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第九届清宫史学术研讨会于2008年10月10-15日在浙江杭州召开。大会由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主办。故宫博物院、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沈阳故宫博物院、承德文物局(避暑山庄博物馆、避暑山庄研究所等)、清东陵文物管理处、清西陵文物管理处,恭王府博物馆、颐和园管理处、天坛公园管理处等9家单位的学者到会,70余位代表向大会提交论文68篇。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文献搜集的基础上,对清代畅春园、避暑山庄、圆明园、颐和园等主要离宫中太后寝宫的形制、功能进行探讨,以期初步揭示这种重要的皇室生活空间的基本特点。  相似文献   

3.
拙政园     
到江苏苏州,游人的目光会自觉地投向拙政园。莲叶叠翠,莲花娇羞,绿树掩映的莲池慵懒地散发着江南的柔光。信步园中,楼亭深深深几许,又藏着几多的古意?不愧是与承德避暑山庄、留园、北京颐和园齐名的中国四大名园之首的拙政园。拙政园最初绽放着唐代诗人陆龟蒙的第一个富贵梦,他把这里辟为住宅。岁月沧桑,宅主几番更替,宅子几兴几废,到1509年时,明嘉靖年间御史王献臣仕途失意归隐苏州后,将其买下,用16年心血,扩建成拙政园的雏形。王献臣去世后,其子在一夜豪赌中,把整个园子输给徐氏。  相似文献   

4.
王道 《名人传记》2020,(1):28-33
他精通医学,行医济世大半生,曾有“汪一帖”之名;长于书画,教授弟子,曾为陆小曼书画老师;又精篆刻、古琴,有经典之作留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百废待兴,他承担起修复古典园林的大任。他把中国画中的造景手法用于园林的修复,坚持“修旧如旧“修园如画”,留园、怡园、网师园、沧浪亭、虎丘、天平山、西园、寒山寺等多处著名园林、景点都是他的手笔。后来,留园、网师园、沧浪亭等九处园林,作为中国园林的代表进入了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相似文献   

5.
付新 《沧桑》2012,(5):90-92
本文主要阐述了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群的建筑艺术、建筑内涵,从美学角度阐述避暑山庄与周围寺庙群的整体布局的陪衬与反衬之美。  相似文献   

6.
承德塞外荒漠之地,随着庄田的建立和开发,生齿日繁,谷田丰产,为浩荡的八旗军北上木兰秋犭尔提供了物质基础,为避暑山庄的建立创造了有利条件。避暑山庄建立,是训练八旗、控制蒙古、加强北部边防之需,康熙帝在避暑山庄的活动又促进了承德的进一步开发,使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康熙帝在北巡中根据变化了的形势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治边政策,形成了独特的治边思想。  相似文献   

7.
避暑山庄北宫墙外狮子沟北,矗立着两座藏式建筑,一座是普陀宗乘之庙,一座是须弥福寿之庙。前者仿布达拉宫,后者仿扎什伦布。这两座建筑体量宏伟,气派非凡,以独特的风格,为避暑山庄平添了许多景色,让游人叹为观止。它们分别完成于乾隆三十六年和四十五年,这时正是清朝的全盛时期,在人力物力上自然不成问题,但在这个时候,在这个地方,建造这样两座建筑,其初衷却不是为留供后人观览,而是有着一定的政治意图,为一定政治目的服务。这要从乾隆经营西藏说起。  相似文献   

8.
<正>清康熙年间,一名曾在清宫做王室翻译和宫廷画师13年的意大利传教士马国贤(Metteo Ripa),受命铸造了刻画有"御制避暑山庄三十六景诗图"的铜版画,并带回欧洲向处于启蒙运动的西方世界展现了来自东方的园林文化独特内涵与艺术魅力~(1)。18-19世纪是我国传统园林建设的鼎盛期,避暑山庄等景观园林建设既是"康乾盛世"经济发展和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9.
赵洪容 《风景名胜》2008,(10):118-118
游园之留园留园始建于明代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是中国四大名园之一,占地2.3公顷,可分为东、中、西、北四部分。东部厅堂华美,重园叠户;中部山明水秀,古木蔽空;西部林木幽深,有山林野趣:北部竹篱小屋,呈田园风貌。园中众多的太湖石峰形态各异,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0.
自1983年国家清史编纂委员会主任、著名清史专家戴逸首次提出建立“避暑山庄学”学科至今,已近40年。避暑山庄学是承德打造山水园林城市、国际旅游城市的文化根基与灵魂,加强避暑山庄学研究可以更好地为国家战略和地方发展服务。梳理目前避暑山庄学的学术源流、研究成果,探讨避暑山庄学概念、研究范畴、体系框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对于规范和推动避暑山庄学学科建设,扩大学界对它的了解和认识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正> 避暑山庄的起源是应清朝皇帝的一系列政治活动和精神享受而产生的。因而,清朝皇帝作为避暑山庄的缔造者,他们的举动对避暑山庄的存在意义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和影响。清朝皇帝为避暑山庄命名和为所有建筑景观及自然景观分别题名并遴选“七十二景”,也是避暑山庄创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避暑山庄七十二景,尤其是康熙三十六景,表现出景观效果反映在人的身、心、视、听等感觉、联想、升发的艺术境界。造成这种艺术境界的基础,即景物的自然情况与人文情况的统一结合所指示的意蕴。  相似文献   

12.
建立"避暑山庄学"是戴逸先生于1983年首先提出的学术倡议。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行宫、围场具有建筑、艺术、宗教、文物等多方面的价值,是多学科综合研究的对象;建立"避暑山庄学"有利于对避暑山庄的研究向纵深发展;多年来在保护、研究、人才上的积累为"避暑山庄学"的建设夯实了基础;专家学者的多方研讨也形成共识",避暑山庄学"应该成为一门学科。  相似文献   

13.
从清漪园至今天的颐和园,屈指算来已经历了245个春秋的难以尽数的欢乐与哀愁。 我对颐和园情有独钟,因为她是一座海内外少有的宝库。颐和园究竟是不是一座宝库,我认为至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去评定。 首先,颐和园的造园艺术是精湛美妙绝伦的。中国园林从萌芽迄今,已有二、三千年历史,历代都有名园涌现,而且是一代更比一代强。任何一座园林的建造,都是以当时当地和建造者的政治、经济、文化为依据,也是以前代和当代的园林为基础为借鉴的。清漪园是皇家园林体系中建造最晚的一座园林,使她得以吸取历代皇家园林之精华。不仅如此,在清漪园建造之前,全国各地私家园林、  相似文献   

14.
<正>2010年的3月,北京迎来了春天,这是一个冬天延长的春天,这个春天颐和园留住了向北迁徙的天鹅,天使飞临颐和园,而且停留了大约20天,这确实给颐和园增加了活力,引起了广大游客的兴趣,给很多摄影发烧友带来了拍摄的好机会。这期间,每天在太阳即将升起和太阳落山的时候,无数个三脚架掷在昆明湖两岸,每当天鹅起飞和降落时,无数个长枪短炮连发连摄,场面太壮观了,影友们既饱了眼福,也着实过了一把瘾。  相似文献   

15.
避暑山庄,又名热河行宫,是清代皇帝的离宫别苑,原本是古北口外大小二十座行宫之一,肇建于康熙四十二年(1703),经乾隆大规模扩建,前后经过八十多年,才最后建成。这在时间上几乎与“康乾盛世”相始终。山庄初步建成后,康熙每年去木兰围场举行秋猕之典,必住山庄,“计一岁之中幸热河者半,驻畅春园者又三之二”。乾隆也是一年之中约有半年的时间驻跸避暑山庄。在此期间,由皇帝指派或批准韵大学士、军机处和各部院大臣扈从行在,处理政务,因此,避暑山庄在当时又成为清代第二个政治中心。这就说明,“康乾盛世”与清帝在山庄处理军国重务及其政治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避暑山庄以及融汇汉、藏、蒙各族寺庙建筑艺术的外八庙,集中体现了我国各民族园林艺术和宗教建筑艺术的高度成就,也是“康乾盛世”国家统一、封建经济文化高度繁荣昌盛的体现;而且,正是在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的过程中,才形成了避暑山庄及其寺庙群的格局。  相似文献   

16.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圣祖玄烨营建避暑山庄之后,塞外“穷荒人迹少”的热河,很快成为“聚民至万家”的兴盛都邑。不过,康熙朝的避暑山庄尚处于草创和初期使用阶段。雍正朝的十三年间,世宗胤禛没有巡幸热河。但是,他对避暑山庄的“经管缮修”却十分关心,曾硃批叮嘱:“朕拨银两,务用当用之处,尔等省约尽力,俾使热河行宫不致荒圮”;并多次传谕王大臣,“骑射武备,乃祖宗家法”,切不可忘记“习  相似文献   

17.
<正>留园路位于苏州古城区的西北角,东西走向,东起广济路,西至虎丘路,全长961米,宽9米(连人行道),因路的北侧有世界文化遗产古典名园"留园"而得名。早先在留园附近只是羊肠小道,名叫花步里。民国五年(1916),因当时的园主盛宣怀家大办丧事,出资将留园至广济桥之间的小道拓宽,铺上石子,建成了苏州早期的一条马路,取名"五福路"。  相似文献   

18.
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以后,隔雍正经乾隆、嘉庆两朝,一个世纪的时间,避暑山在曾经以清政权在北京紫禁城以外另一个政治策源地的重大历史作用而存在。避暑山庄是由康熙帝缔构,康熙四十二年兴工,四十六年初具规模,即被启用,时称“热河行宫”。当时的建制状况,从画家冷枚绘制的《热河行宫全图》可见一斑①。康熙五十年(1711),热河行宫“另辟建前宫”(现称正宫)告成,圣祖正式命名题匾,始有“避暑山庄”之称。并以四字选景标定康熙三十六景,为之绘图、赋诗、作记。清圣祖《御制避暑山庄记》(以下简称“山庄记”),是记述这座…  相似文献   

19.
<正>清代宫廷钟表藏品种类丰富,从制造地点看,国外产地有英国、瑞士、法国等;国内则有广东、宫廷造办处、苏州等。现如今的收藏地点也多与清代宫廷相关,如故宫博物院、沈阳故宫博物院、避暑山庄博物馆等。避暑山庄博物馆收藏的钟表是清代宫廷钟表收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清代避暑山庄曾经存放过数量较大的宫廷钟表,并且其自始至终与避暑山庄的修建、扩建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20.
周恩来与中央实验话剧院□夏钧寅1958年周恩来、陈毅和欧阳予倩、李伯钊等与剧院同志游览颐和园时合影为纪念1958年周恩来总理和陈毅副总理在颐和园和中央实验话剧院演员难得的聚会,剧院举行一次故人重游颐和园的活动。那天一大早,剧院的几代艺术家们聚首进入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