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藏区资讯     
正2017年西藏外贸进出口总值超58亿元2017年西藏对外贸易进出口总值为58.85亿元,较2016年同期增长13.9%,实现了两位数的恢复性增长。随着西藏加快落实面向南亚开发的重要通道建设工作和吉隆口岸整体建设的不断推进,以及自治区部署在拉萨经济技术开发区申请设立综合保税区、在日喀则市申请设立保税物流中心(B型)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西藏外贸有望实现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2.
庾莉萍 《文博》2006,(1):78-82
茶马古道是云南、四川与西藏之间的古代贸易通道,通过马帮的运输,川、滇的茶叶得以与西藏的马匹、药材交易。茶马古道起源于唐宋时期的“茶马互市”,兴盛于明清,主要有滇藏线和川藏线,是西藏高原与内地进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各民族之间长期交往的证明。它是中国历史上对外交流的第五条通道, 在沟通西藏和内地的经济文化联系中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与“丝绸之路”具有同等地位。  相似文献   

3.
正樟木:喜马拉雅的国门西藏樟木口岸位于西藏日喀则地区聂拉木县樟木镇,该口岸距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只有114公里,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脉南麓的中尼边境,有"喜马拉雅的国门"之称。樟木口岸曾经是西藏最大的边境通商口岸,西藏自治区90%以上的边贸和全国90%以上的对尼贸易都在此进行。从日喀则市区通向边境的路并不平坦,伴随着海拔升高的是一路的翻山越岭,经过粗犷的草地,见过雄伟的珠峰,沿着希夏邦马峰东南侧进  相似文献   

4.
<正>在党中央、国务院的亲切关怀和国家有关部委大力支持下,西藏交通从无到有、快速推进,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各族群众切身感受到了铁路带来的新机遇、新变化。按照中央统一部署和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要求,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加大对西藏交通运输建设支持力度,如期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目前,西藏以"三纵、两横、六通道"为主骨架的公路交通网络基本建成,公路技术等级和行车条件不断提高改善;拉萨至林芝铁路7月初全面开工;民航航线总数达58条。  相似文献   

5.
陈丹 《中国西藏》2007,(1):18-25
茶马古道是一条绵延在中国西南的商贸古道,横跨了云贵和青藏两大高源。穿越了众多的高山大河,向南的路径经西藏腹地到达印度、尼泊尔、锡金、不丹等南亚诸国,在中国西藏边境,形成了许多传统商贸重镇。地处西藏南部的日咯则地区亚东县,就曾经是这条古道的终点之一,也是最为著名的集市。  相似文献   

6.
作为《中国西藏》杂志的一个早期作者,一个忠实的读者,30年中我多次参加《中国西藏》杂志举办的相关活动,也感谢30年来杂志社一直寄刊物给我。在《中国西藏》杂志创刊30周年、中国西藏网创办20周年之际,我对中国西藏杂志社讲两句话,提一条参考意见。这两句话是:第一句,"不忘初心回头看"。  相似文献   

7.
<正>结束了一次尼泊尔之旅,回国前驻尼使馆的朋友小田建议我们回到西藏后顺路去一趟吉隆沟,说那里有中国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千年古道,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珠穆朗玛的后花园,很值得一看的。于是,我从樟木口岸取出寄存的车辆,过聂拉木县拐下318国道,向着吉隆出发了。几年前,也是从这条路去往阿里,因行路匆匆,与吉隆擦肩而过,这次正好补上。  相似文献   

8.
<正>结束了一次尼泊尔之旅,回国前驻尼使馆的朋友小田建议我们回到西藏后顺路去一趟吉隆沟,说那里有中国通往尼泊尔、印度的千年古道,有神奇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是珠穆朗玛的后花园,很值得一看的。于是,我从樟木口岸取出寄存的车辆,过聂拉木县拐下318国道,向着吉隆出发了。几年前,也是从这条路去往阿里,因行路匆匆,与吉隆擦肩而过,这次正好补上。  相似文献   

9.
论点摘编     
论西藏和平解放 的历史基础 拉巴平措在《中国藏学》2001年第 二期上发表文章纪念《十七条协 收》签订50周年。文章认为西藏和平解放是中国现代史和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重大历史事件,也是西藏地方历史上一个划时代的转折点。西藏民族从此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西藏人民从此更加深切地体验到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温暖,西藏地方的历史画卷从此掀开了崭新的一页。《十七条协议》的签订和西藏和平解放绝非偶然的历史事件。文章从5个方面论述了西藏和平解放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藏族与中华民族的内在关系。藏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  相似文献   

10.
唐巧天 《史学月刊》2008,(10):89-97
北方口岸在开埠后相当长时期内,需要依赖上海作为对外贸易的中转点,但这种外贸埠际转运关系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由紧密到疏离的变化。由于北方原有中心口岸贸易条件的成熟、北洋三口的新组合及日本着力发展对华贸易等因素,北方口岸在20世纪上半叶逐渐脱离了上海外贸转运的辐射范围。这种转变使上海由全国外贸转运中心降为华中地区区域性外贸转运中心,并反映出20世纪中国内外政治经济变化下国内口岸贸易格局的重要演变。  相似文献   

11.
今年是人类进入二十一世纪的头一年,在这一年里,西藏各族人民怀着喜悦的心情庆祝西藏和平解放五十周年。1951年5月21日,在首都北京中央人民政府与西藏地方政府的官员签定了“关于和平解放西藏的十七条协议”。“十七条协议”的签定标志着世界殖民强国肆意干涉西藏内政,企图把西藏从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分裂出去的阴谋彻底破灭。从此,西藏成为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与五十六个兄弟民族一道建设新中国。“十七条协议”签定到今天已过去了整整半个世纪。半个世纪  相似文献   

12.
旺堆 《中国西藏》2003,(3):53-55
西藏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恶劣的自然环境、复杂的地质条件,致使多年来,进出藏交通不便,这严重地阻碍着西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因此,发展西藏交通事业,一直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解放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其中青藏公路是西藏“三纵两横”公路骨架网最为重要的一条,是连接内地与西藏的大动脉。  相似文献   

13.
滇藏新通道     
正丙(中洛)察(隅)然(乌)公路,是继214国道线(滇藏公路)后,云南省通往西藏自治区的又—条重要通道,被称为滇藏新通道。它东起云南省贡山县丙中洛乡,经西藏察隅县城,再到紧靠川藏公路的八宿县然乌镇,与川藏公路接轨,很多路段异常难走,也是我国内地目前进藏的第八条公路。相比1930公里的老滇藏公路,新滇藏公路仅1139公里,缩短了791公里,是目前内地进藏线路中里程最短的—条。  相似文献   

14.
正茶马古道是以"马帮"为主要交通工具的民间国际商贸通道,是西南民族经济文化交流的走廊。准确地说,是唐宋至民国时期,与西藏进行茶马交换而形成的一条交通要道。茶马古道分川藏、滇藏两路,将滇、藏、川三地紧密联结在一起,形成世界上地势最高、山路最险、距离最遥远的茶马文明古道。其余脉延伸入缅甸、尼泊尔、印度境内,直抵西亚和红海沿岸。  相似文献   

15.
正穿越滇藏间重重巍峨大山的丙察然公路,最为险峻的路段莫过于丙中洛至察隅县城.它原本是一条从云南贡山县丙中洛乡通往西藏察隅县城的人马驿道,也是茶马古道南线的一条重要通道。险峻的峡谷,狭窄的山路,极度简陋粗糙的路面,比奔腾的怒江江面还要让人胆战心惊。这条公路,被众多自驾旅行者奉为自驾游的"探险天堂"。  相似文献   

16.
美国中央情报局插手西藏秘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骆威 《百年潮》2001,(3):17-24
肥胖的、爱吃牛排的多诺万,迈出了美国介入中国西藏的历史性一步西藏,亚洲的腹地,作为一个天然的战略高地屏护着中国西侧。无论从军事位置还是地缘政治上,西藏的重要性都不言而喻。而美国战略情报局成立后不久,就注意到了西藏的特殊地位。1942年,当时的中国国民政府打算修筑一条经西藏的中印公路,作为盟军军用物资运输线。这是一个普通的战时规划,而对于“烈性子的比尔”  相似文献   

17.
近代云南口岸贸易变动的总趋势是在波动的过程中实现贸易的增长,这也是蒙自、思茅、腾越各口岸贸易变动趋势的共同特征。但是,在增长幅度、变动程度、进、出口贸易对总贸易趋势的贡献率,以及收支状况等方面,三口岸之间又无不存在差异,具体的反映出近代中国口岸作为统一性与多样性共存的一个基本事实。口岸贸易趋势的形成与演变是外部市场与内部区域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一段时间,由于川藏冲突,从中国内地前往西藏的路上行旅稀疏。英属印度政府为了保证自己在西藏的既得利益,合而不露地执行着一项尽量避免西藏与外界接触,阻止西方列强的影响进入西藏的政策,并凭借英属印度与中国西藏接壤的便利,实际上控制着从印度一侧进藏的孔道。由于美国在对西藏地位  相似文献   

19.
《中国西藏》2009,(2):26-31
四川成都,历来被誉为西藏的后花园。之所以这么说,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双重含义。历史上,汉藏交流的重要通道之一茶马古道的一端,起始于成都平原边缘重镇雅安;到了20世纪50年代,中国人民解放军18军又从成都平原出发,踏上了解放西藏的征程,在他们的身后,留下了一条蜿蜒在高山峡谷、举世闻名的川藏公路。从此,这条被藏族人民亲切地称作雪山彩虹的交通大动脉把西藏和祖国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1965年,中国民航成都到拉萨的空中航线开通,成都更是成了西藏人进出藏的门户。陆空交通的便利,生活的安逸舒适,使众多在藏工作了大半生的汉藏职工把成都当成安度晚景的理想之所。  相似文献   

20.
热爱西藏的美籍华人、美国纽约华人社团联合总会主席梁冠军先生作为中国西藏文化保护与发展协会理事,出席了主题为"西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发展"的第三届中国西藏文化论坛。笔者借此机会走近了他,深切地感受到他对西藏的一往情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