它旨在以泰山人物为创作题材,试图在泰山写意人物的教学和创作中,宏扬泰山文化,展现泰山人独有的勤劳与智慧。其选材以能展现泰山地方特色的题材为主,并且要适合于中国传统绘画的表现技法。  相似文献   

5.
在“扬州八怪”诸家中,黄慎以人物画独擅胜场。《扬州八怪现存画目》中收录了黄慎绘画作品7百余件,其中人物画就占了总数的一半。黄慎一生不仅创作了大量的人物画,而且内容题材也十分丰富,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方面。其一取材于古代文学作品和历史人物故事,基本承袭了传统人物画的题材,大多描绘的是文人高士、侠客名臣的懿行逸事,表现他们的高洁情操与旷达襟怀,显示了黄慎文人兼画家的艺术品位及审美情趣。代表作有《李白举杯邀月图》、《陶令簪菊饮酒图》、《春夜宴桃李园图》、《伯牙弄琴图》、《孟浩然骑驴图》、《苏武牧羊  相似文献   

6.
人物画自唐宋以来,取得长足的发展。明清以降,随着世俗文化的发展,人物画由原来的文人画逐步转向为世俗画,尤其是当时商业经济较为发达的晚清华东、岭南一带表现为甚。苏六朋便是这样一位应运而生的画家。苏六朋的画在清代嘉、道年间的岭南地区影响较大,他与另一位同时代的画家苏仁山并称“二苏”。他的以世俗为主题的人物  相似文献   

7.
清代初期绘画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宋时代,我国关于绘画的题材已经相当广泛;如:道释人物、山水、畜兽、花鸟、龙鱼以及墨笔梅竹、界画楼台等等门类很多;在以后很长的时期里,各个门都有专擅名家,但是到了明代的晚期,由于国家内外多事,前代"画院"的设置渐归停顿,专业画家已得不到统治者的重视;加以政治腐朽,以士大夫为主的画家们的颓废思想不免影响到画风,绘画题材显示了畸形的发展。自此以后,除去山水和花鸟之  相似文献   

8.
《收藏家》2021,(2)
正陈洪绶是明末清初画坛上一位富有革新精神和独特风格的人物,其绘画风格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绘画,以其独立不倚的高古奇骇格调,冲破形式,突起于晚明至清代以后的画坛,在中国人物画发展的道路上,立起一座里程碑。陈洪绶所创作的人物画图式,经明清画家的承续,"海派"著名画家的发扬光大,渐成为中国人物画由中古向近代转型的杰出代表。徐悲鸿、齐白石等现代国画大师也深受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谭崇正,湖北阳新人。1994年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现为湖北省国画院副院长,湖北大学中国画研究所所长、艺术学院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谭崇正是新时期颇具个性风采的写实水墨人物画家,他的画,笔法生动,气息酣畅,壮人情怀。无论是人物的造型,还是笔墨的运用,他都运笔自如洒脱,细腻传神,具有其鲜明的态度和风格,特别是他"以水破线、以水破面"的绘画技法在画坛独树一帜。他笔下的水墨人物画,题材多以近代历史人物为主。  相似文献   

10.
明清以降中国人物画总体上日渐衰微,但仍出现一批成就突出的大画家。福建省的上官周、华新罗、黄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继上述三位画家之后,从民国至解放初期福建省涌现出一批在海内外有一定影响的古典人物画家,如李霞、李耕、郭梁、张锵、黄羲、杨飞等,他们在古典人物画上,一方面继承了上官周、华新罗、黄慎诸多画家的优良传统,一方面融进自己的特点,并取得了较大成就,从而形成了闽派风格的人物画家群体。杨飞就是其中的重要骨干之一。  相似文献   

11.
人物画可以算是中国画中历史最为悠久的画种,唐代就曾经是人物画成熟的第一次高峰,宋代虽然是山水画的天下,但也有大量人物画精品问世。元代以后,人物画似乎呈现出一种衰退的迹象,直到明初似乎并未有多少改观。在长达两三百年的明代,虽然没有象唐宋一样的大家,但也何一些画家在人物画的发展史上起到了承先启后的作用,直接构成了后世人物画发展的基础,本要介绍的画家唐寅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2.
《收藏家》2020,(8)
正梁楷减笔画派是以用笔技法命名的一个中国人物画绘画流派。由于梁楷在减笔人物画上的特殊造诣,因而人们将这一绘画流派称之为梁楷减笔人物画派或梁楷减笔传派。梁楷减笔画派的出现是我国人物画从工笔向写意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梁楷减笔人物画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写意人物画开始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今试从减笔人物画的前驱绘画、南宋梁楷减笔画出现的社会背景、特征及其传承画家等方面,试对梁楷减笔人物画派及其绘画特色略作论述。  相似文献   

13.
于英 《收藏家》2009,(9):11-16
人物画自元代开始,已呈下降趋势,到明代更是每况愈下。正如明人谢肇制在《五杂俎》中说:“今人画以意趣为宗,不复画人物及故事。”清徐沁《明画录》记载,在明画家八百五十五人中除一些山水、花鸟画家兼善人物外,主攻人物画的仅九十六人。  相似文献   

14.
走进黔东南     
何萍 《贵州文史丛刊》2009,(1):F0002-F0002,F0003
钱文观的人物画创作从中国传统人物画经典模式的继承,到贵州民族风情人物的涉入,是画家对地域文化基因认知自觉的过程。 画家钱文观应该说才走近黔东南不久,最初是民族人物抒情小品创作。画家捕捉当地民族远离城市喧嚣的自然生存方式,与传统绘画的切合点,在意念化的传统人物画经典模式中,注入清新、抒情的气息。  相似文献   

15.
黄碧波 《神州》2013,(33):238-238
画写意人物画的人没有画工笔人物画的人多,究其缘由,主要是写意人物画没有工笔人物画好画,换言之,写意人物画比工笔人物画难度要高一些,所以那些人物画家两者选其一,首选专攻工笔人物画了。但是人物画坛不能只是工笔画一枝独秀,要真正做到中国画坛的百花齐放,写意人物画的崛起是不可或缺的。  相似文献   

16.
我国古代的人物肖像画,在唐、宋时期曾经有过一段十分辉煌的发展史;元代以后,文人的山水及花鸟画大行其道,相比之下,人物画则不甚景气,作品数量减少,从事这一门类的画家的社会地位也日趋低下,几乎与匠人相类。但这样的事实并不说明明、清以来的人物肖像画就此一蹶不振、毫  相似文献   

17.
本文就明末画家陈洪绶、晚清画家任伯年的人物画的绘画题材、形式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分析了其各自风格形成的原因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收藏家》2010,(11):95-96
齐白石(1863年——1957年)是20世纪最具创造力和影响力的艺术大师,是中国古今画家中涉猎绘画题材最广者,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涉。在齐白石人物画创作演变过程中,大体上可概括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大致二十岁到二十六岁,这是齐白石绘画起步时期,这时他主要做雕花木匠,兼习绘画,这一时期的作品,其一便是根据《芥子园花谱》中的古装人物,适当参照戏台上的人物加以整合而成的作品,其次就是“神像功对”。  相似文献   

19.
在18世纪的北京,应王府和显宦之需,出现了相当规模的人物画家群。他们以冷枚父子、莽鹄立、陈枚、崔鏏、徐玫、徐璋等为代表,最早曾受清宫画家焦秉贞的人物画风的影响,他们之中的许多人或多或少地与宫廷有过关联,受过宫廷艺术的影响,因此绘画风格形成了具有院体人物画的写实技巧并融合了西洋绘画的透视技法。他们的怍品描绘了王府和市井生活的情趣,为一方所重。其风格取向、活动地域与谋生方式均有许多相近之处,是一个既有风格联系,又各自为阵的人物画家群。  相似文献   

20.
崔振宽 《丝绸之路》2012,(11):44-46
我喜欢田庄的画,田庄的画既传统,又现代。 田庄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受过严格的现代学院教育,他的造型基础非常扎实,所以他的人物画有形象,不像传统文人画家的人物画,大都讲究笔墨而形象较概念化,田庄吸收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所以他的人物画以线造型,避开了西洋画素描的明暗光影对中国画线型的干扰。他既画出了对象的结构特征,又画出了笔墨趣味。他能正确处理造型和笔墨的矛盾,这一点是非常难得的,很多画中国画的人物画家没有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