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满文的创制是我国满族发展史上、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的一件大事。金代,女真人参照汉字创制了女真文,但随着金王朝的衰落。至明末,女真人已经完全丢弃了女真文字。努尔哈赤兴起之后,女真人讲女真语,写蒙古文,随着军事形势的飞速发展,这种语言与文字的矛盾已经不能满足女真社会发展的需要。于是努尔哈赤命噶盖和额尔德尼创制满文。这种草创的满文仿照蒙古文字母,根据满洲语言特点,没有加圈点,后人称之为“无圈点满文”或“老满文”。老满文在女真地区推行33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它很不完善,亟需改进。天聪年间,皇太极命达海和库尔缠对其加以改进。经过改进的满文称为“有圈点满文”或“新满文”,较老满文更为完备。总之,满文的创制促进了满洲共同体的形成,加速了满洲社会的封建化。满族人用自己的文字进行思想交流,书写公文,编写历史,翻译典籍,保存了大量的民族遗产,也丰富了世界民族文化的宝库。  相似文献   

2.
在前辈学者研究的基础上,将《永宁寺记》碑的女真碑文对译为与明代女真语相近的清代建州地区满语,试图将二者联系,回译碑文中并未识别出的女真文;进而探究明代女真语与清代建州地区满语的关系;揭示永宁寺建立的职能与性质。  相似文献   

3.
看到黑龙江省满语研究所(黑龙江大学满族语言文化研究中心)郭孟秀教授最近出版的<满文文献概论>①一书,别有一番感受.我想到了自己与满语、满文的一段旧缘.  相似文献   

4.
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肃慎的后代中,与汉族发生密切关系者当推粟末靺鞨、女真、满族,尤以满族与汉族的关系最繁多而长久。自明初以来女真诸部频频迁徙,明政府设立大量卫所以行控制,对女真上层人物封官授职,并开马市贸易。这促进了女真与汉族的经济、文化交流。女真人来往汉区贸易,同时接受汉文化影响。贸易促使双方经济发展。先进的汉文化进入女真地区,不能不影响语言,女真语中的大量汉语借词即来源于此。努尔哈赤建立后金,随即进入辽沈。其后不久,满族入关,清成为全国的中央政权。这时大量满族人迁入关内,满语和汉语的互相影响到此时发展至最高峰。应该说,汉语影响满语在先,满语影响汉语于后;这无可置  相似文献   

5.
黄强  张克 《北方文物》2011,(3):76-80
满族的先世、明清之际的女真人共同体满洲人核心主体建州女真,与清王朝皇族爱新觉罗氏,均在古代东北的建州发祥。但建州在何处,史无定论。通过对渤海国所置之率宾府与建州、明初建州卫、最初的建州女真的探讨与解析,来论证建州的确切位置与建州女真到底从哪里出发,三迁后在辽东形成新的建州女真(五部)先后统一东北与全国,建立大清王朝。  相似文献   

6.
伊通满族自治县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有利条件是:民族聚居环境,满族文化机构,师资条件,政府的支持,群众的支持;满语、满文教育的借鉴——黑龙江大学满语班、黑龙江省富裕县友谊乡三家子村满语小学是这方面成功的范例;实施满语、满文教育的意义:首先,开展满语文教育,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保护少数民族语言、文字的需要,也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需要。第二,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历史研究的需要。第三,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文化研究的需要。第四,开发和使用满语、满文是满族聚居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满语地名是宝贵的民族文化遗产,它是满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延用至今的满语地名,具有鲜明的满族民族文化特征,它取词内涵丰富,是满族文化史上的一颗灿烂明珠。在满语地名研究过程中,有些满语地名,汉译的很不准确,也不规范,在工作中造成诸多不便。仅就满语地名汉译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满语地名起源及原始词义初探 满文创始于1599年,史称“老满文”。在此以前,历史上曾在满族先世女真族中应用过女真文字。在女真人不断南迁的过程中,女真文字逐渐失传,女真语言(满语)仍在延续使用。由于缺乏文字记载,女真南迁居住地区的满语地名都采用口语化的命名形式。这些地名的取词与其所处的生态环境息息相关,反映出满族先人对生态环境明显的依赖性。在这种社会环境中,满语地名最初的命名形式多是采用按地理外表形态,植被特征,动植物名称以及民族民俗特点对其命名。客观条件决定在他们为生存而与自然界进行斗争过程中,必须对周围的山川、河流、地域进行符号标记,因而产生了对地名命名的主根。这种最初的命名形式及地名名词的来源,是以下面形式出现的: 1.以地理外貌、自然环境形态命名 新宾满族自治县境内的“呼兰哈达”,汉译为“烟囱山”。因其地峭岩壁立,山势嵯峨,其山峰的顶端有一数丈高的石柱  相似文献   

8.
满语就语言系属而言属阿尔泰语系中的通古斯语族满语语支。阿尔泰语系共有三个语族,除通古斯语族外,还有突厥语族(如维吾尔语、哈萨克语、柯尔克孜语等)、蒙古语族(如蒙古语、土族语、东乡语、保安语等)。通古斯语族中又分为通古斯语支和满语语支,鄂伦春语、鄂温克语等属通古斯语支,满语、锡伯语、赫哲语等属满语语支。所以满语与锡伯语、赫哲语相同点很多,而与阿尔泰语系中的其他语言也有不少相似之处。语言间的关系实际反映了这些民族间的渊源关系。通古斯原为我国古代一个原始民族的称谓,源出于donki,即“人”的意思。这个民族自公元前三世纪起就居住在松花江和牡丹江合流的地区,12世纪通古斯部族女真人发展强大,推翻了辽的统治,建立了金政权,满人即为其中的一个支族。16世纪起满族崛起,努尔哈赤合并满洲诸部,建立金,不久改称清,后来清军入关在中国共统治了267年。通古斯族在古代没有自己的文字,直到12世纪金太祖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希尹为女真语创制文字,才有了女真母文,这种文字参照了汉字的笔法和契丹字的造字原则,于公元1119年颁行全国,  相似文献   

9.
历史学家,民族学家一般认为,满族是在十七世纪初叶以明末女真各部为主体形成的新的民族共同体。最早记录满族历史的本民族史籍《满文老档》也在同一时期产生。它比较详尽地载述了当时以努尔哈赤为首的建州部逐渐统一女真各部的历史,以及以后皇太极时代的史实。那么这以前的满族各部落的历史,在满族史籍上,在其他民族史书上的记载是不充分的。满族民间故事这方面的表现,同史料记载相比之下,显得充实可观。从一定意义上说,它有珍贵的科学价值。同时这些故事也可以视作满族比较早的艺术创作,它对于部落社会发展规律的揭示也有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0.
满族是文化发达的民族。她不仅有自己的语言文字,而且遗留下来大量的满文书籍和档案,也创造了自己的文学艺术,丰富了祖国的文化宝库。满族所创造的历史文化,引起世界各国学者的兴趣。现在,许多国家都在研究“满洲学”,有的国家还建立了专门研究机构。由此可见,“满洲学”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笔者认为,“满洲学”可以简称为满学,即研究满族社会历史之学科。然而,在中国,这门学科发展道路是不平坦的,经过由盛到衰,现在又出现一个复兴的局面。 历史的回顾 十六世纪末至十七世纪初,满族是在统一女真各部基础上形成的。她是以建州女真、海西女真为基础,吸收一部分野人女真,以及朝  相似文献   

11.
扈伦四部与建州女真是明末女真族中最主要的两大部,也是后来形成满族共同体的主体部分。在女真各部中,扈伦四部与建州女真联姻次数最多,据不完全统计,双方先后联姻达三十八次,是其它女真各部所不及。而且联姻给双方带来了不同影响。  相似文献   

12.
《满文原档》是清入关前后以满文书写纪录的政务簿册,除了老满文、过渡时期满文及新满文以外,《满文原档》部分档簿以蒙古文或满汉合璧形式书写,这不仅为新老满文的字母符号与书写规则,以及满文发展完善历程研究提供可靠的资料,而且为清早期多民族语言接触与文化交往交流交融研究提供新的视角。《满文原档》之满语以口语形式为主,并未经过文人修改,在语音、形态、词汇等方面与清中后期满语相差较大,可真实反映满族入关前后的早期满语状况。  相似文献   

13.
浅论锡伯文与满文的传承及其出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以前锡伯族先祖固有语与女真语的关系;锡伯族融入满通古斯文化体系,满语满文成为锡伯族的语言文字;1947年锡伯文概念的形成;锡伯文与满文之间的传承关系;锡伯文出版是清代满文“出版”的继续;锡伯文出版内容与清代满文读物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满族试论     
民族是一个历史范畴。满族在人类社会历史上留下了独特的轨迹,研究和探讨这一轨迹有助于对现代满族的认识。 论满族共同体的形成 满族共同体的形成在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是统一战争的产物,是领袖人物与统治集团意识的具体表现。 十六世纪末十七世纪初生活在东北地区的建州女真、海西女真和野人女真三大部各自为政不相统属,且又彼此攻伐不已。“各部蜂起,皆称王争长,相互战杀。甚且骨肉相残,强凌弱众暴寡”,女真各部的统一成为历史的必然。建州女真人努尔哈赤遂以其祖父觉昌安、父塔克世在有明兵参加的苏克素护部图伦城主尼堪外兰与古勒城主阿台的战争中被杀为  相似文献   

15.
佟悦 《满族研究》2017,(1):18-25
由清至今的社会环境变迁,深刻的影响着满语文教育制度的变革;满族社会组织结构和满语语言环境的变化,是满语满文由盛转衰的重要原因.本文以满语文发展传承历史和社会基础为视角,深入剖析了满语文发展与社会环境变化密不可分的关系,并阐释了当今中小学满文教育发展的问题和方向.  相似文献   

16.
全世界属于阿尔泰语系满州·通古斯语族的语言计有14种,分布在中国的主要有满语、锡伯语、赫哲语、鄂温克语、鄂伦春语和历史上的女真语;而分布在俄罗斯境内的有埃文基语、埃文尼语、涅基达尔语、郑乃语、乌利奇语、奥罗克语、乌德语、奥罗奇语等;其中鄂温克语也分布在蒙古国的一些地区。显然,无论从历史悠久、人口数量、语言文字诸方面看,女真语和满语在满州·通古斯语族中都占据重要的地位。而历史上的女真语又是满语的祖语,它们之间是如何发展演变的,对其进行历史语言比较研究,尤显必要。本文试对此进行粗浅的探讨,敬希方家指正…  相似文献   

17.
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和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满族共同体形成过程中,以民族政权的建立、八旗制度的创立和满文的创制为代表的重大事件,认为这是促进满族共同体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把其所承栽的意义和内涵上升为满族共同体形成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18.
澳大利亚·康丹(Panielkane)著印度安那大学印行康丹又译康德良,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教授。所著本书,原名《TheSino-JurchenVocabularyofthe Bureau Ofinterpreters》1989年初版。距今已七年,但我国知此书者,尚不多,故列入(新书开架)。《女真译语研究》,其研究之重点,并非永乐《女真译语》,乃会同馆无女真字只用汉语标音之女真语。会同馆《女真译语》与老满文时间相近,在研究满语上有更大的参考价值。而且过去研究女真语言、文字者,重点都放在永乐《女真译…  相似文献   

19.
满族在中国历史上扮演着一个重要的角色。满洲统治者在整个清王朝一直处于政治支配者地位。关于满族史的比较传统的一类看法,往往将满族形成的时间定位于1644年清军入关之前。有人把努尔哈赤称汗建国,或满文的创制看作是满族形成的重要标志;也有学者认为,满族共同体的最终形成,在皇太极于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或者由他完成对东北地区的统一之时。自1980年代末以来,在族群(ethnicgroup)和族性(ethnicity)理论的影响下,国外出现多种著述,力图从对于主体性的自觉意识这一视角去追溯满族共同体形成的历史过程。柯娇燕(PamelaCrossley)先后有…  相似文献   

20.
《满族古神活》是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的优秀图书,也是我国首次出版的满语神话汇集。书中收录的大部分神话故事,都采自黑龙江三家子屯,发表时,用满文与国际音标作记录,用罗马文字转写,并用汉语作了译注,是一部用四种文字写成的书。这部书稿,是继辽宁省民族研究所乌拉熙春《满语语法》、《满语读本》之后的第三本著作。正象孙英年老人所说,“它的问世,对于满族文学、满族语言、满族习俗及宗教诸方面,无疑都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见《满族古神活·序》)本文仅就《满族古神话》在民俗学方面的价值谈谈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