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李白是奇人。若與他的朋友杜甫、高適、王昌齡、孟浩然等人相比,其思想、作風與人生道路均有很大的差異。他爲什麽這樣特殊?學術界進行過多方面的探索,試圖解開李白之謎。我則試圖從文化背景的不同上說明李白的特點。爲此我除了從中國固有的儒、道、法、縱横等不同學派的影響上進行剖析外,還從李白先世居住地區的地域文化着眼,說明李白與突厥文化的關係;從蜀地區域  相似文献   

2.
宁绍地区史前文化遗址地理环境特征及相关问题探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从宁绍地区各个遗址不同时期遗存的海拔数据对比入手,试图找出距今7000至4000年间遗址环境变迁的规律,并从化生态学角度去分析、解释、推断诸如河姆渡化“缺环”说、宁绍地区7000年前古化地理环境、宁绍地区史前化遗址环境与聚落形态特征的关系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汤华泉 《古籍研究》2000,(2):105-112
八十年代以来关于李白家世考证的章颇多,出现了一些新说,其中以张书城先生的章较为引人注意。张先生在一九八四年的唐代学学会第二届年会及李白研究学会成立大会上,提交了《李白先世之谜》的论,认为李白不是凉武昭王李嵩的九世孙,而是西汉李陵、北周李贤、杨隋李穆  相似文献   

4.
余静 《江汉考古》2005,(1):73-84
本就近年来三峡考古所发现的材料,对西周中晚期-战国时期楚化在宜昌到重庆这段沿江地区的分布及其发展历程作了一个初步的整理,试图分析出楚化因素在这一时期一步步沿江西渐的过程。根据各区遗址的化面貌及其所包含的主体化因素,并结合当时的献,试图分析出到底是楚化因素到达这一地区,还是楚人到达过这一地区。当楚化到达这一地区后,与当地化的关系怎样,对当时的人们,产生过什么样的影响?并期望对楚的西部边界问题,楚巴关系问题有一丝启发。  相似文献   

5.
基于女性主义视角的我国居住空间历史变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女性主义的研究扩展到建筑学与规划学领域。其实自古以来的居住空间规划与设计都是权力外化的体现,女性虽然有使用权,但却没有支配权。女性与居住空间的关系不仅是衡量女性自身发展状况的重要维度,也是折射居住空间随社会进步的一面镜子。文章从女性主义出发,认为居住空间是女性气质化的空间,以历史的角度说明居住空间中女性角色地位的变化,研究历史对当今居住空间的影响,初步探索女性与居住空间关系的基本构架。  相似文献   

6.
一个地区科举的兴盛与否,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诸如当地的社会风气、化传统、经济发展水平等。虽然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科举发展不一定成正比,但明清时期参加科举考试必须有一定的经济条件作后盾却是不争的事实。本以闽西客家地区作为个案,试图对经济发展与科举兴衰的关系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7.
最先的指引人 世纪伟人巴金逝世,文坛巨星殒落,我亦痛悼,这是因为他一再指引我在险阻坎坷的人生道路上应如何行进。我感谢他,敬仰他。  相似文献   

8.
明清时期岭南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清岭南地区 ,聚居了瑶、壮、黎等少数民族 ,其婚俗文化内容 ,丰富多彩 ,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岭南少数民族社会文明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本文利用有关历史文献资料以及民族学材料 ,试图从宏观上对明清时期岭南各少数民族的婚俗文化所表现的共性与特点进行探讨 ,以归纳总结岭南少数民族婚俗文化的特色与发展规律 ,对于婚俗文化的形成与社会及自然的关系也作了论述 ,为当前如何进一步推动民族文明文化的发展 ,提供历史借鉴  相似文献   

9.
随着先秦古史分期和明清资本主义萌芽讨论近年以来的逐渐沉寂,关于中古社会变迁的研究却日益热闹起来。这些年海内外每年都要举行数以十计的学术讨论会,讨论唐宋变革或中古变迁问题。关于中国历史上的“中古”时代虽然迄今仍然莫衷一是,但若说中古社会的变迁,大体都会包括“汉唐”的历史走向和“唐宋”历史变革等问题。过去贺昌群、侯外庐、胡如雷等大多着眼于这个时期的土地关系、政治口号的变化。最近的讨论一般以社会变迁为论题。这里发表的几篇笔谈,切入的角度各不相同。谷川道雄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张国刚从家法伦理观念、吴丽娱从“礼”与书仪形制的关系分别讨论了汉唐历史的走向问题。王利华则试图将中古以后的宋代和中古以前的汉代做一个大跨度的对比,讨论中古文化与环境的互动。王永平从文化方面对于唐宋变革进行了概括。学术界一般认为最早提出唐宋变革问题的是日本学者内藤湖南,葭森健介结合明治维新以后日本学习西方文化的大背景,叙述了内藤史学受到西方文化史学影响的具体史实,为我们提供了许多新认识。由此可见,本期笔谈的一组文章,虽然不是也不可能对于“中古社会变迁”这一主题作全面探讨,但是来自中国和日本不同年龄段的诸位作者都展现了比较新的观察视角,或者试图提出一些新问题。这  相似文献   

10.
邵雪婷 《神州》2013,(8):118-118
从家庭的经济背景、文化背景、社会背景及家庭城乡分布四个方面着手,分析当前家庭背景对子女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影响,认为:教育机会不均的主要根源是社会差异,但家庭经济背景的不同预示着未来接受高等教育机会的不均;接受过高等教育的父母,更有意识地教育、引导子女接受高等教育,并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获得成功等方面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别一种悼念     
君子之交淡若水,回顾与陈老的交往,就是如此,虽平淡,却实实在在。他是我而立之时,人生道路上的重要导师。  相似文献   

12.
本论主要将台湾北部新竹、桃园等地客家人居住地区的祠堂。从化人类学及历史学的立场,进行探究客家族群何以坚持中原化及血胤相承的原因,其中特别选择新竹新埔上枋寮的双堂屋刘宅作为例证,主要是刘姓家族不仅在祠堂所在双堂屋的左右发展成围龙屋的型态。其后代子孙更在屋后的山坡地建立了祖塔,作为供奉及保存历代先人“金身”(骨骸)之所,由于刘姓祠堂与祖塔建筑完整呈现其家族对于化与血胤相承的理念,因此举例解说。  相似文献   

13.
平娜 《神州》2014,(18):9-9
金陵是李白丰富人生经历的重要组成部分,金陵文化对李白的思想和文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本文从地理位置、自然风景、人文风俗、历史底蕴等多方面对金陵文化进行分析,为探究李白金陵情结背后所隐藏的丰富内涵和意义做铺垫。  相似文献   

14.
满族传统丧葬习俗塔娜一、满族丧葬习俗的产生和发展满族的先世女真人,因居住地域不同,其丧葬习俗也不尽相同,既有土葬、火葬,也有树葬。居住在黑龙江中下游的女真人,其丧葬习俗是:老死的人,到其腹焚化,用木夹灰骨保存起来;溺死的人,用鱼叉叉其尸体,裹上海豹皮...  相似文献   

15.
章对新疆与中亚民族、化融合的特点进行了探讨,认为由于独特的地理环境及处于几大明之间,中亚地区成为不同种族、民族融合的舞台,民族的复杂化和化的多元化使这里从远古至19世纪在经济上始终没有形成一个统一的经济基础,政治上大多数时候处于各自为政的局面,在民族发展进程中表现为整体上伊斯兰化、突厥化的同对,近代各个民族也在孕育之中。  相似文献   

16.
书讯     
《大众考古》2020,(2):91-91
《北魏洛阳城南的居民与居住环境》王静著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9年11月北魏洛阳在中国都城发展史上有重要地位,尤其在城南拓展上出现了划时代的变革,为隋唐洛阳跨洛水建城开创了先例,对后世影响极大。本书利用相关文献及考古资料,运用历史地理学的核心理论——人地关系学,从居民与居住环境相互关系的视角,试图揭示北魏洛阳城南丰富多彩的历史和文化是居民对居住环境不同利用程度和方式的产物。  相似文献   

17.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东),隋末其先人流寓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的楚河流域),李白即生于此。幼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县)青莲乡,在蜀中度过了少年、青年时代、二十五岁离川,人们一直把他视为四川人。“据太白诗文自叙,系出陇西汉将军李广之后,于梁武昭王为九世孙。当隋之末,其先世以事徙西域,隐易姓名,故唐初以来,漏于属籍。至武后时,子孙始还内地,于蜀之锦州彰明县内之青莲乡家焉。因逋其邑”。李白是中国古代诗坛上最伟大的诗人之一,他是四川人民的骄傲,也是中国人民的骄傲。他那瑰丽多彩、想象奇特的众多诗篇,长期以来受到中国人民无限喜爱,同样,也为世界人民所喜爱,他的  相似文献   

18.
斜腹杯与三苗文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三苗化指分布在长江中游和豫南地区的屈家岭化和石家河化,斜腹杯则是其最典型的器物之一。斜腹杯不但在三苗化区大量存在,而且还传播到豫西、晋南、陕北和皖北等地,其形制、分布范围和数量的变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三苗化的发展兴衰过程,从中也可较清晰地观察到其与周围化关系的若干变化。  相似文献   

19.
苏采青 《百年潮》2013,(8):17-19
20世纪中期,有一部著名电影叫《永不消逝的电波》。该片真实表现了抗日战争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战斗在地下电台岗位上的共产党人的光辉形象,感人至深,令观众肃然起敬。影片中的主人公李侠,其原型就是我们党情报战线上最优秀的无线电通讯工作者之一李白。20世纪40年代后期,我有幸与李白同在一个部门(中央社会部)工作,成为他的晚辈同行,并作为报务员负责与上海李白领导的地下台联络。1948年末,李白最后一次向西柏坡中央机关发电报遭到不幸时,我正是他的对方报务员。现将有关情况追忆如下。  相似文献   

20.
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之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楼梦》作为我国的经典名著,多年来研究一直盛行不衰。民国时期,鲁迅就曾谈起读《红楼梦》的不同读法;毛泽东主席对《红楼梦》颇为喜爱,多年释读不倦。蔡元培、胡适等人则先后展开对《红楼梦》的研究,影响极大,终于在人文学科领域产生了红学这一专门的学问,终至于红学家辈出,代不乏人。前人从索隐、政治、文学、政治等角度对《红楼梦》作出了深入的研究。本文试图从雨花石文化与《红楼梦》关系上试作剖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