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贵州素有"衣冠王国""服饰大省"之美誉,而苗族服饰,则为其中之蔚为大观者。贵州省苗族人口400多万,占全国苗族人口的50%,是中国苗族聚居的大本营,因而也成为苗学研究的沃土。由于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中国苗族服饰库"即创建于贵州省博物馆,其藏品的装饰技艺及其所表达的文化内涵,已引起学界较为密切的关注。  相似文献   

2.
侗族服饰作为一种文化载体,它是侗族和其他民族相区别的主要标志之一,是侗族风俗习惯表现的一个重要方面,构成了侗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侗族地域集中,语言相同,但因内部支系不同,表现在服饰上却呈现出多姿多彩、别具一格。本文试图通过对侗族服饰的分委、侗族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审美意识等方面的探讨,以促进侗族文化的繁荣与发展。一、侗族服饰的分类侗族服饰,多用自种的棉花、自纺自织自染的侗布为衣料,细布、绸缎多做盛装配饰。喜着青、紫。黑、蓝、白、浅蓝等色,不分季节与场会穿用。主要分男子服饰、妇女服饰。儿童童…  相似文献   

3.
严珺 《神州》2012,(10):90-93
前一阵子,在网上看到关于"国服"的大讨论,汉服、中山装、旗袍、唐装,这些都是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服饰。网友都在争论含有中国元素的衣服那么多,从历史背景、设计理念、文化底蕴来看,到底哪一种可以代表中国,评为当之无愧的"国服"?  相似文献   

4.
运用文献资料、实地调研和逻辑分析等研究方法,对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功能进行了探讨。研究认为,瑶族服饰自古以来便五彩斑斓,绚丽多姿,是瑶族文化艺术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瑶族传统服饰的文化内涵及其功能,对弘扬瑶族传统文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武亚芹 《黑龙江史志》2013,(21):299-300
鉴于科尔沁地区萨满文物被遗弃和破坏,萨满文化遗产的不可再生性,通辽市博物馆紧急收集到一部分萨满服饰,本文把这些萨满服饰文物介绍给读者,并给出本人对该服饰文化源流及文化蕴含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6.
土族作为我国五十六个民族之一,其服饰种类繁多,别具一格。互助地区土族服饰种类繁多,款式甚多,而且更注重色彩的搭配,本文就互助地区土族服饰的色彩文化、配色特点做一简要阐述。土族服饰文化是土族民俗文  相似文献   

7.
元杂剧中因剧情之需要较充分地展开了元人的服饰化习俗,这里有蒙古人喜爱穿的袍、靴之类,也有汉人传统的上盖、团衫、背子、裹肚等,体现了蒙汉结合、中外交融的服饰化特征。  相似文献   

8.
苏玲玲 《沧桑》2013,(4):54-56
天龙山石窟中所蕴含的服饰种类多样、文化内容丰富,其中唐代服饰最绚丽多姿,开放自由,从石窟服饰文化中我们可以领略到唐代大气蓬勃的文化气派。  相似文献   

9.
服饰与政治     
政治人物穿什么亮相,打什么颜色的领带或不戴领带,都被视为具有一定的政治寓意 近日,在广东省委书记交接大会上,汪洋穿着中山装亮相,引人注目。“中山装”据称是孙中山亲自设计的。孙中山解释说.衣服是按照共和国理念和“五权宪法”设计出来的——5个口袋装的是“五权宪法”,3个袖口扣子代表共和国的“自由、平等、博爱”,另3个扣子代表的是“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后人穿起“中山装”,则更多就是以孙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之嘱托来自勉。  相似文献   

10.
萨满文化是古老的原始宗教文化,随着历史长流,萨满文化对自然的崇拜、神灵的信仰、追求生命力的顽强信念没有一丝改变,而这些化为符号的语言在不断地演变着.满族的萨满服饰不同于北方其他少数民族例如蒙古族、鄂伦春族、鄂温克族的萨满服饰.在清朝统治时期的满族萨满文化由简到繁再返简地改变着,满族服装中的萨满文化元素更能体现变化中的微妙.满族对服饰纹样的追求更加的细腻,对色彩的追求更加绚丽,在图案、色彩、装饰元素的重视体现在服装上.  相似文献   

11.
康区是指位于青藏高原东部,居住在横断山脉、三江流域一带的西藏昌都地区和四川省甘孜州、青海省玉树州、云南省迪庆州等地,以操康巴方言为其特征的地域的一种称呼。由于这一带群山巍峨,江河纵横,交通闭塞,故使康巴服饰的地方特色极为浓厚,形成了藏族服饰艺术中的一朵绚丽之花。富有情趣的昌都服饰,以华丽典雅为贵,注重装饰艺术,强调整体效果,色彩对比强烈,故非常鲜明地表现着康区人耿直、强悍、豪  相似文献   

12.
西夏服饰在保留原有民族传统服饰特点的基础上,广泛吸收汉、吐蕃、回鹘、契丹、女真等民族服饰制度和服饰样式,形成了自己独具特色的、蕃汉兼备的民族服饰。这既是民族融合的产物,也是西夏以开放的姿态对待外来文化的结果。西夏服饰是多民族、多元服饰文化的荟萃,体现了中国古代服饰文化在发展过程中的传承与创新,是中国服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13.
阎美光 《神州》2013,(13):35-35
清代帝后服饰处处彰显皇家威严,针脚用料、图案设计与布局,每一个细微之处都渗透着深邃的政治寓意和历史内涵。穿着舒适且合乎礼仪,不失皇家风范。而普通满足人民的服饰则十分重视实用性与观赏性的结合,保留了端庄、美观的"大拉翅",改变了袖子、衣衩处的设计,而满族下层人民的靰鞡不但轻便暖和便于生产生活,而且制作容易成本低廉,是满族农村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  相似文献   

14.
唐代女子服饰具有丰满华丽的审美特点,或许是一种特殊的时代烙印。今天,若要思考群众文化的审美特质,亦不防先来思考现代人的生活。现今的群众文化审美是开放、繁华的社会呈现出的交流与包容。群众文化审美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程度,也是对社会意识形态的阐释。服装特别是女子服装,作为最群众化的审美表现,体现了拥有物质基础后凝成的大众的、社会的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15.
传统服饰是民族文化的重要载体。罗布人服饰一方面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点,另一方面比较完整地保留了游牧民族所特有的传统着装习俗。透过罗布人服饰文化的表象,可以窥见罗布人在漫长的历史变迁过程中,逐渐适应独特的生态环境和生计方式而形成的民族文化心理、人文特征和历史文化等内涵意蕴。  相似文献   

16.
辽宋夏金元时代,民族文化交流异常频繁,民族之间彼此不断的交流促进了民族的融合,因此宋代的服饰较之以往也有了较大的改变,其中士真族和契丹族文化对宋代服饰的影响最为深远明显,通过分析宋代服饰中民族文化交流的一系列问题,我们可以看出民族文化交流对宋代文化发展特别是服饰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余可华 《神州》2013,(9):35-35
服饰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有关服饰的词语随着不同国家之间的生活、习俗、文化等增添丰富的内涵。本文以服饰中最具代表性的词语为例,比较汉英服饰类词语的文化异同,指导跨文化交际与对外汉语教学。  相似文献   

18.
正衣食住行作为人类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历来为社会、民族和国家所关注,而"衣"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鲜明标识之一,尤为人们所重视,并赋予其超越穿戴佩挂之上的、甚至上层建筑领域的特殊社会意义。如《史记·历书》就提出:"王者易姓受命,必慎始初,改正朔,易服色……",将服色变化上升到国家层面;耳熟能详的蒙学经典《千字文》中更是写到:"龙师火帝,鸟官人皇;始制文字,  相似文献   

19.
古代服饰制度中服色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安安 《文博》2003,(3):36-39,49
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上古时代“黄帝、尧、舜垂衣裳而天下治”开始,到人类进入阶级社会服饰资源被统治阶级占有,服饰文化的发展深深地打上了历史的烙印——阶级性。即以服装作为区分贵贱、身份等级的工具,形成了依据阶级等级规定相应的服饰制度。  相似文献   

20.
满族服饰与皇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满族服饰与皇权常晓辉服饰是社会文明的产物。在中国古代文明史中,衣冠服饰占有特殊的地位,它不仅被用来御寒护肤、美化生活,而且具有鲜明的民族、时代特色,与经济、文化、风俗、地理等有密切关系,同时还具有政治意义,是区别社会等级、维护皇权的一种手段。满族统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