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年东京国际集会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日本“实现战后补偿市民基金会”,于5月20、21日在东京主持举办了“‘战后60年’,与受害共同清算日本的过去国际会议”。与会为来自韩国、中国、中国台湾、菲律宾、荷兰、美国、朝鲜和日本等国家和地区的200余人,其中包括战争受害、学、律师、议员等人。  相似文献   

2.
笔者在日本亚细亚大学任教期间,通过资料查询和走访调查,发现了被我国中日关系史及留学日本史研究界忽视了的有关日本战后首批正式招收中国留日学生的史料。史料证明,战后第一批留学日本的是中国香港地区的学生,这既是中日两国在战后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侧面,也为战后日本亚细亚大学的成立与发展提供了一个契机。  相似文献   

3.
讨论战后60年日本文学,需要探讨在这60年里中日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当然探讨巾国大陆在这期间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有了意义。在中国大陆.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大陆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之后,对日本文学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中国大陆学者的一种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4.
讨论战后60年日本文学,需要探讨在这60年里中日比较文学的发展情况,当然探讨中国大陆在这期间对中日文学比较研究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也就有了意义.在中国大陆,随着20世纪70年代中日邦交正常化之后,中国大陆学者开始重新审视日本文学与中国文学的关系问题,尤其是在80年代之后,对日本文学的关注和思考,更是中国大陆学者的一种自觉活动.……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刘荣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国际反法西斯战争胜利50周年前夕,东北师范大学日本研究所和中华日本史学会于8月10日至12日在长春共同主办了“战后日本五十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出席会议的中方学者124人,日方学者...  相似文献   

6.
论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家意识是指生活在同一国家的居民在长期共同的生活、生产、斗争中形成的对整个国家认知、认同等情感与心理的总和.战前由<大日本帝国宪法>所标榜的神格天皇国体意识,随着日本的战败而支离破碎.战后初期在美国占领军的指导下,日本开始了新型国家意识的构建过程.战后日本的国家意识体现出阶段性特点,即50年代表现为美国占领下的民主主义;60~70年代在战后教育的催促下,国家民族主义再兴;80年代国家整体右倾化.战后日本国家意识的主要特征由象征天皇制所具有的机能决定.  相似文献   

7.
议会政治下的国会选举通常会透露出社会政治意识的走向。战后的日本议会政治,是在战前议会政治基础之上植入美国式民主政治理念,以英国式民主政治为范本确立起来的。而1949年1月日本国会大选,则可以看成是战后日本议会政治由英国式民主政治模式转为日本式民主政治的标志性选举。藉助这次选举,保守性质的政党开始确立优势地位、派阀政治出现、中间政治意识失势等战后日本社会政治诸多特征都呈现出来。研究1949年1月的日本大选,对于把握战后日本保守政治体制的形成和日本社会政治意识的分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从1946年4月到1953年9月的8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战后经济困难,百度待举的严峻形势下,不惜一切代价,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将东北地区的150多万日本侨民平安遣送回日本,在整个遣返过程中,中国人民对日本侨民始终体现着宽厚仁爱,讲究人道,尊重人权的崇高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正义,慷慨,宽容,谦和的伟大品格,同时,遣返日侨使长期存在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性移民问题得以妥善处理,为战后中日两国建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东亚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德、日两国财阀在德、日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战后,德国财阀和军工企业主的战争责任得到了比较彻底的清算,而日本财阀战犯却逃脱了法律的制裁,日本财阀也在被“解散”后不久便得以“复活”,再次充当了日本保守势力的经济后盾。正由于二战中的日本军工企业,在战后逃避了为其战争中罪行付出应有代价的惩处,成为导致日本右...  相似文献   

10.
从1946年4月到1953年9月的8年里,中国政府和人民在战后经济困难,百废待举的严峻形势下,不惜一切代价,认真履行国际义务,将东北地区的150多万日本侨民平安遣送回日本.在整个遣返过程中,中国人民对日本侨民始终体现着宽厚仁爱,讲究人道,尊重人权的崇高精神,向全世界展示了中华民族的正义、慷慨、宽容、谦和的伟大品格.同时,遣返日侨使长期存在于中日两国之间的日本在中国东北的侵略性移民问题得以妥善处理,为战后中日两国重建睦邻友好关系,实现东亚和平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新历史教科书》与战后日本国家的历史认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对2001年4月3日由日本部科学省审定“合格”获得通过的《新历史教科书》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战争、宣扬错误史观、掩饰日本国家侵略罪恶。进而反映战后日本国家错误历史认识的表述和企图进行了分析和评论,并试图对日本国家错误的历史认识的形成原因进行初步的探讨。章认为:战后日本社会对其侵略历史的错误认识,是有着历史基础、思想基础、国际环境基础和经济基础的,是与战后几次国际政治格局的重大变化、美国对日本的单独占领和不久之后其对日政策的改变以及日美同盟关系的确立和固化、战后国际社会对日本战争罪行和军国主义思想的清算不彻底、战后日本国家在与周边国家的关系重建过程中对各种有利因素的充分利用、战后日本国内经济的恢复及其经济大国地位的确立、近期日本国内大国主义思潮的盛行及经济状况的不景气和政治局面的动荡,以及亚洲邻国对日本这种趋势发生发展的相对无力的应对等等诸多方面的因素之间存在着极其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文史精华     
日本在1937年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人民一场空前的大劫难。战后中国政府主动放弃了对日本国的战争赔偿要求,但并未放弃民间索赔的权利。60多年来日本国内否认日本侵略罪行的浊流不时泛滥,激怒了中国的战争受害者,从上个世纪80年代末他们毅然走上了民间对日索赔的道路,开始了长期的艰难的跨国诉讼。详  相似文献   

13.
日本战后初期的赔偿问题洛阳师专历史系湛贵成日本的战争赔偿问题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时开始提起,到1976年赔偿支付完毕,历时30余年,跨越了日本的战后恢复时期和经济高速增长时期,在日本战后史上占有重要位置。战争赔偿问题以冷战为分水岭,基本上分为两大...  相似文献   

14.
本在系统发掘与研究战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档案及相关劳工证词的基础上,首次系统论述了战后美日遣返与国民政府接收由日归国华工的政策及事件始末;并首次以国内的新史料对赴日华工战后的主要遗留问题,如被掳至日本的华工人数、美日战后遣返华工数、赴日华工死亡人数等重要数据,以及赴日华工的“工资”与赔偿问题等,作了进一步澄清和考证。  相似文献   

15.
佐藤内阁时期(1964·11·9——1972·7·7)是战后日美关系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这期间日本利用日益膨胀的经济实力,借美国深陷越南战争的泥沼不能自拔、经济实力大幅度滑坡、在远东急需日本提供战略合作的有利时机,围绕越南战争、东南亚开发、东亚战略“换肩”、小笠原、冲绳的施政权归还等问题展开频繁的首脑外交,不仅顺利解决了日本战败遗留下来的日美间最大的外交课题,而且顺利实现了日美在远东的战略“换肩”,极大地提高了日本在美国远东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使日美关系从战后日本对美依附时代,进入了日美相互依存时代,为70年代初日本结束“战后”时期迈出了决定性的一步。  相似文献   

16.
日本"战后体制"包括内外两层,内层是以战后日本宪法为依据构建起来的和平体制与民主体制;外层是以《旧金山对日和约》为核心构筑的亚太地区国际体制。一方面,为防止日本军国主义复活,美国对日本进行了民主化改造,将日本"战后体制"纳入战后美国的"主权"体制之中;另一方面,为阻遏共产主义发展,美国鼓励日本重整军备,使日本"战后体制"成为其冷战体制的重要构件。日本出于维护"国体"、恢复国内经济、遏制共产主义蔓延、回归国际社会、逃避战争责任等考虑,或主动或被动地配合了"战后体制"的构建。日本"战后体制"保障了战后初期日本的和平发展道路,但其冷战功能则造成了亚洲的分裂,并阻碍着日本形成正确的历史观,成为当今亚洲新秩序的结构性障碍。  相似文献   

17.
左双文教授在《国民政府与惩处日本战犯几个问题的再考察》一文中指出:战后国民政府对日本战犯的处置问题,是战后对日处置的一个重要方面。最初国民政府对这一问题甚为重视,在战时即成立了专门的调查机构,进行相应准备,战后亦投入了一定人力物力以策进行。但国民政府因为自身战略利益的需要,秉持蒋介石“以德报怨”的对日处理方针,对战犯的...  相似文献   

18.
由日本法律界进步团体主办,世界抗日战争史维护联合会协办的“日本战争犯罪与战后赔偿国际公民研讨会”于1999年12月10日至12日在日本东京召开,中国、美国、日本等14个国家和地区的代表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战后至1972年9月中日邦交正常化前的日本学术界对于新中国的研究史为研究对象,以日本学术界对新中国政治体制、新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成就、合作社和人民公社、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和考察以及文化大革命的研究为线索,分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前日本学术界对于中国的研究概要。以此,试图分析战后日本学术界的中国观和中国研究的方式、理论。  相似文献   

20.
曲梦晨 《史学集刊》2017,(5):118-128
自明治维新以来,日本建立了以天皇制为核心的政治体制。在近代日本的对外侵略扩张中,天皇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尚未结束之时,美国便已确定对战后日本进行根本性的改造,而天皇制问题则以其重要性成为对日改造政策中的重要一环。美国政府内部对于战后天皇制问题的观点可分为两种:日本派从短期利益的角度,强调保留天皇对促成投降和占领改造的重要性,主张战后暂时保留天皇并利用天皇部分权力进行占领改造工作;而强硬派则从长期利益的角度,强调天皇的战争责任及其同军国主义之间的密切联系等危害性,主张战后不利用并废除天皇制。美国确立的战后天皇制政策最终将两派观点相结合,既采纳了日本派暂时保留和利用天皇制的意见,更体现了强硬派所主张的削弱天皇制影响的主张,并在战后改造中予以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