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6年6月28日莫友艺纪念馆——影山草堂在独山落成,这是一件很有历史纪念意义的事,也是250多万布依族人民的大事。莫友艺先生是一位晚清时期的著名学者、教育家。他以学术上的卓越成就闻名于海内外,史学界称之为西南大儒。莫友艺,字子倔,号邵亭,独山县兔场乡人,布依族,生于清嘉庆十六年(181),卒于同治十年(1871)。其父莫与传先生,字犹人,清嘉庆时进土。莫友芝少承父教,勤苦攻读,在学术上和文学艺术上都有很深的造诣。在文化教育方面,执掌教坛,为贵州民族地区传播文化,培养人才,桃李遍黔疆,受人景仰。他还与郑珍合修…  相似文献   

2.
范用先生曾任三联书店总经理,人称“范老板”,因他手握书稿生杀大权,就是印数多少、酒钱(稿酬的戏称)几何,也是他大笔一挥,一锤定音。我与范公是忘年交。过从一段时间后,没大没小的我,也斗胆送他一个雅号“三多先生”。三多者,书多、友多、酒多也。  相似文献   

3.
战后派文学旗手之一的大冈升平,也是现代日本最大作家中的一位。有关外来影响问题,有理由成为他的文学构成的一个重要层面,这在大冈研究领域似乎已无需论证。 1986至1988年负笈东京期间,笔者有机会与大冈本人就他的文学进行了累计为十余个小时的对话,内中当然包括了他与基督教的关系问题。当时,在大冈未作回答之前,在座的大妻女子大学教授吉田凞生先生便慨然道:“大冈先生与基督教的关系,对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难的问题”。而大冈则接下来说道:“这对我自身说来,也一直是个难题。”  相似文献   

4.
冯友兰先生故去至今,已近六年了。他的著作的影响,任何人无法漠视;然而勿庸讳言,对他身后的评价却也毁誉不一。冯友兰先生故世日久,研究他的历史和著述的人,也日渐增多。本文所提供给读者的,多是先生细微的一言一行,然而我以为凡情琐事,却能见先生的品行和为人。耕读传家冯友兰出生在河南省唐河县,父亲是清光绪戊戍科进士。伯父、叔父也都是秀才。他的祖父虽然没有功名,但却颇有诗名,传世的几十首诗,编为《梅村诗稿》,他的诗中有一种恬谈闲适的趣味。当时邻县的一位名士为这部诗稿题了一首诗:身处人间世,心怀太古春。风流伊…  相似文献   

5.
曾立平 《神州民俗》2007,(11):76-77
丹珍多吉虽是科班出身,但他学的是陶瓷设计,属于装潢美术,却也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此后,他有很长一段时间从事行政工作,远离了美术创作。但15岁起就师从国画家李亚新,油画家胡善余、林达川先生,亲受过美术大师刘海粟艺术熏陶的多吉,艺术之梦却从没有中断。终于在不惑之年,毅然舍弃了舒适的工作,南下西双版纳,深入傣族村寨,体验多彩生活,获取人生感悟。安宁祥和的傣家村寨,使他消除了城市生活带来的烦躁不安;  相似文献   

6.
1989年2月26日,安庆师范学院教授、我的恩师乌以风先生在他的寓所——天柱山南麓的谷口草堂病逝。这个时间我是怎么也不会忘记的,但又常常怀疑先生已走了那么久、那么远。不说拨乱反正以后与先生晤谈情景仿佛如昨,就是先生蒙垢受屈之前在课堂上讲课的音容举止也多在耳在目。然而事实无情,先生去世确确实实已十多年了!  相似文献   

7.
白寿彝先生离开我们了 ,他的道德文章给我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精神遗产和丰硕的史学遗产。去年 4月间 ,在祝贺先生从事学术活动七十周年暨多卷本《中国通史》全部出版大会上 ,看见他老人家虽然较前清癯得多 ,但仍然容光焕发。他曾经告诉过我 ,住医院检查身体时 ,医生说他各个部位的器官都没有毛病。我思忖 ,他说不定有望寿登“期颐”呢 !想不到刚刚跨入2 1世纪 ,他就一病不起了。1 95 4年中国科学院历史一、二所刚创建时 ,寿彝先生是历史二所的学术委员和兼任研究员。那时我不在历史二所 ,所以和他的接触不多。我和他接触多起来 ,是在文化大…  相似文献   

8.
正北京大学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的重要诞生地之一。北京大学已故的侯仁之教授,最早在中国倡导这一学科,提出这一学科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同时他也最早投入这一学科的研究实践,做出一系列典范性研究,是中国历史地理学科最重要的创建人之一。侯仁之先生也为历史地理这一学科在中国的发展,培育了一大批人材;特别是在侯仁之先生的直接引领下,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北京大学形成了一支优秀的研究团队,对中国历史地理学各个分支领域的建设和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要写一篇介绍饶宗颐先生的文章并非易事,因为先生“业精六学,才备九能”,迄今已出版著作50亲部,发表论文400多篇,在敦煌学、甲骨学、词学、史学、目录学、楚辞学、考古学、书画、音乐、韵学诸方面都有骄人的成就,在海内外享有崇高的声誉,称他是哪一方面的“家”都不足以概括先生的学术成就。因而有学者戏称饶先生是“有家难归”的大学者。“有家难归”是因为“家”太多了,“归”到哪一家都不合适,故云。  相似文献   

10.
徐生财 《沧桑》2012,(2):17-19
中外著名的东岳泰山山麓有一座"泰山书院",那就是一千多年前由宋代的孙复主办的。当年这位平阳大儒,在多次仕途沉浮之后,抱着著书立说、传经育人的胸怀,吟咏着《诗经.鲁颂》中的句子"泰山岩岩,鲁邦所瞻",离别了故乡,走进了鲁地,登上了泰山,和石介一起创办了泰山书院,故而《宋史》上称他为"泰山先生"。本文以孙复先生生平事迹为主要考察对象,深入探讨他一生的功绩。  相似文献   

11.
第一次见到张树栋先生,还是在2013年银杏落满整个南京大学鼓楼校区的深秋时节,之前的精心准备以及同先生的先期沟通,让我们双方都对这个口述史项目充满期待. 先生虽然年纪大了,但精神矍铄,回忆起往昔岁月,更是如数家珍.无论是他幼年生活的困苦与颠沛,还是解放初期他在大西南的学习与建政;无论是他在朝鲜战争上经历的生死与别离,还是他初到南大享受和平年代中的欢乐与欣喜,先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为我们回顾了他一生不平凡的经历.  相似文献   

12.
赵俪生先生是中国史学界的一位大师,今年是他的八十华诞。他投身革命已有六十多年,从事史学研究也有半个多世纪了。从那个时代过来的史学巨匠到今天硕果仅存的已经没有几人了,先生仍笔耕不缀地劳作着。先生是1957年被划为“右派”的著名学者之一,而他的学说在今天看起来却是合于马克思的历史观、特别需要加以再认识和重新评价的学术成就和思想财富之一。他的遭遇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非常典型而且有代表性的,先生是我的恩师,曾为我的论文集作序,题为《春波与我》。作为先生晚年的学生,我仅从个人角度由感性到理性地谈一点对先生的认识,以便读者,特别是比我年青一代的学者们进一步了解先生,故循先生笔法作本文是为纪念。  相似文献   

13.
1986年初,我们省文联几人准备去民和三川的马光星家,参加他亲戚的一个婚礼,以实地考察土族婚姻习俗。正巧时任省民委主任的祁明荣同志也因公务要去三川,只是行期稍早。他约我与他先走一步,可以多跑些地方多了解些情况。我愉快地接受了他的邀请,走访了中川乡和官亭镇。果然不虚此行,在官亭,我听说了朱海山先生其人其事。我一下被吸引住了,连续访问了辛怀志先生等多人。后来,写成了传记文学《名扬三川朱喇嘛》。 前些日子,偶遇《中国土族》总编辑解生才先生,提起那篇文章。他说,土族群众对海山先生都很敬仰,想多知道一些他的事迹,因而要我取出此文在《中国土族》上发表。 十多年过去了。听说,我在文尾提到的官亭海山图书馆已在上世纪末落成,只是已更名为三川科技文化中心,内中除图书馆外还有其他多功能的文化设施,四层的高楼内专门建筑了海山先生的雕像和纪念堂。我为此感到欣慰又不免有些忧伤。因为十多年来为此事辛苦奔波的辛怀志老人,就在落成典礼结束不久溘然去世。而曾为我提供素材的另一位官亭土族知名画家白峰先生也已作古。 我已年过花甲。想起三十年前曾在离宫亭镇十多里地的军区农场劳动半年之久,后来又去官亭采访似乎与此小镇有缘。但愿此生还有机会再去官亭,看一看那新建造的科技文化中心,也  相似文献   

14.
赵乃章  平波 《日本学论坛》1989,(3):51-55,35
田边哲学发展的第一时期约1910年到1926年左右。这时他还没有自己独特的哲学。最先,他对西田先生十分崇拜。他曾说:“宁肯不去欧洲留学也要留下来向京都的西田先生学习”。“我对西方的各种哲学思想,也多是通过先生的思想,才得以理解它的意义,是西田先生使我‘对哲学开了心窍’(《科学概论》序)。因为西田哲学和新康德主义哲学本质上是一致的,并且西田也借鉴和吸收了新康德主义哲学。所以田边在崇拜西  相似文献   

15.
今年是孙中山先生诞辰 140周年和安葬中山陵 77周年,我们走访了在中山陵园工作长达50多年的已80多岁的刘维才老先生,请他谈谈1949年建国以来,中山陵的几次重大维修,包括 1981年中山陵碑亭恢复中国国民党党徽情况。  相似文献   

16.
1989年,当年38岁的美籍华人、建筑学硕士杨本华先生不顾他人的劝阻,放弃了在美国的事业,毅然回到中国大陆发展。作为二战时期“飞虎队”的后裔,他知道有无数的反法西斯战士英勇牺牲在抗战前线,其中有很多“飞虎队”队员长眠在华夏大地的荒山野岭中,遗骸至今仍下落不明。  相似文献   

17.
王晶先生是个张扬的人,气场强大。他善于配合。也长于对抗。哪种姿态出现,取决于他对来人动机的判断。在娱乐节目《康熙来了》上,他提到,赶片多的时候,听到摄影机转动的声音就想吐。为了突出娱乐效果,他会再附赠一句自我调侃:这时掏出钱看看,又有动力了。  相似文献   

18.
我们每个人出生的时候就应该有个姓,这代表了我们和这个家庭、这个家族的关系,而这个姓也应该跟我们一辈子。但是蒋孝严先生有点不一样,他今年64岁,他选择姓蒋到现在不过短短一年多。1942年,孝  相似文献   

19.
黄春生 《百年潮》2013,(1):53-54
2012年11月的一天,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工作的离休学者、94岁高龄的曲跻武先生,在北京协和医院托他的侄儿带来一篇文章,希望代转适当刊物发表。我展读曲先生《寻人启事——董慎五还在世吗》一文,一下就被其传奇的内容和特别的立意所吸引。曲跻武先生早年投身革命,经历过奋斗与牺牲的烽火岁月,到近代史所工作后,勤于笔耕,有多部学术著作问世。他在90高龄之际,满含深情地写下这篇文章,一方面是怀念过去那段战斗年华,另一方面也是试图借公开发表文章的机会,  相似文献   

20.
王小京 《收藏家》2005,(7):59-64
我与崔如琢先生是多年的好友,近闻中贸圣佳拍卖公司继去年成功举办了他的绘画作品专场拍卖之后,今年假公司十周年庆典之际,再次邀请他举办一个专场拍卖,于是提笔写下这篇文字,谈谈他这个人,也谈谈他的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