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贵刊2002年第1期刊载赵华锡、栾凤功《元帅左(右)监军印考》一文(以下简称赵文),介绍了山东诸城博物馆所藏一方元帅监军铜印,说该印正面阳文叠篆是“元帅左监军印”六字,又称边跋“元帅右监军印”的“右”字与印文不符, 故而把该印印名写为“元帅左(右)监军印”。因学术界对宋、金代叠篆字缺乏研究,开始我也是相信赵文的,近日才发现其印文释字有误。  相似文献   

2.
老舍的笔名     
老舍的笔名老舍,本名舒庆春,他发表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先使用的本名,1926年《小说月报》第17卷第8号连载这部小说时改署“老舍”。此后,“老舍”,便成为他使用最多、影响最大的笔名。老舍还把“舒”字拆开,用“舍予”,做自己的字,早期一些作品...  相似文献   

3.
老舍与夫人1931年结婚后,育有一子3女,长女因生在济南,故取名舒济。这“济”字笔画太繁,小孩子难写。到生独子时,干脆简化到一笔带弯钩的个“乙”字。这便是舒乙了。然后是三女舒雨,四女舒立。 老舍1936年写过篇小文《有了小孩以后》,把家里有了小活神仙以后的那份热闹,那份累赘,写得妙趣横生,非大家不能如此。当时舒济3岁,专会等老舍不在屋中,爬在稿纸上画圈拉杠,且美其名曰“小济会写字”!最让老舍气恼的是,“我刚想起一句好的,在脑中盘旋,自信足以愧死莎士比亚,假若能写出来的话。当是时也,小济拉  相似文献   

4.
《南京史志》2022,(11):52-60
<正>【写作导引】文章不厌百回改红山初级中学谢丽琴常言道:“刀不磨不快,文不改不好。”老舍先生也说:“文章必须修改,谁也不能一下子就写成一大篇,又快又好。”如果有机会看一看名家的手稿,就会一目了然。鲁迅先生的小说《肥皂》不过7 000字左右,  相似文献   

5.
满族称生孩子为“落草”。这种习俗带有浓郁的狩猎民族古朴、粗犷的遗风。在反映满族社会生活的满族作家作品中也有所描写。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描写贾宝玉装束时曾写道:“颈上挂着长锁、记名符,另外有一块落草时衔下来的宝玉。”老舍先生在他的自传体小说《正红旗下》中也有类似的描述:“我在降生前后,母亲当然不能照常伺侯大姑了,这就难怪在我还没落草儿,姑母便对我不满意。”  相似文献   

6.
重读张恨水     
正张恨水是民国高产作家。他一生创作的中长篇小说超过了100部,多达2000万字以上,诗词、散文、杂文、时评也有1000余万字。他的小说拥有广大的读者群,老舍称其"是国内唯一的妇孺皆知的老作家";同时,他还是一位文名赫赫的报人,如果从1918年初受聘担任《皖江日报》总编辑算起,至1948年12月辞去《新民报》北平版所有  相似文献   

7.
1962年底,文艺界风声鹤唳,旗人作家老舍停下了《正红旗下》的创作。最终,这部关于家族史的小说,很遗憾地成为“半部红楼”。五十多年后,同为旗人的叶广芩继家族小说《采桑子》《状元媒》之后,又完成了描摹市井生活的《去年天气旧亭台》,合称“京味小说三部曲”。纯正的京腔京味,末代旗人跌落的命运,以及热闹中的悲凉,都与老舍小说一脉相承。因此,她被称为“老舍之后京味文学的旗手”。  相似文献   

8.
二年主父戈与王何立事戈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殷周金文集成》(以下简称“《集成》”)第17册11364号著录一件战国赵“二年戈” ,原器曾为清末陈介祺(斋)旧藏 ,今不知下落。笔者见过该戈的两件全形原拓本(图一)[1],内部刻铭可释为 :“二年 ,(主)父攻(工)正明(?)我□ ,左工师邬许 ,马重丹所为。”胡部铸铭可释为 :“□奔。”(图二)从拓本看 ,戈阑侧加宽加厚 ,这种特征见于战国中晚期。铭文“我”字之上一字不能确释 ,其下一字仅余残画 ,铭末“所”下之字也有残损 ,但还可以看出应是“为”字。赵国题铭常在铭末有“所为”二字[2],这是此戈国别当属赵国的证据之一。戈胡部的铭文可能是…  相似文献   

9.
老舍为自己作品撰写的“一句话广告”为自己作品撰写广告,在中国作家中,老舍先生当为第一人.老舍先生曾两次为自己作品撰写“一句话广告”,成为文坛佳话.第一次是1934年12月,《论语》半月刊连载老舍的长商小说《牛天赐传》第九节,校作打出后,老舍见文末余一...  相似文献   

10.
《师旷》辑本在先秦小说辑佚方面作了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辑录有关文献可谓网罗殆尽,但也有一些缺憾:一是将一些杂占文字也辑入,且并无分别,因为《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小说家”类和《兵书略》“兵阴阳”均有《师旷》,本为二书,且后人所编杂占一类情节也与先秦小说无关.二是在拟题、录文、校理、注释和附录上还有些不够科学或严谨的地方.三是正文和附录材料方面均有缺漏.  相似文献   

11.
在儿童教育上,老舍先生有一套独特的思想,既是针对自己孩子的,也是泛指所有的孩子,算是他的教育思想吧,细想起来,有以下八条:“木匠说”1942年8月,老舍先生曾写过一篇叫做《艺术与木匠》的文章,其中有这么一段:“我有三个小孩,除非他们自己愿意,而且极肯努力,作为文艺家,我决不鼓励他们,因为我看他们作木匠,瓦匠,或做写家,是同样有意义的,没有高低贵贱之别。”“不必非入大学不可”老舍说的“不必非入大学”,是一种反传统的教育思想。老舍先生在给妻子的一封信里谈到对孩子们的希望时写道:“我想,他们能粗识几个字,会点加减法,知道一点历史,…  相似文献   

12.
一、秦官印的格式和读法 秦官印一般都有边栏和界格,中间有纵横两道界格的称四字格,有一道界格的称日字格(这里包括有界格没有边栏的情况)。田字格印都为方形(大致意义上的方形),日字格印多为长方形,也有少数为方形。因此日字格印并不完全等同于半通印。 日字格的读法比较简单,印文一般由二字组成,竖式从上至下读,如“邦侯”(《十钟山房印举》)、“泰行”(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上寝”、“尚浴”(同上);横式从右至左读,如“少内”(《周叔韬捐献古玺印选》)、“宗正”(古陶文明博物馆藏封泥)、“少府”(同上)。…  相似文献   

13.
任仲夷 《炎黄春秋》2005,(11):15-15
耀邦是红小鬼出身,只读过一年初中。由于喜好读书,尤善博览群书,读过《马恩全集》,也读过《圣经》;做报告不念稿子;会写文章,会作旧诗,字也写得好;因此被人称为“大知识分子”(陆定一语)。  相似文献   

14.
老舍的稿子受到排字师付赞扬老舍先生写稿都是用毛笔,无论时间多紧,都是书写得很工整。个别写错的地方也都认真贴补好,如不仔细看,还发现不出是改正过的。因而赢得了印刷厂排字师付的赞誉,每当他们拿到老舍先生的稿子,总是赞不绝口地说:“老舍,够意思!冲着人家这...  相似文献   

15.
乾嘉时期,在皖派校勘学家段玉裁和吴派校勘学家顾广圻之间曾展开了一场学术争鸣,这场争鸣,无论对当时还是后世学术界,尤其是校勘学界,都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本文试就这一问题略加论述。 段、顾之争,是由于对《礼记》中几个字的不同校法引起的。《礼·礼器》:“先王之立礼也,有本有文。”顾氏《礼记考异》据唐石经无“有文”二字,故认为二字乃衍文;段氏则认为“‘忠信,礼之本也;义理,礼之文也。无本不立,无文不行。’此行文之常法也。”因此以理断之,校二字为正文。《礼·曲礼》:“二名不徧讳”。  相似文献   

16.
颖子 《湖南文史》2014,(7):30-30
老舍不但有《茶馆》这样在中国话剧史上的扛鼎之作,在日常生活中他也有着饮茶的嗜好。老舍生前在出国或外出体验生活时,总是随身携带茶叶。有一次,老舍到莫斯科开会,接待人员知道他爱喝茶,特意给他预备了一个热水瓶。可是老舍刚沏好一杯茶,还没喝几口,一转身服务员就给倒掉了,惹得老舍很不高兴地说:"他不知道中国人喝茶是一天喝到晚的!"  相似文献   

17.
陈素云  房永彬 《神州》2013,(2):11-11
作家老舍的价值在于他的创作对现当代文学的影响,除了小说创作外老舍一生还创作了大量的剧本、散文、诗歌(新式之外包括歌词、古词和旧体诗等),他的作品几乎什么形式都涉及了。已经出版的《老舍文集》19卷,总共有一千万字之多。可以说,老舍的作品的确称得上是"经典":它的一以当千的无可争辩的分量,他在历史上有不可或缺的地位,无法逾越的典范性、代表性,都值得人们再三回味,可以不断感受、不断验证,不断有新的发现,即所谓说不完的莎士比亚,具有永恒的魅力。  相似文献   

18.
有关井冈山“工”字银元的史料,笔者最早见于1979年《辞海》“工字银元”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井冈山上井造币厂的银铸币。为了与赝造银元相区别,造币厂在银元上戳一个‘工’字”。1980年9月,刘鸿儒著《社会主义货币与银行问题》(以下简称《问题》)在“我国革命根据地银行的建立和成长”一节中,曾有较详细的论述:“在铸好的银元上戳一个‘工’字,意思是‘工农苏维埃’,以表示同各地军阀遗留下来的银元相区别”。以上两文均无附图。1982年中国人民银行总行金融研究所,财政部科学研究所联合编写的《中国革命根据地货币》下册(以下简称《根据地货币》)对“工”字银元也有与  相似文献   

19.
恍惚的诗意     
吴琦 《南方人物周刊》2013,(37):104-104
《离婚》也许是老舍最好的小蜕。这本书是在《大明湖》手稿被日本海军一把火烧为灰烬后,他重新写的。他曾用英文自我推销,“从这部小说起,我建立了自己的文字风格……我在《离婚》中所用的语言是第一个,也可能是最好的,文字简洁清新的典范。”  相似文献   

20.
老舍先生的《自传》老舍先生四十岁时曾写过一篇《自传》,全文如下:舒舍予,字老舍,现年四十岁,面黄无须。生于北平。三岁失估,可谓无父;志学之年,帝王不存,可谓无君。无父无君,特别学爱老母,布尔乔亚之仁未能一扫空也。幼读三百篇,不求甚解。继学师范,遂奠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