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祖远 《湖南文史》2011,(3):68-70
同其他艺术一样,烹调也有“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之分。风靡海外,引得外国饕餮们交口称赞的川菜就多属于前一类。有这些正宗川味陈于席,自然于口腹、于气氛皆一大乐事。然而,“阳春白雪”不免“曲高和寡”。  相似文献   

2.
张藜藜 《风景名胜》2012,(3):145-145
在仙居,提到“吃”,必然要说起“八大碗”。外来客人倘若不尝一回“八大碗”,那就算没有游历完仙居。  相似文献   

3.
《大唐开元礼》是唐玄宗时代官修的一部礼仪巨著。本文讨论《开元礼》的撰作缘起,认为《开元礼》和《唐六典》作为取代上古三《礼》的中古礼典,在制作上异曲同工,都是玄宗营造盛世的精神产品。《开元礼》提出以“改撰”《礼记》为目标,更有着从疑注到改经的长期思想基础和深刻学术渊源。而《开元礼》撰作之前,礼仪使的设立和在此之后举行的一系列礼仪活动,为《开元礼》的创作进行了礼仪实践和理论准备。《开元礼》最后以“折衷”唐贞观、《显庆礼》,解决和协调对《礼记》经传认识的矛盾,实现对于唐朝本朝新礼的吸收,体现了唐朝礼制的时代化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4.
有人说,游览连城冠豸山后,不去尝一尝有名的传统名菜——涮九品、白鸭宴,会令人留下十二分的遗憾。这几年到连城冠豸山的游人很多,在美食城品尝客家最有特色的传统火锅名菜“涮九品”和清蒸“白鸭宴”,更成为当地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相似文献   

5.
胡娟  朱生东  赵蕾 《旅游纵览》2022,(16):80-82
徽州饮食文化,带有浓厚的徽文化基因,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安徽省黄山市打造“美食之都”的核心资源。本文以徽州饮食文化为研究对象,分析徽州饮食类非遗的保护和发展现状,探索徽州美食旅游的发展途径。徽州美食旅游的开发可以策划风格各异的非遗美食旅游线路,开展多样化的徽州美食旅游营销,不断加大徽州饮食文化的宣传力度,重点推进徽州饮食文化中标志性资源的品牌化发展。  相似文献   

6.
唐毅 《羊城今古》2001,(3):51-52
《美食导报》创办至今已16年多:最初名《食报》,后来两易其名——《广东食报》、《美食导报》。在2000年3月归并入广州日报报业集团前,她的发展历程约略可分为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7.
曹雪芹长在豪门世家,其《红楼梦》遍写人间美味,实则是天上珍馐。而《西游记》则正好相反,作者吴承恩家境贫寒,又一生清正,书中写的不是仙果珍馐,就是琼浆玉露,然则细看不过是些寻常百姓的吃食,既不讲求食材,也不考究做法,甚至很多是粗粮野菜。如朱紫国王宴谢唐僧师徒,不过是些"玉屑米饭、蒸饼、糖糕……芋头、萝菔(萝卜)、山药"等。观《西游记》所载吃食虽是质朴。却真实的反应了当时江淮普通百姓的生活.同时也包含了不少今天的江苏特产.细细琢磨也饶有趣味,挑拣出来呈赏。  相似文献   

8.
王安石是北宋时期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一生著述甚丰。然而,由于北宋末年的党派之争,以及后世的毁誉之论,王安石的著作散佚颇多。今按辑佚书一般原则,依据南宋卫湜的《礼记集说》、元吴澄的《礼记纂言》等著述,从中采辑王安石《礼记》训释65条,合为一编,以见王安石《礼记发明》之梗概。  相似文献   

9.
秦淮河畔话美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峰 《钟山风雨》2010,(3):60-62
<正>秦淮河是一条充满文化气息的河,是金陵饮食文化的荟萃地。有人说,故乡的食物是人们储存在舌尖上的记忆,那些传统工艺做出的经典美食,可以让人们通过味觉开始了解一座城市的历史。秦淮河畔的美食从一个层面记载着老南京人  相似文献   

10.
杨州是淮扬菜系的发源地,孕育了享有盛誉的饮食文化,使这个千年古城不但拥有精致的城市外表、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还有劳动人民创造的淮扬美食,名扬四海,令人向往。民以食为天。适逢盛世,生活在扬州这座城市里的人们是幸福的,他们在追求高品质精神需求的同时,物质的秉赋也使他们品足了人间的美味,让世人羡慕不已。  相似文献   

11.
王闿运是晚清著名经学家、湖湘礼学大师,《礼记笺》体现出了王氏鲜明的笺注特色与经世致用的礼学思想。王闿运宗郑而不盲从郑、驳孔而不废其说、有疑而不臆断、敢于提出新见并随时自证、重视经注版本文字的考订,这都是《礼记笺》笺注特色的体现。在《礼记笺》中,王闿运通过创造性诠释将其“礼以自治”的礼学思想融入古礼之中,并以时礼训解古礼、以实证去考求古礼,体现出了王氏礼学研治服务于现实礼治的主张。《礼记笺》是研究王闿运礼学及经学思想的重要文献。  相似文献   

12.
哈雷 《风景名胜》2010,(9):80-83
你似精魂在我们之中行走,你的身影是映在我们脸上的光辉。我们一直如此热爱着你。但我们的爱曾悄然无语,被面纱遮掩。如今她大声呼唤你,坦然无饰地面对你。爱直到分别的时刻,才知道自己的深度。——纪伯伦《先知》  相似文献   

13.
《风景名胜》2014,(8):22-22
辣椒蟹、肉骨茶、田鸡粥、海南鸡饭……这些在新加坡耳熟能详的经典美食,也深深吸引着各路资深吃货们的心。因为一个人留在一座城,因为美食而恋上一座城,这并不是说说而已,而变成真真切切的旅行者们来到新加坡旅行的一个重要理由。  相似文献   

14.
西周统治者为维护等级制度,制定了许多的礼,并用文字记载下来,这就是《仪礼》一书的来源。春秋时期礼崩乐坏,礼籍被毁,孔子搜集整理有关周礼的文献,经过加工修订,编成教材教育学生,这便是《仪礼》的初本。孔子编定《礼》的时间,大约在鲁哀十一年到十六年之间。孔子死后,《仪礼》衍生出了许多不同的本子,后经秦火,传到汉代,只有高堂生的《士礼》,此后衍生出了大戴、小戴、庆氏等不同学派,是为今文《礼》家。后又发现了古文《礼》56篇。东汉后期的郑玄拿了今古文两种不同本子的《礼》斟酌取舍,择善而从,并为之作《注》,这便是今传本《仪礼》的由来。  相似文献   

15.
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宋代《易》学、《尚书》学、《诗经》学和《春秋》学倾注了不少心血,也有大量优秀的学术成果面世,而于宋代的《三礼》学则少有关注。究其原因,一是当代学者更多地将注意力放在了对《三礼》本经的研究上,而忽略了《三礼》学史的研究。二是当代学者倾向于研究宋代经学中所谓的“显学”。  相似文献   

16.
《湖南文史》2012,(4):36-37
《诗》、“礼记》、《孟子》等先秦文献中,都曾用“父母”来指称统治者,甚至是国君。汉代曾出现了两个非常有政绩的地方官:西汉的召信臣、东汉的杜诗。  相似文献   

17.
18.
陈雪娇  刘博洋 《神州》2013,(12):153-154
情感作为中国人的本根与基础、中华民族的普遍心理结构是不可回避的重要哲学问题。中国的情感是通过保存、延续与升华而积淀成的民族情感家园,这种情感家园是人行为能力的深层依据,是人情感判断的深层结构,而这种深层结构与依据正是来源于儒家的仁。因此,仁在人性情感的意义上具有本体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孔子去世后,曾子的地位日益凸显,但长期以来,人们拘泥于《曾子》十篇晚出的说法,对曾子的研究,只是依靠《论语》、《孟子》、《礼记》等文献记载,造成了对曾子思想的严重误读。  相似文献   

20.
刘雪河 《史学月刊》2003,(7):119-120
在中国历史上,礼、义、仁同时作为约束人们社会行为的规范准则,维护社会等级关系的准绳,对于协调人际、国际等方面的关系,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三者之间必然有某些必然的内在联系。笔者认为,礼、义、仁三者的来源是相同的,即都来源于古代的祭祀活动,三者的内容也大致是相同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